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DEA-BCC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方法,对2007-2016年我国石油类本科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度评价。结果表明:静态来看,2016年我国石油类本科高校科技创新综合效率、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没有能够达到DEA有效,且各石油高校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石油高校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规模与结构是提升科技创新综合效率的重要要素。从动态来看,大部分石油本科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下降趋势,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两者较低是导致石油本科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有所下降的重要原因。提升我国石油本科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应该逐步完善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培育高端技术科研人才;瞄准能源领域科技前沿,深化高校科技创新供给;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市场转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构建了两阶段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研究发现:知识创新产出方面,陕西、甘肃、广西、上海、广东、福建和海南等7个省份高校在技术和规模上实现了DEA有效;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方面,陕西、甘肃、广西、上海、广东、黑龙江和重庆等7个省份高校在技术和规模都实现了DEA有效;从两个阶段综合效率平均值看,陕西、甘肃、广西、上海和广东等省份高校科技创新综合效率平均值为1,实现了DEA有效。  相似文献   

3.
如何合理有效配置科技教育资源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运用传统DEA模型对2014—2015年我国各地高等院校科技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前沿面投影和超效率DEA模型相结合,对有效和无效地区的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并非完全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因此,各地应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科技发展政策,国家应当合理配置各地区高校科技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4.
科技产业园区作为我国高科技产业的集聚地,对我国的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基于文献研究,从投入产出角度,建立了科技产业园区的创新产出效率评价指标和DEA评价模型,动态评价了2007-2010年我国各省科技产业园区的创新产出效率.从创新产出效率的有效性和规模效应角度比较分析了东、中、西部多个省份的科技产业园区的创新产出效率.从投入剩余和产出不足角度对创新产出效率非有效的省份进行了剖析,计算分析了非有效省份的剩余量和不足量,并剖析了产生的原因.最后基于计算结果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而高校作为整个科技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科技创新效率的测评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部分(31个)省市自治区高校2016年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并根据计算所得的超效率值对部分省市自治区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排序评价,同时根据对各项变量松弛的测度,剖析了部分省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低下的原因。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高校总体而言科技创新效率较高,未达到DEA有效的大部分省份高校主要原因是其规模效率低下和产出不足所导致,并针对我国各省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学管理研究》2016,(4):13-16
运用DEA模型对2005~2013年我国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其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并对泰尔指数进行分解,从而在全国各省份和东中西三大地区两个层面测量了我国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其中东部地区效率最高,西部居中,中部最低。我国各省份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之间的差异较大,但差异正在逐步缩小,而区域内差异对我国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总体差异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了科技人员、科技经费等9个投入指标,出版科技著作、发表学术论文、专利授权数3个产出指标,进行数据包络分析(DEA)和超效率DEA分析。同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对高校的综合效率进行了空间特征分析,并据此对各省高校提高创新效率提出因地制宜合理配置资源利用、建立内部创新效率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运用DEA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和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2002—2012年30个省份的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存在差距且有拉大的趋势,东部地区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最低。在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因素方面,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和科技经费内部支出的影响力最大,研发全时人员与出版科技著作数量次之,科技成果国家级奖项与专利授权数对其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研产出效率是衡量高校科研发展状况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通过运用省际高校科研投入与产出数据,基于DEA-BCC模型测算和分析了我国地区间高校科研产出效率情况。结果表明:多数省份的高校科研投入产出处于DEA无效率;区域间的产出效率水平存在差异;DEA无效的省份大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现象较为明显。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是提升产出效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分析新形势下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方法,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模型和基于信息熵法的理想点模型(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model, TOPSIS),以天津市区域14所高校为例,对比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基于DEA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14所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总体呈不规律波动趋势,即使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也仅能获得科技成果产出规模有限的增加;基于TOPSIS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14所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总体呈上升发展趋势,可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以促进科技成果更大规模地产出。