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焦作博爱《李氏家谱》的发现,揭示了太极拳与太极养生功、无极养生功之间的渊源关系。首先对《无极养生功》、《李氏家谱.太极养生功》和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拳谱进行了分析,然后比较了几个流派的太极拳架,指出太极拳根源于无极养生功,即太极拳是由无极拳演化而来。期间,太极拳经历了李岩、李仲、陈王廷共创阶段,陈长兴、陈清平、李鹤林发扬完善阶段,王宗岳、杨露禅、武禹襄传播阶段。创拳地点在博爱唐村千载寺,唐村千载寺为太极拳的渊源圣地。  相似文献   

2.
通过多种研究方法,从养生功法概念出发,对养生功法的种类和健身功效进行分析,并对福州市城区老年人对养生功法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对其参与度以及影响参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福州市老年人健身锻炼提供科学指导,从而促进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种研究方法,从养生功法概念出发,对养生功法的种类和健身功效进行分析,并对福州市城区老年人对养生功法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对其参与度以及影响参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福州市老年人健身锻炼提供科学指导,从而促进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导引养生功"属我国传统中医养生范畴,是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文章全面而系统的阐述和分析了"导引养生功"基本理论对健身的重要指导作用.提出:"导引养生功"安全可靠,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有益心身健康,极有推广价值,具有显著的锻炼健身效果.旨在为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进一步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导引养生功六字诀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中老年人30人,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并且自愿参加练习与测试。练习时间3个月,每周5次,每天早晨集体练习3遍,约1h。各指标在练功前检测一次,心理情感指标在练功点统一填写。结果表明:受试者身体形态有改善作用;对身体素质有明显改善;心血管功能有更明显效果;对中老年血脂有明显改善。可见,导引养生功六字诀对于中老人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牛智伟 《科技信息》2011,(10):I0241-I0241
导引养生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养生学与体育锻炼相结合的一种健身方法,它在中国有很悠久的历史,通过练习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和抗病的能力,同时对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有一定的疗效,本文综述了导引养生功对中老年人体质免疫功能的影响,主要从免疫细胞中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方面探讨研究,以把握现状的研究和发展的趋势,达到更有利的发挥导引养生功增强体质与健身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一年级大学体育课程中敦煌拳教学活动的具体实践,在分析兰州文理学院敦煌拳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体育课程中敦煌拳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期能确立科学的教学规律,提升敦煌拳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进而为普及和推广敦煌拳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公议拳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加大对公议拳的宣传力度、改良传统武术的竞赛体制、建立公议拳推广的组织机构、进一步加强公议拳的理论研究工作四项对策,进而为山西公议拳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提出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以兰州文理学院敦煌拳艺教学为例,系统阐述了敦煌拳艺进入大学体育课堂的特点和现状,分析了当前敦煌拳艺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敦煌拳艺教学的方法,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敦煌拳艺教学措施,旨在以教代传,普及推广,娱乐健身,陶冶情操,提升民族传统文化在高校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五枚拳"主要流传于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客家地区,现今流行于闽西客家地区,是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访谈法对"五枚拳"的传承进行梳理,阐述"五枚拳"对客家女性的影响,为传承与弘扬"五枚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敦煌拳艺是中国武术各门类之中新整理、挖掘、研发的能够健身强体、陶冶情操,并可以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本文主要从敦煌拳艺背景及不同文化层面对敦煌拳艺的发展进行认知,从传承创新发展方面进行整理研究,以期使敦煌拳艺健康、有序、务实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蔡李佛拳"是南拳优秀的拳种之一。在武术界颇具影响。陈享创立蔡李佛拳至他去世(清道光十六年至光绪元年,公元1836年-1875年)这39年是蔡李佛拳的早期阶段,结合陈享生平事迹,尝试对蔡李佛拳武术早期的迅速发展的原因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地术拳作为福建省七大拳种之一,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遗产,近年来备受全国各级相关部门的关注及重视。本文主要从地术拳的起源及发展概况、地术拳引入高校公共体育武术选项课的理论依据、地术拳引入高校体育武术选项课的价值等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探讨,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为地术拳引入高校公共体育武术选项课教学内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路径提供相关的理论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14.
周希文 《科技信息》2011,(6):294-294,296
内家拳是中华武术文化和东方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中华武术之奇葩。然学术界对此武术体系的争论却是长久不息,可谓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有关内家拳与外家拳的争论尤为激烈,并由此引出动静之争,博御之争,气力之争,少林武当之争,佛道之争以及一些其他的争论等等,形成了众说纷纭,暂无定论的局面。而纵观其说,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内家拳与外家拳的的特点上对两者进行划分,从而显得有些牵强附会。本研究试从内家拳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对其进行阐述来说明内家拳与道教文化的渊源。  相似文献   

15.
刘晖  郭海英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135-136
公议拳是我国具有200多年历史的优秀传统拳种,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吸收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详细考证公议拳的历史源流与衍传,为全面细致的研究"公议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不晚于明代中期,中华武术的苑地里已出现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诸家拳艺技法.其中,"主于搏人"的少林拳和"以静制动"的浙东内家拳,可谓是中国古代武术发展的两个代表性里程碑.但是,技术上表现为"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的内家拳,在别领风骚于明清之际的150年后似乎渐行渐远,慢慢失去了它的踪影,加上一些传闻故事及近代以来太极拳、八卦掌和行意拳被统称为内家拳后,有关浙东内家拳的历史源流更显得扑朔迷离.文章就有关该拳种起源的传说和衍传的基本脉络进行了梳理与论述.  相似文献   

17.
靳志鑫 《科技信息》2013,(26):343-344
形意拳,又称行意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中国传统武术,与太极拳、八卦掌齐名,同属内家拳。形意拳为我国武术类中的一种最简练、朴实无华、讲究"象形取意",内容和外形高度统一、内外兼练的拳术,其哲理文化内涵丰富、技术简明扼要并与套路动作紧密结合。形意拳有很强的技击作用,本文通过对形意五行拳力学特征的分析,掌握形意五行拳的技术,为学习更高级别的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陈式太极拳的历史与发展。太极拳对于人类保健养生、内外双修是上乘的养生功法,认识到太极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敬、静、精、恒”这四个字要义的解释,让太极拳爱好者去懂得如何学好太极拳和了解太极拳的理与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拳重技术的基本分析,针对青少年的特点,结合多年来青少年男子拳重运动员训练的实践,探讨青少年男子业余拳重运动初期训练的特点、重点和具体的训练计划以及训练的技术要点,分析了训练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易筋经对人体机能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克勇  张颖 《咸宁学院学报》2009,29(6):136-137,141
易筋经是一种内外兼练的导引强身法,是一套整体性身心并练、内外兼修的医疗保健养生功法.精练勤思,可达防治疾病、延年益寿、开发潜能的效果.本文从易筋经对人体机能的影响做个综述,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易筋经的健身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