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名知多少     
俗话说:香茶喝到老,茶名记不了。我国茶叶品种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有500余种。目前,一般以制法为基础,结合品质特点和外形差异进行分类有绿茶、红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等几大类。绿茶绿茶的特点是“绿叶绿汤”。其制法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以龙井茶和碧螺春茶最负盛名。龙井茶产于杭州西湖的狮峰、五云山、虎跑山、龙井。茶的品质是形如雀舌,色泽翠绿,香馥浓烈,茶味鲜爽,具有“形美、色绿、香郁、味醇”四绝,是茶中极品。碧螺春茶产于江苏太湖洞庭东山碧螺峰。茶叶外形像烫过的头发一样卷曲成螺,白嫩的茸毛遍布,叶底嫩如雀舌。…  相似文献   

2.
茶叶的命名 茶叶命名也是茶叶分类的重要程序之一,可以将命名与分类联系在一起,如工夫红茶,“工夫”是命名,“红茶”是分类;再如茉莉银针,“茉莉”是分类,“银针”是命名. 目前,我国茶叶的命名主要有以下儿种依据:按茶叶外形的不同命名,如瓜片、雀舌、松针、毛峰、毛尖等;按制茶技术的不同命名,如炒青、烘青、蒸青、晒青、工夫茶、窖花茶等;按茶树品种的不同命名,如乌龙、水仙、铁观音、毛蟹、奇兰等;按采摘时期的不同命名,如明前茶、雨前茶、春尖、秋香、冬片等;按茶叶色、香、味等特征命名,如霍山黄芽、敬亭绿雪是形容其干茶色;平阳黄汤是形容其汤色;云南十里香、舒城兰花香和安溪香橼是形容其香气;泉州绿豆绿、安溪桃仁、江华苦难茶是形容其滋味.  相似文献   

3.
《科学之友》2012,(7):12-13
正中国茶树品种资源丰富,这使得中国茶叶的种类也很多。因此,一种茶必须有一个专属名称作为标志,才能与其他茶进行区分。茶叶的命名茶叶命名也是茶叶分类的重要程序之一,可以将命名与分类联系在一起,如工夫  相似文献   

4.
酶分解茶     
自从日本茶采用低温粉碎机、林勒克斯碾机加工以来,完全按照新的设想的“现代茶”被开发出来。这种现代茶是通过酶分解切断茶叶内的分子组成,由于采用过滤法把液汁与固体形残渣分开,因此对于过去热水不能提取的茶叶有效成分,现在即使低温也可溶  相似文献   

5.
茶叶保健方     
我国药茶疗疾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唐代就有“药疗百疾,茶治百病”之说.人们总结出了很多以茶入补、养生祛病的茶叶保健方,现搜集整理如下,希望对大家的养生保健有所帮助. 醋茶 将3 g茶叶冲泡5 min,滤出茶叶,在茶水中加陈醋1mL,每天冲饮3次.该方可治痢疾、牙痛、蛔虫、腹痛等. 盐茶茶叶3 g,食盐1 g,每日用开水冲服4~6次.该方适于感冒、咳嗽、火眼、牙痛症. 薄荷甘草茶 鲜薄荷叶10余片,甘草5 g,绿茶5 g,太子参10 g,热水500 mL.按此比例,冲泡10 min左右,滤去残余,加白糖适量,调匀饮服.该茶有解热消暑、凉爽解毒、发汗解表的效用,对咽喉肿痛、风热伤风等症也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虽然撞击点处于太阳的光照面,因而从图像上看,“坦普尔1号”彗星表面呈白色,但实际上“坦普尔1号”是一个深黑色的球体,这与科学家以前的观察相一致。但“坦普尔1号”的外形并不像科学家原先认为的那样是个不规则体,而更像一个长条土豆。“深度撞击”传来的高清晰度照片显示,“  相似文献   

7.
在植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茸毛作为植物抵御自然灾害的一道天然屏障,对于抵御紫外线辐射、病原菌侵袭、食草动物取食及水分过度蒸腾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不同植物体茸毛的形成受多类型、多基因共同调控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在拟南芥中茸毛的形成调控还存在一系列的竞争机制对基因的活性进行促进和抑制.茸毛在发育过程中还能够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如对光的反射和光量子辐射拦截,叶片的热量平衡,水分蒸发和气体交换等.而且茸毛对农作物种植和生产利用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参考意义.本文综述并分析了近年来植物体茸毛形成相关基因调控以及茸毛生理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阐明茸毛形成相关基因调控植物体茸毛形成的机制以及茸毛在环境相互交互过程中各种生理生化特点,为进一步开展茸毛基因挖掘及其功能特性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绿茶是未经发酵的茶叶,是中国产量最大、饮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茶。在我国被誉为“国饮”,其特点是“汤清叶绿”。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抑制心血管疾病、防辐射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相似文献   

9.
祖国的西南边陲七彩云南,是茶叶的故乡。深藏在群山中的古茶树群落,至今仍以旺盛的生命力,诉说着远古时期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那令人魂牵梦萦的情缘。从盛唐开始,人们就把三江水浇灌出来的茶叶与西藏连接起来,到了宋朝,朝廷甚至制定了"以茶治边"的方略。1 000多年以来,一条崎岖盘桓的小道,伴随着清幽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一路走来,一路惊心动魄的苍茫和义无反顾的执着。它,就是滇藏茶马古道。这是一条马帮之路,由茶而生,以茶为基这是一条充满血性传奇的雄浑之路,艰辛悲壮,令人肃穆敬仰;这是一条中华  相似文献   

