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水鱼不但营养丰富而且美味可口,是人们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水鱼作为重要食物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其中含有高质量的蛋白质、低的饱和脂肪含量和多量的不饱和脂肪,特别是构成不饱和脂肪的不饱和脂肪酸——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人体所需ω-3脂肪酸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未熟-低熟烃源岩中脂肪酸的热模拟实验及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史继扬  向明菊  屈定创 《科学通报》2001,46(18):1567-1571
用辽河拗陷低熟烃源岩开展水热模拟实验、有水热模拟实验和抽出沥青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脂肪酸随温度增高逐渐减少,较高温度时有所增加,减少的原因应与脂肪酸脱羟生烃有关,其增加的现象则可能是干酪根新生脂肪酸和干酪根中的强干酪根脂肪酸解析下来转变为干酪根脂肪酸和沥青脂肪酸的结果,抽出沥青热模拟实验中,干酪根热解新生成的沥青含有脂肪酸,表明干酪根中结合的脂肪酸受热可转移到沥青中,低熟烃原岩沥青中,主要以一元长链脂肪酸占优势,干酪根相对含较多的二元脂肪酸,它们均随热演化增高而由以高碳为主变为以低碳为主的分布,根据模拟实验和低热原油烷烃以长链为主,推测脂肪酸对低熟油的贡献主要在低演化降低(R0<0.6%),实验表明,在有水参与下,有利于新生脂肪酸和二元脂肪酸的生成,并使脂肪酸脱羟生烃的速度相对变缓。  相似文献   

3.
《科学通报》2021,66(3):310-318
酿酒酵母是合成多种天然产物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合理利用酿酒酵母底盘细胞内源的代谢途径可生产高附加值的生物医药、食品保健和精细化学品类产物.如何精细调控和优化酿酒酵母胞内代谢流是实现目标化学物高产量、高产率和高转化的关键问题.乙酰辅酶A是中心代谢和天然产物合成的基本前体,精细调控乙酰辅酶A的合成是实现目标化合物高产的重要策略;改造酿酒酵母的甲羟戊酸途径,引入外源途径酶,表达萜类合成酶生产不同种类的萜类化合物;优化脂肪酸合成途径合成特定链长的脂肪酸及脂肪酸衍生物.本文总结了强化酿酒酵母中乙酰辅酶A积累的代谢工程策略,重构甲羟戊酸途径、脂肪酸途径从头合成天然萜类化合物和脂肪酸衍生物的研究进展,为利用酿酒酵母底盘细胞生产天然产物的相关研究提供代谢工程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4.
未熟和低熟烃源岩中脂肪酸的赋存形式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继扬  向明菊 《科学通报》2000,45(16):1771-1775
未熟、低熟烃源岩中的脂肪酸赋存于抽提沥青和干酪根中,沥青脂肪酸主要以酯键结合于沥青的非烃组分内,干酪根脂肪酸以酯醚键结合于干酪根网络结构中,有一部分是与干酪根网络结构结合更紧密的强干酪根脂肪酸。辽河盆地与济阳拗陷未熟、低熟烃源岩的沥青脂肪酸含量在0.0100%~0.0739%,干酪根脂肪酸为0.0050%~0.0455%,强干酪根脂肪酸为0.0005%~0.0105%,其中一元脂肪酸占70%~10  相似文献   

5.
