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骨密度变化及与血清IL-6浓度关系。选择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6例,男性6例,女性30例,年龄12~18岁,Cobb角34°~109°,且均为胸弯者;36名同年龄段正常青少年为对照,男性7例,女性29例,年龄13~18岁。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分别对其腰椎(L2-L4)和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Ward’s 三角)的骨密度进行测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6水平。结果显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腰椎(L2-L4)和股骨所测的3个部位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05),且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腰椎和股骨所测的3个部位的骨密度变化与血清IL-6浓度呈明显负相关(P<0.001),而正常对照组腰椎及股骨所测的3个部位的骨密度变化与血清IL-6浓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存在着骨密度的降低,且细胞因子IL-6过量分泌,此可能是引起特发性脊柱侧凸低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各型HBV感染中白介素-12、白介素-4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IL-12、IL-4探讨Th1、Th2应答模式在各型HBV感染免疫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各型HBV感染患者血清IL-4、IL-12水平。结果:急性肝炎IL-12、IL-4、IL-12/IL-4明显升高(P<0 05);无症状HBV携带者IL-12无明显改变(P>0 05),而IL-4明显升高(P<0 05),IL-12/IL-4明显降低(P<0 05);而在慢性肝炎、慢重肝、肝硬化、肝癌各组中IL-4呈现上升,IL-12、IL-12/IL-4呈现下降,并且随各组病情加重以及肝硬化、肝癌发生,IL-12呈递减趋势,IL-4、IL-12/IL-4呈递增趋势。结论:伴有Th1应答下调的Th2优势应答模式是慢性HBV感染以致肝硬化、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计算IL-12/IL-4是推断Th1/Th2比势和优势应答模式的一种方法,可作为观察HBV感染的Th应答模式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测定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外周静脉血浆中可溶性HLA-G的含量,探讨HLA-G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意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33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33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外周静脉血中可溶性HLA-G水平.重度子痫前期组外周静脉血中可溶性HLA-G水平为24.04±16.01 U/mL,正常妊娠组为38.38±22.15 U/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静脉血中可溶性HLA-G水平较正常足月孕妇明显降低,提示HLA-G水平的降低与子痫前期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王志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0):2294-2298
观察人白介素-23(Interlerleukin,IL-23)刺激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感染性腹泻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分泌人白介素-17(Interlerleukin,IL-17)的影响。分离、培养17例UC患者、10例感染性腹泻、13例健康对照者的PBMCs;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入组者PBMCs经IL-23刺激前、后的培养上清液中IL-17水平。未经IL-23刺激的PBMCs培养上清液中IL-17水平在UC组为(29.49±6.63)pg/mL、感染性腹泻组(18.18±3.11)pg/mL、健康对照组(16.85±3.90)pg/mL,UC组高于其他两组(P<0.05)。经IL-23刺激的PBMCs培养上清液中IL-17水平在UC组为(63.63±11.79)pg/mL,较感染性腹泻组(7.87±8.31)pg/mL和健康对照组(26.53±6.42)pg/mL的升高幅度更为明显(P<0.05)。结果提示IL-23可能具有促进PBMCs分泌IL-17的作用。IL-23可能通过诱导IL-17分泌而使后者在UC的慢性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IL-23/IL-17免疫通路失调而产生的对机体免疫耐受机制的破坏作用,使其成为导致UC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IL-18对急性胰腺炎严重性预测的价值。方法对10例健康志愿者、10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10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分别于第1,2,5,10进行APACHEII评分、血清TNF-α、IL-6、IL-18的测定,并对第1天IL-18与APACHEII评分、血清TNF-α、IL-6之间做相关性分析。结果MAP组与SAP组APACHEII评分、血清TNF-α、IL-6、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AP组各项指标均高于MAP组,第1天IL-18水平与APA-CHEII评分、血清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82,P<0.01;r=0.74,P<0.01;r=0.79,P<0.01)。结论血清IL-18在急性胰腺炎中是一个早期释放的细胞因子,对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应用逆转录酶链反应及索氏转移杂交技术分析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激素治疗组9例,非激素治疗组12例)及正常对照组(10例)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macrophages,AM)中白细胞介素一6(interleukin-6,IL-6)的mRNA表达。IL-6/β-actin比值表示。结果发现未用激素治疗的哮喘患者AM的IL-6/β-actin为0.66±0.3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0.34±0.13,P<0.01)及激素治疗组(0.41±0.15,P<0.05)。