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电网与用户的友好互动赋予了需求侧管理新内容。通过应用先进的通信、传感、计量技术和计算方法,采用智能化电表、电器与用户紧密相连,有效地促进了需求侧管理全面开展。首先介绍了智能电网环境下需求侧管理的特点,阐述了需求侧管理内容:消减高峰时段负荷、增加低谷用电负荷和移峰填谷;其次介绍了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峰谷分时电价数学模型,并详细说明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最后总结了智能电网对电力需求管理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蓄冷空调系统是为实现电网用户侧移峰填谷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有效技术,其推广应用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本文对蓄冷系统的效率评价采用狭义评价体系,从动态冰浆蓄冷系统原理及蓄冷量的测量方法分析入手,通过测量蓄冷系统各进出口的温度,来计算电网用户侧电力损耗。  相似文献   

3.
刘春华  刘东旗 《科技资讯》2012,(17):131-131
积极采取峰谷分时电价、制定错峰、避峰方案、负荷控制等措施,实行削峰填谷,促进均衡用电,提高电网负荷率,改善电网经济运行,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和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4.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对完善分时电价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目前分时电价研究多侧重于市场机制,对电价设置菜单与实际供电成本结构关系有待深化机理建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元化供电成本和需求响应的分时电价模型.该模型兼顾经济性与可靠性,建立考虑需求削减的负荷切片与成本定价机制,明确供电配置的多元化成本结构,建立各类电源的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与可靠性损失成本的成本结构.对电力销售收入分析、电源的实际可变成本、电源可靠性损失和固定成本回收进行了基础性研究.通过相关算例验证,研究各类电源事故率对模型中附加费率的影响,以及各类电源事故率、不同负荷水平波动与分时电价定价的关联性,验证了文章建立的分时电价模型在提高分时电价适应性,正确引导用户用电行为,提高削峰填谷方面的有效性.同时,该模型有助于优化各类电源的容量管理,确保峰值电源的成本回收,从而有效地平衡电源侧和用户侧利益,兼顾供电充分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目标.  相似文献   

5.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包括供电侧的安全稳定和需求侧的合理用电决策.在需求侧提出一种基于非合作博弈的分层优化机制并解决了最优响应算法(Best Response)的收敛问题.首先在供电侧以削峰填谷为目的,利用集中式优化分配微网的参考负荷,并利用参考负荷构造微网用户的电价因素,引导用户的充放电决策.微网中的用户以自身花费代价为优化目标构造成非合作博弈模型,达到纳什均衡时供电侧表现出良好的削峰填谷效果.然后,利用最优响应算法与强单调函数的关系,重新构造优化目标函数,解决了最优响应法无法收敛到纳什均衡的问题.实验结果证明,提出的分层优化方案有效地降低了电网负荷曲线的峰值平均比.  相似文献   

6.
潘慧 《广东科技》2006,(6):23-24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用电结构的改变,城市以及地区电网昼夜电力负荷差值越来越大。由于空调用电主要集中在室外气温较高的中午和下午时段,使得原本已是波浪型电力负荷的高峰时段负荷激增,大多数城市电网出现高峰电力不够用,而低谷电力用不了的情况。这种不断增加的电力负荷差给电网安全、合理和经济地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由此也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仅靠电网调度来满足昼夜电力需求变化已经非常困难。通过用户侧的用电负荷调整来实现电力负荷均衡,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当前综合能源系统中资源协同优化效率不足、微网运行经济性和环保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计及风电储能及不稳定因素的微网优化调度方法。方法 该方法在微网负荷侧需求响应对新能源消纳影响的基础上,以消纳新能源和削峰填谷为目的,提出了优化负荷曲线的方案;然后,考虑微网调度侧风电出力的不稳定性以及微网内部设备的耦合,进行优化调度以降低微网运行成本、减少环境惩罚费用并提高风电消纳平稳性;最后,采用混沌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并在风电不稳定度占比0%、5%、10%和15%时进行了算例仿真分析。结果 当风电不稳定度为10%和加入风电储能,系统运行成本和环境治理费用最少,比方案1和无风电储能少6 919.4元,风电平稳量也提高38 kWh。在电热冷网中,负荷侧加入需求响应后,系统得到稳定运行和能源合理利用,可以很好地满足负荷侧用能需求。从算法对比中,混沌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加入自适应权重和变异率后,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更好的准确性。结论 该方法通过合理设置风电不稳定度能够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和环境惩罚费用,提高风电稳定性,其次,负荷侧的需求响应可以一定程度地削峰填谷和消纳新能源。  相似文献   

