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要善于深入教材,从分析文学形象入手,探索课文的意境美、品味课文的哲理美,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2.
游猎民族鄂伦春创造了桦树皮艺术,鄂伦春独特的文化孕育了他们独特的审美,形成了鄂伦春桦树皮特有的美感风格.鄂伦春的榫树皮艺术具有拙朴自然美、精巧细致美、象征美、经典美等美感.  相似文献   

3.
陈敬容既深受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熏陶和“五四”新诗精神的洗礼,又深受西方象征派诗歌艺术的影响,使她在诗歌创作中善于将中国古代诗歌讲求意境统一与音节和谐的传统诗美,同西方象征派诗歌注重象征、暗示、意象迭加的艺术手法和哲理思辩自然地结合起来,其思想内容紧扣除旧布新的时代脉搏,成为“九叶诗派”主体倾向的真正代表诗人。  相似文献   

4.
支雷鹰 《科技信息》2009,(25):I0150-I0150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国画经过历代的流传和画家的继承发扬,已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国画艺术,由于其有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深受大众的喜爱。那么,怎样使选修国画的学生了解传统艺术的内涵?本文从国画的形式美美、意境美、体验美的条件对国画选修课的学习进行了实际的论述。感受国画的美,就是通过画者创造出的生动形象,以及由欣赏者对国画规律的理解和作品所展示的高雅的意境美。让学生明确国画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国画欣赏的基础,而掌握国画欣赏的方法,是感受国画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苏轼诗歌的绘画美。文章认为:1、苏诗的绘画美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整统一,包括常形之美、常理之美和传神之美。2、苏诗中绘画技艺的体现,有构图的变化节奏、点线艺术的构织、色彩的渲染烘托、笔情墨趣等四种。3、苏诗不是简单的“移画入诗”,而是比较全面系统地渗透了中国绘画的审美趣味和美学思想,是完美的诗画艺术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孟郊是中唐韩孟诗派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追求一种异乎寻常的怪诞美,表现出其独特的审美个性。孟郊诗歌的怪诞美是和传统的中和美相颉颃的,也与同一流派中的其他诗人的诗风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试从孟郊诗歌的审美形式、意象和意境上来分析其怪诞美,并从中唐诗人的审美心理以及诗人自己的审美趣味来分析孟郊诗歌的怪诞美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王统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他早期写的有关“爱”与“美”的小说价值在评论界早已认可,但从艺术的直觉性来分析其早期小说却寥寥无几。其实王统照在早期凭着自己一时的直觉,所写的这些珍贵的作品,从西方理论家“直觉”的角度来分析,有着独特的价值所在,这就是小说所具有的审美情愫和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8.
《福乐智慧》以其丰富的内容、富于哲理的寓意、形象诙谐的语言、匠心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诗歌技巧而耐人寻味。同时 ,各民族文化对《福乐智慧》一书的写成有很大的影响 ,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还在于把肯定性喜剧效果和否定性喜剧效果揉于同一作品之中 ,使两者达到统一和谐 ,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王统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他早期写的有关"爱"与"美"的小说价值在评论界早已认可,但从艺术的直觉性来分析其早期小说却寥寥无几.其实王统照在早期凭着自己一时的直觉,所写的这些珍贵的作品,从西方理论家"直觉"的角度来分析,有着独特的价值所在,这就是小说所具有的审美情愫和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0.
古诗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同时便于陶冶情操、丰富思想,有利于培养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鉴赏、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是美国诗歌史上的里程碑。其诗歌不循章法,内容广阔,格调清新,言简意赅,韵律多变。在近1800首诸多主题的诗歌中,她用其特有的艺术手法和审美标准来表达对生活、生命的热爱、思考和内省,探询着生命的本质,展现了其追求真与美,力求在简朴中提炼精华的原则和重视个性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2.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加强美育有其必要性。英美文学课教师应坚守 自己的阵地,充分利用英美文学作品在美育方面的优势,对学生进行以思想美、形象美、艺术美、自然美为主要内容的与 时俱进的美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品位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因为阐发人类行为的理性特征,从而具有了哲学的意义;又因为结构安排、语言修辞等方面的美学特征,从而成为一个文学读本。由此,《诗学》并不仅仅是研究悲剧艺术的文艺理论经典,更是"哲学之诗"。对《诗学》"哲学之诗"本质的认识有助于人们重估《诗学》之于西方戏剧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敏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1):151-154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在于为艺术创作提供特有的认识角度和审美视野。老子哲学中的“大音希声”、“正反相成”“虚实相生”、“反朴归真”等思想为中国的艺术创作开拓了特有的时空观念、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经过历代艺术家们的阐发,铸成了中国古代艺术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语码转换,是文化的交流,亦是审美观的交流.因不同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经历和思维方式以及语言结构本身的不同,语言之美在译入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损失.为使译文忠实地再现原文魅力,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手段对这些损失进行补偿,如在汉英翻译中采用注释法、增益法、替换法、引申法等进行审美补偿.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民族生态的审美范式依次形成为依生美、竞生美和共生美三大范式。依生表现为人对自然的直接依赖和对神灵的祈求 ,也表现为民族间的依从关系 ;竞生则是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民族间的冲突 ,竞生美一般经历“幻想”、“高扬”、“迷茫”阶段 ;而共生美则是人类对竞生美的一种反思 ,是对最高形态的美的呼唤  相似文献   

17.
从哲学的视角,对《诗经》中的《黍离》一诗进行了全新的解读,认为诗的三章反复抒写的都是作者对生命本体存在的追问,表达的不是过去历史学家所认为的西周大臣经过宗周宗庙宫室时的感时伤事、忧国怀家的情感,或者是一般文学史上已成定论的亡国之痛的内容,而是作者借禾黍的生长状况托物起兴,在中国诗歌中首次提出“我是谁”这一哲学命题,在历史的、文学的解读之外,为此诗提供了新的解读路径。  相似文献   

18.
印度诗人泰戈尔受古印度哲学“梵我一如”思想的影响,在其诗歌中表现出浓重的宗教哲理意蕴,其中既有对生命、自然的礼赞,也有对和谐的追求,还有跨越时空,从有限到无限的超越,正因为其诗歌思想的丰赡深刻以及独有的东方情调和神韵,他的诗歌在世界文学中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今艺术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漫长的创作过程中,它受多种姊妹艺术的滋润.主题也在不断升华,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和“和合为美”的美学思想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20.
屈原《九歌》中的诸神祭歌以广阔的自然为背景,诗中自然环境的描写具有美的特质。王维《辋川集》中描绘的辋川山水也同样体现了对自然的审美情趣,其自然美的构成要素,在幽静之美的自然氛围、清新灵动的自然色彩、芳香圣洁的自然意象、浪漫想象的自然幻境这四个方面都明显受到《九歌》的影响。王维和屈原相似的生存环境、政治遭际、人生情怀,使他们相隔千年而心灵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