采用^14C标记和追踪方法,对褐藻Ectocarpus fasciculatus糖脂的生物合成进行了研究,硫代异鼠李糖甘油二酸(SQDG)的脂肪酸几乎都是链长为16和18个碳原子的脂肪酸,而单半乳糖甘油二酯(MGDG)和双半乳糖甘油二酯(DGDG)除了含有上述脂肪酸外,还分别含有摩尔百分比为8.5和31.0的二十碳五烯酸(20:5),这种脂肪酸几乎全部分布在甘油的sn-1位上,当植株被饲喂[2^14-C]醋酸盐后,被标记的脂肪酸在上述3种甘油脂甘油的sn-1和sn-2位上的分布非常不同,在SQDC中,^14C标记的脂肪酸几乎均匀地分布在甘油的sn-1和sn-2位上;在DGDG中,^14C标记的脂肪酸主要分布在sn-2位上;而在MGDG中,脉冲标记30min后,甘油sn-1位上的脂肪酸中的放射性强度远比sn-2位上的要高,在追踪的过程中,二者的放射性强度差异快速缩小,结果表明,^14C标记的脂肪酸在3种甘油脂甘油的sn-1和sn-2位上的不同分布与20:5及DGDG的生物合成密切相关,合成后的20:5需要经过一个中间体,然后再被用于极性甘油脂的合成,结果还说明,褐藻具有与高等植物相同的DGDG合成途径,而且半乳糖转移酶对MGDG中分子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正从糖尿病到心血管病,从老年痴呆到注意力不集中症,一系列疾病都与大脑中的基因改变有关。美国加州大学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现代饮食中常见的果糖(蔗糖的一种)会损害成百上千个脑基因,从而引起上述疾病。但科学家还发现,一种欧米茄-3脂肪酸——DHA,看来能全面逆转由果糖造成的有害改变。DHA在我们的脑细胞膜中天然发生,但数量不足以抵抗疾病。正因为大脑和人体都缺乏制造DHA的机制,所以DHA必须从我们的饮食中摄取。DHA强化大脑突触,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野生(而非人工  相似文献   

7.
<正>癌症在开始转移时最致命,因为后续治疗难度变得更大。所以,科学家致力于了解癌症转移过程怎样发生,以及研发新办法阻止癌症转移。一项新研究首次发现,癌细胞的一种特异蛋白——CD36有能力转移。发现于肿瘤细胞膜的CD36,负责吸收脂肪酸。这种独特的CD36活性和对脂肪酸的依赖,把启动癌转移的细胞与其他肿瘤细胞区分开来。科学家给予实验鼠高脂肪饮食,然后向它们注射一种人类口腔癌。高脂肪饮食导致50%以上的实验鼠的癌症转移更快,规模也更大。  相似文献   

8.
正"晚安,夫人,欢迎光临侍酒餐厅。""请准备一人套餐。""我知道,您本该是匿名到访——然而您是这前哨基地唯一的食评家。我每周都会读您的博客。""当然,所以主厨才出来招呼我……""哦,不,那只是因为餐厅缺人手。""哦?""我们的顾客不太多。您是我们今晚接待的第一位顾客。""哦。""一则好评会帮上忙。""我只想澄清一下,尽管我欣赏你们所做的事——但我们木卫三星球上的食物都是可怕的脱水食物,而且本地饮食主义很  相似文献   

9.
太湖鱼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其与多氯联苯共摄入益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鱼体脂肪中含有丰富的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但同时能富集有毒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本文测定了太湖4种野生食肉性鱼类:刀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和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中的脂肪酸含量,分析了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这4种鱼体中脂肪酸以棕榈酸、油酸和DHA为主.通过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PUFA/SFA)及n-6/n-3PUFA比值分析了这些鱼类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这4种鱼类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由于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可富积于鱼体脂肪中,摄入PUFAs的同时会摄入这类污染物.同时,对PUFAs中的有效成分EPA+DHA与多氯联苯共摄入时对人体的益害风险进行了评估,发现对于健康成人在达到EPA+DHA摄入要求下,食用这4种鱼带来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多氯联苯共摄入不会引起非致癌或致癌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0.
