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曾海东 《广东科技》2014,(10):163+165-163
我国地大物博,地质特点也很复杂,而岩溶地质更是难以应付,一旦发生自然地质灾害,人类就会手足无措。深入分析了岩溶地质的各种特点,并列举了岩溶地质的勘察技术,并且为灾害治理提供了各种防治措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工作依据和参考,以备不时之需。  相似文献   

2.
常家山隧道的地质病害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问题常常是影响隧道施工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常家山隧道综合勘察资料的分析,详述了隧道区的工程地质特征及施工中遇见的地质灾害。该区地质条件复杂,主要的地质病害包括采空区、突水涌水、有害气体、出口端滑坡,由于区内存在的各种地质灾害会影响到隧道围岩的稳定和安全施工,因此必须对这些地质灾害进行治理,针对灾害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南地区处于青藏高原周边地带,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东侧附近,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地质灾害严重。结合宝成、贵昆、成昆、襄渝、南昆、内昆、渝怀等西南复杂地质艰险山区重要干线铁路的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总结概括了西南铁路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并较系统地介绍了几种主要地质灾害的铁路地质勘察和工程防治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了黑龙江省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的现状及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关系的基础上.根据黑龙江省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和地质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提出了今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贺勇 《科技资讯》2023,(5):102-105
地质灾害是在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种灾害形式,地质的明显差异也是造成地质灾害种类多种多样的主要因素。地质灾害不可阻挡,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社会发展,因此各个地区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也就显得尤其重要。相关工作人员要采用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根据具体的地质环境,制订详细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融合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从多个方面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率。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及升级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模式更加精细化,降低了大规模地质灾害事件的发生频率。该研究从多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地质灾害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论述主要思考地质大数据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甘肃省是各类地质灾害最为频发的省份之一,近几年各类自然灾害呈愈来愈严重的爆发趋势.通过对区域内海量地质类数据进行整理,可得到具有一定可寻规律的数据集合,分析这类地质“大数据”可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预测与防治.地质大数据对于地质灾害成灾规律能够总结得更加客观全面,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能够更加及时和准确,总体上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可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甘肃科技》2007,23(7):F0002-F0002
兰州地震工程研究院是甘肃省地震局下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民所有制科技开发企业,是地震工程、岩土工程和环境地质领域从事科研、生产、人才培养的经济实体。兰州地震工程研究院具有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甲级资质,工程勘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与设计、桩基检测、工程测绘乙级资质。  相似文献   

