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了解男女大学生在体育意识和锻炼行为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对体育认识基本一致,差异主要表现在锻炼动机、体育兴趣、锻炼手段、制约参与锻炼的因素、自我锻炼能力5个方面,并为改进体育教学和指导课外体育锻炼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山西省200名农村女大学生问卷调查,从理想信念动机、自我实现动机、依附动机、受迫动机、文理科学生动机比较五个方面对农村大学生体育动机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变农村女大学生动机的策略,旨在提高农村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沈小乐 《科技信息》2007,(34):250-251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体育动机、兴趣和锻炼状况,有针对性的展开大学生体育活动,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法对郑州两所市农业院校的部分学生的体育动机、兴趣和锻炼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所大学的大学生的体育动机主要反映在六个方面,兴趣主要集中在四个项目,影响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而为掌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和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积极,活动的频度较高;强身健体、消遣娱乐是其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体育意识淡薄、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体育场馆的收费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不力和缺乏锻炼的指导是影响广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运用专家访谈法、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安徽省10所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体育能力结构主要有形态与机能、锻炼能力、认知能力、鉴赏能力、组织管理与创新能力等构成;2)大学生四年中,一年级体育能力最弱,二年级表现最好,三年级和四年级开始下滑,但整个大学期间的体育能力呈现上升趋势;3)各能力发展特征:形态指标是稳中缓升,机能指标是稳中有升,锻炼能力呈现先升后降,认知能力随着年级上升而升高,鉴赏能力与大学生体育知识和信息量成正相关,组织管理能力在大二表现最好,创新能力提升最为薄弱.通过RSR检验法检验后发现,大学生体育能力发展呈现倒"U"型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体质健状况进行调查,对影响体质健康的可持续影响进行分析,并从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角度提出了关于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依据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发展趋势来制定和探索相应的体育教育目标;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建立一套适合现代学生的新教学体系;从大学生体质出发开发体育课程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确立学生的主体性,给予适时的锻炼动机性激励和培养,并保持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平衡,从而不断完善和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事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体质健状况进行调查,对影响体质健康的可持续影响进行分析,并从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角度提出了关于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依据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发展趋势来制定和探索相应的体育教育目标;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建立一套适合现代学生的新教学体系;从大学生体质出发开发体育课程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确立学生的主体性,给予适时的锻炼动机性激励和培养,并保持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平衡,从而不断完善和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事业。  相似文献   

8.
参与体育社团与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大学生常采用的体育参与方式、是否积极寻求亲密的人释放感情和给予帮助两方面研究体育社团对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参与社团大学生与未参与社团大学生在锻炼的参与行为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参与社团大学生与同学、朋友一起进行体育锻炼要多于未参与体育社团的大学生。(2)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与未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在“有关系亲密的人释放感情和给予帮助”上有显著性差异,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在有关系亲密的人释放感情和给予帮助方面要强于未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3)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要强于与未参与体育社团大学生。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了解山西省高校大学生使用健身路径进行阳光体育锻炼的人群现状,结果显示,练习者以体育专业大学生、低年级大学生和体质健康水平较差大学生居多.利用健身路径参与阳光体育锻炼大学生大多以模仿他人为主,看说明的人少,特别是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大多数锻炼者都可保证3-5频次/周,每次运动时间都能保持在30-60min;锻炼动机主要是增进健康、健美和减肥,锻炼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专业人士指导、器械单一且损坏严重.建议更多的大学生在课余充分利用健身路径参与阳光体育锻炼,将终身体育的理念贯彻到生活中来;此外,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健身路径器械的管理与维护,加强对器械使用方法的指导,建立使用健身路径锻炼效果易操作的自我评价方法,加强组合健身器的研制开发,以达到提高器械本身使用价值,及大学生的锻炼兴趣.  相似文献   

10.
对影响大学生体育能力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应改革体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办法,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锻炼活动,以提高大学生体育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李景繁  田微 《科技信息》2009,(20):I0215-I0215,I0217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等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女生课余体育参与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院女大学生课余时段参与体育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参与体育的动机表现多元化;随着年级的递增,参与课余锻炼的时间和频度减少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高校如何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热情,开展课余体育活动,使课堂体育教学与课余体育锻炼相结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是高校体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成立体育活动组织是最好的方法.本文通过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大学生篮球协会的实践.对高校篮球课余锻炼的组织、运作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运用心理测量法,对高海拔地区的青海省高校学生体育心理及其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因对体育功能的认知偏差,功能性动机较强,对达标项目的兴趣较高;体育意识处于一般与尚好水平之间,行为倾向表现为体育锻炼能力水平较低,锻炼次数不多,锻炼时间较短.缺乏对靶心率控制锻炼强度方法的运用;具有内外向、较低神经质人格特征的大学生在运动参与方面较精神质的学生更加活跃。  相似文献   

14.
郑小东 《海峡科学》2002,(6):100-102
阐述了培养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基本要素,提出培养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具体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逐步养成钻研体育知识和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实现终生体育的长远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调查结果显示 ,城市大学生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高于乡村大学生且较乡村大学生擅长体育运动 ,对体育活动步骤的安排能力及对身体素质的评价能力城乡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从整体体育能力的调查结果来看 ,城乡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均较差 ,提出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本从理论分析出发,探讨了大学生体育能力的概念和内涵,阐述了体育能力的特征及其形成的过程,初步构建了以体育认识能力、身体运动能力、科学锻炼能力、体育适应能力、锻炼评价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体育能力的一级结构体系。为高校体育教育不断提高对大学生体育能力的认识,促进其培养工作的进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准大学生作为后高考潜在旅游消费的庞大群体,越来越受到旅游景区、旅行社的追逐,然而相关理论研究缺失.文章根据准大学生的群体特征,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运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准大学生旅游者有放松型、锻炼型、求新型、炫耀型和交际型5种动机,和准大学生群体的属性特征相对应,放松型动机是准大学生旅游者的首要动机;2)除性别和旅游花费两方面之外,准大学生的旅游动机在其他人口统计与旅行相关特征间均无显著差异;3)准大学生旅游动机对其旅游行为的影响表现为放松型、锻炼型动机对准大学生旅游者的满意度、后续大学期间旅游行为有显著的影响;炫耀型动机对准大学生的重游度有显著影响;5种准大学生旅游动机对其推荐度均无较显著影响.最后提出开发营销准大学生这一潜在旅游市场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体力活动与体质健康的关系密切。通过对江苏省高职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与体质健康状况的研究,得出:江苏省高职大学生整体体力活动水平较低,部分学生基本没有主动地从事体力活动;男生在日常交通和运动锻炼方面的能耗高于女生,女生在日常家务和静坐方面的能耗高于男生;男女大学生的运动锻炼能耗与体质健康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体育锻炼、静坐、睡眠是影响高职大学生能耗的最关键因素。提出高职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加体力活动强度,丰富大学生从事体力活动的形式,设立专门的体力活动指导服务中心,构建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体育课程,培养学生胜任未来职业岗位的体育能力。  相似文献   

19.
程莹 《科技信息》2010,(12):258-258
本文针对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弱的现象进行研究,阐述了大学体育教育中加强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从大学生体育自主意识的唤醒、学习目标和动机的确立入手,论述了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运用锻炼态度量表,对内蒙古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学生锻炼态度各分量表的得分较高,锻炼态度较为积极,但每周锻炼的次数和每次锻炼时的强度偏低,锻炼实际较差,二者形成较大反差;有无体育课程的教学引导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从强化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优化体育课程结构、改善校园体育锻炼环境等方面,提出改变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锻炼实际之间差距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