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文将针对近些年来利用农作物秸秆制砖的方法研究进行综述,并给出未来几年玉米秸秆砖在我国发展的新目标。秸秆砖制品具有取材方便、价格低廉、保温隔热性能好、防火不燃烧等特点,为推行绿色建筑材料的研究奠定了一些基础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研制出一种轻质、保温、隔热、吸音等多功能新型墙体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保温、隔热、耐火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节约土地资源和降低建筑主体结构工程造价,采用有限差分法、谐波法和反应系数法对节能建筑复合墙体的非稳态热工性能进行全面分析.复合墙体的传热反应系数、衰减倍数、延迟时间、热惰性指标和逐时壁温的计算结果表明,复合墙体对冬季供暖和夏季空调都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其热稳定性和室内舒适性较传统非节能墙体有所提高;尽管外保温复合墙体的热惰性指标有所降低,但其夏季隔热性能却有所提高;外保温墙体的热工性能在冬夏两季均优于内保温墙体。  相似文献   

4.
面向21世纪的农作物秸秆材料工业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围绕贯彻天然林保护政策和中国木材资源短缺的实际,提出了用农作物秸秆替代木材原料发展材料工业的构想,从农作物秸秆贮量、特性和加工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开发农作物秸秆材料工业的可能性,介绍了几种农作物秸秆材料产品,如秸秆板材料、秸秆建筑材料、秸秆包装材料、秸秆模压材料等,讨论了21世纪中国农作物秸秆材料工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革新与发明     
这是一项中国专利发明,提供一种轻质屋面保温隔热砖及其原料配方。用该发明制作的砖块具有保温隔热性能好的特点,而且重量轻、造价低廉、结构合理,一方面减少了工业废物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特别适合作为房屋屋面保温隔热之用,同时还不破坏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6.
稻草秸秆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可再生建筑材料,在农村建筑节能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设计了一种自保温混凝土-秸秆复合砌块,组成方式为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孔洞中填充秸秆芯材.根据传热学基本理论对秸秆填充率分别为30%,35%,40%,45%,50%且长宽比不同的15组混凝土-秸秆复合砌块模型进行热工性能理论计算与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复合砌块的热工性能随着秸秆填充率的增大而加强;秸秆芯材横截面长宽比对复合砌块的传热系数影响很大,长宽比越大,传热系数越小,热工性能越好;当秸秆填充率为50%,且秸秆芯材横截面长宽比在规定范围内最大时,复合砌块热工性能较好,传热系数为0.851 W/(m2·K),保温性能远远好于相同尺寸下未填充秸秆芯材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节能率达到56.2%,充分体现出该新型复合砌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一、目前常用的两种保温技术 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朱文鹏介绍了墙体保温的基本方式.他说,多年以来,建筑墙体一般采用单一材料,如空心砌块墙体、加气混凝土墙体等.近年来由于建筑节能的需要,单一材料导热系数太大,一般为高效保温材料的20倍,不能满足保温隔热的要求,因此往往采用承重材料与高效保温材料(如岩棉板或聚苯板等)组成复合墙体.按保温材料所处位置不同,又分有多种方式,其中外墙内保温和外墙外保温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煤矸石空心砖是一种新型环保墙体材料,符合国家及山西省出台的限制生产和使用实心黏土砖,鼓励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的政策。利用煤矸石制造的空心砖可以作为保温材料,既可节约建筑能耗,又可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煤矸石空心砖同黏土实心砖相比,具有高强、轻质、隔音、隔热、保温、防震等优点,市场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9.
在民居更新设计中,屋面保温设计是一项关键的建筑节能技术;而界面粘结性能分析是屋面保温设计的必不可少的参数依据。通过对材料界面的粘结性能、粘结方式以及粘结厚度等参数进行分析比较,获取了不同情况下对屋面保温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得出如下结论 :界面Ⅰ的粘结方式、混凝土强度和粘结面积对界面的粘结性能基本不产生影响,在进行屋面保温设计的过程中,需采用的保温材料是PUR;且胶层厚度越小越好,比起不采用该屋面保温材料的更新设计在其保温的热工性能方面有很大改善;与不采用保温材料相比,PUR保温材料提高了屋面墙体的热导率,降低了墙体的热阻、同时提高了墙体的蓄热系数,说明PUR保温材料具有较强的保温隔热能力,明显提高墙体材料的热工性能。  相似文献   

