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六端口技术的创始人G.Engen提出了最佳六端口电路的设计准则,但没能提出符合设计准则的实际电路.本文按照G.Riblet的五端口电路的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的波导型六端口电路,它符合最佳电路设计准则.文中给出了设计公式和在三厘米波段的数值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2.
六端口测试系统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微波网络测量装置。本文用优化法通过电子计算机数值分析给出了功率计有误差时六端口电路的最佳设计准则。这个准则与ENGEN在1977年提出的经验准则一致。  相似文献   

3.
本文设计制作了一种微带型宽带、匹配、对称互易的五端口网络,这种电路结构简单、体积小,加工容易、频带宽,把它用于六端口网络分析仪,测试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文中给出了微波六端口反射计及矢量电压表电路常数的校准电路与校准方程。对H.M. Cronson和L. Susman提出的作为特征值问题的校准程序给出了证明。本文提出了一套计算两档插损比的公式,它是对校准电路提出明确要求的依据,也是分析系统误差的基本关系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低相噪振荡器的锁频电路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改善振荡器相位噪声指标,研究了传输式锁频电路.分析了传输式锁频电路的工作原理,并完成了该类型电路模型的设计;建立了鉴频电路的传输模型,推导出表征锁频电路幅频特性的关系式,即鉴频灵敏度;分别考虑输入功率Pin及环路中谐振器端口耦合系数β的变化对于鉴频灵敏度的影响;最后利用鉴频电路传输方程日和鉴频灵敏度S,导出了振荡器的相位噪声表达式,利用该模型便于分析影响相噪指标的因素,所得结论与文献结论吻合较好.基于所建立的鉴频电路模型得出传输式锁频电路设计准则:提高输入功率Pin以及提高电路端口耦合度β,可取得更高的鉴频灵敏度,从而提高振荡器相位噪声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减小非50Ω功分器电路尺寸,研究了任意端口阻抗等分功分器。理论证明了若等分功分器的输出端口之间只使用电阻连接,不能同时实现任意端口阻抗匹配和输出端口隔离。提出了一种新的任意端口阻抗等分功分器结构。在隔离电阻两端串联不同的微带线,在各端口加载短路/开路短截线。利用此结构同时实现了各端口匹配与输出端口之间的互相隔离。基于导纳矩阵推导了该功分器的设计公式,并据此设计研制了中心频率为1 GHz,端口阻抗分别为30Ω、53Ω、47Ω的等分功分器。该文方法设计的功分器电路尺寸比传统设计方法减小了约66%。测试结果验证了该等分功分器结构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LVDS串行器、解串器:多端口中继器、交叉点开关以及电平转换器在数据、时钟分配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与3G基站设计相关的LVDS电路、架构、规格。  相似文献   

