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pH7.40的0.01mol·L-1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Hepes)及室温条件下,使用荧光光谱进行了Tb( )对N,N′-二(2-羟苄基)乙二胺-N,N′-二乙酸(HBED)的滴定,结果表明Tb( )与HBED形成1∶1的配合物,HBED使Tb( )荧光大大增强.使用Tb( )为荧光探针,分别用HPO42-、HP2O73-滴定Tb-HBED,由HPO42-、=35.67HP2O73-与HBED的竞争结合,间接求得Tb( )与HPO42-和HP2O73-的条件稳定常数分别为lgKTb2-(HPO4)3=11.89±0.22.±0.21,lgKTb-HP2O7  相似文献   

2.
在pH6.0,200 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使用紫外差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Cu(Ⅱ)与N,N‘-乙烯-二[2-(2-羟基苯基)苷氨酸](EHPG)的结合.结果表明Cu(Ⅱ)可与EHPG形成1∶1的稳定配合物,其在265 nm处的摩尔吸光度为(5.462±0.035)×104cm-1.mol-1.L.配合物条件结合常数为:logKCu-EHPG=15.62±0.18.  相似文献   

3.
对氧氟沙星(OFLX)以及Mn2+与OFLX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及荧光光谱进行研究,发现OFLX在pH为5.1时,其最大激发波长293 nm,最大发射波长497 nm,且随溶液pH的改变,最大激发和发射峰位也发生变化.采用摩尔比法测定Mn2+与OFLX形成1∶2的配合物(pH=9.0),稳定常数为1.37×1011.pH值对Mn2+与OFLX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在酸性溶液中较强,中性溶液中最强,碱性中最弱;OFLX与Mn2+形成配合物的荧光显著增强且发射峰产生蓝移(约15 nm),随着Mn2+数量的增加,荧光猝灭越来越弱;在OFLX与Mn2+的配合物中,可能是相距较近的羧基和羰基基团与中心离子Mn2+配位,并对配合物的空间结构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2-[(3,5-diCl-2-吡啶)偶氮]-5-二乙氨苯酚(简称3,5-diCl-DEPAP)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OP 存在下,与铁(Ⅱ)显色反应的适宜条件,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实验表明:在 pH=4~7范围内铁(Ⅱ)与3,5-diCl-DEPAP 形成1:2的紫红色配合物,试剂的最大吸收峰位于450nm 处,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70nm 处.ε=6.7×10~41·mol~(-1)·cm~(-1),遵守比耳定律的范围为0~10μg/25mL.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合成的3种稀土(Pr,Sm,Dy)同水杨醛-1H-苯并三唑乙酰腙(C155H13N5O2,简称SBTH,以下用H2L表示)的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作用机理.方法 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 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峰随着DNA浓度的增大而发生减色效应、荧光吸收峰逐渐增高,加入DNA后,配合物Pr(HL)2ClO4和Sm(HL)2ClO4的荧光猝灭曲线均变为直线,而Dy(HL)2ClO4的仍为曲线.结论 配合物Pr(HL)2ClO4和Sm(HL)2ClO4与DNA主要是以插入式结合,而配合物Dy(HL)2ClO4与DNA是部分以插入式结合,并伴随有静电式结合.  相似文献   