8.
冬季供暖系统采用的是电热锅炉。为了利用电网的分时电价差以节省运行费用,太原日报社新闻大楼的电锅炉只在夜间用电低谷时段运行,将热水储存于三个水箱中(共有四个水箱)供白天大楼里各房间采暖,但夏季空调系统却没有利用水箱蓄冷。在原有蓄热水的基础上,提出了夏季蓄冷的改造方案。根据现有设备的情况和对多种水蓄冷系统进行比较。本着投资小、蓄冷量大、系统简单和操作方便的原则,确定采用自然分层的水蓄冷方案。该方案在满足用户冷负荷的需求下,一个夏季可节省运行费27 022.8元。  相似文献   

9.
大工业终端用户在增加相应的设备投入和采取适当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后可具备强大的电网调节功能,峰谷分时电价弥补了终端用户参与电网调荷而付出的成本,能促使终端用户自觉的削峰填谷。  相似文献   

10.
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资源规划方法和管理技术,能够促进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对缓解电力短缺、提高用电效率和提高效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理论,详细说明了供电局实施需求侧管理的具体策略,对电力公司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谭静  叶俊 《科技资讯》2015,13(1):113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通过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电力用户改变用电方式,提高终端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和保护环境,实现最小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是促进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当前大力倡导智能电网建设的背景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出现了很多新变化。如何适应这些新变化,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课题。该文通过分析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新需求,论述了电力需求侧的目的意义,结合目前需求侧管理的基础条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电力市场改革不断深入下的电力营销,和社会能源压力日益紧迫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出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电力营销是相辅相成的观点,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降低高峰负荷增长,提高用电的效率,从而为电力营销创造良好环境,而电力营销的日益成熟,则反过来又能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电力事业改革的深入,国家逐渐加强了电力事业的管理。而电力营销在电力改革日益深入的趋势下,则遭到了极大的市场挑战。同时,电力供应形势复杂多变,国家和人民对于电力能源需求日益增加,供需不平衡导致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也变得极为严峻。本文从协调电力营销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电力营销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存在的问题,着重论述了推动电力营销及电力需求侧管理进行协调发展的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14.
马驰  廖嘉  高文雅 《今日科技》2005,(12):29-30
电力需求侧管理DSM(Demand—Side Management)发源于美国。1973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后,燃料价格飞涨,美国能源界意识到单纯依靠能源供应很难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要求,还应该考虑需求侧的节约,电力需求侧管理正是适应这一变化而兴起的新的能源管理方法。20世纪90年代初,电力需求侧管理被引入我国。但是直到2000年以来,随着电力供需紧张,电力需求侧管理才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我省有关政府部门出台了很多关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政策。21世纪我省经济面临最大的挑战和任务,就是在“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战略方针下,努力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实施有序用电、提高能效、缓解电力供需矛盾,使全社会受益。  相似文献   

15.
吴钟民 《广东科技》2009,(16):261-262
分析了当前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适时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倪云芳 《科技信息》2010,(33):358-358
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必要性,并简述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在新形势下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一项推动电力建设与管理发展活动,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发展,通过进行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运行系统的建立,对于促进电网供电运行的合理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电网运行管理以及电力营销活动中研究和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文将在结合我国电力建设与发展中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工作现状,对其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智能电网建设对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推动作用等进行分析基础上,进行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建议的总结分析,以促进电网建设与电力事业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电气化铁路中无功、谐波、负序等电能质量问题和电分相问题,并考虑牵引负荷的冲击性,提出一种由多端口交直交(AC/DC/AC)变流器、牵引变压器及超级电容储能构成的牵引供电系统及控制策略.牵引变压器的二次侧分别通过两个整流端口与变流器中的单相整流器相连,将整流器的直流母线并联引出,变流器的逆变端口连接在牵引网上;超...  相似文献   

19.
在终端能源消费领域中电能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大,推行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实现节约用电、合理用电。本文就对该论题进行讨论,阐述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社会意义,然后从五个方面提出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利用湖水源数据中心无主机全自然冷却系统的余热、降低废热对自然水体的影响,基于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动态负荷特性,建立了移峰填谷策略下数据中心水源热泵联合蓄热水箱余热回收系统,与传统风冷热泵供热、水源热泵余热回收系统对比,研究其节能降费潜力。模拟表明:与传统风冷热泵供热相比,水源热泵余热回收供热节能率为46.1%;通过增设蓄热水箱,制定峰谷电价下的运行策略,供热系统节能率提高了41.9%。此外,从冷却水回水侧回收余热有利于提升冷却系统能效,机房送风温度23℃,供水温度17℃时,通过余热回收,冷却系统能耗降低13.1%,机房能源使用效率(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PUE)由1.131降至1.111。通过经济性分析发现,相比于风冷热泵供热,水源热泵余热回收全年电费节费率为19.7%,在移峰填谷策略下,与水源热泵余热回收相比节费率进一步提高了64.4%,节能降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