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黄河河谷型城市兰州市为研究区,基于原生自然地理及地形要素,使用文献、气象、自然地理资料和数字高程模型,同时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并结合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对兰州盆地洪水事件进行了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近百年来兰州市河道洪水灾害集中在黄河河漫滩上;洪道洪水灾害发生时间比较频繁,与河道洪水灾害相比,灾害的发生范围较小,具有区域性.利用逻辑斯蒂回归建立河道洪水事件预测模型,得出发生河道洪水事件的概率与高程、距黄河距离呈负相关关系,与传统经验符合,并经过模型检验,预测正确率达94.4%,Nagelkerke R~2值为0.870,接近1,拟合优度较好.利用逻辑斯蒂回归建立洪道洪水事件预测模型,得出发生洪道洪水事件的概率与高程、距黄河距离也呈负相关关系,与传统经验符合,经过模型检验,预测正确率达74.8%,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自然灾害越发频繁,对于自然灾害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科学分析其发生过程并较为准确预测发生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许多种方法。本文针对地形因子在灾害的发生过程中起到多大的作用而做了基础研究。在选取了11个地形因子的基础上,主要利用了LOGISTIC回归模型对各个地形因子在灾害点发生的所占权重进行计算,并对该地区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四类进行了灾害区预测。通过结合IBM SPSS.22软件和ARCGIS10.2软件对各类地形因子对灾害的贡献值进行了比较。发现在滑坡和泥石流发生上高程、坡度、坡度变率以及坡向变率占比较高。利用Logistic回归对灾害数据与随机点比较适用度达81.7%,整体预测值准确性占68.9%。在灾害数据不足和小区域地形范围内做出的结果显示,Logistic模型在该区域地形因子在灾害中研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为提前预警泥石流灾害,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引起泥石流的雨量评判指标的影响因子(降雨强度和累计雨量),形成了一种能预测泥石流是否发生的灾害预警方法。西南地区2002—2010年已有93次泥石流灾害监测数据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各个降雨参数和总模型的模拟效果良好,且降雨参数能有效地解释泥石流发生概率变化的过程;相比累计雨量参数而言,降雨强度对泥石流发生概率的影响更为显著;回归模型对未来时空模拟效果良好,预测精度能达到85%以上。该方法可为我国西南地区的泥石流灾害预警提供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泥石流灾害多元信息耦合预警系统建设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将Logistic回归模型和前期有效降雨量引入到地质灾害预警领域,结合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形成了一整套较完善的泥石流灾害多元信息耦合预警体系,并基于MAPGIS平台经二次开发建立了泥石流灾害预警系统。在综合分析雨量和地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危险等级自动划分方法,从而实现了对泥石流等降雨诱发型地质灾害的定量化时空自动预报。基于该系统,在辽宁省鞍山市开展了泥石流灾害预警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5.
以GIS为平台,选取16个预测因子(包括8个遥感因子、3个DEM因子、4个土壤因子和1个地层岩性),提取泥石流发生当日和前一日累计降水数据为响应因子,建立了random forest回归树模型,在区域尺度上对凤城市泥石流灾害进行预警预测.预测的结果表明:岩性、海拔和坡向是影响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因素,而持续的降水提高了土壤因子在地质灾害发生中的重要性,各遥感指数中,黏土因子对泥石流的影响最大.在东南部,只有当累计降水量较高时,泥石流才会发生;相反,在西北部,少量的累计降水就会造成泥石流的发生.另外,从1日降水预警图和2日降水预警图比较来看,持续降水容易增加泥石流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6.
