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赣北茶区蜘蛛群落结构及种群数量消长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江西赣北茶园自然蜘蛛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数量消长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1.赣北茶园蜘蛛群落已定名的有17科、54属、82种,主要是黑色蝇虎、日本管蛛、异角丘腹蛛、锥腹肖峭,其中以异角丘腹蛛的数量为最多。2.茶园蜘蛛群落多样性、均匀度以4月份、8月份较高,对茶园害虫控制作用较强。3.经过数据处理,建立了蜘蛛优势种数量消长预测模型,给出了茶园蜘蛛与气候因子的关联序,为茶园害虫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由杭州市植保站承担的杭州市重大科研项目“杭州市粮油作物杂草群落演替及其治理技术研究”日前通过专家鉴定。该课段引用了国际先进的调查方法,针对杭州地区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水旱轮作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对杂草群落及演变规律进行了总体研究。明确了杂草种类、优势种及其危害程度,并与历史资料比较分析,明确了近1o年来除草剂大面积使用后杂草群落的演变,对演变趋势及其成因做了分析。同时通过定点、定期监测,查明了杭州地区粮油作物田主要杂草出苗和群体消长规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除草技术措施及化学除草剂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  相似文献   

3.
该项目明确了我省玉米田杂草的种类、优势种及其主要杂草群落发生、消长规律 ;筛选适合于我省玉米田使用的土壤处理、茎叶处理(包括灭虫性除草剂行间定向处理)等不同的除草剂品种8个,并完善了其配套使用技术.初步探明了轮作换茬、大苗移栽、合理密植等农业措施的控草技术,确立了以农业防除为基础、化学防除为重点的玉米田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采取不同防除策略的杂草综合防除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4.
杂草是影响园田作物优质高产的主要因子之一。为了弄清本地园田主要杂草田间消长规律,探索化学防除的有效方法,在基本摸清杂草种类、分布及危害程度的基础上,选择了园田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优势种杂草和主要杂草进行了田间消长规律的观察,为化学防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杂草是影响园田作物优质高产的主要因子之一.为了弄清本地园田主要杂草田间消长规律,探索化学防除的有效方法,在基本摸清杂草种类、分布及危害程度的基础上,选择了园田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优势种杂草和主要杂草进行了田间消长规律的观察,为化学防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2012年5月至11月在福州闽侯洋里金田农场生态茶园,对间作白三叶、印度豇豆和生产茶园3种不同茶园的寄生蜂群落结构和假眼小绿叶蝉及其卵缨小蜂消长动态进行调查和分析。3种不同茶园的寄生蜂群落结构基本相似,间作2种绿肥提高了寄生蜂物种数、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但对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没有影响。3种不同茶园的假眼小绿叶蝉数量消长趋势一致,其高峰期都在7月底和10月底-11月,但生产茶园的小绿叶蝉个体数都显著低于2种间作绿肥茶园,这可能与生产茶园的农药使用有关。3种不同茶园茶梢内的小绿叶蝉着卵量消长趋势基本一致,都有2个着卵高峰期(6月下旬和11月上旬),第二高峰期梢内的叶蝉平均着卵量显著高于第一高峰期;整个调查期间,生产茶园梢内的叶蝉着卵量均低于2种间作茶园,这可能也是生产茶园的农药使用造成的。3种不同茶园茶梢内的叶蝉卵寄生率在调查期间内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于11月19日达到65.19%-76.52%。  相似文献   

7.
2012年5月至11月在福州闽侯洋里金田农场生态茶园,对间作白三叶、印度豇豆和生产茶园3种不同茶园的寄生蜂群落结构和假眼小绿叶蝉及其卵缨小蜂消长动态进行调查和分析。3种不同茶园的寄生蜂群落结构基本相似,间作2种绿肥提高了寄生蜂物种数、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但对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没有影响。3种不同茶园的假眼小绿叶蝉数量消长趋势一致,其高峰期都在7月底和10月底-11月,但生产茶园的小绿叶蝉个体数都显著低于2种间作绿肥茶园,这可能与生产茶园的农药使用有关。3种不同茶园茶梢内的小绿叶蝉着卵量消长趋势基本一致,都有2个着卵高峰期(6月下旬和11月上旬),第二高峰期梢内的叶蝉平均着卵量显著高于第一高峰期;整个调查期间,生产茶园梢内的叶蝉着卵量均低于2种间作茶园,这可能也是生产茶园的农药使用造成的。3种不同茶园茶梢内的叶蝉卵寄生率在调查期间内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于11月19日达到65.19%-76.52%。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宁红茶区害虫群落结构及种群数量消长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1991年4月~12月江西宁红茶区害虫群落结构调查研究结果。该区害虫92种,分属于11目,54科。运用数学生态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给出了优势种种群数量消长模型,以期能为茶园害虫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
该项目由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完成。茶黑毒蛾是自70年代后期新上升的一种茶树主要害虫,大发生时可将成片茶园食成光秃,且影响田间及茶厂工人的身体健康。该研究搞清了此虫的发生代数、生活习性、种群消长规律、影响种群消长的主导因子,而且提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瓜类昆虫群落(包括蛛形纲和软体动物门中的一些有害生物及天敌)的数量动态,从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描述,①主要优势害虫和天敌的消长规律;②利用群落特征比较不同时期的昆虫群落.  相似文献   

