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结合高通量测序和平板计数实验探索含活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spp)的饲料对慢性腹泻猕猴(Macaca mulatta)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其腹泻症状的影响.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比分析添加双歧杆菌前后饲料的菌群组成,发现添加组双歧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向慢性腹泻猕猴投喂该饲料,一个月后收集粪便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并与前期研究获得的未添加组慢性腹泻猕猴和健康猕猴的肠道宏基因组数据对比分析,发现添加组的肠道菌群中乳杆菌(Lactobacillus spp)相对丰度较未添加组显著上调(P<0.05),与健康组无显著差异(P>0.05).最后对饲喂双歧杆菌后好转及持续腹泻猕猴的粪便进行乳杆菌平板计数实验.发现经饲喂,猕猴肠道中乳杆菌数量增加,验证了宏基因组测序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脂肪水平对厚唇弱棘鯻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鱼油为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3.1%、5.8%、9.4%、11.9%和15.1%的5种试验饲料,饲喂厚唇弱棘鯻60 d,研究了不同脂肪水平对厚唇弱棘鯻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厚唇弱棘鯻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总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下降(P0.05),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本研究认为,当饲料脂肪水平超过11.9%时,容易导致厚唇弱棘鯻肝功能受损,机体表现机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脂高糖饲料对巴马小型猪脂肪分布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巴马小型猪14头,实验组8头,为本实验室培育的2型糖尿病易感小型猪,饲喂高脂高糖饲料30周;对照组6头饲喂正常饲料。30周后测定体型系数、CT扫描脂肪含量、采集血液检测生化指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高脂高糖饲料饲喂30周后实验组动物与对照组动物在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脂肪总含量差异显著(P<0.05),内脏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血液生化指标中胰岛素、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为显著(P<0.01),低密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此外,实验组巴马小型猪血清蛋白、肌酸酐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尿酸、尿素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显示实验组小型猪呈现肾损伤。结论 高脂高糖饮食能够引起巴马小型猪脂肪堆积,内脏脂肪堆积尤为明显,血液生化指标呈高脂血症伴有肾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黄芪渣虫草发酵物对动物免疫活性的影响,将黄芪渣虫草发酵物进行普通粉碎及超微粉碎处理,作为饲料添加剂对白羽王鸽进行饲喂.将126对健康白羽王鸽随机分为7组,分别记为空白对照组,普通粉添加量1%,组、2%,组、3%,组,超微粉添加量1%,组、2%,组、3%,组,经过28,d饲喂实验后测定其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液生化指标.经测定实验组免疫器官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含量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脂质指标在实验组中有降低趋势.证实黄芪渣虫草发酵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白羽王鸽的免疫活性,且超微粉优于普通粉.  相似文献   

5.
以野生型(Sdr9c7~(+/+))和杂合子型(Sdr9c7~(+/-))雄性小鼠为实验动物分析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饲喂条件下Sdr9c7基因对小鼠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检测高脂饲喂条件下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肝脏脂肪变性情况。结果表明:1)与Sdr9c7~(+/+)小鼠相比,Sdr9c7~(+/-)小鼠发育正常,二者生长曲线无显著差异;2)高脂饲料喂养至15周龄时,两组间小鼠血液的葡萄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LD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BUN)、肌酐(CREA)含量等无差异;至28周龄时,杂合子组小鼠血清的AST和ALT含量显著升高(P0.05),推测Sdr9c7与肝炎症相关。但肝脏系数和肝脏石蜡组织切片中细胞空泡面积无明显差异,说明Sdr9c7基因对肝脏脂肪变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乳杆菌对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生长性能、健康的影响,选取45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89.55±0.75)g的杂交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按照对照组(CG)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EG)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按照0.8%(EGⅠ)、 1.2%(EGⅡ)、1.6%(EGⅢ)、2.0%(EGⅣ)的比例添加亿菌优(植物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含量比2∶1)进行养殖.养殖8周后,分析各组杂交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及肠道菌群情况.