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植物材料是景观建设中最常用的基本材料之一,文章试图将空间观念引入植物景观设计中,以一种新的角度来看待植物景观.植物空间往往不被人们明显感知.我们将植物空间带给人微妙的感觉方式比喻成语言.通过对植物空间语言的各种要素——植物空间与人的关系、植物空间的感知方式、植物空间的不同组合关系对人的影响、植物空间与时间的关系等方面的解析,将人对于空间语言的理解理性化,以指导植物空间的塑造.  相似文献   

2.
王奕捷 《河南科技》2013,(17):168+172
植物是现代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自然要素,植物景观的生命力和表现力有助于提升城市道路景观的整体效果。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城市道路景观中常配置的植物种类,研究了植物景观色彩、质感、芳香以及季节性变化对观赏性的影响,并探究了景观植物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植物景观的配置方法,旨在深化景观植物在现代城市道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对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多年调查的基础上,以国家及辽宁省发布的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为依据,统计分析了保护区内的重点保护植物.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现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22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18种.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确定的濒危物种,建议增加10种濒危及易危植物列入保护区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并提出了针对保护重点植物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结合植物生理学以及细胞生物学知识对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做了简要介绍,以及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三种主要方法既植物提取法、植物挥发法、植物稳定法的修复效能分别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阐述了目前的主要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5.
冯磊  赵洁 《河南科技》2013,(14):202
植物景观是衡量居住区景观设计质量的重要标准,研究植物景观设计与造景方式的合理性与艺术性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居住区植物造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今后的居住区植物景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外来入侵植物是指由于人为或者自然等等诸多因素,特殊植物由一个特定的生态环境传播到另外一个生态环境,从而在另一个生态环境中定居、繁衍以及扩散,并且对传入地其中的其他植物或者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威胁,甚至给当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植物。因此,研究入侵植物的特性,对入侵植物进行有效的防治成为了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重中之重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茉莉酸及其衍生物: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诱导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茉莉酸及其衍生物作为植物伤害信号分子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影响植物次生代谢途径中许多关键酶基因的协调表达,并可以作为外源诱导子对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生产进行调控.以茉莉酸及其衍生物作为诱导子,借助植物组织或细胞培养及基因工程技术等手段,研究植物次生代谢,可以进一步阐明错综复杂的植物次生代谢途径.文章概述了茉莉酸及其衍生物作为诱导子在植物次生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结合当代植物景观设计生态化、人性化的核心理念,针对长轴与短轴植物空间和层次等影响带状公园植物设计因素,以及景观同质化、绿地率不足、忽视植物生态习性等我国当代植物设计中的弊端,提出人性关怀、生态优先、体现特色、景观协调等设计要点,并结合昌邑市同大街带状公园植物设计实例,阐述如何将带状公园营造为一个宜人的、具文化内涵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带.  相似文献   

