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以浙江省现有产业集群的融资数据为自变量,以外商直接投资、地方政府财政投资等因素为控制变量,对浙江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融资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集群融资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作用显著,其中以民间资本最为显著,金融机构贷款次之,地方财政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不明显。基于此,从政府支持、金融创新、民间资本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借鉴创新型产业集群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以潍坊市16个县市区区域创新体系、中小企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为依托,构建集群创新力重要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潍坊市31个中小企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实证研究,探讨中小企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规律。根据分析结论,从加强高水平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依托区域特色产业底蕴不断凝炼集群创新发展优势、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和发展潍坊模式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孝感市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增强了区域竞争力。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产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产业园区发展不平衡、产业集群模式过于单一、研发能力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把产业集群理论和孝感市经济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发展是孝感市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孝感市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评价其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孝感市自身的经济发展规律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以政府规划为先导,培育产业集群的龙头和骨干;以专业化工业园区为依托,通过招商引资提供资金保障;以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为目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水平高度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定义和分类;全面回顾了国外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研究;从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经济增长、公共政策、研究层次和方法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产业集群的关联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最后提出了国内产业集群政策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旅游产业集群是当今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构建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集群是提升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是实现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建立旅游产业集群的意义和形成的基础,提出了构建以武汉为中心,以武汉城市圈为半径的旅游产业集群圈和大武汉旅游产业集群、东翼旅游产业集群和西翼旅游产业集群三个副圈的思路,最后阐述了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具有诸多优势,我国正积极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目前攀枝花正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业。为加快攀枝花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以旅游产业集群理论为指导,运用区位商法判定了攀枝花旅游产业集群的存在,分析了攀枝花康养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攀枝花实际情况,从完善康养旅游基础设施、培育康养旅游专业人才、发展康养旅游相关产业、提升康养旅游城市形象、坚持康养旅游集群创新、打造康养旅游集群品牌等六方面提出了相应策略,为攀枝花康养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已成为推进区域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创新是产业集群的本质属性,为其提供持续的动力。关于产业集群研究已经开始转向政策的层面,而我国目前的产业集群政策研究才刚刚起步,产业集群创新政策的研究则更不完整。从创新的角度界定了产业集群政策的内涵,然后提出产业集群创新政策背景、思想和实践的理论框架,最后根据该框架就我国的集群现状做了政策响应,既丰富了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同时又对集群战略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逐步体现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技术创新对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保持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研究,重点分析了技术创新对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以及产业集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提出我国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提升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企业"集而不群"现象为分析起点,联系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重点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关系、如何进行以集群为导向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等问题。研究发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并不一定能自动带来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只是提供了发展为集群的可能,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也并不一定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研究进一步指出,单纯地理上的集中和形成产业集群相比较,形成集群能为文化创意企业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因此,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时,要以促进园区内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为导向。最后从出台规划、制定政策、投资引导、市场推广、优化环境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已成为当今活跃的经济组织形式.本文以石狮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分析的基本立足点,从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因与现状出发进行综合性研究,并提出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产业集群推动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历程,产业集群对小城镇建设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产业集群是小城镇兴起和发展的基本动力;提升了小城镇整体的发展水平;推动了小城镇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等等.今后,我国小城镇发展产业集群,要注意:统一规划,加强管理;小城镇功能建设应从重视"基础设施功能"向重视城镇的"要素聚集功能"建设转变;提高小城镇产业集群的技术含量;增加小城镇产业发展种类,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提高集群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强产业集群小城镇的环境保护;等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研究产业集群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广东产业集群和物流业的发展情况,总结兄弟省在推动集群经济和物流业发展的成功做法,并根据迈克?波特提出的钻石模型,构建产业集群与物流业发展的互动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出构建广东省产业集群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方案以及有关政策建议,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技术集成理论分析视角,通过对广东产业集群技术集成影响因素和产业集群成长特征,以及技术集成与产业集群发展关联的实证研究,探讨和提出了以产业集群的技术链和价值链集合技术集成创新系统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4.
江西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同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博  王有远 《科技与经济》2018,31(1):106-110
以江西省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为研究对象,从基础性、规模性、经营性以及发展性四个维度建立江西省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指标体系,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汽车制造产业与区域物流的协同发展评价模型,阐述了江西省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同演化发展关系。研究表明:江西省物流产业有序度逐年上升,汽车制造产业有序度波动较大,两产业协同程度具有一定周期性。最后,为提高江西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水平,提出了提高汽车制造企业经营能力、促进两产业业务融合、构建产业集群物流信息平台和培养专业人才队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产业和战略的层面,以重庆旅行社业的产业集群为对象,研究重庆旅行社产业集群存在的障碍;从主业价值链的角度,分析重庆旅行社产业集群发展路径、集群化次序和格局,基于价值链的产业集群的建立,既有分工,各有侧重,又有联系。指出只有纵观全局的相互协调的发展战略模式,才能促进旅游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厦门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厦门经济发展中成长性强,具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本文从产业集群视角,对厦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进行分析,针对厦门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厦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光伏产业进入寒冬之时,各地的光伏产业发展规划面临巨大的挑战.以新余市光伏产业的发展为案例,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该市的光伏产业集群现状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构建以光伏产业为核心多重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科学知识图谱法对2004—2019年国内虚拟产业集群相关文献进行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高频词时区图和关键词突现分析,重点探讨国内虚拟产业集群研究的热点演进、重点领域及前沿方向.研究发现国内虚拟产业集群研究经历了萌芽期、爆发期、过渡期和成长期4个阶段,已形成了以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农业虚拟产业集群和软件虚拟产业集群为核心的研究重点领域.研究提出未来在新基建背景下虚拟产业集群建设、资源共享机制构建以及风险评估为后续研究的重点方向,为数字化时代我国虚拟产业集群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将目标放置在产业集群的空闻分布和生态化产业链网的发展方向上,分别对石家庄四大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现状分析、空间定位和产业生态链网的规划.依据产业生态链网从产业系统的高度审视了系统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的物流和能流关系,构建了产业集群发展与周围自然环境间的和谐关系,这项研究将为石家庄产业集群从产业生态角度出发的发展定位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企业密度、产业关联与产业集群化转移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企业密度的变化是产业集群化转移的基础,多向的产业关联是产业集群化转移的内在要求,企业密度、产业关联与产业集群化转移存在较稳定的三角关系.基于江苏省2002、2007年投入产出表,以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将产业部门划分为敏感关联型、影响关联型、感应关联型和迟钝关联型4种类型,并从制造业中选取13个部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江苏省企业密度、产业关联与产业集群化转移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分为3个阶段:苏南地区企业密度快速增长、产业链深化阶段;苏中地区接受敏感关联型产业集群化转移阶段;苏北地区承接敏感关联型和影响关联型产业集群化转移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