提示表达IL-6的AM在哮喘的发病机理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抑制AM表达及产生IL-6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IL-6、IL-1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清IL-6、IL-18水平进行测定。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IL-6、IL-18水平均低于正常人对照组。得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探讨经水摄入三氯乙烯(TCE)对BALB/c小鼠的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将6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TCE染毒组,每组20只,TCE染毒组经饮水摄入2.5g/L TCE,染毒2、4、8、12周,每组各处死5只小鼠,取其外周血和脾脏。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脾脏组织中IFN-γ和IL-4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IFN-γ和IL-4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TCE染毒组小鼠脾脏与血液中IFN-γ和IL-4的表达明显上升,IFN-γ/IL-4比例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水摄入TCE能够同时上调小鼠体内IFN-γ和IL-4的表达,进而可能上调Th1和Th2细胞免疫应答,而Th2细胞上调更占优势,故Th1/Th2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静脉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含量,探讨IL-12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10例初诊未治、10例缓解期、5例复发患者和9例正常对照血清中IL-12的含量.结果对照组的IL-12水平(58.96±38.11)ng/L与初诊复发组(初诊未治组与复发组的合称)(32.51±14.58)ng/L、缓解组(71.67±119.09)ng/L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12与AL的病情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的发生与体质量指数、血钙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60例患有子痫前期的妊娠晚期女性作为实验组,同时随机选取60例正常妊娠晚期女性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BMI指数及血清钙水平等参数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利用Spearmen研究子痫前期与年龄、体质量、BMI指数及血清钙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分析体质量指数(BMI)与血清钙水平对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结果子痫前期妊娠晚期女性与对照组妊娠晚期女性年龄、孕周、BMI指数、血清钙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痫前期与年龄和BMI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孕周和血清钙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50和0.71,-0.76和-0.59;通过析因设计得出血清钙水平与BMI存在交互作用,认为二者对子痫前期具有协同作用.结论子痫前期的发生与年龄、孕周、BMI指数及血清钙水平紧密相关,同时BMI指数及血清钙水平对子痫前期具有协同作用,是子痫前期的良好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参与Th细胞各种亚型分化的主要信号途径,并对IL-2/IL-2R信号影响Th亚型分化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IL-2/IL-2R信号可能作为一种调节分子可以整合CD4+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多种信号,从而将T细胞打造成一种更为成熟的形式,然后迁移至B淋巴滤泡和生发中心处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和形成记忆B细胞.据此,推测这种成熟形式的Th就是Tfh,并提出了Tfh细胞产生及功能发挥的新模型,以正确认识Tfh在体液免疫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2(IL-2)在兽医中的应用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细胞介素-2(IL-2)是动物机体最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在抗感染、抗肿瘤、抗毒索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成为当今免疫学、临床医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就IL-2在兽医中作为免疫佐剂和免疫治疗剂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在体外使用CD40L作用于B淋巴细胞使之活化,通过测定B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B淋巴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优势,为B淋巴细胞特异性活化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进而发挥其肿瘤细胞杀伤效应奠定基础.取7名健康成人外周静脉血,经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培养液中加入加入CD40L和IL-4,共培养21 d.观察B淋巴细胞生长状况,并在第7 d、第14 d和第21 d,用流式细胞仪(FCAS)测定其表面分子CD80、CD86和CD19,在第21 d,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液中的IL-12水平.结果显示,在CD40L的作用下,B淋巴细胞呈克隆样增殖,并高表达表面分子CD80/CD86和CD19,和对照组相比,B淋巴细胞分泌IL-12水平升高(P<0.05).上述实验结果说明通过CD40L的刺激,B淋巴细胞得到了活化,提示通过该途径活化的B淋巴细胞具备了作为抗原递呈细胞而发挥其抗肿瘤免疫治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Th1和Th2所分泌的具有代表性主要细胞因子分别为γ-IFN和IL-4。在目前国内尚无条件测定Th1/Th2细胞表面标记的情况下,检测r-IFNT和IL-4可大体了解Th1/Th2功能。本研究应用ELISA方法,采用晶美公司试剂,以示同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患清中γ-IFN、IL-4及其比值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急性肝炎患中,血清γ-IFN和IL-4均明显提高,但前提高的幅大于后,故γ-I  相似文献   

16.