8.
针对功耗和体积均受限的专用小型无线通信系统提升通信距离的要求,以提高接收机灵敏度为研究目的,采用软件仿真ADS2005的方法改进了低噪声放大电路RF2373的设计.在仿真软件下通过建立低噪放RF2373的二端口模型,得出了二端口的S参数特性曲线.采用微带线匹配的方法获得了低噪声放大电路的优化二端口模型,以及匹配后的S参数特性曲线.匹配后的各项S参数较匹配前均有所改善,设计的低噪声放大电路满足射频前端电路的特性要求.给专用测试系统的无线数据传输的硬件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利用二值代数的化简法则进行三值组合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TTL技术讨论三值组合电路的设计。提出了用于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两个三值和二值互相变换的转换器,从而可利用二值代数中的化简法则,使设计出的三值组合电路结构简单,成本降低。本文所用的代数系统简易,基本电路的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取得一致,设计举例也已通过HSPICE程序。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有源滤波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第3代电流传送器(Third-Generation Current Conveyor,CCⅢ)的电流模式二阶滤波器的系统设计方法,导出了该系统的设计公式,其电路由1个CCⅢ+和4个无源元件构成,可实现二阶低通、高通、带通滤波功能.各滤波电路具有很低的无源灵敏度和有源灵敏度,端口网络电路简单,电路结构固定,通过级联易生成高阶滤波电路.用PSPICE对电路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理论正确,设计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1.
基于投资-效益准则的结构目标性能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效益准则作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反映了现代结构抗震设计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变,即从以往只注重结构安全,向全面注重结构的性能、安全及经济等诸多方面发展.讨论了结构目标性能水平的合理描述;根据投资-效益准则,提出了基于结构层间变形失效模式的目标可靠度优化决策模型,并介绍了最优结构设计强度和最优设防烈度;最后讨论了上述3种目标性能水平的特点,得出结构寿命周期总费用评估是3种目标性能水平优化决策中均需解决的问题,而且最优可靠度强调结构个性,最优设防烈度是强调结构共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投资-效益准则是基于结构性能抗震设计的重要原则,它所追求的设计目标是在结构的初始造价与地震损失期望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优化平衡,使结构在全寿命周期内总费用最小.在以上的单目标优化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考虑结构初始造价、损伤期望、检查和维护费用、拆除费用及残余价值和环境污染费用的多目标全寿命优化设计模型.基于所提出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应用精英保留非劣排序遗传算法,建立了以截面尺寸、纵筋和箍筋的配筋率为决策变量的近海桥梁结构全寿命抗震性能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并给出了优化设计流程及具体实现.结果表明:得到的非劣解在目标空间分布均匀,算法收敛性和鲁棒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新的高阶Σ-Δ调制器滑模电路设计方法.首先,证明了滑模控制系统的Σ-Δ调制编码功能,进而推出了Σ-Δ调制器传输函数形式的稳定性判据;然后,结合判据提出了一种稳定的巴特沃斯极点、零点优化的传输函数设计算法;最后,利用建立参数方程及求解、参数仿真调整,设计了Σ-Δ调制器的环路滤波器级联结构的电路,并通过一个设计实例及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oposes a procedure for the optimum design of composite laminates with initial imperfection under probabilistic considerations. The initial imperfection, strength parameters and ply-level thickness are considered as random variables. Ply-level failure probability is evaluated by the first order reliability method and system reliability is computed based on the first-ply failure criterion. The optimum design is formulated to consider the laminate thickness a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and reliability requirement as the constraint. A numerical example is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methodology proposed.  相似文献   

15.
在现有关于六端口反射计校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六端口接收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校准方法.该方法将经过调制的本地参考信号与本振信号的比值作为校准所需的标准.根据给出的条件来选择调制方式和相应产生标准的状态,将会使校准过程大大简化.采用该方法进行校准,计算量小,无需进行迭代运算,而且广泛适用于各种六端口结的校准.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种实用的线束检测系统,该系统具有最大可检测1200点的可编程检测功能,能够准确快速检测各种线束的断路、短路及线束中的电阻、二极管等故障,保证了产品质量,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文对检测仪设计的总体方案进行了探讨,对线束检测仪的硬件设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清  王立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7):4057-4060,4068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alois环振的真随机数发生器设计方法。为了改善随机性,采用了合理的采集手段和后处理方式。该方案采用纯数字电路设计,功耗较低,集成度较高,便于实现。最后基于真随机数测试标准AIS31,对实际设计的真随机数发生器进行了评测,实验结果表明,本设计符合AIS31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8.
用电路通用分析程序Pspice可根据电路的结构和元器件参数进行电路性能仿真分析 ,从而可以快速、方便、精确地评价电路设计的正确性。同时还可以根据性能指标要求对电路进行优化设计。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 ,较详细地说明了用PSpice对电路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利用可变容差准则的概念,首先搜索出在等式约束条件下的可行域,再用网格法求出最优解。利用这种算法使网格法更广泛地适用于求解带有等式约束的一般工程问题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