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苹果蠹蛾原发地在欧洲,现在除日本外,世界各国内都有发生,而我国在新疆分布较广。主要危害苹果、沙果、香梨,也蛀食桃、杏,一旦发生,危害程度极大,1999年-2000年连续两年对尉犁县蛭石矿农场500亩香梨园调查,由于管理不当,造成蛀果率达到20—80%,直接影响果品质量和产量,经济损失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2.
分析红枫叶、茎、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考察其生物活性.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挥发油化学成分,考察体外抗病毒作用.共鉴定了99个化合物,红枫叶挥发油中主要有甲氧基苯基肟(28.64%)、甲苯(19.12%)、二十八烷(16.26%)、(Z)-3-己烯-1-醇(8.94%)、十六烷酸(7.08%)、仲丁基醚(9.18%);红枫茎挥发油中主要有二十八烷(16.28%)、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8.00%)、2,4-二叔丁基苯酚(6.75%);红枫果挥发油中主要有1,1-二乙氧基乙烷(16.56%)、甲基环己烷(15.56%)、2-乙氧基-3-氯丁烷(14.79%)、二十八烷(11.12%).红枫叶、茎、果的环己烷、乙醚萃取挥发油对特定病毒有显著抑制效果.红枫叶、茎、果挥发油不同萃取部位成分差异明显,有特定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3.
对产自广西巴马县25个植株的蒜头果的种仁进行破碎、提油及皂化,用硫酸-甲醇法酯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种仁油中的化合物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株蒜头果油的化学成分含量有一定的区别,而油酸、二十二碳烯酸和二十四碳烯酸的相对含量变化不大,变动系数仅分别为7.32%,7.44%和8.30%.表明二十四碳烯酸的相对含量在蒜头果的种仁中的稳定性,为下一步蒜头果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取分离鉴定垂果蒜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垂果蒜芥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首次对垂果蒜芥挥发油进行分离,并结合质谱鉴定出69种化合物.结论:垂果蒜芥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异硫氰酸丁酯(22.37%);丁二酸二异丁酯(4%),1-甲基异氰基苯(15.07%),N,N′-二异丁基硫脲(22.24%).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合成环十五内酯的新工艺,以蒜头果油为原料制备15-羟基十五烷酸酯,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下合成环十五内酯.比较了两条合成路线:蒜头果油经提取得到二十四碳-15-烯酸,经臭氧化、还原、甲酯化反应得到15-羟基十五烷酸甲酯,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下发生内酯化反应生成环十五内酯,收率为14.4%;蒜头果油直接经臭氧化、还原、甲酯化反应后,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下发生内酯化反应生成环十五内酯,收率为10.4%.考察了树脂类型以及不同酯基的15-羟基十五烷酸酯对内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LS-50树脂的催化效果最佳,15-羟基十五烷酸乙酯合成环十五内酯的收率达到19.5%.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果仁油主要成分及其药理生理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猕猴桃果仁油出油率达28%以上, 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大于80%, α- 亚麻酸占不饱和脂肪酸的56.75%~ 64. 10%. 由于α- 亚麻酸是人体内各组织生物膜的结构材料, 也是合成人体一系列前列腺素的前体, 所以猕猴桃果仁油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预防癌变、改善心血管疾病、提高脑神经功能等药理生理作用, 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分析羊奶果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并评价其卷烟加香效果.采用冷浸提取、酶解、浓缩等方法制备获得羊奶果提取物,顶空加热高分辨气质联用法(Headspace- GC-HR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将其添加于卷烟中,进行感官评吸.结果表明羊奶果提取物中醇类占23.02%,醛类占23.53%,酯类占3.10%,有机酸占5.01%,其中,5-羟甲基糠醛、mome-肌醇含量较大.该提取物按质量分数0.1%~0.3%的比例添加于卷烟配方叶组中,具有提升香气浓度及丰富性,抑制杂气,改善刺激和余味等优点.结果表明,羊奶果提取物中具有多种功能性成分,作为天然添加剂添加于卷烟中独具特色,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极品早冠F1辣椒为研究对象,通过2016年11月~2017年5月大田试验,选择辣椒生长旺盛期时段,研究了辣椒叶、茎、果、根器官干物质及养分积累与分配特性,以及探讨了4个器官营养元素分配相关性特点,以了解辣椒生长旺盛时期各器官积累与分配特点,为辣椒优质高产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结果表明:在9个处理中,N0K2(N:0水平,K:2水平;下同)处理在生长旺盛时期整株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为54.25g·株~(-1),较最低干物质积累量高28.89%,与其他几个处理差异性显著.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最高均为N0K2处理,分别为1.85 g·株~(-1)、0.18 g·株~(-1)、2.30 g·株~(-1),较最低分别高33.51%、44.44%、43.47%.在叶、茎、根、果4个器官的干物质与氮、磷、钾积累量分配比例上,叶器官分配比例超过50%,其分配比例大小表现为叶果、茎根.各器官养分分配中,叶器官与茎、果、根器官均为正相关,在氮素养分分配上,叶与茎、果、根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98、0.438、0.592,磷素分配上,叶与茎、果、根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1、0.429、0.622,钾素分配上,叶与茎、果、根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2、0.403、0.486.因此,在生长旺盛期,叶器官的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最高,在作物生长前期应保证各营养器官的正常生长,有利于后期辣椒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9.
