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为我们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我们追寻世界科技创新的轨迹,可以看出科技创新最基本的经验之一就是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科技中心转移,经历了从18世纪的英国,到20世纪初的德国,到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三次转移都是以重大科技创新驱动的。1830年,当  相似文献   

2.
美国适应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对我国提高科技人才发展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回顾美国适应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发展历程,系统分析美国适应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科技人才培养、科技人才引进、科技人才使用及科技人才保障等模块,总结出美国适应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发展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科技人才发展水平、所处阶段、人才竞争性、服务保障机制等现状分析,提出强化政府支持力度、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确保企业主体地位及建设和谐人才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兰桥 《创新科技》2019,19(2):57-62
科技创新资源统筹与优化配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性举措。近年来,河南省紧紧围绕三大国家战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资源投入快速增加、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平台建设快速推进、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以及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等,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如科技资源管理体制不合理、科技资源总量不大和投入不足、区域科技资源配置不均衡、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低、科技创新资源相对不足等一些突出问题。未来一个时期,提升河南省创新能力,应着重在促进科技创新协同共进、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打造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培育打造创新型企业群落、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谋思路、做文章、促提升。  相似文献   

4.
分析辽宁省科技创新的现状,指出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建立了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的科技创新体系路径,强化辽宁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科技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科技市场,加强科技中介组织建设,形成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进入"十三五",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和天津市优先发展战略,伴随国家科技统计调查制度调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也从科技进步向科技创新转变。为适应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需要,结合天津市"十三五"科技重点工作,对天津市科技进步监测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完善,并总结了指标体系的现实意义。行政区科技创新能力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和13项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分别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6.
《科学管理研究》2015,(1):20-23
经过多年改革开放目前中国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显现,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其核心就是从资源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我国的科技创新体制不适应自主创新发展的要求,有必要对科技创新体制进行改革,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保护知识产权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和促进竞争创新的具体制度安排等。  相似文献   

7.
《科学管理研究》2013,(5):84-87
财政科技支出多年来推动我国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也存在着规模不足、结构不合理和使用效率不高的缺陷。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财政科技支出的完善提出新的要求。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下,我国财政科技支出优化措施包括:提高财政科技支出占GDP比例、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和完善财政科技支出的投入方式。  相似文献   

8.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策略,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福建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工作的现状和存在不足,提出"十三五"期间适应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发展对策,为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9.
秦铮 《创新科技》2022,22(3):81-92
美国在统一之前便开启了工业化进程,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实现科技赶超.两次世界大战奠定了其科技强国的地位,冷战促使其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至今科技实力仍保持全球第一.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历程中,美国率先将科学队伍建制化、走军民科技一体化发展道路、高度重视科技人才、打造全球科创中心等,这些做法是其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建...  相似文献   

10.
科技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新产业的开拓者,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决定性力量。我国"十三五"适应创新驱动需要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研究对于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对适应创新驱动需要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理论以及创新驱动与科技人才发展机制互动关系进行深入解析,提出增强适应创新驱动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的开放性、自组织、非平衡态以及非线性作用等对策,为进一步创新我国"十三五"适应创新驱动需要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促进包括人才在内的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是关系到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事。《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引导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才向企业有序流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合理分布。但本次调查显示,目前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着科技人才供需矛盾的困境:一方面,民营企业对科技人才尤其是中高端科技人才的需求强烈;另一方面,科技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的积极性不高,企业优秀人才流失的情况较为普遍。促进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创新驱动是郑州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和推动城市转型的源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既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培育郑州发展新动能的重要现实支撑。应当从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速科技投入多元化,培育科技创新人才、汲取优质科教资源,完善郑州城市创新系统、构筑创新"三螺旋"空间等方面着力提升郑州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德国农业农村科研管理及创新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是世界农业现代化强国,农业科技领先,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研计划管理和创新政策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参考的做法和经验,启示我们加大农业科研力度、加快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为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新西兰鼓励科技创新的主要做法与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适应全球新经济的发展趋势,增加国家的竞争能力,世界各国都在调整科技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国家整体创新能力,有效促进国家科技发展。近年来,澳大利亚、新西兰在鼓励科技创新方面,注重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强调建设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充分释放各领域在科技创新中的活力,从而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一些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5.
建设西部创新中心是重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吸引和集聚更多创新要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重庆已具备建设西部创新中心的基础条件,但创新平台、创新投入、创新环境等创新要素依然缺乏。因此,建立政府主导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支持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健全科技投融资体系、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是加快西部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作为国内第五大经济体,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科技创新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基础不厚、起点不高、动力不强、活力不足、借力不够等实践特征,建议从完善创新投入体系、强化科技创新载体、优化科技创新机制、深化开放创新、完善创新生态系统等方面提升河南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要素。青海省科技厅以建设创新型青海为目标,以《青海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为重要抓手,全力推动全省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本文首先系统总结了"十三五"以来青海省科技创新取得的主要成效,然后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视角梳理了青海省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与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进一步推动区位优势培育、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优化科技人才队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落实现有科技政策等推动青海省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探索,中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就显著,国家创新体系基本形成,但与美国等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整体上仍存在着创新战略定位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效率不高、创新制度不完善、创新环境不理想等问题与不足.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构建新型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构建中国特色新型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以及完善和优化中国科技创新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辽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辽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基础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支持能力五个维度.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辽宁2001-2010年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进行了纵向比较,分析总结了辽宁近几年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特点;并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对国内有关山西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和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科技投入不足、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进展缓慢是影响山西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提高山西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