10.
李娜 《山西科技》2014,(3):150-151
探讨了保温隔热的材料类型,提出了建筑物墙体和屋面保温隔热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轻质复合保温墙板的原材料、生产工艺、产品性能、施工方法及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电缆热老化寿命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热分析技术,对电缆绝缘材料的热老化寿命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电缆绝缘材料的热老化寿命的计算公式。在不同载流量下,对电缆绝缘材料热老化寿命进行了比较,给出了电缆热老化寿命与载流量的函数关系,为电流致热型电缆火灾的防治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两种相变材料储能石膏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硬脂酸丁酯和相变石蜡为相变材料,聚乙烯醇为分散剂,石膏板为载体,通过直接加入法制备相变储能石膏板.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不同相变储能石膏板的相变温度和相变焓,研究和比较了它们与普通石膏板的隔热保温性能、耐久性能和吸水性能.相变石蜡的储能石膏板相变温度接近于夏季室内舒适温度26℃,相变硬脂酸丁酯的储能石膏板相变温度接近于冬季室内舒适温度21℃.由直接法制备的含22%相变材料的两种相变储能石膏板其储能能力是普通石膏板的10倍,耐久性能优越,吸水性能是普通石膏板的1/3,有利于高湿环境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金属反射式保温块是一种非均质的保温材料,它既有空气的导热,自然对流,反射箔的导热和辐射换热,又有外壳端、侧板的金属导热.这是一个复杂的三维传热问题.本文提出了简化模型,从而可按二维问题近似处理.同时介绍了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计算的方法,编制了金属反射式保温块隔热性能的计算机程序.该程序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它不仅能迅速、方便地计算现有保温块的隔热性能,而且能计算各种物理、几何参数以及工作条件对隔热性能的影响,从而为合理设计这种新型保温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保温工程中普遍地存在着这样的认识:只要保温材料足够厚,无论什么保温材料都能起到减少热量损失的作用.根据传热学原理可知,保温层厚度的确对减少热量损失有积极贡献,然而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管道外径必须大于临界热绝缘直径.而在外部环境一定的情况下,临界热绝缘直径仅取决于保温材料的物理性质.当管道外径小于临界热绝缘直径时,管道热损失反而会增大.通过分析了保温层厚度、临界热绝缘直径与管道外径之间的关系,以及这几种关系中对管道保温的影响;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软件——Fluent对同一管道不同保温材料进行了数值模拟且加以对比.最后得出:在管道保温,特别是对管径较小的管道进行保温时,要注意保温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范安刚 《河南科学》2007,25(3):439-441
在密肋复合墙板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密肋复合墙板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受力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力学计算模型,并采用刚度等效原则将密肋复合墙板等效为均匀的硅酸盐板,建立了密肋复合墙板弹性刚度的实用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南方现行开放式鸡舍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经济条件及能源价格,在南方开放式鸡舍中使用价廉实用的充气结构隔热密闭材料,较好地解决了其隔热又密闭问题,并为纵向通风、湿垫降温技术在开放式鸡舍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以粉煤灰、石灰及硅酸盐水泥为主要原料,经配料、混合、发气、常温养护等工艺过程研制粉煤灰水泥多孔材料,其特点是密度小(500~800kg/m3),强度高(O.6~4.0MPa),保温性能好,耐热性强,可用于生产保温制品、填充墙、砌块、轻质墙板等,配料中大量利用粉煤灰(掺量达50%左右)故成本低廉。在建筑桩基工程中,掺加35%以下的粉煤灰,磷石膏掺量为2%~6%,可以减少水泥用量,明显降低混凝土成本,既节约能源又避免环境污染,又能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真空绝热板芯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空绝热板(VIP)具有10 倍于传统绝热材料的优异绝热性能,是目前“冷藏、冷冻、保温”最先进、最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可应用于建筑、白色家电和航空航天等领域。芯材是VIP 的骨架材料,决定着VIP 的绝热性能,为VIP 的长期服役提供了保障。本文介绍芯材的功能和分类,探讨不同应用领域的VIP 芯材的使用原则,比较传统的颗粒型芯材、泡沫型芯材和纤维型芯材的性质及特点。提出一种隔热纤维与隔热颗粒混杂复合芯材,该芯材耐压、耐折、具有较低的回弹性,充分发挥了纤维与颗粒的优点,弥补了颗粒型芯材易溃散和纤维型芯材易回弹的缺点,是建筑外墙保温用VIP 的优选芯材。  相似文献   

20.
以利用煤矸石墙板为研究目标,通过对煤矸石的化学成分、基本性能及其利用和发展现状的分析研究,提出将煤矸石烧制成陶粒,进而研制2种板型、5种规格的钢结构住宅配套墙板的技术路线;根据钢结构住宅的使用及构造要求,分析了影响煤矸石陶粒质量的因素,给出了煤矸石陶粒及煤矸石陶粒墙板的技术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