结果显示:(1) EG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饲料系数与CG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 0.05);(2)血清生化指标中,EGⅡ组的谷丙转氨酶活性,EGⅢ组总蛋白含量、谷丙转氨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总胆固醇含量及甘油三酯含量,EGⅣ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G组(P <0.05);(3)杂交石斑鱼肠道淀粉酶活性随着饲料中添加乳杆菌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EGⅢ组肠道淀粉酶含量最高(P <0.05),其他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人用转移因子(TF)对幼年实验猕猴的影响,探索其在实验猕猴中应用的效果,为开发和制备实验猕猴专属制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仪对幼龄实验猕猴(5♂,5♀)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血液生理指标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比较,MCH指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MCHC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实验组内各组间比较,MCH指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WBC、PCT、Mid#、RDW、PLT、PDW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生化指标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比较,ALT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TG、UA、AST、AKP、LDH指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实验组内各组间比较,LDH、AKP、AST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各项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用转移因子对幼年实验猕猴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有显著的影响,为合理利用TF和开展动物专属制品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研究壳聚糖对夏季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头),进行添加剂饲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壳聚糖后,奶牛血液的皮质醇、磷、葡萄糖显著提高(P<0.01),甲状腺素、钾、氯、钙显著提高(P<0.05),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显著下降(P<0.01)、pH值显著下降(P<...  相似文献   

9.
采用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光合菌等多种有益微生物对菜籽饼进行发酵处理,并采用发酵处理后的菜籽饼对肉仔鸭进行饲喂试验,检测其对肉仔鸭免疫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日粮中发酵菜籽饼添加量的增加和饲喂天数的增多,脾脏脂数、法氏囊指数和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尤其是试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血清总蛋白虽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但仍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生长激素(GH),亦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前期差异不显著(P0.05),后期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总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G)的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血清中的尿素氮(BUN)与对照组相比虽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人工繁育幼年猕猴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人工繁育幼年猕猴的生长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建立人工繁育的猕猴生物学特性数据库,为用其进行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弹簧秤、软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仪,对12月龄、24月龄的自繁猕猴的生长性能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12月龄雌雄之间体重、TP、TG差异极显著(P<0.01),胸围差异显著(0.010.05)。结论人工繁育的猕猴生物学特性部分指标在性别和年龄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因此用其进行实验时,既要注重性别,又要知道其准确的年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绞股蓝多糖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高脂高糖饲料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通过测定空腹血糖(FBG)和葡萄糖耐量,观察灌胃给予绞股蓝多糖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同时测定大鼠的血清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部分抗氧化系统相关指标。结果:给予绞股蓝多糖后FBG明显降低,葡萄糖耐量曲线明显降低。此外,绞股蓝多糖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清TC、TG、LDL和丙二醛水平,提高模型鼠的血清Ins、HDL、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论:绞股蓝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有明显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增加Ins水平,增强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建立富含牛奶制品黄油饮食诱导小鼠高脂模型,观察和分析其高脂血症的特征。方法 选择同窝雄性C57BL/6小鼠20 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10 只。一组小鼠喂养普通饲粮(不含黄油),设为对照组,另一组小鼠喂养添加黄油的高脂饲粮,设为高脂组。