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宋词的雅化是中国文学从俗到雅而发展的历史性的必然规律,也是宋词社会由于歌舞欢乐的极度享乐,终于招使外族入侵,破灭天国的美梦,从而重视社会现实的严肃问题的要求,也是词人们追求人生价值,追求骚雅清空和忧时伤世的怀抱、情趣的要求。宋词雅化,拓宽了词的艺术境界,提高了词的品位,使调运用比兴之法,而有寄托,有深厚的思想内容和灵通的蕴藉,显得妩媚多姿,情韵荡漾。但宋词的彻底雅化之后即失掉了艺术生命力,终于走向死亡。  相似文献   

2.
宋词由俗而雅,是宋词发展的重要特点.李清照崇尚雅致,其词词情风雅、词境清雅、语言雅致、韵律和雅,她的词风雅之致,浑然天成,形成了脍炙人口的“易安体”,她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宋词雅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雅俗之辨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宋词作为一代文学样式,在雅俗的演变上更有其特点。南宋词坛经过自北宋以来的长期探索与辨析,在词的雅化之路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内容上反对淫艳猥亵,提倡骚雅;风格上“涉谐谑”、“鄙俗”、“侧艳”则去之;在词体源头的探求上,认为诗词同源,推尊词体;语言和音律求雅,反对俚俗。姜夔、张炎、王沂孙等是南宋雅词的代表。通过南宋词学的雅俗之辨,词的创作发生了根本变化,词人的创作规范化、理性化了,人们认可了词这种文学体裁,并使词体定型,渐成为与诗比肩的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4.
张炎在我国宋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前期词风学习姜夔的"清空骚雅"。国破后,转为抒发家国之恨。应召北上后,词风开始向豪放词转变。晚年有不少词作表现隐逸情怀。在张炎词中,"水"意象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词风的转变呈现不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从张炎《词源》论姜夔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后人多以"清空骚雅"说姜夔词。然"清空骚雅"究竟是何义,则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其"清空骚雅"可用九个字概括,那就是:意之清、境之空、风之雅。  相似文献   

6.
南宋后期词坛,和南宋前期词坛相比,出现了一个新的倾向,即咏物词的兴盛和繁荣。这个时期,不仅有许多传诵一时的咏物佳作,而且还产生了不少工于咏物的词家,象姜夔、史达祖、蒋捷、王沂孙、张炎等人。在这些词家的词集中,咏物词所占的比重都不小。特别是王沂孙,一生总共写了六十余首词,仅咏物词就占了大半(据《全宋词》统计)。大约在南宋亡后不久,还出现了一个不知何人编辑的咏物词集《乐府补题》。这些情况说明,咏物是南宋后期词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张燕 《科技信息》2013,(23):160-160
姜夔,宋代著名的音乐家,他的词调音乐创作于公元1176~1201年。在他的词中,有反映爱国情绪和对金统治者压迫下的中原人民的同情的,如《扬州慢》等,而更多的是自伤身世、咏物酬唱与恋情相思之作,如《长亭怨慢》、《杏花天影》等。他的17首宋词调音乐,词体清空冷隽、高燕凝重,词乐协调,从容雅静。本文从创作背景开始到词乐的配合来着手研究宋姜夔的词调音乐。  相似文献   

8.
从张炎《词源》论姜夔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后人多以“清空骚雅”说姜夔词。然“清空骚雅”究竟是何义。则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其“清空骚雅”可用九个字概括,那就是:意之清、境之空、风之雅。  相似文献   

