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建立基于因子权重法的宝鸡峡灌区经济用水多目标规划数学模型.方法 在实地调查和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宝鸡峡灌区经济用水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 建立了基于因子权重法的宝鸡峡灌区经济用水多目标规划数学模型,得出了灌区不同典型年的水量调配方案.结论 提高了在总量控制约束下宝鸡峡灌区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分析水资源利用的区域差异,以安徽省16个市为例,首先构建CCR-DEA模型分析各市区水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率情况,利用BCC-DEA模型从规模和纯技术的角度分析区域水资源利用无效的根源,然后采用SE-DEA模型测算出水资源利用超效率值,评价各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利用SE-DEA模型测算水资源利用超效率能够使效率评价结果更为全面;安徽省在2016年水资源利用,整体效率较高,但各区域间存在较大效率差异.合肥市、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的水资源利用超效率值较高,范围为1. 225~1. 866;宣城市、铜陵市、池州市、六安市的水资源利用超效率值偏低,范围为0. 741~0. 895.水资源利用无效的区域主要是由于其规模效率低下引起.在空间分布上,安徽省水资源利用效率中部和北部高,东部和南部次之,西部地区最低.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论述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1号文件,依据省水利厅确定的《甘肃省地级行政区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结合区域水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趋势,通过金昌市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用水定额分析确定、经济社会发展需水量分析、用水总量控制测算等工作,最终确定了金昌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成果将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金昌市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分配方案,明确各行业、各县区、各部门的用水总量,提出了具体落实措施和保障措施,建立和完善了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的体制机制,对于增强流域生态自然修复功能,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青海水资源紧缺的现状,通过对青海某火电工程生产用水采用再生水为主要水源的水量和水质的论证,分析了项目取、退水对区域水环境及其他用水户的影响.结果表明:充分利用再生水,建设项目取水水量、水质均满足要求,取、退水对区域水资源和其他用水户无负面影响.文章阐释了再生水作为重要水源在项目水资源论证中的重要性,对类似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提出,各地用水受到更明确、更严格的控制.为量化目标控制对区域用水的约束影响,提出了水资源目标约束强度概念,探索性地对水资源目标约束的进行量化分析,计算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的工、农业用水效率目标约束强度及差异性,通过情境分析综合考虑工、农业用水领域目标约束情况,得到工农强控、农业主控、工业主控等七种类型地区,针对不同类型地区提出优化水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松原市水资源优化分配的多目标规划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合理确定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根据松原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远景规划目标,以系统工程的观点为指导,运用多目标规划理论,建立了松原市水资源优化分配的多目标规划模型.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减少水资源单耗量大的用水部门,优先发展一些用水量少、水资源利用率高、综合效益好的行业部门,从而使水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结合角度为区域水量分配提供了依据,为指导区域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提出了优化的宏观远景规划方案,对构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协调利用的框架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高速工业化的不断深化,未来我国各类城市发展都将面临严峻的水资源约束和挑战。本文以福建省为例,运用线性建模方法结合投入产出模型,构建反映社会经济活动和水资源消耗、水污染排放间的动态耦合最优化模型。在水资源总量、用水效率和纳污限制多目标控制下,内生模拟出区域污水处理技术选择和设施建设方案、产业结构优化方案的最优解集,以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用水合理性分析是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区域水资源现状和开发利用情况分析,了解本区域水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等,制定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用水效率的控制性指标,实现该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正确利用,该文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用水资料进行分析,提出用水效率管理的控制性指标,为该项目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技术体系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河套地区内有大面积草地、300多个海子,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但河套地区内耕地密布,长期大规模河道外引水,引排水渠系纵横交错,人类活动影响剧烈,改变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数量和路径,致使黄河径流量与人工水循环通量此消彼长,水资源优化配置面临巨大挑战.本文构建适用于强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WACM4. 0,改进水资源配置模块(包括区域水均衡、地下水生态水位阈值设定、生态补水量与乌梁素海生态保护目标,社会经济用水效益最大化目标),从山-水-林-田-湖-草各系统水量消耗过程入手,考虑蒸发、入渗以及单元间的水量平衡,将各个平衡系统统一联系起来,精细模拟河套地区渠系引水、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乌梁素海、乌海滩涂、海子、居工地与沟道排水等多时空水循环与耗水过程,并开展基于耗水量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全河套地区平均每年耗水量62. 77×10~8m~3,整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耗黄水量42. 59×10~8m~3,整体也呈下降趋势.近10年平均每年生态耗水量为16. 48×10~8m~3,平均每年生态耗黄水量为9. 08×10~8m~3.本文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与节水水平设置"高方案""中方案"和"低方案"预测2030年各用水户耗水量,开展水资源配置分析,在考虑满足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基础上,为实现社会经济用水效益最大化,推荐中方案,以期为河套地区乃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针对渭河流域(陕西段)面临的水量、水质问题,本文依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为控制目标,统筹考虑跨流域调水与河道内外不同用水需求等,绘制了渭河流域水量水质联合调控节点图,引入改进型一维河流稳态水质模型,建立了基于"三条红线"的水量水质耦合调控模型,构建了水资源配置方案集,并对模型求解.计算结果表明,2020水平年,不同方案下渭河流域各断面生态需水保证率均符合设计要求;在考虑用水效率红线指标以及引汉济渭调水方案下,流域缺水量达到最小;考虑限制纳污指标时,需大力削减污染物入河量才可满足水功能区限制纳污要求.研究成果可为渭河流域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支撑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运用信息熵理论表征用水结构变化趋势,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公共因子,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公共因子与用水结构的关联程度。以南京市为例,分析区域用水结构演变特征以及用水结构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显示,南京市用水系统的信息熵值从2000年的1.532 nat增长到2014年的1.791 nat,均衡度由0.787提升至0.861,表明城市用水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稳定;经济结构调整、节水水平、人口演变、用水需求等因素是影响南京市用水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提出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对策,以保障水资源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用水权的界定和分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生态环境用水的有关概念进行了辨析,提出了生态环境用水权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界定.同时还对生态环境用水权的特征、分配原则、方法、步骤做了初步探讨,指出:生态环境用水权除具有一般水权的特征外,还具有不可自由交易性(即水权的交易应该在政府的监督下进行)和迟滞性(即生态环境用水具有滞后效应,这部分水权分配在时程上可以稍后于其他水权)2个特征;在实施生态环境用水权的分配时,应遵循保持物种多样性、保证现状、缺水优先、合理利用、生命急需、公平性、自然保护区优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地表水功能区划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中国水资源保护状况和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地表水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方法、分级分类系统及区划成果。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水功能区的一级区划和二级区划。按流域将水域划分为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缓冲区及生态环境恢复区,为正确处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功能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有效解决行政边界水污染纠纷和矛盾提供了技术支持,提出了将一级区划中的开发利用区细划为饮用水源区、调输水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生态环境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航运用水区10个二级功能区,明确制定了各级功能区的指标体系和水质管理目标,构成了完整的理论和应用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2004年~2015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重心分析模型测度其时序移动轨迹,并对水资源利用类型的结构变化进行探析,在此基础上,探究我国各省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我国水资源总量的重心移动轨迹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而水资源用量的重心移动轨迹大致呈“Z”型变化;生态用水和工业用水的空间变化差异最大,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空间变化差异较小;用水总量的变化差异和农业用水的变化差异空间分布基本一致;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基本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阶梯状格局.  相似文献   