实验期为120 d,动态检测小鼠体质量、血脂及体脂的变化,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1)造模120 d,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高脂组小鼠体质量及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量明显增加(P<0.001),而血清总甘油三酯(TG)量无明显差异;(2)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高脂组小鼠腹部脂肪及肝脏质量系数显著增加(P<0.001);(3)高脂组小鼠肝脏出现严重的脂肪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含有黄油饲料喂养形成的小鼠高脂模型出现血中总胆固醇明显改变,而总甘油三酯无明显变化的特征,提示牛奶制品黄油在饮食诱导的单纯高胆固醇血症动物模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饮食与治疗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62例住院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饮食治疗组,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饮食治疗组给予药物和低胆固醇、低盐、高膳食纤维的平衡膳食,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饮食治疗前后体质量、血压、血脂的变化.结果患者的平均体质量有明显下降(P<0.05),血压正常者12例(38.7%),总胆固醇治疗前后分别为(7.03±1.02)mmol/L和(4.23±0.86)mmol/L(P<0.01).结论饮食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低盐、低脂、高膳食纤维的平衡膳食可协助药物治疗,有益于降低体质量和血脂.  相似文献   

15.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采用美国Hologic Sahara跟骨超声骨密度仪,对2011年5月~2012年5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23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跟骨超声骨密度定量检查,根据骨密度值将糖尿病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和非骨质疏松组(NOP组),对比两组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3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共72人,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发生率为30.9%,女性相比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高.骨质疏松(OP)组与非骨质疏松(NOP)组比较,OP组年龄大,糖尿病病程长,体重指数低,空腹胰岛素、骨密度低,糖化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24 h尿蛋白定量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龄、糖尿病发病时间长、低体重、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运用药理生理学方法,观察了大豆膳食纤维对高血脂成年SD大鼠的体重增长、腹腔脂肪的积累、血清胆固醇和血糖水平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在实验的第14天,高膳食纤维实验组体重增长率为对照组的-22.78%,腹腔脂肪重量变化率为-59.57%,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变化率为-30.11%,血清胆固醇水平变化率为14.24%,血糖水平变化率为10.39%。结果表明,大豆膳食纤维对控制成年大鼠的体重增长,减少腹腔脂肪的积累,降低高胆固醇和高脂肪摄入后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以及降低血糖水平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强度游泳训练对大鼠血清酶及血脂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K(肌酸激酶),SDH(琥珀酸脱氢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HDL(高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与运动强度、体重、心率、血压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BECK-MAN-42型生化自动分析仪和RM-6000多导生理记录仪,测定不同强度游泳训练的SD大鼠血清CK,AST和SDH酶活性,HDL,LDL和大鼠体重、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一般训练组体重、血压恒定,心率、HDL降低,血清CK,SDH,AST升高;运动超负荷组体重下降,HR、血压、LDL及CK,SDH,AST升高且幅度显著。结论一般运动负荷是机体运动代谢机能改善的适应性变化,对维持机体健康水平有利;超负荷运动可能与机体组织器官的运动性损伤有关,对维持机体健康不利。  相似文献   

18.
用水提醇沉法和碱醇提取醇沉法提取黄芪多糖,并用3种不同的天然澄清剂对提取液做纯化处理.结果表明,碱醇提取醇沉法优于直接水提醇沉法;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对黄芪多糖提取液有较好的除杂纯化效果,而且成本低,操作简便快捷,适合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在大鼠高脂饲料中添加膨润土以提高高脂饲料的硬度及可食性,探讨其与传统高脂饲料配方相比,对建立高血脂大鼠模型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对照组10只、普通高脂饲料组和膨润土高脂饲料组各20只。动物自由摄食饮水,每周称量大鼠体重,实验前后检测大鼠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喂养8W后测量每只大鼠的体长、脂肪重量(肾周脂肪和附睾脂肪),计算其脂体比和Lee’s 指数。结果 1、膨润土高脂饲料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高脂饲料组相比增高不明显。2、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饲料组和膨润土高脂饲料组血清TC、TG和LDL-C的水平均显著增加(P<0.01)。高脂饲料组和膨润土高脂饲料组血清中HDL-C有降低的趋势,膨润土高脂饲料组降低的趋势更明显,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高脂饲料组比较,膨润土高脂饲料组TC水平显著增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饲料组和膨润土高脂饲料组大鼠身长、肾周脂肪重量、附睾脂肪重量、脂体比和Lee’s指数显著增加(P<0.05)。同时与高脂饲料组相比,膨润土高脂饲料组附睾脂肪重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高脂饲料组和膨润土高脂饲料组饲料喂养SD大鼠8周后,均能够诱导大鼠高脂血症模型,但膨润土高脂饲料组诱导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优于普通高脂饲料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