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创新型国家与产业技术政策法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指出了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产业技术政策加以法治化的必要性。指出当代中国的产业技术政策法治化需要在价值取向方面.实现形式法治为主实质法治为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捍卫法律主权兼及法律全球化趋势;在制度建构方面,宏观上推动科技进步的配套政策法治化.中观上引导地方产业布局的配套政策法治化,微观上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法治化。  相似文献   

2.
大力进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而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对法的一种特殊的主观把握方式和在理性认识基础上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验,是对法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法治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逐步建立法律权威和法律信仰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政府治国理政的目标,基层治理法治化是这个目标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注重法治建设,法治能力不断提升,但同时基层法治一直是法治建设的薄弱环节。为此,笔者以三明市为例,从当前基层治理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入手,从基层党委政府层面、自治层面、社会层面、执法层面等深入剖析实质原因,以期对之后的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路径探讨、实现基层法治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治化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作用,是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些确定性的原则,保证国家治理在这个体系内有目标、有规范、有底线、有秩序地进行。法治化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是提供一种"法治精神"。法治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体同构、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法治化寓于治理现代化当中,治理现代化通过法治化加以体现。依法治国中的"法"应该做一抽象的新解释:依照"法治"来治理国家,即国家治理的"法治化"。在保障"确定预期"的条件下,"自由"在当下,应该成为法治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实行社会主义法治,均要求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法律体系和执法过程监督体系、提高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实现行政执法过程法治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对外交往的需要,非法治国家面临实现法治的国际国内压力。但考虑到法治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代价,政府又不能贸然行事。而困境中的出路在于在政府主导下分步骤推进这一进程。第一步是实行形式法治,即确保统治者的权力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使。当这一阶段的任务完成以后,进入法治化进程第二阶段,即实质法治阶段,也就是实现现代意义的法治。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法治化管理的实践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法治化管理是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适应现代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教师人力资源法治化管理的主要法律制度依据已经具备。可从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选任高校教师、依法保障高校的用人自主权、真正建立高校和教师之间的聘任合同关系、消除用人方式上的身份差别和同工不同酬等不平等现象、依法处理在履行聘任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劳动争议等方面实行法治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需要加快法治建设,将其各项事业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民族院校作为培养民族地区优秀接班人的排头兵,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法律素质培养尤为关键。法律素质教育是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教育培养将对民族地区法治社会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研究分析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培养,分析现状,研究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 ,提出经济法在依法治国中具有多方面作用。文章指出 ,经济法是经济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 ,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主体构成 ,是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法律基石。文章还指出 ,经济法对规范政府经济管理行为 ,促进政府行为法治化 ,以及对规范市场主体竞争行为、构建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民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法律意识逐步增强,农村法制化建设中法律制度不够健全、执法不严、司法监督力度有限等现象也逐渐凸显出来。农村法治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针对我国农村法制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应全面贯彻法治原则,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健全农村法律制度并整顿司法秩序,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五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在当今建设法治社会的时期也有其积极意义。在法治化进程中如果忽视传统文化的影响,那么可能会激发比较深层的社会矛盾,而传统文化与法治理念结合得好则会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2.
民生是法治建设的价值目标,法治为民生提供切实保障,民生保障法治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民生法治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由于立法供给的不足、执法的失范、司法救助渠道的阻滞,民生保障法治化的发展仍遭遇重重困境。加强法治建设、夯实民生保障的法治根基,是保障民生的基础工程。完善民生保障法治系统要求健全立法、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  相似文献   

13.
郑文晖 《科技资讯》2014,(31):246-247
法治社会建设不只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固本之举,它还是法治中国一体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党的十八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法治建设作了深刻的阐述。社会治理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善治。要实现良好的治理愿景,就必须将社会治理创新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实现法治化的管理创新。该文对法治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了法治语境下的社会治理新举措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新时期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应该注意法治化建设中各种因素、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法律信仰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已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而社会民众对法律的信仰是法治社会的基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社会公众对法律信仰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的法治化进程。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缺乏法律信仰的宗教土壤与法治的真正价值没有得以弘扬所致。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培育法律信仰的土壤,夯实法律信仰的根基,培养公众信仰法律的情感和信心。  相似文献   

16.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在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公民的法律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重要实践性人才群体,其是否具有法治意识,其法律素养如何,直接影响社会法治化的进程,并进而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本研究通过问卷的方式从高职学生对法律热点的关注程度、对法律课程的认识情况、对法律的信任程度、获得法律知识的渠道、自身法律知识及对法律相关问题的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杨军 《当代地方科技》2012,(18):136-136
法治化的医院文化建设是建设法治国家、实现医院科学管理的需要。在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的今天,医院文化建设要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入手,在自然环境、文化传播环境和制度环境等的建设上下好功夫。  相似文献   

18.
法治建设足中国当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要实行法治,要依法治国,这是无庸置疑的。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容正式载入宪法,依法治国的方略被正式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由此也拉开了我国新一轮法治建设的序幕。国家采取自上而下的立法活动并大量移植西方国家的法律,这一过程尽管有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尽管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先进的法律制度,但存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了大量法律实施不能甚至实际无效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这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依法治国的实施涉及方方面面,对权力进行制约是现代各国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国为了建立法治化的国家,正在努力探索着如何进行权力制约,通过什么方式、手段和途径进行制约,以建立起符合我国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的权力制约机制,企求最终实现国家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20.
李家有 《科技信息》2012,(24):96-97
在中国法治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而中国法治的最大困难则来自文化传统。作为法律运转的强大精神支柱和人们行动先导的法律文化在精神层面的深刻影响,是造成法律实施不理想的一个主要的、根本的原因。建设中国法治社会,同时也必须弘扬和开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极因素。中国的法治建设在注重制度层面建设的同时必须正视和构建与法治国家相匹配适应的现代化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