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传递和转换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普遍化的火用传递方程,并对其进行了分解分析,阐明了不同形式的火用的传递和转换规律.以热力学体系中存在的热火用、压火用、动能火用和化学火用为例,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转换、传递及其火用损失与不可逆过程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热火用传递过程的基本特性、规律及热量、热火用传递的区别与联系,建立了火用传递方程和火用损率方程;并以大平板为例,给出了分析热火用传递过程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3.
Yong传递规律——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能量的传递和转换必然伴随其“质”-Yong的传递和转换,基于质量,动量和能量传递的基本规律,结合局域平衡假设的热力学关系,本文导出了描述Yong传递规律的基本方程组,并讨论了其基本求解策略。应用这一方程组于实际过程,可求得Yong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4.
基于热力学和基本概念和传热学基础理论 ,从传递的场理论出发 ,对于对流换热过程中的传递特性和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 ,推导和建立了常物性不可压缩层流中对流换热过程的传递微分方程 ;分别选取一维流动和二维流动的 2个简单对流换热例子进行传递函数的求解 ,其结果与热力学求解的结果完全相同 .  相似文献   

5.
根据常温下充分发展湍流传递方程组 ,研究了壁面常质量流管内湍流传质损的机理 ,计算了由于粘性耗散、径向和轴向传质不可逆性引起的损率随流体的性质、雷诺数、边界条件数及空间位置的变化规律 .对单位长度总损率的计算表明 ,对给定的流体 ,单位长度总损率是传质单元几何参数、边界条件和雷诺数的多元函数 ,由此可通过损率最小化设计和优化传质过程与单元  相似文献   

6.
根据热力学能量转换原理,并按照已建立的简明三次维里型对比状态方程式所推导的(火用)参数新关联式,进一步导出一则可用以确定化工机械实际气体经历各种不同热过程时的广义(火用)变新关联式。另外还针对系统子过程经历任一特定运行过程,提出以一新的相对(火用)损指数作为评价指标的相对(火用)分析法。该法不但简单实用,而且还可有效可靠地进行分析,特别适合于化工与石油化工机械装置的热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热力学基本定理分析了太阳能集热器进口温度和流量对其(火用)效率的影响;提出了全天最佳进口温度和全天最大(火用)效率的概念并结合实例作了计算.  相似文献   

8.
立窑分析     
利用火用分析的方法对立窑系统进行了火用分析 ,得出了火用效率、火用变质系数 ,找出了立窑系统能量利用的薄弱环节 ,提出了节能挖潜措施 ,以利于尽可能合理地利用资源 ,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运用复杂系统能量传递-转换模型,对乙苯在绝热式反应器中脱氢制苯乙烯反应系统作(火用)分析,用系统(火用)流图代替结构特性,可简化对系统的分解与数学运算,并建立该系统的能量模型。推导了系统总(火用)效率与能量单元(火用)效率相互关系的表达式,探讨了高温焓(火用)与低温焓(火用)的概念,计算出系统总(火用)效率、各能量单元(火用)效率与能量单元(火用)效率贡献系数,确定节能的主攻方向。分析结果与工厂实际数据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典型燃气轮机总能系统热力学分析,认为(火用)效率是各类燃气轮机总能系统具有可比性的热力学完善性指标,通过(火用)分析可查明(火用)损失分布。文中指出提高(火用)效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燃气透平进气温度,它是影响总能系统(火用)效率的主要因素,而余热的利用方式对其影响不大。从热能综合利用的角度来看,总能系统宜兼有高的热利率与(火用)效率,因此,对总能系统进行能分析仍属必要。  相似文献   

11.
This report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exergoeconomics,and propses a time and space-dependent exergy cost transfer equation.The exergy cost transfer equation,together with the exergy transfer equation,constitutes the theoretical fundament for exergy analysis,exergoeconomic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With these transfer equations,three theorems regarding to exergoeconomics are therefore derived,expounded and proved,which could be utilized to solve problems in esti-mating esergy,exergy fluxes and exergy destruction costing.  相似文献   

12.
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和傅里叶导热定律,建立了一维稳态导热过程中的传递方程及损方程,并分析了传递与热传递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热力学第一及第二定律分析对流换热过程中传热及流动两方面的性能,建立定量分析换热性能的(火用)损失率关系式,并利用它确定各种基本换热过程在给定条件下的最佳使用范围,以及比较各种换热方式的性能差异,为工程上采用换热过程提供综合性能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热力循环中的不可避免yong损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确定在热力循环中可回收的能源潜力,将其yong损失分为可避免和不可避免的yong损失,通过内可逆卡诺循环传热温差引起的不可逆yong损失力学分析,提出了利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来确定在热力循环中的不可避免yong损失的方法,推导出了确定工质和热源间的不可避免yong损失的计算公式,利用推导的公式和平均温度的概念,可以对实际循环中由温差传热引起的可避免和不可避免的yong损失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减少可避免的yong损失,以改进循环和提高循环的yong效率。  相似文献   

15.
 从(火用)概念出发分析了空调系统中的各类(火用)负荷,探讨其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为此,以室外空气状态为参考环境,建立了各类(火用)负荷的计算公式,包括室内显热(火用)负荷、室内潜热(火用)负荷、新风显热(火用)负荷和新风潜热(火用)负荷。以长沙某办公建筑标准层为例,分析了其空调系统在夏季工况下间隙运行时的空调负荷与风冷和水冷两种情况下的(火用)负荷。结果显示,空调负荷和(火用)负荷在范围及变化趋势上存在明显差异;空调负荷的品质很低,应采用低品位能源;新风潜热(火用)负荷在空调(火用)负荷构成中最大,采用表冷器除湿将产生大量冷凝水(火用)损;室内显热(火用)负荷的峰值比室内显热负荷要推后4h;采用水冷空调系统的(火用)负荷明显低于风冷空调系统的(火用)负荷。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叶形截面管外的流动及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相应的准则关系式,并将其与圆形和椭圆形截面管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显示出优于圆形管和椭圆管的传热与流动的综合性能,尤其是在高雷诺数情况下,综合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7.
热价值理论主要用于评价能量的有效利用程度.在该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导出了依附于冷体、热体的价值方程.以加热炉钢坯热装和空(煤)气预热的算例为例,计算了两种情况下依附于钢坯和炉气的热价值和价值.结果表明,价值和热价值均随钢坯热装温度、空(煤)气预热温度的提高而提高;依附于炉气的价值在炉内传热良好且烟气入炉温度达到1 700 K甚至更高时高于其热价值,说明此条件下量得到了比热量更好的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