A new method suitable for determining specific activity of 230Th in uranium ore samples is built. The method is characterized by adding the 230Th/ 232Th standard dilution agent with lower activity ratio (Its 230Th/ 232Th activity ratio and 230Th have been known) to the samples and using isotopic dilution analysis. The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analyses of 230Th specific activity in various 230Th/ 232Th activity ratio samples. The precision can also be improved.  相似文献   

17.
T细胞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机体血液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Th17细胞作为第3类因子可区分于体液中其他辅助T细胞.基于此,论述了Th17细胞系在对抗胞外寄生和胞内寄生细菌以及真菌感染中的作用.一系列研究表明,Th17细胞系能够紧密联系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使机体产生强烈的感染炎症反应.Th17细胞系既能...  相似文献   

18.
募集17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敏灸组,进行一周的高强度集训.期间,对照组每天运动后进行20 min的推拿按摩,热敏灸组每天运动后在双侧足三里处实施20 min的热敏灸治疗.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受试者集训前、末次训练后2 h与末次训练后3 d肘正中静脉血IFN-γ、IL-4、IL-12、IL-10、IL-12p40的含量;在热敏灸足三里治疗过程中,采集受试者红外热成像图形,分析热敏灸对穴位周围温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热敏灸疗法可通过温热刺激和红外辐射等方式刺激穴位,提高IFN-γ/IL-4比值,调节IL-12及其抑制剂IL-10与IL-12p40的分泌,促进Th1细胞的分化过程,从而纠正过度疲劳所致的Th1/Th2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Th1和Th2细胞因子在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致小鼠流产中的作用,用LM感染妊娠小鼠和小鼠巨噬细胞,统计胚胎存活率,酶联免疫测定(enzyme linked lmmuno sorbent assay,ELISA)小鼠子宫组织中和巨噬细胞培养基中主要的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LM诱导的流产小鼠子宫中Th1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增加,溶血素O(listeriolysin O,LLO)基因缺陷型(Δ hly)LM感染组胚胎存活率和子宫中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变化;LM感染的巨噬细胞分泌的Th1细胞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IL-4)水平显著增加,IL-10水平显著降低,Δ hly LM感染组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变化.因此,LM感染后子宫中Th1/Th2细胞因子失衡诱导了小鼠流产,这可为临床防治LM诱导的流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探讨细胞因子IL-1,IL-6,IL-8,TNF-α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及对分娩方式和产程长短的影响.选择妊娠期正常、孕龄在37周和42周之间的单胎新生儿128例,收集脐血样本.将128例按有无胎儿宫内窘迫及分娩方式分为4组,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IL-1,IL-6,IL-8及TNF-α.从产程的长短及分娩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胎儿宫内窘迫脐血中细胞因子水平与pH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有无胎儿窘迫都不影响IL-1脐血水平.有胎儿宫内窘迫组的IL-6和IL-8水平显著高于无胎儿宫内窘迫组(分别为P=0.01和P<0.001),而TNF-α脐血水平显著降低(P<0.001).分娩可增加IL-8,但对IL-6水平没有影响.若胎儿宫内窘迫与分娩因素并存,则能增加IL-6和IL-8水平,但TNF-α水平降低.细胞因子与pH之间无相关关系.胎儿宫内窘迫组IL-6和IL-8水平显著高于无胎儿宫内窘迫组,而TNF-α脐血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因子与pH之间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