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间传说故事作为文化载体之一,传达着不同国家、民族的不同的习俗和心理、宗教仪式而成为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的象征,并且作为一种心理积淀物、一种心理气质,能长久的保存在这个民族成员的潜意识中,在生活中,人们会不自觉地把它表现出来。研究中日两国共有而不尽相同的“金鸡报恩”类民间故事,可以看出中日文化的某些迥然的差异,以启示我们为健全和丰富民族文化而努力。 日本的金鸡报恩故事收在日本鸡介编的《日本民间故事》中。题目为《母鸡报恩》(宫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寒暄用语.寒暄用语不仅是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从一个民族的寒暄用语也能窥探该民族的社会文化心理特征.本文通过阐述日语ぁぃさつ(寒暄)用语的定型性和调和性特征,分析形成和影响这种特征的日本集体主义文化和羞耻文化的语言心理.  相似文献   

3.
山岳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山岳形象及多种多样的山岳信仰形式蕴含着民族的崇山理念,是民族心理的体现.数千年以来,泰山成为中国人心中山岳崇拜的代表,折射着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而富士山自古就是日本文学、艺术、宗教的主题,是民族情感的寄托.对泰山和富士山的崇拜都是源于自然崇拜并与国家意识相连,同时也是宗教信仰的组成部分,并体现着民族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4.
日本民族精神中的"岛民焦虑"已成为人类学及民族文化研究的共识,然而,这种岛民焦虑的具体神话结构是怎样的,又是如何在其文化中体现出来的,心理基质是什么?本文从民族的集体精神分析学视角入手,通过日本文化中最通俗的两种形式:恐怖片和机器人动画片来解析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5.
从古到今,日本的等级制度一直在缓慢且平稳地发展着,对日本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日本等级观念产生的根源进行探讨,从而让我们进一步理解日本的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6.
王芳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177-178
色彩没有国界,但是对色彩的理解,国与国之间是有差异的。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个人对色彩的喜好可以反映个性,而一个民族的取色倾向,反映的则是其民族性。从对色彩的理解出发,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该国的国民心理以及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本稿拟通过对日本人朴素的色彩取向的分析,从中也可以窥探日本这个民族的民族心理——沉默、暧昧、勤勉……  相似文献   

7.
日本精神直接来源于日本民族的生存环境、生存方式、精英集团和民族信仰.资源短缺的生存环境和面向大海的扩张性生存方式,是日本精神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社会精英集团--武士,是民族精神的最主要创造者、体现者和弘扬者;武士精神所体现的民族信仰,构成日本精神的核心和标志性精神.  相似文献   

8.
芦立军 《科技信息》2010,(6):153-153
语言是一个民族成员用于社会交际的符号体系。同时,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该民族的寒暄语更是集中反映了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构造。本文通过对日语中表达谢意的寒暄语「ありがとう」和「すみません」入手,分析日本人的"和"意识,从而更准确地把握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日语由表层的发音、词汇、语法构成,深层则与日本文化紧密结合,作为日语深层的重要内容、也是日语重要特征的暧昧性更是承载了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理解日本的地理气候、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等诸多文化因素的"软件",从文化心理的最深层培养出该民族的文化人格、思维方式等情感上的文化直觉,使身心受到这种文化的浸泡,是掌握日语暧昧性的关键。本文从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风土和表现形式出发,探析日语的暧昧性。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在互联网时代要坚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就必须加大民族文化及其文化心理的开放性,吸取其他文化的长处,发扬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有时代价值的因素,抵御由网络造成的“数字化殖民”、“人性分裂”、“民族文化的网络异化”等,构建和发展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系统,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繁荣。  相似文献   

11.
一个民族的作家在文学的领域里如何描述和评价战争,展示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与精神气质。在世界文学交流融汇的背景下,解读中国少数民族的英雄史诗,有助于发现各民族文学的独特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多民族文学世界的丰富性。将傣族英雄史诗《厘俸》与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中国主流文学中较多描写了战争的《春秋》、《左传》等作品相比较,可以看出傣族人民崇尚力量、赞美勇敢,但却否定掠夺、向往和平生活的独特文化心理。它的尚武精神是战争频繁的历史时代与农业文化环境相交融而孕育出来没有血腥味的尚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的民族化孕育了摔跤、骑射、冰雪等体育项目,并在生产、劳动、战争、宗教、民族婚恋中得以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北各民族传统体育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源流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的几种学说,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丰富与发展的依据,认为:人类的基本生产与生活需要是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步的原始动力,战争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宗教的多元化又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更为丰富,民间的娱乐与养生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逐渐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4.
《预警》以军事谍战为叙事框架,关注日益突显的国家安全问题,透视当下社会心理和人性欲望,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强烈的警世醒人意义。小说注重故事情节的设计,可读性强,在艺术上有独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膨胀,发动侵略扩张战争,日本文学卷入民族主义的漩涡。在"日本浪漫派"理论、"国民文学"论和"近代超克"说等民族主义文学理论的指导下,展开了一系列服务于侵略战争的文学活动,出现了"大陆开拓文学"、"满洲文学"、"兵队文学"、"笔部队文学"和"皇民文学"等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文学。15年战争中的日本文学,全方位地服务于侵略"国策",日本文坛几乎整体沉沦。  相似文献   

16.
体育文化自觉是实现体育文化自信和体育强国的前提条件,从文化自觉的视角审视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现象,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合理继承与成功转型;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运用文化自觉相关理论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现象进行剖析,发现其存在自觉程度不高或不自觉行为,具体表现为:理性认识不足与不合理继承、缺乏系统的传播机制、创新缺位,发展模式固化、不自觉的人为破坏、人们对西方体育文化的依附与对自身文化的自卑心理等;针对这些不自觉的体育文化现象,提出民族传统体育实现文化自觉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维护和推动国家统一的过程中,文化是构筑民族共同心理、维系和发展民族感情、巩固国家统一意志的纽带.中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代表,在维护和推动国家统一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亚审美冲击下古代文学教学的挑战与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人在亚审美冲击下审美心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特点。古代文学的教学科研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从民族文化中挖掘优秀的文化思想,介绍给他们,引导他们认真地研读文学中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核战略文化表现出的是一种将一国之利与全人类利益统一起来的面向整个世界的深沉的责任意识与仁道情怀。儒家军事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追求和平、反对战争的愿望。文中从反对核战争、遏制核战争的立场,重视人民群众在反侵略核战争中伟大作用的思想,注重发展核武器与经济建设辩证关系的方针等方面,揭示了中国核战略文化对儒家军事思想的传承。  相似文献   

20.
对抗战语境下的文学选择进行了全面回顾。提出抗战语境下文学创作的民族民间文化意识凸现、生命意识张扬、文学风格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