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终端区处在进离场航线交汇处,易导致空中交通拥堵.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终端区管制运行质量,针对空中交通服务的特点,建立空中交通管制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其中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规范化判断矩阵.通过最小相对信息熵原理对主客观权重进行组合.使用灰色关联度和逼近理想解的随终端区管制服务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能够有效地反映管制服务的服务质量,从定量分析的角度为空管服务质量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终端区管制运行效率评估中指标信息间具有差异性且量纲不统一的特点.针对传统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做标准化处理时会消除指标间差异性的不足,基于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熵值法的客观性提出了一种终端区管制运行效率的集成综合评估模型.该模型运用均值化代替标准化处理指标数据,借助SPSS23软件分别得出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评估排序结果.将两种评估结果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到最终的终端区管制运行效率集成综合评估值及排序结果.算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评估模型可以更高效的评估终端区管制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因子分析对工程项目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楷 《河南科学》2012,30(1):138-140
针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以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为基础,建立了工程项目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软件,对工程项目管理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最后以因子得分作为工程项目风险的综合评价值,得出影响工程项目风险的重要因素,从而抓住重要因素,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4.
天气影响是空中交通运行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历史相似气象场景识别是一种有效辅助管制运行决策的依据.相较于传统的基于距离度量空间分布的相似性识别方法,从视觉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图像模式的终端区相似气象运行场景识别方法.将处理后的WAF(Weather Avoidance Field)天气避让区图像作为神经网络训练集,构建CNN+K means++模型实现对气象场景分类.进一步依据评估场景分类的实际效果和管制决策状态,构建了基于气象、交通、策略多领域的终端区特征集.从典型场景-典型日视角切入,分析不同场景对终端区运行能力与策略发布的影响,并以广州终端区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CNN图像模式的对流天气识别具有较显著的效果,可为交通流量管理措施提供指导辅导决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科学准确地对终端区管制运行效率进行评估,考虑终端区管制系统运行过程与特点,建立了终端区管制系统运行效率评估指标体系。应用三角模糊数法和熵权法分别求出各指标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利用最小相对信息熵法得出两种权重的组合权重。基于VIKOR法构建终端区管制运行效率评估模型,计算终端区管制运行效率指数值,根据运行效率指数值的大小对终端区管制系统进行效率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灰色关联TOPSIS法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评估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南波 《科技咨询导报》2014,(15):235-236
人为因素作为影响空中交通管理安全和运行品质的关键因素,需要从理论和实际上采取措施防止人为差错对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影响。该文以空中交通管制中的人为差错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根据本人的学习和工作经验,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义乌机场军民航合用的特殊性质,分析了人为差错的成因,着重讨论了如何消除或避免空中交通管制中的人为差错。  相似文献   