《科学通报》2021,66(14):1678-1688
能源消耗的增加、化石资源的减少和环境问题对再生能源的研发提出了严峻挑战.近年来,烷/烯烃的生物合成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因为脂肪烃类不仅是高值化学品,而且是理想的可再生燃料.人们已相继发现了一些能催化烃类合成的蛋白酶,它们可以催化脂肪酸及其衍生物脱羧生成相应的烷/烯烃,为探索化石燃料的可再生替代品提供了思路.这些蛋白酶主要包括一些含铁酶,它们利用非血红素单核铁、双核铁和血红素铁等催化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的脱羧或脱甲酰基反应.本文主要以几类代表性的含铁酶为例,综述了这些酶催化脂肪酸生物合成脂肪烃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回顾理论化学方法对酶催化微观机制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张梦霖  盛国平  俞汉青 《科学通报》2009,54(8):1089-1092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废水厌氧发酵处理过程进行分析监测. 主要通过正交信号校正法(OSC)对监测厌氧反应器的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 并分别结合蒽酮法和气相色谱法对底物-蔗糖浓度和液相产物-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测定结果, 建立了厌氧发酵过程中蔗糖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预测模型. 在预测集中蔗糖的预测浓度与实测浓度吻合较好, 而挥发性脂肪酸的各组分以及总挥发性脂肪酸的预测结果也同样令人满意. 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与化学计量学的结合, 近红外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厌氧发酵过程中液相中各组分的浓度变化, 为厌氧发酵过程的在线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对墨西哥湾北部水深约540m的上陆坡GC185区(GC-F样品)和水深约2200m的下陆坡AC645区(AC-E样品)冷泉碳酸盐岩中的脂肪酸及其单体化合物的δ13C进行了分析.在AC-E和GC-F冷泉碳酸盐岩样品中检测到了30多种脂肪酸化合物,均以主峰碳为C16的低碳数(C20)脂肪酸为主,具偶碳优势,主要包括正构脂肪酸、异构(i-)/反异构(ai-)脂肪酸以及带支链的(iso/anteiso)奇碳数脂肪酸.其中n-C12:0,n-C13:0,i-C14:0和n-C14:0具有明显偏低的δ13C值(-39.99‰~-32.36‰),可能来源于冷泉生物.n-C18:2和C18:1△9具有相同的碳同位素值,可能来源于冷泉渗漏区贝氏硫细菌属/辫硫菌属.支链奇碳数脂肪酸(iso/anteiso-C13~C17)具有特别负的δ13C值(-63.95‰~-44.17‰),明显不同于其他类别脂肪酸的碳同位素值,推断这类化合物是海底渗漏区甲烷厌氧氧化过程中的硫酸盐还原细菌生命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3-羟基丙酸是重要的平台化合物,其聚合物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可生物降解塑料,而且3-羟基丙酸与其他羟基脂肪酸形成共聚物时,可提高材料的延展性和生物降解能力.由于已知的生物都不能天然合成聚3-羟基丙酸,所以早期研究中聚3-羟基丙酸及含3-羟基丙酸单体的共聚物的生物合成都依赖于3-羟基丙酸或其结构相关前体,如丙烯酸、1,3-丙二醇等.这些价格昂贵的前体物质的使用,增加了聚3-羟基丙酸的生产成本.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已有两条人工代谢途径可利用廉价碳源(如葡萄糖、甘油等)合成聚3-羟基丙酸,而且结构和单体比例可控的系列3-羟基丙酸共聚物也已成功合成.与使用结构相关前体相比,聚3-羟基丙酸及其共聚物的生产成本已大大降低,但仍然高于石化基塑料.目前,聚3-羟基丙酸合成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聚3-羟基丙酸及其共聚物的合成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白艳  方小敏  聂军胜  孟仟祥  迟云平 《科学通报》2010,55(15):1499-1509
利用色谱质谱(GC-MS)技术,首次在60个贡嘎山(海拔1230~4500m)和西昆仑山(海拔1300~5500m)表土以及6种贡嘎山木本植物中检测到8个(7-14)-甲氧基十六酸和9个(9-17)-甲氧基十八酸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其中甲氧基十八酸占绝对优势;而且,甲氧基在第9和第10个碳位的异构体都较丰富,随着取代基的碳数增大,相应异构体的丰度依次降低.在以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的贡嘎山表土样品中,广泛存在甲氧基脂肪酸化合物,并在6种树叶中都能检测到;而在主要分布山地荒漠和高寒荒漠的西昆仑山,除了可能出现山地森林草原或半灌木荒漠的较窄高度范围外,大部分表土中未检测到甲氧基脂肪酸化合物.该研究显示甲氧基脂肪酸可能来源于某种或数种类型的木本植物.如能排除其与草本植物的关联,甲氧基脂肪酸类化合物很可能是一类具有指示特定木本植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将对精确反演古植被和生态演化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铀矿砂岩中检测出丰富的C15~C18脂肪酸.这些脂肪酸可来自现代、古代生物,甚至含有成矿时期保存下来的脂肪酸;其中含有一定量的i15:0,a15:0,a17:0,并与Desulfovibrio和Desulfobacter sp.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i17:17c和10Me16:0脂肪酸共存,反映矿床中存在硫酸盐还原菌(SRB).较丰富的16:17c和18:17c,指示了Beggiatoa,Thioploca等硫氧化菌(SOB)来源.矿床中存在硫酸盐还原菌这一推论,与微化石、成矿时期黄铁矿硫同位素测试值表征结果是吻合的,反映了铀成矿以来,仍然适合于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硫酸盐还原菌可能直接降解石油烃,或间接利用石油烃被其他微生物降解的产物,产生富12C的方解石以及明显不可分辨的复杂混合物鼓包(UCM),并富集25-降藿烷及去甲基三环萜烷系列化合物.矿区存在硫氧化菌以及成矿期黄铁矿异常轻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一致表明存在硫酸盐还原作用—硫化物氧化为硫酸盐—硫酸盐又被还原等多步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6.
