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雁明 《科技资讯》2007,(28):48-49
由于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对地质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滑坡成为地质灾害最常见之一,对滑坡整治的投资费用大.因此滑坡勘察是取得整治设计参数主要手段,体现滑坡勘察重要性,通过一系列工程实践,对滑坡勘察取得准确的地质资料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滑坡防治勘察设计一体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明新 《江西科学》2003,21(4):335-338,342
滑坡防治中勘察、设计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要求地质勘察者不仅为工程设计提供地质资料,而且应参与滑坡治理方案的论证、设计及配合施工。文中从现场勘察来阐明如何依据滑坡性质和主控因素来确定滑坡整治方案、如何依据滑动面特征确定整治工程类型,进而讨论了滑坡设防工程位置的最佳布置,并指出在施工阶段及时核对地质资料以便变更设计,是实现滑坡防治勘察设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滑坡是一种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的影响是严重的,因对滑坡认识不足而在工程建成后出现问题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屡有发生,正确识别滑坡、对其稳定性做出正确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对每次勘察的经验进行总结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以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西口引道段公路大湾沟滑坡整治工程的勘察、设计为例,阐明工程地质分析在整治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包括各种整治措施与工程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岩土参数取值对整治工程设计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彬  梁德玉 《科技资讯》2011,(23):103-103
以公路施工引起的工程滑坡为例,通过对该滑坡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介绍了滑坡勘察与整治设计中确定滑动带剪切强度参数的一种途径、方法,提出了合理的滑坡治理方案。同对也箍出了评价工程建设对环境地质条件改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李晓军 《甘肃科技》2005,21(10):146-150
该滑坡为一堆积层古滑坡,滑坡局部复活的原因主要是人工开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而产生滑动。作者经过对区域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和对滑坡的野外勘察,在深入调查研究滑坡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气象因素及人文活动影响的基础上,对滑坡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滑坡的稳定性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剖析和预测,并且进行了方案比选,提出了整治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7.
海岸滑坡和侵蚀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管道工程的稳定性,根据多种地球物理勘察手段的识别,查明坦桑尼亚某海湾管道路由区有海岸滑坡、海岸侵蚀、砂土液化和软土震陷等不良地质作用。结合地形、地层、海洋水动力条件等因素,对滑动机理进行综合分析;在分别考虑潮位和不考虑潮位作用下,采用极限平衡理论结合数值模拟分析进行稳定性评价。研究得出:海岸滑坡是第三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层液化所导致的,是滑坡向海岸后退式(牵引)滑动的结果。基于滑动原因给出管道改线和防治措施,对海岸滑坡的定性评价有很好的补充,为海岸滑坡的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崇遵高速公路新街子滑坡岩土工程勘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街子滑坡是目前贵州高速公路建设中规模最大的滑坡,滑坡体积约700万m~3,复活部分170万m~3,存在三层滑面,工程地质条件极复杂,勘察难度极大。勘察中采用了地质调绘及钻探、物探及声波测试、平硐及竖井、钻孔测斜、岩土测试等综合手段进行。本文主要介绍了勘察过程中对各种勘察手段的选择,并对勘察结论及推荐的处理措施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9.