9.
张炎在《词源》中评价姜夔的词“骚雅”,语句简短,且无论证之语,故对“骚雅”所包含的具体意义,似乎见仁见智。本文依据姜夔的词作,从两个方面着手探讨,试图分析其具体意义,从而了解张炎所说的“骚雅”的意思,从而达到对姜夔词的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若词以雅俗观之,姜夔之词已登至"雅词昆仑"。姜夔雅词之雅体现为题材之高雅、笔调之清雅、内蕴之骚雅、境界之醇雅。姜夔词作不以数量而以质量取胜,其精品现象的出现与其精品意识、精品基础、精品理念、精品助力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宋末词坛四大家之一的蒋捷,其在《竹山词》中大量使用灯光烛影意象来表现故国不再的悲苦、漂泊孤寂的心绪以及怀人望归的愁思。此类词作,风格开放多变,艺术成就颇高,其凄惶、孤寂、失意的心境表现得尤为真切,艺术感染力强,是蒋捷《竹山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12.
《草堂诗余》是词史上最为重要的一部词选。该集初选于孝宗至宁宗年间,正是南宋词风确立的重要阶段。如果说南渡后词体在主流文人手中迅速走向雅化、诗化,那么《草堂诗余》则集中体现了词在当时民间传播的风尚,具体表现为:注重应歌功能;柔婉、泛化的情感模式;平民化的尚雅之风。  相似文献   

13.
姜夔作为南宋词坛一大家,诗词兼擅,虽无专门的词论专著传世,但他在词的创作上以其诗学观为指导,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体现了其独有的艺术审美理想和文艺追求。姜夔的词学观体现在:精思高妙、幽韵无尽的审美追求;沉郁温厚、高格雅调的艺术风貌;协律填词的词乐观与诗法入词的词作观;穷尽野处,陶写寂寞的文化性格。姜夔词的创作虽未能如其所愿完全实现其艺术理想,但其创作观念中的真知灼见和思想火花仍值得我们去不断挖掘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经历了南渡初年烽火岁月后,理学思想再次占据了学术论坛的重要地位,其学术观点和文学创作主张对南宋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理学思想的影响下,“经典”化的晚唐诗风和“陶、韦”诗风被逐渐打造为最符合理学家审美理念的,直承《诗经》的诗歌经典范式,而诗歌创作中的含蓄蕴籍和萧散冲淡便成为理学影响下南宋诗坛的两大美学旨归。  相似文献   

15.
姜夔在南宋词坛上的成就为人们所推重,而他在南宋诗坛上的成就则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现今几部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学史》对姜夔的诗要么不予提及,要么只有简略介绍。实际上姜夔既有风格独特的诗作,又有见解精辟的诗歌理论,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在南宋诗坛乃至宋代诗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望能被编写和修订《中国文学史》的专家学者所注意。  相似文献   

16.
胡宿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诗歌创作极富特色的诗人,被清人视为“西昆后进”.胡宿天圣二年(1024)登上政坛、文坛,治平四年(1067)去世,这四十余年间正是北宋诗坛处在新旧诗风转换时期,因此,胡宿无论是诗风还是诗学思想均呈现出复杂多样的一面.在诗学思想方面,胡宿除主张华实并重外,已有“平淡”之论,是北宋诗坛较早提出“平淡”诗论的诗人,同时,他还赋予“平淡”如古乐一样平和雅正的意义,这与他诗文中多次提到的“正始之音”所包含的“雅正”含义一致;另外,与此相应,他还推动了“清”这一美学范畴在宋代的发展,充分体现出后期昆体诗人在对西昆体接受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文学观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庭珪为北宋末南宋初在文坛、政坛产生重大影响的爱国者、文学家,著《卢溪文集》50卷,然其散文创作颇受研究者冷落。王庭珪散文内涵丰富,文备众体。雄直浑大、典雅周密的书、论,严肃有法、平实传神的墓志、行状,萧散高逸、清省谨严的题跋,遥寄深远、弘丽奇峻的记,淳厚旷达、自然新颖的手简、序,共同展示了王庭硅散文的魅力,应在南宋散文中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清初知名诗人颜光敏——王士禛选定的"金台十子"之一,著有诗集《乐圃集》。他的诗歌风格雅正,训辞深厚,曾得到顾炎武、王士禛等名家的高度评价。可以把颜光敏的咏怀抒情诗分成讴歌爱国人士、歌颂历史英雄、借用他物抒情、批判社会现实、怀念好友亲朋等五个方面,具体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南宋王朝定都杭州以后,受“浙西”文化的影响,南宋文化更具优雅、婉美而精细的形态,生成了追求诗意的审美品格。南宋文化为南宋文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融入世界、认识世界的文化感知方式,从而为南宋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自身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