11.
福建茶园蜘蛛种类与种群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茶区茶园蜘蛛开展普查和定期定点调查,初步查明福建省茶园蜘蛛有45种,明确了不同类型茶园天敌蜘蛛,有机生态茶园和综防示范园的害虫治理措施对蜘蛛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综防示范园农药的使用对天敌蜘蛛仍然有一定的影响.此外,茶园耕作措施对台刈蜘蛛种群影响显著.蜘蛛是黑剌粉虱和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重要天敌,尤其结网蜘蛛对其成虫表现出很高的网捕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西部大开发中发展冕宁名优茶生产的目的意义;参照国内各名优茶区,查考本地种茶历史,对项目可行性和应有效益进行了切合实际的研究与分析;总结本地种茶的不利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最后提出项目实施概要。对冕宁县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茶业生产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湿地松与茶树间作生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本文对14~15年生湿地松与茶树间作茶园和单作茶园的研究表明:间作茶园光强减弱45.2~38.6%,气温低1~3 ℃,昼夜温差小,空气湿度夏季有明显提高;土壤养分含量,0~20cm土层内有降低趋势,20~60cm稍有提高;茶树叶片的净光合效率提高4%左右,蒸腾强度降低20.3~21.7%;叶片上表皮、栅状组织和全叶均较薄,叶质柔嫩,茶叶产量平均提高 8%左右;茶叶中的咖啡碱、氨基酸含量较高,酚、氨比值低,绿茶品质较好;林木蓄积量为3.3m~3/亩,综合经济效益可提高30%左右。  相似文献   

14.
贵州茶园土壤研究主要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远发  田永辉 《贵州科学》2008,26(2):100-103
对贵州茶园土壤研究取得的2项主要成果作了简单介绍,结合新阶段茶树栽培学科的态势和贵州茶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浅谈了对当前贵州茶园土壤研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稻田生态系统中杂草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吸虫器法采样,对稻田生态系统中杂草地捕食性节肢动物天敌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构动态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杂草地生境中采集到73种捕食性节肢动物,其中55种为捕食性蜘蛛,18种为捕食性昆虫。在冬春闲期,杂草地生境的捕食性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和单位面积内的个体数量较高。水稻移栽后,杂草地中的捕食性节肢动物种群迁进稻田,为稻田提供天敌移居者,杂草地生境中的捕食性天敌物种数减少,单位面积内的个体数量降低;水稻成熟后、夏闲期始及冬闲期始,杂草地接纳从稻田中迁出的天敌种群,捕食性天敌物种数和单位面积内的个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杂草地为保护稻田捕食性天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庇难所。  相似文献   

16.
普洱茶不同发酵时期微生物群落宏转录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提取了普洱茶发酵前期和发酵中期茶叶样本中的微生物菌群全mRNA,并通过Illumina测序得到普洱茶发酵前期17376转录文本结果以及普洱茶发酵中期14456个转录文本结果。对测序结果的注释结果表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在两个阶段都占有绝对优势;对两个样本差异表达部分GO功能和KEGG PATHWAY的对比分析表明,适应渥堆发酵环境变化的微生物(如黑曲霉等)对普洱茶发酵过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弄清攀枝花干热河谷连续火干扰林地地表蚂蚁多样性及其指示作用,在攀枝花市境内3种类型样地采用陷阱法对地表蚂蚁群落和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攀枝花干热河谷3种类型样地表蚂蚁群落由4亚科16属21种组成,共1 878头;3种类型样地中,攀枝花公园蚂蚁多度和多样性水平最高;在3种类型的样地中,蚂蚁群落结构有差异,但同德林场火干扰样点与未火干扰样点群落结构较相似;同德林场短期未被火干扰栖境无指示物种,攀枝花公园和同德林场连续4 a火干扰样地均存在指示物种.研究表明具有连续火干扰的“计划烧除”可以在预防大面积火灾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蚂蚁群落较高的多度和较稳定的物种多样性水平,对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茶园普遍存在土壤有机碳含量低等问题,这对茶叶产量品质造成极大影响.施加秸秆可提高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机制包括有机碳内在难降解性、黏土矿物的化学保护和土壤团聚体的物理保护作用以及生物作用等.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有机碳自身的分子结构性质、土壤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等.施加秸秆提高茶园土壤有机碳主要途径有秸秆自身作为碳源、促进茶树生长、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以及改良土壤结构和改善土壤化学性质等.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所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概述了清代皖西地区茶叶的品种、产地、入贡、销售、赋税情况及时人对皖西茶的称道,探讨了清代皖西茶业衰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同套种模式生态茶园光合有效辐射特征及其差异,分别在西双版纳勐海县选取人工套种的沉香-茶树、樟树-茶树、千斤拔-茶树以及纯茶园样地,在干热季、雨季和雾凉季分别同步测定光合有效辐射,结果表明同一样地不同季节的光合有效辐射量差异较大.在雾凉季,各样地的光合有效辐射的数值较低,以樟树-茶园模式为最小,而干热季总体上数值较大.各套种模式光合有效辐射日总量则呈现千斤拔-茶树模式最大,樟树-茶树模式为最小.干热季光合有效辐射最强,在纯茶园日总量可达38.57 mol·m-2·d-1;但雾凉季近地层光合有效辐射最弱,在遮蔽较小的千斤拔-茶树模式日总量仅为23.03 mol·m-2·d-1.不同套种模式光合有效辐射与纯茶园的比值具有较大差异.干热季,樟树-茶树模式的光合有效辐射仅为纯茶园的65.9 %,雨季为76.0 %,雾凉季为87.2 %.而千斤拔-茶树模式的光合有效辐射在干热季、雨季和雾凉季则分别为纯茶园的90.2 %,91.2 % 和99.9 %.各套种模式光合有效辐射的比值均是干热季<雨季<雾凉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