6.
含salophen配体的锌金属配合物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成为生物荧光探针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合成含氟salophen配体及其相应的Zn(salophen)金属配合物,分别采用1H NMR、IR、LC-MS、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Zn金属与配体及甲醇中氧、氮形成五配位结构.紫外—可见光谱研究显示,Zn(salophen)金属配合物在295 nm、397 nm处有典型特征吸收峰.荧光光谱显示,在397 nm波长激发下,配合物在507 nm有最大荧光发射峰.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潜在的作为生物荧光探针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配合物C24H16N7O9Sm,并通过X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该配合物是以单核零维分子形式存在,中心离子Sm3+分别与邻菲啰啉上的氮原子和硝酸根上的氧原子以双齿螯合方式配位,配位数是10.通过红外、紫外、荧光光谱分析及热重分析,表明标题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292cm-1处有一强的紫外吸收峰,在634nm处的荧光发射峰强度最大,为Sm3+的4 G5/2→6 H9/2的电荷跃迁的特征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8.
α-吡啶甲酸铬配合物与EHPG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α-吡啶甲酸和 Cr Cl3· 6 H2 O合成了α-吡啶甲酸铬配合物 (Cr(C6 H4 NO2 ) 3· 1/ 2 H2 O) ,用红外光谱、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元素分析表征了配合物结构 .在 p H7.4、0 .1mol/ L Hepes条件下 ,以 EHPG为转铁蛋白模拟物 ,观察了铬 ( )由α-吡啶甲酸铬配合物向 Cr- EHPG配合物的转化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对万隆霉素的紫外和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发现万隆霉素的乙醇溶液在190~300nm的范围内出现较强的紫外吸收,最高吸收峰的位置为202和228nm,选择290和330nm为荧光扫描的最适激发和发射波长对万隆霉素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a^2+,Al^3+,Cu^2+和Mg^2+不仅能使万隆霉素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减色效应和轻微的紫移,而且可使其荧光光谱发生显著的猝灭,说明万隆霉素与金属离子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并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不同浓度的Zn^2+对万隆霉素的紫外吸收、相对荧光强度及峰的位置几乎没有影响,说明万隆霉素与Zn^2+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掺杂Gd^2 的铕-聚N-乙烯基乙酰胺(PNVA)的配合物.测定并研究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最佳激发波长为262nm;在此波长激发下配合物发出较强的荧光,不发光的Gd^3 离子对Eu^3 离子的发光有一定的增强作用,而不发光稀土Gd件离子对Eu^3 离子的发射峰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Tb(Trp) 3Cl3·H2 O、Dy(Trp) 3Cl3·H2 O和Ho(Trp) 3Cl3·H2 O固态配合物 ,在30 0~ 80 0nm测定并解释了配合物的光声光谱 ,从无辐射跃迁角度研究色氨酸固态配合物的能级状况和分子内能量传递过程 ,结合荧光光谱研究了色氨酸固态配合物的发光特性 ,结果表明固态配合物中色氨酸配体可有效敏化Tb3+离子的发光 ,而由于热去几率速率增大导致配体向Dy3+的能量传递效率降低 .首次将相位分辨光声分析法用于Ho(Trp) 3Cl3·H2 O配合物的谱峰解析 ,通过光声谱同相和正交相信号可以计算配体光声吸收的位相为 10 6° ,位相改变 90°后就得到仅与Ho3+相关的光声光谱 .相位分辨光声光谱法不受谱峰的形状和重叠程度的限制 ,仅与不同吸收中心产生的位相有关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Y(1)、La(I)、Tb(1)、Er(I)硝酸盐与权希夫碱-N,N’-二亚水扬基乙二胺的固体配合物,确定其组成为2Ln(NO3)3·3L·2H20.考查了这些配台物的溶解性、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性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法,用4,4′-(2,5-二(甲硫基)-1,4-亚苯基)二吡啶(L)和4,4′-二苯醚二甲酸(H2OBA)与Zn(NO3)2·6H2O,生成了一个三维配合物{}n(1)。X-单晶射线分析表明,配合物是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分子量Mr=650.09,a=2.526 5(2) nm,b=1.462 3 (1) nm,c=1.715 9(1) nm,β=97.37(2)°,V=6.286 9(3) nm3,Z=4,Dc=1.458 g/cm3,F(000)=2 832,S=1.157,R1=0.078 5,wR2=0.194 6 (I>2σ(I))。配合物1中,Zn与配体L和质子化的4,4′-二苯醚二甲酸分别形成了一维链,而两条一维链相互来链接形成三维结构。另外对配合物热稳定性和荧光进行了测试。有趣的是,水中少量的Fe3+可以猝灭配合物1的荧光,证明配合物1对检测废水中的Fe3+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乳化剂OP(OP)微乳液介质中 ,以水杨基荧光酮(SAF) (Mo(VI)配合物作为蛋白质光谱探针研究了尿蛋白的测定。在pH 2 .6HCl-C8H5KO4缓冲溶液中 ,SAF(Mo(VI)与蛋白质迅速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使SAF(Mo(VI)配合物在 5 2 3nm处吸收峰值降低 ,其吸光度的变化值与BSA量在 0~ 12μg·m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摩尔吸光系数ε为 5 .2 7× 10 6L·mol-1·cm-1。用于尿样分析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通过乙二胺四乙酸二酐与对氨基苯甲酸的酰化反应合成了乙二胺N,N-二(4-乙酰胺苯甲酸)二乙酸(H4L),并以此为配体分别与稀土离子Sm3+、Gd3+、Eu3+和过渡金属离子Mn2+、Fe3+组装得到系列配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元素分析及热重-差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与结构的表征,配合物的组成可表示为M(HL)?3H2O(M=Sm3+, Eu3+,Gd3+,Fe3+)或者M(H2L)?3H2O(M=Mn2+).配合物Gd(HL) ?3H2O的荧光发射光谱中没有离子特征谱图,而配合物Eu(HL)?3H2O在618nm处5D07F3跃迁的发射峰最强.配合物Gd(HL)?3H2O的弛豫率为7.43mmol/(L?s),体外弛豫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水热反应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的镉配合物Cd(BIDPT)2(NO3)2·(H2O)2(BIDPT =4,4′-二(1-咪唑基)苯硫醚),经元素分析、红外、热重、单晶衍射表征了化合物.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分子量Mr=909.24,a=0.816 4(9) nm,b=1.156 8(1) nm,c=1.179 3(1) nm,α=112.737(1)°,β=107.481(1)°,γ=92.233(2)°,V=0.964 4(2) nm3,Z=1,Dc=1.559 g/cm3,F(000) =458,S =1.074,R1=0.059 8,ωR2=0.191 2.配合物中镉离子通过4,4′-二(1-咪唑基)苯硫醚配体桥联成8字型一维链结构.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以及荧光进行了测试,硝基苯化合物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质有不同程度的淬灭作用.镉配合物对2,4,6-三硝基苯酚的检测具有很好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6种以邻、间、对甲基苯甲酸(o-,m-,p-MBA)为第1配体,1,10-邻菲口罗啉(phen)为第2配体的铽及钇掺杂铽的三元和四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EDTA滴定确定了它们的组成.室温下记录了这6种配合物的荧光光谱,比较了第1配体的改变对配合物荧光强度的影响及非荧光稀土离子Y3+与配合物中的发光离子Tb3+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3种三元配合物和3种四元配合物均具有优良的光致发光性能,各配合物的相应跃迁发射峰位基本上没有变化.3种三元纯铽配合物在489 nm和545 nm处的荧光发射强度均按邻、间、对位的顺序依次增强;3种四元掺杂配合物中掺杂离子Y3+对配合物中Tb(Ⅲ)在489和545 nm两处的强发射均表现为荧光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了β-环糊精对4,4′-二羟基二苯乙烷的包结行为.结果表明,4,4′-二羟基二苯乙烷经包结后其紫外吸收有所增加,吸收峰红移了2~3 nm;红外特征峰被β-环糊精不同程度掩盖且特征吸收峰不同程度地发生一定的偏移;荧光强度随β-环糊精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β-环糊精与4,4′-二羟基二苯乙烷形成稳定的1∶1包结物,包结常数为7.82×103L.mol-1;PM3优化后包结物的构型为4,4′-二羟基二苯乙烷分子部分进入β-环糊精空腔,模拟包结物的稳定化能为-59.13 kJ.mol-1.  相似文献   