9.
在扎龙湿地植物的生长旺季,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外来植物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发现共有12种外来植物,隶属9科11属,多为一、二年生陆生草本植物.呈零星或斑块状分布于实验区和缓冲区内,对当地植物和生态环境没有构成威胁.但随着保护区内生态旅游的升温和周边地区开发程度的不断加强,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不容忽视.应该尽早建立有地区特色的外来物种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外来入侵植物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清除,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0.
花卉植物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新乡市有代表性的公园,如人民公园、和谐公园、平原公园、牧野公园、向阳公园等公共绿地中的花卉植物的调查和统计,结果发现:新乡市现在应用的园林花卉植物共计19科28属31种;公园绿地存在景观单调,植物种类不丰富、数量不足,种植面积较小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加花卉植物种类,进一步挖掘本地花卉植物资源,应用时合理配置,做到适地适花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左传·昭公十二年>中所说楚史倚相"能读"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学界历来认为它们都是"古书名".这虽然是正确的,但关于其内容和形态的种种解释却值得商榷.我们从字源学意义上对其进行综合考察后发现"三坟"事实上就是当时占卜祭祀后埋藏于地下的书,"五典"就是置于供案上祭祀祖先神灵的书,"八索"就是当时结绳记事的书,"九丘"则是堆放起来供王和有关大臣阅读查考的书.它们都是以其存在形态而得名的,这才是它们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2.
分析糖尿病患者中C-肽、空腹血糖(FBG)、糖化血清蛋白(GS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相关性.收集糖尿病患者及查体健康人群的血,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C-肽和胰岛素水平,用高效液相层析法检测HbA1c,用生化仪检测FBG和GSP.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血中C-肽值和胰岛素水平分别为(320.6±103.6)pmol/L、(5.18±1.39)mU/L,分别明显低于健康人群(P0.05);但血中FBG、GSP、HbA1c水平分别为(9.69±2.14)mmol/L、(8.27±1.53)%、(3.75±0.64)mmol/L,分别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C-肽与FBG呈负相关(r=-0.565,P0.01);HbA1c与GSP呈正相关(r=0.523,P0.01).结果提示联合检测C-肽、FBG、HbA1c及GSP,能更准确反映患者血糖的控制水平,提高糖尿病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3.
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3种雉科鸟类的种群繁殖密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4—7月,采用录音回放和样点统计的方法,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3种鸡形目雉科鸟类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和雉鸡(Phasianuscofchicus)的种群繁殖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种雉类在保护区原生林中的种群繁殖密度(占区雄鸟/km2)分别为9.05,5.54和0.92,而在次生林中则分别为15.75,8.90和4.45.3种雉类在保护区次生林中的种群繁殖密度均高于原生林,但在以往3种雉类较喜好的茶地中没有发现其繁殖.喜欢在林缘生境筑巢和不同雉类的生活史特征等因素可能是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但保护区内遗弃、荒废和无人管理的茶地,已经对许多鸟类的繁殖和觅食活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获达乌尔黄鼠均采自泰来县东方红林场、平洋乡、大兴乡和汤池乡.从所获标本中随机抽出样本97只,其中,雄鼠52只、雌鼠45只,共分3个年龄组.我们对其头骨、阴茎骨、胎仔数(即子宫斑数)、睾丸长轴和短轴分别进行了列表测量,从中找出其与年龄划分的相关性,从而有助于了解泰来地区达乌尔黄鼠的种群结构和繁殖指数,也可以为分类学的研究和年龄鉴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图Mn,8的定义,提出了该类图的标号算法,证明了算法的正确性、时间复杂度及时间最优性,从而证明了图Mn,8的奇优美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杂原子进行“染色”,建立了脂肪醛、脂肪酮和脂肪胺化合物分子的距离矩阵和邻接矩阵,在邻接矩阵和距离矩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拓扑指数W。将拓扑指数W分别与脂肪醛、脂肪酮和脂肪胺化合物的沸点及摩尔折射进行非线性回归,取得的结果可以用来预测脂肪醛、脂肪酮和脂肪胺化合物的沸点及摩尔折射Rm,这为脂肪族类化合物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空气中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CaO-La2O3-B2O3-Eu2O3-Sm2O3,CaO-La2O3-B2O3-Eu2O3-Tb2O7玻璃,发现Sm^3 ,Tb^3 离子能敏化玻璃体系中Eu^3 和Eu^2 的发光。Sm^3 →Eu^3 和Sm^3 →Eu^2 离子间的能量传递过程是声子支助的共振转移;Tb^3 的敏化作用是Tb^3 离子和Eu^3 离子之间存在着电子的传递。通过调节Sm^3 ,Tb^3 和Eu^3 的掺杂浓度,可以提高CaO-La2O3-B2O3-Eu2O3玻璃体系的红/蓝光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叙列空间上弱k级有界变差函数的一致收敛问题,得到了若干有关一致收敛的等价条件。  相似文献   

19.
石岭沟金矿床属中、低温热液型金矿,产于西秦岭中泥盆西汉水组下岩段,以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蚀变为特征,矿石中金以自然金为主,黄铁矿是主要载金矿物,层位和构造是主要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20.
合成双分子膜的传统两亲分子设计是基于疏水尾链间相互作用的考虑.一般认为,单链两亲分子必须引入刚性片断增强疏水聚集才能形成双分子膜.因此,从两亲分子的亲水头基间相互作用的新思路出发,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相互作用亲水头基(无刚性片断)的新单链两亲分子,其分散体系经聚集形态,凝胶/液晶相变,侧向流动性,双层结构和分子光谱等检测,提出无刚性片断的单链两亲分子,通过亲水头基间氢键、离子键、配位键等相互作用诱导疏水尾链平行聚集,使亲水与疏水作用互动加强达到平衡的成膜新机制,并利用介质体系控制膜堆积结构以调变其性能.应用新机制在水相中实现聚集形态转变的生物膜功能.新机制推广到有机相,成功地进行反双分子膜组装,形成新粘弹材料. 设计、合成的单链双头基含双刚性片断的新两亲分子、广义两亲分子等,分别在纯水、类水(乙醇)或弱极性有机溶剂中,形成不同形态、性能的有序液晶单层,表明分子组装可在任何介质中以不同驱动力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