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七八一年,德国十八世纪杰出的诗人、剧作家约翰·弗里德希·席勒的悲剧《强盗》问世,并于第二年的一月十三日在曼海姆剧院首次演出。《强盗》是一部以揭露、批判封建暴政,宣扬人道主义和个性解放,号召人们起来争取自由为主题的五幕悲剧。在西方经典剧作中,很难举出第二部象《强盗》这样,对西欧封建秩序给予强有力的,毁灭性抨击的戏剧。这个剧本的出版和演出,在当时封建割据、落后闭塞、腐败庸俗的德国,无异是  相似文献   

2.
歌德和席勒同是18世纪德国狂飙运动的主将和启蒙主义文学的代表,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有关文章和书信中谈论过这两位伟大的作家,其主要内容:一是用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精辟地论述了歌德世界观和创作的两重性;二是明确肯定席勒的早期创作《强盗》和《阴谋与爱情》的意义和价值,指出前者“歌颂一个向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青年”,后者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同时对“席勒式”的唯心主义的观念化的创作倾向进行了批评,提出了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式”两种不同的美学范式。  相似文献   

3.
美育纵横谈     
“美育”这个词是德国浪漫主义剧作家和诗人席勒(1759——1805)在其主要的美学著作《美育书简》(致丹麦亲王27封信,也译《审美教育书简》,1793——1794)里创造出来的。顾名思义,“美育”是“美学”的派生词。美学在传统上被看作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关于美和审美的理论,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16——1762)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给予“美学”(Aesthetics)这个名称。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是感受或感性认识的意思,鲍姆嘉通把它同逻辑对立起来;逻辑研究的是抽象的、推理的或理性思维,而美学研究的是具体的感性  相似文献   

4.
席勒(1759—1805)是西方美学史上首先注意到美育问题的德国古典美学家,他的美学论著《美育书简》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他在《美育书简》中提出的关于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完美人性的思想,尽管由于以主观唯心主义的方法,在其论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并且由于它的开创性质而  相似文献   

5.
闫成铖 《科技信息》2012,(35):I0189-I0189
席勒狂飙突进代表作《阴谋与爱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8世纪德国的社会现实,被恩格斯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场景丰富,情节生动,人物众多,对主人公的性格刻画细腻,在中国有多个译本,影响深远,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文中处处闪耀着狂飙突进时期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常被称为“元曲之冠”、“杂剧杰构”、“元戏上乘”。艺术大师曹雪芹曾借宝玉之口赞之曰“真是好文章”,又让轻不许人的黛玉誉之为“词句警人,余香满口”。郭沫若也曾热情洋溢地慨叹:反抗精神这一位艺术之母所产生的女孩儿,总要以《西厢》为最完美、最绝世的了。“《西厢》是超过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西厢》是有生命之人性战胜了无生命的礼教的凯旋歌,纪念塔。”(《〈西厢记〉艺术上之批判与其作者之性格》)在国外,即使象标准苛严的  相似文献   

7.
王宝杰 《科技信息》2009,(27):I0241-I0241
《水浒传》既不是农民起义的赞歌,也不是描写英雄豪杰,更不是渲染杀人放火,讴歌土匪强盗。文中大量描写烧、杀、抢、掠现象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当时社会的腐败和黑暗,也是为了探索”梁山式”的改造道路。中学生应运用自己掌握的历史唯物主义常识正确认识文中烧、杀、抢、掠现象,全面认识《水浒传》的性质:这是一部反映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正派力量利用贫苦农民为生力军来反抗贪官污吏暴政统治的长篇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8.
《劝导》是英国19世纪初杰出的女小说家简·奥斯丁的最后一部作品,尽管有些人认为这是她最乏味、最缺少喜剧气氛的一部小说,但在戴维·戴彻斯看来,它是“所有有经验的奥斯丁读者最终最为推崇的一部小说”,也是“最具洞察力和最成熟”[1]的一部作品。那么,这部小说的“洞察力”和“成熟”表现在何处呢?依笔者之见,它的重要表现之一即在于它那不同于作者以往作品的独特的浪漫主义色彩。一、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18世纪在英国文学史上被称为“理性时代”,它的主要特征是“人是理智的而社会是理性的,特别是当人受了正当的教育,社会经过贤明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田间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际诗人”,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走向世界的战斗鼓手。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他的诗篇便在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德国、日本等国翻译出版,并且得到了高度重视和评价。《给战斗者》被称为“一部抗战初期最优秀的诗作”,而长诗《赶车传》被赞誉是“一面诗的魔镜”。  相似文献   

10.
《阴谋与爱情》是德国伟大的文学家席勒的名著之一,该剧通过对一场跨越阶级的爱情悲剧的描写,揭露了德国贵族的黑暗与腐朽。然而席勒在剧中对女主人公露易丝的父亲———乐师米勒形象的塑造似乎有着很多矛盾,进而使其性格表现出一种不确定性,成为该剧鲜明的人物性格群中的败笔。  相似文献   

