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探究叶片前缘造型对压气机平面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Fluent软件,采用一种径向参数造型方法对轴流压气机DMU37动叶根部5%叶高平面叶栅进行前缘改型,分析不同冲角下造型参数变化对叶栅流场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切削后的叶栅流场出口截面质量平均的总压损失系数变大,但较小切削深度使可计算正冲角范围扩大2°;在0°及正冲角时,切削后的叶栅静压比提高,端部区域低能流体向叶高中间位置迁移,端部区域总压损失变小;切削后的叶栅流场损失特性变化开始于前缘附近,进而影响整个流道,证明前缘对整个流场气动特性变化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索前缘造型方法提供了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2.
跨音速涡轮平面叶栅气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某型涡轮叶片根部截面的平面叶栅在不同攻角和不同马赫数下的气动性能,采用风洞吹风试验对叶栅总损失特性、出口能量损失分布、叶片表面和壁面压力与马赫数分布等气动参数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栅所采用的叶型具有较为明显的后部加载特性,叶栅能量损失在较宽攻角范围内保持较低水平,且随着出口等熵马赫数的变化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载荷分布对可控扩散叶型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梦雪  周正贵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0):12618-12629
叶型吸力面和压力面等熵马赫数分布符合控制扩散规律,则其设计点损失小、低损失攻角范围大。为了研究可控扩散叶型载荷分布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可控扩散叶型自动优化设计方法;并对叶栅进口马赫数为0.7的静子和转子叶型进行多个载荷分布设计,分析载荷分布规律对叶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静子及转子叶型,载荷前移(至0.1倍相对轴向弦长位置)可抑制吸力面附面层发展,降低设计进气角损失、增大低损失攻角范围;吸力面峰值马赫数增大,吸力面靠前缘凸起程度越大,小攻角损失增加、最低损失对应进气角增大。  相似文献   

4.
以轴流压气机DMU37动叶根部5%叶高典型截面叶型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软件,计算分析不同冲角和进口等熵马赫数下叶栅流场损失及气动特性.结果表明:同一冲角下,进口等熵马赫数的提高增加了叶片负荷和扩压能力,同时也使出口总压损失增加,失速冲角范围变小;相同进口马赫数时,随着冲角增加,出口总压损失先减小后增大,-4°冲角时总压损失最小.同时,验证了轴流压气机平面叶栅马赫数、冲角损失特性规律具有相似性,并且,叶栅端壁区域受进口马赫数和冲角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轴向相对位置对串列叶栅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沈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5):1238-1241
轴向相对位置是影响串列叶栅气动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在保证栅距方向相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运用Numeca对串列叶栅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比所选取的5种轴向相对位置串列叶栅总体性能和细节流场,得出结论。合理地配置串列叶栅前后排叶片轴向相对位置,使其狭缝射流作用更为明显。逆压力梯度降低,附面层增长缓慢。二次流强度降低,前后排叶片尾迹掺混程度减弱,通流能力和扩压能力增强,总压损失降低。  相似文献   

6.
针对基于流场Navier-Stokes方程求解的叶栅叶型正反问题设计优化中,计算量随设计变量数目急剧增加的问题,采用伴随方法建立了集叶片几何参数化、网格生成、流场求解、伴随场求解与优化求解于一体的优化求解方法。针对反问题设计中目标控制参数分布难以给定的问题,通过分析叶栅叶型正问题优化求解结果,给出了反问题优化求解所需的较优目标压力分布。利用自主程序完成了以减弱或消除流动分离、提高叶栅气动性能为目的的叶栅叶型正、反问题自动优化求解,优化后的叶型叶栅总压损失系数分别降低了5.69%、4.50%。研究表明,叶栅叶型吸力面曲率的减小、叶片前加载和中后部逆压梯度的减小,可有效抑制叶片尾缘附近的流动分离。该研究工作对发展高效宽工况叶栅叶型设计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300 MW汽轮机中压缸的3种反动式改型方案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不同方案下的流动特性和参数变化,给出了多级效率,并分析了引起级内损失的原因.计算结果表明,反动式与冲动式两种设计方法得到的叶片效率相近;而后部加载叶型能有效抑制二次流,从而降低叶栅损失;叶片的前缘直径及弯曲角度对流场中涡结构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叶片弯曲对压气机叶栅损失与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  苏杰先  王仲奇  黄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37(7):1045-1048,1056
进行了带尾板的由常规直叶片、正倾斜叶片、正弯曲叶片、反弯曲叶片、S形叶片组成的5种矩型压气机叶栅在低速风洞上的实验研究,测量了叶栅出口流场,分析了零冲角下不同叶片弯曲形式对叶栅出口总压损失分布情况和主流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弯曲叶片对压气机叶栅出口流场有很大的影响,正弯曲叶栅可以降低叶栅的端壁损失,反弯曲叶栅加大了角区分离,恶化了两端区流动,总损失高于直叶栅.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种高负荷涡轮叶栅,利用低速矩形叶栅风洞实验研究叶顶间隙泄漏流动。研究了不同叶顶间隙和不同来流冲角情况下,涡轮叶栅的流场结构和气动性能。研究工况包括无间隙, 0.5%、1.0%、1.5%叶高间隙和±10°、±5°、0°冲角。通过五孔探针获得矩形叶栅出口截面上总压、气流角以及速度分布;通过叶片表面开设的静压孔,获得叶片中部以及靠近叶顶截面的叶片表面静压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叶顶间隙的存在增强了叶栅顶部的二次流动,恶化了上半叶展的流动状况,涡系结构发生了改变。随着叶顶间隙的增大,叶栅总压损失增加,气流偏转不足/过偏现象加剧;随着冲角的增大叶栅总压损失增加。  相似文献   

