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短讯     
《科学通报》1958,3(13):416-416
中国科学院江苏分院已成立,6月30日在南京举行了成立大会。中国科学院江西分院已经成立,7月1日在南昌举行了成立大会。在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长沙分所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矿冶研究所已在长沙正式成立。由周行健任所长,黄培云、张兴富任副所长。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正式成立,6月23日在北京举行了成立大会。该所所长为刘春,副所长为苏克勤、翁独健、夏康农、牙含章。  相似文献   

2.
全国运筹学应用成果与经验交流会于1986年9月22~27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工矿企业和军事部门等的169名代表出席了大会.这次大会是在中国数学会运筹学会领导下,由运筹学会应用咨询委员会组织召开的.  相似文献   

3.
《科学通报》1958,3(19):589-589
10月4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地区各單位举行了有一万人参加的規模巨大的中国科学院国庆献礼祝捷大会。中国科学院裴丽生秘書長在开幕詞中指出,这次大会是在今年五月跃进大会和“七一”献礼运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过去十个月京区各單位研究工作的評比大会,同时又是推动爭取今后更大跃进更大丰收的促  相似文献   

4.
《科学通报》1976,21(2):94-94
全国同位素地质工作经验交流会于1975年11月20日至12月2日在贵阳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系统、地质、冶金、石油、煤炭等有关产业部门及大专院校117个单位267人.这次会议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学习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有关指示,认真总结和交流了我国同位素地质工作自1958年开展以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  相似文献   

5.
叶明 《科学通报》1957,2(22):700-700
中国科学院、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于10月30—31日在北京联合举行大会,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参加大会的有首都科学技术工作者和科学行政人员一千多人。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各研究单位帮助工作的苏联专家以及苏联研究生等十多人也应邀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林業土壤研究所学术委員会成立大会于10月11——14日在沈陽举行。参加大会的有全国林業、土壤、微生物方面的科学家、以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副院長斯大欽柯夫为首的苏联代表团以及各方面人士共260多人。大会在中国科学院竺可楨副院長的主持下进行。林業土壤研究所朱济藩所長在会上做了“林業土壤研究所長远計划草案”的报告。他說,針对东北地区的自然情况、生产需要,以及研究所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成立大会11月上旬在成都举行。会议审议了筹委会工作报告,讨论了学会章程、理事会人选和学会今后活动的方针任务、活动计划。会议决定成立几何量计量与测试、温度计量与测试、时间频率计量与测试、电离辐射计量与测试、电子学计量与测试、电磁学计量与测试、基本物理常数等七个专业委员会。会议期间同时举行电磁学计量与测试技术交流会、频率稳定度测量技术讨论会和基本物理常数学术讨论会。基本物理常数学术讨论会由北京大学副校长  相似文献   

8.
《科学通报》1955,(8):3-3
中国科学院与苏联科学院之间的密切合作随着中苏两国人民牢不可破的友谊的增长而日益发展。1955年4月26日至6月23日,应中国科学院的邀请,以苏联科学院副院长И·П·巴尔金院士为首的苏联科学院代表团在我国进行了将近两个月的广泛的科学活动,先后访问了我国首都北京及全国三十多个地区的中国科学院研究机构、高等学校、有关的企业部门和它们的研究试验机构,并进行了野外考察。代表团团员们在各地作了多次的学术报告和通俗科学讲演,举行了多次有关科学和工农业产问题的座谈会;代表团应邀出席了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并为大会作了学术报告;最后,代表团还就访问所得,向中国科学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事高能物理研究的加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午 《自然杂志》1996,18(1):1-9
本文简要地评述了从事高能物理研究的工具——粒子加速器,其中包括现存的加速器,也展望了将来的加速器.文章强调了这些加速器所面临的技术上的挑战.全文是将1995年8月5日至9日在汕头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华人物理学大会上所作的讲演扩充写成的.  相似文献   

10.
陈文 《科学通报》1957,2(6):186-186
中国地质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已于2月5—9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共收到了论文52篇,宣读了40篇。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张文佑的“中国五百万分之一大地构造图的试拟及对中国大地构造一些特点的初步认识”,引起了与会者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编制  相似文献   