地质雷达在滑坡滑面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分布在生活聚居区边缘,直接危害到生活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边坡设计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就是工程地质条件,因此对边坡工程地质结构的调查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客观条件使用常规地质钻探手段往往施工困难,工程投资大,费用高,而且控制范围有限,很难查明滑坡滑动面及不良地质结构面的整体发育情况,地质雷达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分辨率无损探测工具,采用地质雷达超强地面耦合天线结合钻探,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为滑坡治理与支护提供设计参数,本文通过对沙县某滑坡工程勘察的实例进行详细说明,介绍了地质雷达技术在边坡工程地质勘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飞凤山低中放固体废物处置场滑坡属多层滑坡,2013—2014年历经数次整治,多次修建防滑工程后均未达到预期效果,2014年下半年再次发生局部变形,一旦已建抗滑工程的链式失效将直接危及处置场的安全运营,须进一步整治并达到根治的目的。为此,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并结合现场试验和钻探资料对滑坡的基本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整治措施。结果表明:滑坡具有三级滑动特点,分为浅层覆盖层滑坡和深层基岩滑坡,泥质页岩的富水性、层间错动形成破碎带最终形成深层滑面;前期勘察和设计对复杂的地质结构认识不足以及强降雨是滑坡的诱发因素;整治工程重点在固脚强腰,截排引流,深层阻滑和浅层抗滑相结合。该滑坡的成因机理和整治措施为类似滑坡险情出现时的应急处置和根治提供了可靠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孝(义)柳(林)铁路通过离石南约3 km益家村古滑坡,1991年施工时,由于在古滑坡前缘开挖路堑高边坡,降低了古滑坡的抗滑力,致使该滑坡复活,以后降大雨促使滑坡再次滑动.1993年对该滑坡先后作了两次补充工程地质勘察(探),依此对滑坡采取了有效的工程措施,进行了彻底整治,在滑坡上部减载开挖大平台.在下部做挡土墙,增加对滑坡的抗滑力,由于采取这些有效的工程措施,保持了滑坡的稳定性,作到了铁路安全运输.通过古滑坡的复活及其整治这一实例.对今后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德  宁伟男  王振 《科技信息》2011,(29):I0371-I0372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滑坡工程对公路的安全性影响较大,其稳定性问题日益凸显。采用数值模拟技术来模拟分析滑坡工程稳定性,并据此提出合理、经济的防护治理措施是目前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根据河南省内一高速公路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利用sufer、ansys和FLAC-3D三维仿真模拟分析了其滑塌过程及形态,为同类型滑坡的勘察与分析评价提供了参考示例。  相似文献   

13.
石拉沟石英石矿是腾达西北铁合金有限公司的原材料矿山,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了改造,出现滑坡、泥石流、地形地貌改变等地质环境问题,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特点,提出综合整治措施,为该矿山的地质环境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边山滑坡是公路施工切坡诱发的大型工程滑坡.在现场勘察的基础上,文章阐述了河唐公路边山滑坡的地貌学特征和产生滑坡的环境地质条件,重点对滑坡的地质特征、岩体结构、形成条件及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根据滑坡的成因和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的对滑坡的治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皖南山区地形切割强烈,沟谷密集,形成深谷陡崖地貌景观。复杂的地貌和地质条件,加上人们不规范的工程活动而引发诸如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和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宁国市松山滑坡是因工程切坡挖方而引起的大型滑坡。文章阐述了松山精坡的环境地质条件,重点对滑坡的地质特征、岩体结构、形成条件及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对岩土的工程性质进行了试验、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滑坡的成因和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对滑坡的治理提出了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以甘肃省永靖县黑方台黄土滑坡为依托,对黄土滑坡的分布特征和形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降雨入渗和灌溉是滑坡最主要的滑动原因.对地震作用下滑坡的稳定性采用了强度折减法和简化毕肖普法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在采取工程加固措施整治前,在地震作用下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进行整治,结合工程地质条件,提出采用排水和抗滑桩的整治方案,并计算得出在地震作用下整治后的滑坡安全稳定系数大于设计值.研究结论可为地震作用下黄土滑坡的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某高速公路滑坡的复杂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状况及初次勘察、设计、施工的分析,说明了该公路滑坡事故形成的原因,揭示了公路滑坡形成的部分机理和工程建设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勘察、设计及施工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盖家阴山滑坡位于渭源县火车站附近且兰渝线直接从其坡脚通过,该滑坡一旦失稳将会直接影响到兰渝线的畅通运行和渭源火车站的正常运营,并且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对兰渝铁路盖家阴山滑坡的勘察,分析其地质条件、滑坡的特点等,确定其变形破坏的原因,通过滑坡推力计算,提出有效整治措施.防治工程遵循一次根治、不留后患,同时考虑造福于民的原则,采取截排水、平整减载和反压、支挡、前缘防护相结合的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9.
彭亮  黄丹  张雷 《广东科技》2013,(12):173-174
通过大量文献调研、野外地质环境勘察、室内外岩土物理力学实验,采用数理统计、地质力学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龙洞湾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滑坡各分区空间形态和相互关系、滑坡结构特征、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综合分析,得出关于滑坡变形破坏机制的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20.
路基滑坡是一种不良地质现象,本文通过对公路路基滑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公路路基滑坡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