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文化对外传播离不开翻译,翻译质量影响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翻译对文化对外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河南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对外传播的丰富资源优势。然而,与河南文化资源自身的内涵与厚度相比,目前河南文化资源对外传播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力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该文从翻译学的角度,分析河南文化资源对外传播在翻译层面上存在的问题,阐述翻译对河南文化资源对外传播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隋代彦琮是邢台人,他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方面影响很大,笔者梳理彦琮的人生轨迹和所涉领域,并就其重要贡献进行简要评价,希望能重新唤起世人对彦琮的认识,激发邢台人对家乡的自豪感,为丰富邢台文化和中国翻译史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一直困扰着翻译研究者的难题。从文化融合的角度分析了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认为采取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忠实有效地传递文化意象是文化融合的大势所趋,既是对外传播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丰富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潍坊学院学报》2019,(4):52-55
自觉是自信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自觉就不会有自信,没有文化自觉就不会有文化自信。翻译自觉与自信来自于文化自觉与自信。同理,没有齐鲁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就没有齐鲁文化翻译的自觉与自信。本文旨在沿着从文化自觉与自信到翻译自觉与自信这一学术脉络,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角探索齐鲁文化对外传播中的翻译自觉与自信,以期为齐鲁文化对外传播找出一条新的译介之路。  相似文献   

5.
古典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英译本也承担着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本文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了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个英译本中在处理文化意象是各自所用的翻译策略以及由此体现的文化意识,指出两个译本呈现出一种"殖民化"与"反殖民化"的对峙,而前者的翻译更有利于在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文化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6.
广西边疆地区民俗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与社会文化色彩,翻译活动有助于传播壮族及其他少数族裔古老历史及璀璨文化,也是增强边疆地区民族身份认同感的重要途径。然而,民俗文化翻译在边疆民俗文化对外传播中仍是一种派生的语际转换活动,导致标识民族身份的异质性语言文化无法得到较好的彰显与传播,因此采用互补翻译策略既有裨于壮族及其他少数族裔重塑其独特的文化身份,也可促进边疆民俗文化在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与他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汉语文化负载词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粹,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及历史沉淀,在对外传播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国家提倡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准确翻译是中华民族文化成功对外传播并为世界人民所了解和接受的前提。因此,克服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文化障碍,避免语用失误是中华文化成功走出去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8.
董睿 《科技资讯》2014,12(21):209-209
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久远,蜚声中外,但其语言本身的特殊性,给针灸的英译带来了很大的困章,影响了针灸的传播.本文分文化一致、文化部分一致、文化空缺三神情况对针灸术语进行讨论,提出一些翻译思路,促进我国针灸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9.
陈琼 《科技资讯》2007,(23):161-162
大学英语教学是跨文化交际最主要的训练渠道以及异质文化的重要导入手段,其本身就是跨文化活动,其目的是培养跨文化交流的人才.作者从跨文化的角度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重视翻译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加强汉译英能力的培养,以利于汉文化传播促进我国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10.
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师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使者,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素养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质量和效果紧密相关.教育文化素养和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是对外汉语教师最重要的文化素养,也是对外汉语教师实现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师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使者,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素养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质量和效果紧密相关。教育文化素养和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是对外汉语教师最重要的文化素养,也是对外汉语教师实现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从语言和文化的演化发展看,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翻译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承载着传播不同文化知识,了解不同民族风情,沟通不通思想情感的职责。本文以《中国新民歌选(汉英对照)》为例,指出汉英翻译中的文化语境的功能,并提出了注意意合与形合,异化、归化并用互补等翻译策略,更好地让读者体察中外文化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3.
《爨龙颜碑》是爨文化传播的重要物质载体,为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历史以及书法艺术演变历程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此外,其铭文骈散结合,以散为主,辞藻富丽,风格典雅,具有极高的语言文化价值。爨碑铭文英译是传承和保护爨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向海外传播爨文化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据此,《爨龙颜碑》铭文英译以跨文化传播学为视角,帮助爨文化翻译研究从语内翻译层面拓展至语际翻译层面。  相似文献   

14.
旅游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随着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料的翻译也迅速发展。旅游资料作为一种对外宣传资料,其翻译的优劣直接影响对外宣传的效果。如何把一篇旅游资料翻译得形神兼备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这方面,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中的精髓部分能使人得到一些启迪。如果译者将其巧妙灵活地运用于指导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适当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就能提高旅游资料译文质量,更广地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15.
习语是语言中的特殊成分,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其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译文质量及文化信息的传播。《红楼梦》杨译本中对习语的翻译主要采取了五种策略:保留形象直译,直译加注,意译,直译加释义,借用同义习语。从对各种译法所占比例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来看,杨宪益夫妇主要采用直译法对《红楼梦》习语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异化”处理,以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达到其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的目的。可见,翻译策略的选择取决于译者的翻译目的,体现了其文化翻译观念。  相似文献   

16.
盛媛 《科技信息》2011,(36):162-165
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各种社会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并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要靠语言,并影响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而要将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对外进行传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翻译。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而且也是反映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转换过程。所以,要成功地进行翻译,必须掌握所翻译的语言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并消除因中西文化差异而给翻译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不便。本文着重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思维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和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处理文化差异的英汉互译的方法和策略,进而指出如何在翻译实践中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从而进行恰当、合理、灵活的文化转换,完成翻译的文化交流之使命。  相似文献   

17.
《图说中国传统手工艺》一书中饱含浓厚的少数民族特色。通过对其词、句及语篇三个层次的分析,探讨了在类似的汉语文本英译过程中如何挖掘、再现民族特色的问题,认为少数民族本土风格的还原是翻译对应的必要步骤,旨在更加准确生动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18.
乌兰察布地区位于内蒙古西部地区,其手工艺产品有着典型的蒙西文化特征,受到蒙古、满、回民族文化特质的影响,有着山西地区的审美方式。然而,传承方式与地区性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手工艺产品的隐性存在特征。传承方式如何与手工艺产品的发展与提升有着直接关系。通过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对乌兰察布地区手工艺产品的传承方式给予深入研究,以期为美术工作者进行区域性手工艺作品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海洋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为海洋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有效途径。以海洋类题材文学作品英译为例,从译介文本的选择、译者模式的建构以及翻译策略的使用等方面试析中国海洋文化“走出去”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电影片名的翻译优劣对于其传播有直接影响。电影是介绍和交流文化的一种重要媒介,而电影名作为影片的眼睛,它的翻译又是重中之重。文化语境在片名的翻译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等翻译策略都是为了顺应文化语境而采取的翻译方法。同时,片名的语言结构和商业性也应与文化语境顺应。片名翻译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信息原则、文化原则、审美原则及商业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