刺玫果提取物胶囊定性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刺玫果提取物胶囊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刺玫果提取物胶囊进行了定性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刺玫果提取物胶囊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刺玫果提取物胶囊中金丝桃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荧光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芦丁在4.0~48.0μg/mL(r=0.9996),金丝桃苷在0.192~1.152μg(r=0.9999)线性关系良好;芦丁平均回收率100.05%,RSD为1.40%(n=6);金丝桃苷平均回收率99.39%,RSD为0.66%(n=6).建立的薄层鉴别方法专属性高,含量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刺玫果提取物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实用专利     
《应用科技》2001,28(4)
半开口驱虫塑料薄膜果袋专利号 :992 1 6387.0半开口与传统的大开口塑膜果袋比较 ,果农挂袋速度提高 2倍 ,每公顷可节省挂袋用时 60 0h以上。半开口驱虫塑膜果袋可以在苹果、梨、桃、葡萄、石榴等水果上应用。使用塑膜果袋对预防各种果实病虫害效果极佳 ,可以减少喷打农药的次数 ,保护生态环境 ,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还可以提高果面光洁度 ,提高商品价值和商品率 ,使果农增加收入 30 % - 5 0 % .由于塑膜果袋价格便宜 ,使用方法简便 ,安全可靠 ,果实品质好 ,所以它比纸果袋前景和市场更加广阔。联系地址 :(0 44 0 0 0 )山西省运…  相似文献   

11.
大区域气候对马尾松毛虫发生规律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作者在前人分省区研究气候因素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发生影响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判别分析等方法,通过电子计算机分析多省区的大区域气候对马尾松毛虫种群发生的影响。从中看出,不同地理区域内、不同气候状况下,马尾松毛虫的发生是有规律变化的。特别是随不同纬度及其所引起的气候(主要是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等)的差异而变化。根据上述分析的结果,并结合纬度、海拔、昆虫区系、马尾松毛虫发生世代、马尾松地理类型等因子,作者将我国马尾松毛虫的发生地区划分为三个类型区,以期有助于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消长趋势的测报和森林昆虫区系等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分析一个阶段结构的捕食者-食饵(天敌-害虫)模型,利用人工周期定量地投放有病的害虫和天敌去治理害虫.通过脉冲微分方程理论,证明了周期投放量p和q满足β2q(exp(mT)-1/(exp(d4T)-1)exp((m+d4)T)-1)+β1p/exp(d3T)-1〉be^-d1τ时,害虫幼虫及成虫将灭绝,而病虫和天敌的密度驱于一个稳定的水平,并进一步证明了当周期投放量p和q满足be^-d1τ-d2E〈β2q(exp(mT)-1/(exp(d4T)-1)exp((m+d4)T)-1)+β1p/exp(d3T)-1〉be^-d1τ时,害虫的密度将在经济受害损失允许水平之下并与天敌共存.  相似文献   

13.
