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宁 《杭州科技》1999,(3):12-14
⒈城市化的概念城市的出现已有近九千年的历史,而城市化的历史则只有二百多年。城市产生于人类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城市化则发端于工业革命。中国早在唐代城市人口就达总人口的10%,并出现了现为南京、洛阳和西安的3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而至本世纪中叶仍维持着相近比例。至1992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42%,其中高收入国家(地区)已达78%,中等收入国家为62%,而低收入国家(不包括中国和印度)仅为27%。中国目前城市化水平约为30%。工业化导致城市化的内在原因在于工业具有完全不同于农业的集中性特征,由集中带来大大高于分散的…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是帝国的世界,二十世纪是民族国家的历史,二十一世纪将成为城市的世纪。有专家表示,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中国经济未来20年发展的两大主线。2013年前后,中国的城市人口将首次超越农村人口,未来40至50年内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将净增6亿。这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中国掀起了一场关于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大讨论。钱学森教授提出的山水城市概念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词、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山水城市的核心思想是,兼顾城市生态和历史文化,兼顾现代科技和环境美学;它考虑未来城市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它是为中国老百姓享受的生活、工作环境。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世界关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这是山水城市讨论的时代背景。中华民族对山水有特殊的感情,山水意识几乎融入中华民族的遗传基因,山水文化的特色之一是综合艺术,这是山水城市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4.
回顾当代中国城市化历程,从前改革时代的“政治工具型的城市化”到改革时代的“经济工具型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之路因过分倚重城市化的工具倾向却忽视了城市的社会本真。一个潜在的危机在于,我们越来越将城市化的工具性当成是城市化的终极意义,城市化中暗含的工具理性正在不断吞噬城市所应有的社会价值。城市化决不是仅以政策技术层面而存在的,应重建城市福利、重建社会关系、重建城市正义,应以“城市权利”的视角干预城市化进程,找回城市的社会本真。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的时代,在城市化浪潮中,城市化这把双刃剑带来的负面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城市文化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文化是形成城市个性、构建城市公共心理的基础,城市文化不仅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撑,而且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推进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贺景霖 《科技信息》2007,(16):41-42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城市经济的关键。城市化直接带动了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不仅是生产要素聚集的过程,也是城市功能强化和扩展的过程。中国的城市化应立足国情,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走市场化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是帝国的世界,二十世纪是民族国家的历史,二十一世纪将成为城市的世纪。 有专家表示,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中国经济未来20年发展的两人主线。2013年前后,中国的城市人口将首次超越农村人口,未来40至50年内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将净增6亿。这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少有机遇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范煜瑾  张娜 《科技信息》2010,(5):295-295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迅猛膨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全世界目前已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因此城市生态环境将成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集聚了大量社会财富、物质财富和人类文明的几乎所有成果;同时也集中了当代人类的各种矛盾,产生了所谓的城市病。如城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音污染;城市的基础设施落后、水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城市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宅短缺、土地紧张等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的正常发挥,甚至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可持续发展问题举足轻重,全球瞩目,因此,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协调统一,就成为我国目前城市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城市化起步较晚,城市化水平低,滞后于工业化。近年来,随着城市区域的发展,非农业人口迅速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出现了大城市群,从而引发了诸如水源短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生态脆弱等社会公害。因此,在城市建设上,要增强城市的聚集效应,充实城市经济实力,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加速城市化进程,适当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引导城市群的发展,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作为城市叙事的一支重要力量,当代中国城市电影与城市现实之间构成了一种互动和想象关系,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促成了电影的发展,而电影的发展历程又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孙莉 《甘肃科技》2002,18(4):18-18,19
城市发展的脚步总是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连。科技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 ,同时也加深了对自身的发展前景的认识。科技的进步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增长 ,并由此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质量。而作为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 ,一方面经济的不断增长促使城市化成为全球社会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的扩大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向城市流动 ;另一方面 ,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又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 ,城市化的步伐与广度在不断的提高与扩大。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的水平将会明显的…  相似文献   

12.
吴蔚  王洁尘 《甘肃科技》2007,23(3):18-21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黄金时期,我们应吸取城市化的历史教训,重视城市化的质量,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文章概述了我国城市化进程面临的挑战及问题,简要介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实施,并阐述了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理解和解决城市化难题,制定恰当的城市化战略和政策,提高城市化速度,本文运用McCall的搜寻理论,引进城市魅力指标,建立了一个基于中国国情的农民进城搜寻工作的城市化模型,研究结果很好地解释了中国的城市化难题,有待于改进和解决问题。研究结果还表明,中国现行的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既不利于提高城市化速度,也很难缓解城市贫困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李鹏 《科技信息》2012,(15):98-98,58
通过对中国城市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分析,提出中国城市环境主要面临四方面的压力,要在城市转型期。推进中国良性城市化进程,调整相应的城市管理制度和空间结构。文章进一步提出,提升城市管理需要从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型、建立规范有序的城市空间秩序、加强建筑节能推广与监管等三方面入手,才能有效推动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犯罪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分析了城市化对城市治安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治理城市犯罪的城市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现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和谐协调发展是令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通过城市化过程的研究、城市生态建设的探索 ,探讨城市人居环境改善与可持续发展 ,为我们在城市建设寻找一个新的理念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城市犯罪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分析了城市化对城市治安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治理城市犯罪的城市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发展已呈大都市化态势.然美国城市化的初期,铁路建设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铁路的修建对美国城市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促进铁路沿线大量城镇的出现,促使地区中心城市的形成,而且还改变了城市空间结构及功能结构.本文重点分析了美国铁路建设对城市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中国城市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选择科学的城市化模式,对于充分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尽快实现中国现代化强国之梦具有重大意义。考察1800年至今200多年的城市化历史可以看出,世界城市化模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迅速转变;反思建国后50多年的城市化进程,却发现中国仍然热衷于粗放型发展模式,在巨大成就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问题。在21世纪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主题的今天,中国城市化模式的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分析城市化进程中质量和数量的辩证逻辑关系,可以确定:在新世纪,中国的城市化不仅应有量的适度发展,更应该实现质的飞跃;城市化应该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集约型多元化发展模式,以借助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发展,借助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使中国经济屹立于世界之林。  相似文献   

20.
借助统计模拟技术和异速分析方法研究1990-2003年间外资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时空效应,发现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TNCs)对华FDI过程主要作用于广州、江苏等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的少数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城市化与FDI总体上没有明确的统计关系.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区域产业的升级,外资对中国城市化的影响会发生时空变异.FDI活动的中心已从珠江三角洲向长江三角洲转移,江苏在逐步取代广东成为中国外联型城市化的重心地域.外联型城市化与自下而上型城市化过程协同作用,形成两类地理空间标志:一是城乡混合带,二是突发城市.代表性的突发城市是广东的东莞和江苏的苏州,它们都具有中国特色,与沿海的重要国际化都市毗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