7.
为改进管制工作负荷预测方法在探究主、客观量映射关系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空中交通管制复杂度预测模型.定义空中交通管制复杂度为管制员工作负荷与其阈值之比;组织一线管制员及资深专家进行多组模拟机实验,获取其对各实验场景下管制复杂度的主观定性评估,利用MATLAB处理得到相应场景下的复杂因子;通过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对样本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拟合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5,预测偏离程度为3.75%.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空中交通管制复杂度(主观量)与各复杂因子(客观量)之间的映射关系,为空域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作为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主体的空中交通管制员,在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处于中心位置,因而人与软件、人与硬件、人与环境、人与人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影响空中交通管理安全和运行品质的关键因素。本文从我国空中交通管理部门现行的管制运行工作入手,运用SHEL模型加以分析,结合实际,最终提出针对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人为因素的控制策略,以及一些针对性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酿造优质葡萄酒与原料葡萄品质有重要的关系,对酿酒葡萄质量的评价,传统的人为感官评价方法主观性强,且不适合大批量产品评价,理化指标是酿酒葡萄品质评价的有效依据.以红色酿酒葡萄为例,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理化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选取评价指标的主成分,经因子旋转后确定葡萄品质理化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影响空中交通管理安全风险诸多因素具有的灰色性,引入灰色理论对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进行风险评价。从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4个方面,提出了空中交通管理安全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基于灰色多层次的空中交通管理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利用评价指标的信息,科学合理地综合评价空中交通管理安全风险状况,可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空中交通管理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随着空中交通量的不断增长,空中交通延误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天气原因造成的空中交通延误占到了总延误的一半以上,所以分析天气对于空中交通的影响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引入了天气影响交通指数(WITI)作为天气对于空中交通影响强度的衡量依据,通过对于指定区域的交通量和天气权值的数据收集进行WITI的计算.应用浦东机场一星期的天气数据和延误情况确定了风和能见度对于交通权值的影响比例并选取全国11个飞行区的重要机场,根据机场的地理位置及交通密度,对天气的影响模式进行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得到了四个能够代表全国天气情况的主因子,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并选取了六种较为典型的天气及地区类别,使得在后续的空中交通管理过程中能够根据当天出现的相应的天气模式找到预先设定的应急方案,对于保障危险天气影响下的空中交通的安全和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朱承元  张澈  管建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5):15816-15824
针对繁忙终端区以及主干航路的运行状态日趋容量极限,现有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仍采取传统依赖管制经验的空中交通管制模式,空中交通网络拥堵问题日渐严重。本文构建空中交通流系统模型,旨在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在有限的空域资源约束下进行有效空中交通流量管理。首先,对终端区空域栅格化处理,考虑控制过程中进离场飞行程序,在TAAM(Total Airspace and Airport Modeller)软件中建立初始模型并进行仿真,获取各二维面元(Surface Element, SEL)交通流参数信息,在仿真数据的基础上确定各SEL交通流的平均速度,对终端区二维控制体模型(2D Menon Model, MM2D)进行改进。其次,结合现代控制理论,以空域状态方程和系统矩阵对交通流进行表征,并对该系统进行能控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终端区MM2D模型能控性矩阵满秩,系统矩阵特征值为0.04、0.194、0.517和0.529均小于1,证明空中交通流系统可控且渐近稳定,通过对控制量组合给予调配,可得到完全能控下最小控制量组合,交通流控制率可缩减45.7%,对实际管制过程中交通流控制方向与数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人因系统理论分析了人为因素对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负荷的影响。以西安区域的实际管制工作环境为具体研究案例,分析研究运行管理、班组管理、工作程序以及运行环境等人为因素的各个环节对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负荷的具体影响,并研究解决这些因素所带来管制工作负荷的缓解方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压力缓解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评价新指标和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和特征因子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评价的原指标,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3个指标进行分析,并根据数据内部结构综合考虑3个指标对期刊排名的影响来对期刊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董雪挺 《科技资讯》2014,12(21):124-124
我国航空事业在近几年开始飞速发展,在带来交通的便利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了空域交通的复杂性.空中交通管制是保障空中交通安全的有效措施,为加强空中交通管制的作用,必须加强对交通管制运行中差错的管理,以预防事故的发生.本文通过对空中交通管制差错管理进行概述,分析了空中交通管制运行中的差错,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的满足空中交通运行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繁忙终端区运行效率低、飞行冲突严重、管制员工作负荷大、通信频道拥堵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点融合技术的进场航班流排序方法.通过细化基于点融合的进场航班排序过程,分析了基于点融合程序的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流程;基于雷达管制模拟机设计并验证了点融合程序应用于中国西南某机场终端区的可行性.结果 表明:点融合程序能解决终端区大流量情况下的进场航班排序问题,相比于现行程序而言,雷达引导、高度速度调整指令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有效降低了管制员和飞行员工作负荷,改善了陆空通话拥挤现状.同时,进场航班间的飞行间隔更均匀、有序,进场时间和间隔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小,终端区空域容量和运行效率显著提升,能有效缓解航班延误.  相似文献   

17.
因子分析法在教育电子政务评估中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教育电子政务综合评价指标,设计调查问卷采集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情况数据,进行教育电子政务综合评估实证研究.数据分析显示原评价指标间存在相关性,因此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其降维处理得到关键因子作为综合评价因子,建立教育电子政务综合评估模型.案例研究表明,利用因子分析评价模型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8.
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迅猛增长,终端区空中交通拥堵以及由此导致的航班延误现象日益突出,甚至危及航空安全,航运效益也随之受到巨大的损失。作为终端区流量管理的核心,航班到达调度旨在为终端区待着陆的航班安排合理的着陆顺序和降落时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进港航班运行效率。基于优先级思想,文章提出了PBSA和PBSA-CPS两种航班到达调度算法,并引入约束位置交换概念,以提高调度结果对于管制员的可操作特性。最后以首都机场为例进行了仿真,并与现行的先到先服务算法FCFS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对航班赋予相应的优先级,有助于优化调配到达航班队列的降落时隙分配结果,提高终端区运行效率,减少延误损失。  相似文献   

19.
空中交通管制是保证飞行安全的重要环节,空中交通管制员作为实施空中交通管制任务的主体,对于保证空中交通活动的安全和有序畅通,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个人职业效能直接关系到空中交通管制运行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空中交通管制职业的特殊性,要求管制员不仅具备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及很强的管制技能,更须具备强烈的安全意识、严谨的作风、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在现行培养体系下,应形成对应的职业素养培训对策,从先期选拔、安全意识、严谨作风、飞行等训练,以形成良好的初始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20.
山西煤矿安全因子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煤矿安全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分析,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力度,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煤矿安全的发展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各个煤矿机器设备等对安全产生的影响差别较小,管理、人员、环境等因子对煤矿安全的影响较大.将管理、人员、环境作为重点,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完善.该结论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