11.
一、一个划时代的定义 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现实主义作为创作方法提出之后,许多作家、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都不断对它的特征进行总结和研究,较早使用“现实主义”这个名词的是十八世纪德国诗人席勒。他在《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里说;“如果现实主义者在他的政治倾向上把目的定在幸福上面,这就须使人民的道德精神方面的独立性有所牺牲,理想主义者则处在幸福的危机,把自己看着他的目的。”他又把现实主义文学称做“素朴的诗”,把浪漫主义文学称为“感伤的诗”。他认为“素朴的诗”的特点是“尽可能完美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古代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和传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英国戏剧艺术大师莎士比亚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德国大诗人席勒的名剧《阴谋与爱情》,虽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但它们的母题却是相同的——“爱情”、“自杀”。它们的主人公都是一对真挚相爱的青年,为了维护自己的爱情,男女主人公都和自己的长辈亲属进行了抗争,最后都殉情而死,但他们的死,都宣告了他们的压迫者的失败和自己爱情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它是中东欧国家最大的投资者和贸易伙伴;不仅在地理上,而且在经济和政治上已居于欧洲的『中心』地位。据美国《商业周刊》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德国不仅是“中欧最大的投资者,而且是中欧最慷慨的援助国和最大的贸易伙伴”,几乎每个中欧国家的进口都至少有1/3来自德国。无怪乎在伦敦的一名东欧问题专家詹姆斯·利斯特—奇斯说:“德国正在建立一个共同繁荣区”。据德国联邦银行提供的一份报告披露,欧盟与中东欧19个转轨国家(波罗的海3国、前南地区5国、原东欧地区7国、俄罗斯、摩尔多瓦、乌克兰、白俄罗斯)的经济贸易关系近几年发展最快,其中德国又  相似文献   

14.
被钱钟书白谦为“少年作品”的《围城》是一部“孩子气”十足的“大作”,作品漫画式的审丑艺术背后,融合了作家对人生和艺术的深刻领悟,涌动着作家那感人至深的“少年情结”和以孩子的无比真诚反抗世俗的痴情。  相似文献   

15.
席勒富有创造性地提出“游戏冲动”说,将艺术判断与艺术创造视为沟通现实和理想,平衡感性和理性的桥梁和中介,从而使“游戏”与自由,与艺术具有了内在的相关意义和强烈的“超越性”追求。同时,席勒的“游戏冲动”说仍然受制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而与德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康德的美学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对现实的“超越”往往以一种逃避乃至背向现实的精神慰藉为目的,带有精神“乌托邦”性质。因此,席勒的“游戏冲动”说又蕴涵着某种矛盾因子。就当代文化意义而言,游戏更接近于后现代的话语场,而有别于席勒以降的古典和现代主义美学理念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一千零一夜》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它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流畅生动的语言,神奇美妙的幻想,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到目前为止,在阿拉伯文学中,没有任何一部作品流传得象它那样广泛。《一千零一夜》中译本有的译为《天方夜谭》。“天方”来源于沙特阿拉伯麦加城内的“克尔白天房”的误音,“夜谭”是指阿拉伯人喜欢夜间讲故事。我国古时称阿拉伯国家为“大食国”,明朝以后改称“天方国”,所以后来把《一千零一夜》译为《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是一部中近东广大民间艺人、文人学士在几百年间收集加工的民间故事集。其中包括格言、谚语、寓言、童话、恋爱故事、冒险故事、名人轶事等,涉及的人物很广,上有皇帝、国王、大臣、哈里发、下有鞋匠、渔夫、农民、脚夫、童仆奴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是一部以唐僧玄奘西天取经故事为线索的神魔小说,自明代中叶成书以来,家喻户晓,影响很大.从思想内容方面来说,这部小说既有民主性的精华,又有封性的糟粕,这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它的主要倾向竟究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呢?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意见认为:“作为一部古代文艺作品,它的主要倾向是好的.它广泛揭露和批判了黑暗的封建社会,歌颂了对天宫、地狱统治者的反抗斗争,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愿望.……可以说,《西游记》不但是我国文学史上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的神话文学作品.”我们认为,这种看法脱离了《西游记》作品本身的创作实际,不符合小说作者的主观创作意图.实际情况是《西游记》这部小说.虽然通过孙悟空大闹天宫  相似文献   

18.
桑贝内·乌斯曼是塞内加尔著名的小说家。他的小说《黑人码头工》、《祖国,我可爱的人民》、《神的儿女》、《沙拉》等都享有世界声誉。他的《神的儿女》是以1947年达喀尔——尼日尔铁路的非洲工人罢工为素材的长篇小说,它被誉为“一部杰出的著作”。同时,它也是乌斯曼的代表作。被称为“西非洲的大动脉”的达喀尔——尼日尔铁路,横贯塞内加尔直达马里的首府巴马科以东的库利科罗。这个地区的人民从1659年法国殖民者侵入后,三百多年来,受尽了奴役和剥削。殖民者掠夺当地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料,进行野蛮的奴隶贩卖,还把这一带变成单一的花生种植区。为了掠夺这些花生,他们在1923年建成了这条全长一千五  相似文献   

19.
吴婷  庹丽珍 《科技信息》2013,(6):187-187
<正>《罗生门》是新现实主义作家芥川龙之介写于1915年的一部短篇小说。虽然取材于《今昔物语》,但是芥川龙之介在这篇小说里,着力表现家将徘徊于饿死和当强盗之间的矛盾心情,虽然结局和《今昔物语》相似,家将剥去了老妪的衣服当了强盗,但是却旨在表现乱世中一切皆善的人生哲理。关于创作背景,当时芥川龙之介喜欢上了一名寡妇,这  相似文献   

20.
小易 《科技智囊》2014,(10):77-77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这段话的原意是:所以《周易》,是讲卦象的。而卦象,是象征万物的。 易:《周易》。象:卦象。像;像形。 《系辞传》认为,《周易》一书,讲的都是“象”,其本质特征就是“卦象”。象,是周易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