11.
《科学通报》1955,(6):1-1
中国科学院于6月1日起举行了学部成立大会,成立物理学数学化学部、生物学地学部、技术科学部和哲学社会科学部等四个学部。大会听取并讨论了郭沫若院长的工作报告、各学部主任的工作报告以及党和政府负责同志的政治报告,宣读了三十多篇学术论文,讨论了中国科学院的五年计划纲要,讨论并通过了各学部1955年工作计划纲要,选举了各学部的常务委员会。在大会进行期间,还举行了关于科学出版工作、西藏科学考察工作、考古发掘工作和脊椎动物化石研究  相似文献   

12.
崔鹏 《科学通报》2002,47(22):1760-1760
山地孕育了人类文明,提供着人类生存的主要资源.然而,随着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山地和平原的差异愈显突出.自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山地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破坏、山区发展滞后和贫困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1998年联合国第53届大会通过决议,确定2002年为“国际山地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Mountain),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响应联合国倡议,纪念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10周年,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国家林业局主办、中国国家自然科基金学委员会和第三世界科学院资助、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承办的“国际山地环境与发展学术会议”于10月15—19日在成都举行.会议得到国内外有关机构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经过大会报告、分组和专题讨论,交流了山地研究方面的成果,对21世纪全球山地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了深入研讨,推动了山地研究和对山区发展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
张日东 《科学通报》1957,2(10):311-311
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57年4月4—8日在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60余人,包括来自北京、长春、西安各地的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斯行健所长在大会上作了“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和今后的方针任务”的报告。在报告中,他简略地介绍了古生物研究所的成立经过和目前  相似文献   

14.
《科学通报》1955,(3):36-36
中国科学院、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在2月17日联合举行了科学工作者反对使用原子武器的签名大会。参加集会的有首都各方面的科学工作者一千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57年2月11日至16日举行。应邀参加大会的有80多人。来中国考察的苏联科学院森林研究所所长苏卡切夫院士、列宁格勒科马洛夫植物研究所费德洛夫教授等七位苏联科学家也应邀参加大会,并做了六篇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6.
《科学通报》1975,20(1):55-55
土面增温剂经验交流会,在国內外大好形势下,在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于1974年10月15日至21日在河南省商丘市举行。会议是在商丘地区党委领导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商丘地区革命委员会共同主持召开的。 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我国22个省、市、区,和燃化部、中国科学院、中央气象局等单  相似文献   

17.
薛攀皋 《科学通报》1958,3(8):255-255
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員会于2月10日至13日举行了成立大会。会議听取并討論了张璽与曾呈奎两位副所长所作的关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1950—1957年工作总結”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第二个五年計划綱要(修正草案)”的报告,会議还宣讀了29篇論文。  相似文献   

18.
宗甄 《科学通报》1965,10(11):1033-1033
中国生理科学会曾于1964年8月7—15日在大连市举行过生物物理专业学术讨论会,这是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学学术会议。内容包括:(1)生物高分子物理化学;(2)理论生物物理学;(3)光合作用光反应;(4)生物物理仪器学等四个专题的讨论。大会还邀请了彭加木同志在大会上做了报告,并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介绍了彭加木同志的先进事迹。本汇刊除选辑了大会上有关彭加木同志的重要发言以外,又把以上四个专题的综合报告、论文摘  相似文献   

19.
第四届全国数论学术会议于1991年11月10日至15日在成都四川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有77人,40岁以下的代表占一半以上。会议安排了9个大会邀请报告,它们是:《数论在统计学中的应用》(王元)、《筛法的进展》(潘承洞、潘承彪)、《二次域的类数问题》(陆洪文)、(《解析数论  相似文献   

20.
卢相顺  陈茂柏 《自然杂志》1995,17(2):106-109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大项目“超灵敏小型回旋加速器质谱计”于1993年6月14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通过了专家鉴定和验收,这标志着我国已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用于~(14)C断定年代(断代)研究的小型回旋加速器质谱计,有关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本文简单介绍加速器质谱的计数基本原理和~(14)C及其断代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