15.
Theories and calculation methods for regional objective E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regional objective ET (Evapotranspiration) is a new concept in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which refers to the total amount of water that could be exhausted from a region in the form of vapor per year. The objective-ET bas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llocates water to different regions in terms of ET. It controls the water exhausted from a region to meet the objective ET. The regional objective ET must be adapted to fit the region’s local available water resources. By improving the wat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the unrecoverable water in the social water circle, it is saved so that water related production is maintained or even increased under the same water consumption conditions. Regional water balance is realized by rationally deploying the available water among different industries, adjus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s, and adopting new water-saving technologies, therefore to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for groundwater conservation, agricultural income stability, and avoiding environmental damages. Furthermore, water competition among various departments and industrie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water use) may be avoided. This paper proposes an innovative definition of objective ET, and its principles, sub-index systems. Besides, a computational method for regional objective ET is developed by combining the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and the soil moisture model.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06CB403401) and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50721006)  相似文献   

16.
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区域水资源复合系统出发,建立水资源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评价体系,并对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以系统的发展系数、协调系数、公平系数综合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以海南省水资源综合规划为例,对区域各规划水平年的发展进行可持续性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7.
评价经济社会用水对生态用水的挤占程度和对水体纳污能力的利用程度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确保生态环境用水得到有效保障的有力措施.通过评价区域实际条件下可用水资源的耗用系数和水体纳污能力的利用系数,研究了对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的科学方法,为流域生态补偿的有效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尺度投入产出法,核算了广东省经济系统中各部门的水-能源资源要素强度,在此基础上,量化了广东省与中国其他地理区域间的资源流通情况,分析了广东省各部门的资源最终使用情况,以期精确量化资源利用效率,发掘资源节约的重点关注部门.结果表明:农业的水资源强度(619.25 m3·(万元)?1)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的能源强度(120.64 GJ·(万元)?1)显著高于其他部门,部门平均用水效率和能耗效率均高于中国平均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水与能源的相互利用效率高于中国及世界平均水平.区域贸易中,由中国其他地区净流入广东省的水资源量为81.45亿m3,占广东省直接用水总量的1/4;净流入能源量为5.53×109 GJ,占直接能源消耗量的66%,地区发达的经济和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形成较强的集聚效应.建筑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部门具备较大的水与能源最终使用量,是广东省水与能源节约及其双向资源调控中的重点关注部门.   相似文献   

19.
论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特点与开源节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根据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特点,提出了以节流为主,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措施来缓解西北地区工农业用水矛盾,为2000年后的西北经济腾飞提供良好的用水环境  相似文献   

20.
以介休市为例阐述了地下水超采区目标蒸散发(ET)计算的理论与方法,将地下水位恢复纳入目标ET计算当中,采用先综合、再分项、后评估的方法,计算得到介休市2020年不同水文年的目标ET,即平水年(保证率为50%)、枯水年(保证率为75%)分别为480.9和433.0mm.从区域整体水资源消耗角度出发:根据不同外调水量及地下水开采量组合的水资源条件组合,设置了9种方案,分别计算了各种方案的综合ET;根据不同的农业灌溉节水措施和中水回用措施,提出相应的分项ET方案;根据ET的确定原则,对二者计算结果进行了协调分析与评估,给出了推荐方案,得到目标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