1979-1984年对非洲蝼蛄进行了生物学习性研究.在河南每年发生面积1500-2000万亩.危害作物与杂草9科30种,其中对小麦的苗期危害率平均达4.1%,最高达46.1%.以成、若虫在20-82厘米深的地下穴洞内越冬;春、秋活动深度为20及22.2厘米;夏季最浅为15.2厘米.雌虫4-10月间产卵,产卵前期61-235天.单雌可产卵1-6次,8-182粒,平均2.2次63粒.卵期12-59天平均22.4天.若虫分7-8龄,少数6或9龄个别10龄,历期130-335天.完成一个世代需经历387-418天.  相似文献   

14.
干旱是我国自然灾害中发生最频繁,最严重的一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当前已有学者对我国明清时期华北、华中、江南地区的干旱灾害进行较多的研究;而关于河南省的干旱灾害的研究,尤其是干旱灾害等级的划分标准和时空变化特征仍鲜有报道.基于此,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河南省干旱灾害的等级划分与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明清时期河南省共发生轻度旱灾115次、中度旱灾86次、重度旱灾7次,特大旱灾29次;(2)在时间分布上,干旱灾害年际变化呈现波动性,同时与"小冰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3)在空间分布上,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呈现出西北部较多,东南部较少的特征.其研究结果对探索未来气候变化规律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利用河南省2008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运用多个计量地理学模型,主要包括多样化、集中化、组合类型、区位意义和土地利用程度等模型来进行计算,得出相应数据,再用ArcGIS软件对数据做进一步处理,最后对河南省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分析.通过分析河南省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河南省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呈现由东向西增加的趋势,集中化程度与多样化相反,受地形影响,农用地分布规律明显.2)从土地利用结构来看,耕地是河南省土地中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3)从土地组合类型分析结果来看,河南省土地的组合类型仅为4种:耕地、林地、未利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整体功能较差.4)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在全省多数地区具有区位意义,但河南省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利用制约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河南省灵长类动物的地史分布以及影响灵长类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现生灵长类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通过九个省(直辖市)所辖地级市的园林发展水平评估,为促进城市园林绿地协调发展提供依据。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取园林绿地面积(x1)、公共绿地面积(x2)、人均绿地面积(x3)、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x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5)5个指标,将以河南省为中心的九省(直辖市)作为研究区。建立因子得分函数为F1=0.311Zx1+0.368Zx2-0.115Zx3+0.367Zx4-0.049Zx5;F2=0.079Zx1-0.105Zx2+0.662Zx3-0.092Zx4+0.556Zx5(Z为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园林发展水平评估函数F(x)=0.60498F1+0.24277F2。除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外,城市园林发展水平平均最高的是山东省,最低的是陕西省。山东省各地级城市的园林发展水平分布最均匀,在排名前30位的城市中,山东省占11个,湖北省各地级城市的园林发展水平分布最不均匀。所有的省会都具有较高的城市园林发展水平。各省(直辖市)以及其所辖地级市的GDP曲线和城市园林发展水平得分曲线都高度吻合,说明城市经济水平直接决定了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构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对河南省1995—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变化进行了动态的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995年的1.258 8 hm2增加到2008年的2.613 2 hm2,其中同期化石能源足迹增加了3倍,是人均生态足迹迅速提升的主导因素.人均生态赤字在2000年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8年间从人均1.161 6 hm2提高到2.113 7 hm2,导致省域生态安全指数从-1.675 0迅速降低到-2.373 5,表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河南省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不可持续性特征,生态环境始终处于极不安全状态,且有恶化趋势.最后提出了削减生态足迹、降低能耗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1997年以来河南省入境旅游市场特征及其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依据1997年以来河南省入境旅游市场的总体增长态势、入境旅游市场的构成特点、旅游消费者消费结构的变化,对河南省入境旅游的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0.
枇杷舟蛾是批杷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在莆田一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第一代成虫在8月出现,世代历期平均62.6天;第二代成虫出现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世代历期平均65.1天;越冬代成虫翌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现,世代历期平均209.8天.卵期1~3天;幼虫5龄,历期22~45天;越冬代蛹期141~170天;每雌可产卵105~287粒;成虫寿命3~15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