10.
鉴泉择水 水是茶的色、香、味的体现者,随着饮茶历史的发展,人们对水逐渐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最早论及茶与水质关系的是茶圣陆羽,他认为山泉水最佳,尤其是以在石上缓流的泉水为佳,因为山间的泉溪含有丰富的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为水中上品.他要求煮茶用的水要用“鲜活”(即“缓缓流动之山泉”).如不得已用井水,则要到经常有人汲水的井中去提取,以保持水的洁净.现代科学认为,泉水涌出地面前为地下水,经地层反复过滤涌出地面时,其水质清澈透明.这正如朱熹的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茶树原产地,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已有人工栽培,并作为饮料。但在封建社会,从秦汉到隋唐,历经一千多年,对茶的认识,仅在诗赋中找到片言只语,或有传说、记奇,而没有系统地归纳成为一门科学。直到公元760~780年之间,陆羽才搜集了当时和唐朝以前的有关茶事,如茶的起源、功效、分布、栽制技术和品饮方法等,并加以分析归纳,写成了世界第一部著名的茶叶专著《茶经》。  相似文献   

12.
茶对人体有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但是孕妇属于一个特殊群体,该如何喝茶,喝什么茶好呢?孕妇能喝茶吗? 孕妇喝茶一定要分清体质,可以在怀孕中、后期适当饮用淡茶,否则不但会影响胎儿的发育,还会伤害自己的身体. 建议怀孕后的女性最好在怀孕初期不要喝茶,因为前3个月是胎儿神经系统形成的时期,茶叶中的茶碱和咖啡因等成分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居中国名茶之冠,誉满全球,具有1 200多年的历史,但形成扁形的龙井茶,大约还是近百年的事.它产于浙江省杭州市两湖周围的群山之中,属于绿茶中扁炒青的一种.扁炒青茶叶的品质特点是形状扁平,光滑,因产地和制法不同,分为龙井、旗枪、大方3种. 两湖龙井茶集中产在狮峰山、梅家坞、翁家山、云栖、虎跑、灵隐等地.产地处处林木茂密、翠竹婆娑,一片片茶园就处在云雾缭绕、浓阴笼罩之中.这里的茶树,芽叶柔嫩而细小,富含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于17世纪传人英国,英国茶文化约始于17世纪中期,当时查理二世的王妃凯瑟琳非常喜欢饮茶,被称为"饮茶王后".在凯瑟琳王妃的影响和推动下,饮茶之风很快在全国普及.18世纪,英国已成为世界上人均茶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19世纪时,英国盛行茶室和茶舞.直到现在,饮茶一直被英国人看作是一种悠闲、舒适的享受...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名茶,江南尤多,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均产于江南山水卓绝的风光胜地。在江南云雾袅绕、烟雨朦胧的时节,沏上一杯新茶,欣赏它的清淡恬静、明静自然。问茶访水,造访当地最具韵味的茶馆,细品最正宗的好茶。  相似文献   

16.
一“泰坦尼克号”货运飞船从外形看像是一列工业时代的火车,只不过顺序有些颠倒,它的头部顶着三节椭圆柱形货舱,中间上下并列着驾驶舱和生活舱,尾部是推进舱,拖着几十千米长的尾  相似文献   

17.
“从来佳茗似佳人”,诚如此诗:一缕幽幽茶香,不禁让人联想到佳人漫步而过,余香犹在;一抹清清茶色,好似亭亭玉立的少女,淡妆浓抹总相宜;一盏浓浓茶汤,仿佛其中满满地承载着中国的茶文化,又仿佛在深情地展示中国的茶技艺. “仙山灵草湿行云”,苏轼将茶树誉为“仙山灵草”,足见他对茶树的评价之高.茶树,或生长于青山环绕的翠谷,或生长于云海笼罩的山巅,可谓受山川之灵气,得水土之滋养,形成了高洁、优雅的品格.正因如此,历代文人墨客都不惜为其文采飞扬,就连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曾赋诗《坐龙井上烹茶偶成》.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位古生物学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现了一只生活在2.9亿年前的“奇怪”动物的化石。2004年。这副化石在华盛顿的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被再度发现。科学家最近经过研究发现,这只体长不到12厘米的动物兼具蛙类和蝾螈的双重特征,因此戏称它为“蛙螈”,并推测它是两栖类进化树上缺失的一环。从外形看,蛙螈有点像蝾螈,但却有短而粗的尾巴,  相似文献   

19.
电子化阅读已成为时尚。上网读书去———读书人的一片新天地!然而有许多“老革命”碰到了新问题。比如,你在某个网站惊喜地发现一部好作品,它常常被标榜为“独家”、“最新”的,这没错,但由于商业性原因它是“连载”的,被故意分装在数十甚至上百个网页里。激动地打开网页,只见各种广告如闪烁的霓虹,友情链接琳琅满目通向四面八方,而你真正想看的东东只是中间一块小豆腐干。你必须有足够的耐性频频点动鼠标看下去。假如你一时看不完,或看了还想再“复习”,或想节省一点上网费,一页页好不容易将它载进硬盘,却发现它是个庞然大物,且脱机阅读常…  相似文献   

20.
扫描     
茶,抵御病毒的化学防线 最近,美国科学家发现,茶叶中名为“茶氨酸”的化学物质可以使人体抵御感染的能力增强5倍。 为了确定茶是否具有抗病菌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对21名志愿者的血样进行了研究。他们让其中11人每天喝5小杯茶,其余10人每天只喝咖啡。4周后采集血样。通过对实验前后两组血样的比较,科学家发现,喝茶之后,血液中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