10.
采用平面叶栅和环形叶栅吹风试验对后加载和高负荷前加载叶型的气动性能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研究.在平面叶栅吹风试验中,测量了2种叶型的压力系数分布,研究了攻角、相对栅距、安装角和马赫数的变化对叶型能量损失系数的影响规律.在环形叶栅吹风试验中,测量了2种叶型的近叶顶、中叶高和近叶根处的压力系数分布以及能量损失系数沿叶高的变化规律.对后加载和高负荷前加载叶型的三维成型规律进行了讨论.试验结果表明:高负荷前加载叶型相对于后加载叶型具有更大的负荷特性;高负荷前加载叶型在采用较大的切向弯曲后可以抑制二次流的发展和减少二次流损失;前加载叶型和后加载叶型均具有优良的气动性能.研究结果对于拓宽高性能叶型在汽轮机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10KV配电线路线损计算的一种简便方法。并通过实际线路的理论计算与实测相比较,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分类学角度,按不同标准对国内税收法律实务中形形色色的税收流失加以归纳整理,主要从导致税收流失的不同治税环境、税收流失是否因税务官员方面引起、税收流失所依存的经济活动之性质、税收流失的表现形式等不同标准对其进行类型分析,从而归纳不同类型税收流失的特有成因,并提出相应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事故损失性安全成本法、事故经济损失的理论计算方法和事故经济损失构成计算方法的比较,认为事故损失性安全成本法的计算更容易、可控,因此,更科学和实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验某水电站5#变压器铭牌损耗参数的准确性,为变压器损耗分析提供依据.方法:空载损耗从5B高压侧加压和低压侧加压进行测试;负载损耗在发电机电流升至最大输出值,分别在变压器油温达到40℃、50℃、55℃时进行测试.结果:若不带主变高压侧电缆时,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与铭牌值比较无明显差别;在额定电流下,再用绕组温度换算至参考温度时,负载损耗均与铭牌值比较无明显差别;大型变压器由于短路阻抗电压校正到参考温度基本不变,因此阻抗电压值与铭牌值无明显差别.结论:某水电站5#变压器铭牌损耗参数均与现场测试值比较无明显差别,偏差符合规程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2002年4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确立了证据失权制度,它的设立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文章就其设立必要性、我国的相关规定及设立的建议等谈谈个人拙见。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影响煤矿井下漏泄通信系统的信号传输的主要性能指标,提出了漏泄同轴电缆的选用依据,建立了煤矿井下漏泄电缆的连接方式的数学模型.通过建模分析得出了在井下选用耦合损耗依次减小的漏泄电缆不仅可以延长传输距离, 而且能够保证移动台获得稳定的接收电平.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安陆市的方一均“杀师案”的犯罪原因,主要是他缺乏对父母和学校的依恋、沉湎于小说和网络而不再进行文化学习、缺少对传统活动的参与和丧失了尊师的信念。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电容器并联过程中静电能的损失,并应用等效电路的方法证明出静电能的损失在三种情况下都等于等效焦耳热  相似文献   

19.
信用缺失严重扰乱正常市场经济秩序,并给人们日常经济生活带来诸多痛苦。文章从信用缺失的种种现象及对经济生活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出发,在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后从信用意识、法制建设、深化改革、信用体系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田口玄一的参数设计思想只是针对对称的二次损失函数所做,有一定的局限性.讨论了非对称的二次损失函数,定义了损失系数比.说明了在非对称的二次损失函数下,也可以采用田口玄一减小质量损失的思想:先进行稳健性设计减小波动,再进行灵敏度设计减小偏差.并在指标服从威布尔分布的情形下定义了调整参数,给出了参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指出了调整参数在参数设计中的特殊位置和重要特性,列出了部分最优调整参数的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