王建中 《科学通报》1988,33(5):390-390
鱼肝油(包括鱼油)与一般动植物油脂不同,在于组成鱼肝油的脂肪酸具有较长的碳链与多不饱和度,特别是海产鱼的肝油中富含w_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这种特有的构成在抗生育的研究中得到了高度的重视。近年来,以鳐鱼肝油为原料制得的鱼肝油酸(混合脂肪酸,10℃放置半小时不应有结晶析出)的杀精子作用的研究已被用于临床。在此基础上,研究鱼肝油酸中主要杀精子成分,杀精子的机理,阐明脂肪酸的不饱和度与杀精子作用强弱的关联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7.
在人、小鼠和大鼠中,均发现了bfabp(brain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脑脂肪酸结合蛋白).已知bfabp的表达与神经系统的发育相关联^[1,2].最近,在斑马鱼里报道了一个bfabp的同源基因fabp7^[3],它的基因结构和连锁图定位已确定,而且通过RT-PCR方法研究了其mRNA的时间变化情况^[4].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研究都没有给出fabp7的空间表达谱.  相似文献   

18.
对墨西哥湾北部水深约540 m的上陆坡GC185区(GC-F样品)和水深约2200 m的下陆坡AC645区(AC-E样品)冷泉碳酸盐岩中的脂肪酸及其单体化合物的δ13C进行了分析. 在AC-E和GC-F冷泉碳酸盐岩样品中检测到了30多种脂肪酸化合物, 均以主峰碳为C16的低碳数(<C20)脂肪酸为主, 具偶碳优势, 主要包括正构脂肪酸、异构(i-)/反异构(ai-)脂肪酸以及带支链的(iso/anteiso)奇碳数脂肪酸. 其中n-C12:0, n-C13:0, i-C14:0和n-C14:0具有明显偏低的δ13C值(39.99‰~32.36‰), 可能来源于冷泉生物. n-C18:2和C18:19具有相同的碳同位素值, 可能来源于冷泉渗漏区贝氏硫细菌属/辫硫菌属. 支链奇碳数脂肪酸(iso/anteiso-C13~C17)具有特别负的δ13C值(63.95‰~44.17‰), 明显不同于其他类别脂肪酸的碳同位素值, 推断这类化合物是海底渗漏区甲烷厌氧氧化过程中的硫酸盐还原细菌生命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正长期以来,饮食研究一直受到自我报告不准确的困扰,如今,在代谢组学方法的帮助下,饮食研究进入了一个精准的新时代。2013至2014年间的某段时间,有19人自愿被关在诊所里好几天——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分成4次。在每次为期3天的短暂逗留期间,他们每天获得的饮食都不同且被严格控制,同时禁止运动。受试者可以使用电脑,也可以接受他人的探访,只要客人不偷偷带零食进来就行。受试者需要把自己从早上、下午到晚上排出的所有尿液都交给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20.
从我们的常见早餐来看,完全没有达到膳食要求的标准。我们的饮食存在很重要的缺陷,那就是食物太单调,营养不全面,只重视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摄入,忽略其他营养成分,早餐油分摄入超标,蔬菜、水果及各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这样的饮食直接导致两个结果——由于某种营养成分突出表现为脂肪的过剩而产生肥胖,由于某种营养成分的严重不足而导致体弱多病等各种营养缺乏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