通过两个模型的综合运用,实现了评价结果的交叉验证,为新形势下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了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为减弱不确定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测算结果的精确度,将灰色理论与DEA模型相结合,运用灰色DEA模型对河南省18地市2011—2015年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地市科技创新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开封等6地市的效率达到相对最优,其他各地市均存在资源闲置和产出不足情况.根据测算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创新氛围,建立长效机制,促进科技创新链和创新成果产业链有效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动态地评价中国高校科研效率,整理了2001—2009年高校科研投入产出的省级面板数据,应用DEA方法(数据包络分析)对我国高校科研投入的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进行测算与分解。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整体不高,多数省份已经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进一步对DEA非有效地区的投影及冗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影响整体效率的情况下,科研投入和产出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可改进空间。据此,提出改进提高高校科研效率、缩小区域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科技金融多参与主体的特点,构建了代表政府、银行、证券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场投入和科技与经济产出的指标体系,采用DEA结合Malmquist指数方法,用2007-2015年面板数据,对新疆14个地州市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效率进行测度。结果可以看出,61.3%的地区综合DEA有效。DEA非有效但规模收益递增的地区应加大各投资主体对科技金融的投入力度;规模收益递减的地区应调整投入结构,提高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投影分析,得知阿克苏地区效率低下的原因是保费等投入冗余和专利、论文产出不足。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愈加"常态化",科技强国、科技富民的要求愈加迫切。基于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江苏13个地级市科技创新效率进行研究,将综合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并且对每个地级市进行细分,以期全面地反映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是否区域均衡化,结果表明引起江苏各市科技创新效率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关键因素是规模效率不均衡和投入产出规模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5.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DEA模型),对2002年我国50个矿业城市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我国不同空间分布(东、中、西部)和不同类型矿业城市之间(煤炭类、石油类、金属类、综合类)投入产出具有较大的差异,城市投入要素的效率发挥也不尽相同。对2002年非有效的46个城市进行了投影分析,其结果对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能对提高甘肃各市州科技创新效率提供科技决策依据,选取2010—2012年甘肃14个市州科技投入及产出指标,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评价科技创新效率水平,探讨科技创新效率及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结果显示:2010—2012年,大部分市州达到了综合效率最优,平均综合效率均达到了最优水平的90%以上;DEA有效市州为兰州、金昌、张掖、临夏;甘肃科技创新效率在空间上明显由中部辐射至四周。应运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点轴扩散理论,加速形成"酒泉-兰州-天水"科技创新发展纽带。  相似文献   

17.
运用DEA投入导向模型,根据2000—2011年公开数据,选取科研与开发投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总资产、总资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作为投入指标,选取油气探明储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和总收入作为产出指标,以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海油三大巨头为例,对我国石油企业的科技效率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了提高我国石油企业科技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赵绍娟 《创新科技》2019,19(5):22-30
建立效率评估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运筹学方法,将科技创新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知识创造和成果转化,研究徐州市科技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判断徐州市科技创新效率是否达到"帕累托"最优,是否存在科技投入冗余及科技产出不足,并对淮海经济区20市和江苏省13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以期对徐州市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进行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创新效率评价的研究成果,本文构建科技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运用DEA模型,从效率、有效性、规模报酬和投影分析四个方面,对5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绩效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规模效率增长较快,纯技术效率偏低,导致技术创新效率水平较低;非DEA有效企业比重较大,存在技术创新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现象;规模报酬递增企业减少,说明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企业进行了大规模技术创新投资或多元化发展;技术创新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创新绩效产出不足,尤其在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以知识产权作为高校科技资源产出的重要表征,对高校科技资源的投入与产出效率进行评价,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充分调动与激活各关键要素的作用,促进高校知识产权产出效率提高,对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发展,进而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DEA模型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知识产权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析,通过分析投入产出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有效性,可以为高校知识产权资源的配置提供建议,为高校知识产权工作更好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