19.
用吸收、荧光、红外等谱学方法研究了藻蓝蛋白(PC)与Se(IV)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SeO2-3加入后,藻蓝蛋白在620nm处的特征光吸收减弱,并随Se(IV)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而278和347nm处的光吸收增强;荧光发射和荧光激发也逐渐减弱,而599和629nm处的2个激发峰的相对强度与对照相反.PC在475和662nm处分别出现共振散射峰.Se(IV)与PC的作用后,在595nm处出现强的共振散射峰,被指认为液相纳米硒粒子与PC生成的缀合物的共振散射峰.红外光谱图中,PC的酰胺I带为1653 2cm-1,为α螺旋,而PC-Se(0)生物缀合物的酰胺I带为1647 0cm-1,属无规则卷曲.  相似文献   

20.
将水杨醛与N-2-羟乙基乙二胺按1∶1物质的量混合,缩聚得到配体L,再分批加入等摩尔的Co(NO3)2·6H2O,制备出硝酸二(水杨醛N-2-羟乙基乙二胺缩席夫碱)合钴(Ⅲ),该配合物分子式[CoL2]NO3,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Fdd2,α=1.8576(8)nm,b=5.696(2)nm,c=0.9874(4)nm,V=10.448(8)nm3,α=β=γ=90.00°,Z=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