8.
地质灾害类型划分是灾害地质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开展地质灾害研究和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分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地质灾害研究、勘查、管理及灾害防治、救灾准备、应急救援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和地质灾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本文首先总结了前人对于地质灾害的认识,然后从地质灾害的概念出发,通过突出地质因素在地质灾害概念中的主要或主导作用,重新讨论了地质灾害的灾种范围,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农田土地污染等主要由生态环境恶化等人为作用造成的灾害不再归为地质灾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地质灾害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9.
正诚信守约科学管理持续改进满足顾客甘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以下简称水勘院)始建于1986年,位于兰州市城关区雁儿湾路399号,是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察、设计、施工的综合性专业单位。拥有建设部颁发的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资质(证书号270008-kj),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地质灾害评估及地质灾害防治勘查、设计、施工甲级资质,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工程咨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体系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移民工程地质调查工作薄弱、潜在地质隐患严重的现状.根据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地质灾害灾情评估与减灾对策研究和地质灾害治理研究的发展趋势,建立了库区地质灾害研究框架.提出近期应加强的重点研究工作为:(1)建立库区地质灾害监测及预警系统;(2)库区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及示范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今后一段时期研究工作的三个层面:(1)山地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的基础理论研究;(2)地质灾害治理的应用基础研究;(3)地质灾害防治和监测的应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
马煜  李彩侠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2):9719-9727
山地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旅游区地质灾害类型和数量也日益增多,对旅游区人员、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等造成很大危害。为降低由地质灾害引发的山地旅游区公共安全风险问题,本文通过资料收集、实际调研和理论分析的方法构建了山地旅游区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和的防灾减灾体系。结果表明,四川乐山山地旅游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危岩、滑坡、泥石流和山洪,危害方式呈现灾害链形式;分别阐述了灾害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包含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和管控,最终建立了适应山地旅游区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框架;从地面调查、监测预警、工程治理和应急救援等方面构建了防灾减灾体系。此成果丰富了山地旅游区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提高了旅游区防灾减灾能力,促进了旅游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非线性科学理论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三峡库区时有发生,探索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以及如何预测和控制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一个十分紧迫而又不可回避的非常现实的问题,文章在介绍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及重庆地区范围内发生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的基础上,对应用于研究地质灾害的现代非线性科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地质体结构面的蠕滑与粘滑以及对地质灾害的监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非线性科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遥感技术具有时效性强且经济便捷等优势,已经成为地质灾害调查的重要手段。为了查明青海省大通县境内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遥感调查利用GF-1、LANSAT8 OLI和DEM数据构建三维可视化遥感解译平台,对大通县进行全面的地质灾害调查,重点对滑坡、泥石流等进行解译。详细阐述了区内灾害体的遥感特征和分布特征,共解译出各类地质灾害影像体399处,其中崩塌6处、滑坡100个、古滑坡54个、泥石流87个、不稳定斜坡140处、危险陡坎和陡崖12处,通过野外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泽州县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分布,分析了泽州县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15.
以永登县苦水镇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和野外实地勘察对苦水镇地质灾害的类型、地质条件、发育特征、时空分布规律等进行系统分析。明确了滑坡和不稳定斜坡均为土质斜坡,主要沿东侧黄土丘陵区第一斜坡带成带状分布,具有明显的雨季效应。基于苦水镇地质背景条件,以斜坡作为基本评价单元,分别选取滑坡和不稳定斜坡各自的指标评价因子对其易发性进行分区和评价,进而以易发性分析结果对危险性进行分区评价。结果表明:苦水镇地质灾害易发性可划分为高、中、低及非易发4个分区,面积分别为0.16km2、0.01km2、0.03km2、1.37km2;地质灾害危险性可划分为高、中、低及极低危险4个分区,面积分别为0.118km2、0.035km2、0.031km2、1.386km2。易发性与危险性分区结果与野外实地调查情况相吻合,能够较好地反映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的总体特征,这对苦水镇地质危害的预测预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甘肃省城镇地区滑坡地质灾害评价和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GIS系列工具软件为基础平台,采用GIS技术支持的专门用于重庆市地质灾害评估的应用系统GHAIS、B/S结构,通过对重庆市空间数据的获取、存储、查询、空间分析,实施点、面或者区域内的灾害评估、易损性评估、破坏损失评估、防治工程效益评估等,以简单的数据输入和操作,获取所需要的地质灾害性评估结果(图形或数据),为有关部门的灾害预测预报以及选取有效而科学的防灾、减灾和救灾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地质特征、矿业活动、地质灾害这三方面详细分析了店头古村落所在区域的基础地质环境问题,从而得出对其保护与开发整治的新见解:村前风峪沟雨季的洪水与以往矿业活动形成的弃渣极易形成泥石流等隐患。在开发整治中,一定要将风峪沟的防洪排洪功能放在第一位考虑,不宜搞造河工程;在景区古建文物的修复保护与开发整治前也一定要进行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对本区景观整治应多搞生态开发,对露天采矿点挖矿遗留下的陡面,可采用固化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以野外调查及灾害特征分析为基础,综合GIS技术、数据库技术与多源数据整合技术应用于县域地质灾害数据采集与分析,基本解决区域地质灾害调查信息化的瓶颈问题。将基础地理数据、灾害点特征数据、相关多媒体数据等异构数据源进行标准化处理,规定空间数据和灾害特征数据连接的各种关系,建立了基于SQL Server的ArcSDE Geodatabase地质灾害专题数据库。以VS.NET(C#)和ArcEngine作为可视化开发工具与GIS开发平台,实现了县域地质灾害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相关功能模块及软件的设计与编制。此系统包括灾害信息的录入编辑、查询统计、分析评价、制图输出等功能,为野外灾害数据快速采集与科学管理提供了基础计算机平台。  相似文献   

19.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区域灾害防治的前期工作。构建一个符合区域地质环境的灾害评价体系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区域适用性起决定性作用。在对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分析后,选取降雨、坡度、岩性等8个影响因素,利用信息量模型对盘州市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盘州市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靠近道路和断层相对集中的区域;易发性高和较高区域呈带状分布,占盘州市国土面积的38.62%;随易发程度的升高,各区域分布的灾害点数量增多,灾积比也逐渐增大,说明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地质灾害分布的实际情况相符,分区划分合理。研究成果可为盘州市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大量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主要研究了武隆县地质灾害的特点、成因及防治对策.武隆县地质灾害点多,分布面广,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危岩是武隆县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岩石地层的软硬相间、坡体结构的不稳定、山地地形和有效临空面的发育以及暴雨和人为活动的诱发是武隆县地质灾害多发的主要成因.在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方面,其措施主要有编制灾害预测报告、加强监测、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执法检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