将白龙江流域划分为1 412个流域单元,以单一子流域为单元,基于前人研究结果与逐步回归法筛选出主沟高差、主沟坡度、距断层距离、滑坡点密度、10 min降雨量、松散堆积物指标、土地利用等7个因子作为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的影响因子,以此建立了对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灾害与影响因子之间的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优势分析方法计算得出白龙江流域主沟高差、主沟坡度、距断层距离、滑坡点密度、10 min降雨量、松散堆积物指标、土地利用的相对权重分别为22%,20%,17%,14%,11%,8%,7%,得到了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灾害影响因子的作用强度排序,说明白龙江流域地形因子和地质构造因子对泥石流的发生和空间分布起主控作用.基于优势分析相对重要性结果,以及利用泥石流危险性综合指数所得到的研究区泥石流易发性区划图,结果与实际勘察相一致,间接验证了此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CF和Logistic回归模型编制滑坡危险性区划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地理信息系统(GIS),以滑坡发生确定性系数(CF)和Logistic回归模型编制贵州省滑坡灾害区划图,其主要步骤为:应用历史滑坡灾点面积和滑坡致灾单因子子集面积计算CF,由此确定主要的滑坡致灾因子;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工具和统计软件SPSS寻求最合适的模型描述灾害是否发生(因变量)与致灾因子(自变量)之间的关系;计算研究区域内各单元的滑坡概率,划分危险性等级,绘制基于GIS的贵州省滑坡灾害区划图;最后,用历史灾害分布数据检验滑坡灾害区划图.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区划图,贵州省可分为4个区域,即低危险区、中等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对贵州省的危险性分区合理,结合CF与Logistic回归模型编制滑坡灾害区划图的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辽宁省岫岩县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S技术,以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为例,针对泥石流灾害研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应用确定因子法对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进行研究。基于岫岩县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借助GIS的数字化、空间分析等功能,获得泥石流灾害点分布图及其影响因子图,进而利用叠置分析获得按均一条件单元划分的研究区图。根据确定因子法计算每一数据类对应的CF值,然后采用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建立岫岩县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危险性分析,得到岫岩县泥石流危险性区划图。经过灾害点数据的效果检验,证明本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泥石流灾害区域危险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是河北省主要泥石流地质灾害频发区,该区地质构造强烈,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沟谷狭窄,沟床比降大,每年7-8月份强降雨期间,沟谷源头侧壁岩土体的崩塌与滑坡物与洪水混合,极易形成泥石流.本文认真分析了该区泥石流发生灾害的特征,从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条件和动力条件两方面分析了泥石流发生的主控因素,对泥石流灾害暴发预测提出了双临界雨量阈值判别法,并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0.
泥石流沟道危险度识别是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础.关于泥石流沟道及其危险度的研究过去已有很多,但关于泥石流沟道防治对策的差异性研究尚不充分,对于类似的泥石流沟道可能导致的类似程度的泥石流危险度的研究更加缺乏.本文提出了基于环境要素编码的泥石流沟道危险度快速识别方法,将影响泥石流沟道危害程度的多个环境变量信息,通过编码形式赋予特定的泥石流沟道.选取灾害记录比较完备的沟道作为参照组,依据灾害记录将参照组中的沟道分为若干类别,其余沟道则可根据其编码与参照组沟道编码的相似性,快速确定其所属类别,预测其危险度.本文以太原市西山地区的泥石流沟道为例,初步探索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由于参照组沟道较少且灾害的发生具有随机性,个别沟道预测结果与灾害记录存在差异,增加参照组沟道数量可以增加预测结果的可靠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全面快速地识别泥石流沟道特征、泥石流沟道危险度快速预测,进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和危险范围预测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西沟尾矿泥石流的孕灾环境地质背景,基于泥石流预测模型对泥石流危险范围进行预测评价,得出基于泥石流模型实验建立的预测模型适合于尾矿泥石流危险范围的预测。构建了灰色系统灾变预测模型,并对近期泥石流灾害的灾变时间序列进行预测,为尾矿泥石流灾害评价及防治减灾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2维流变模型FLO-2D,经连续方程与运动方程,结合网格化的数字高程模型,选取陇南市武都地区清水沟、嘴子沟及段河坝3条泥石流沟为试验区.通过DEM在ArcGIS中转换为ASCⅡ格式输入至FLO-2DPRO软件中,建立流域模型,分析计算出各网格点的可能运动速度、淤积深度,并将模拟结果整合致GIS中.在GIS软件中分析可能淤积范围,通过对比2010年陇南"8.12"特大暴雨事件引发泥石流灾害灾情,验证了FLO-2D模型模拟试验区泥石流威胁范围的正确性,发现模拟结果与实际发生灾情威胁范围大致相符.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二分Logistic回归模型解决0-1区间事件发生概率问题,对成都市小型物流企业信息技术采纳与否进行分类预测,共提取出组织能力、渠道能力、研发能力和设备能力4个公共因子,采用自变量强制进入法建立回归模型,最后预测分析显示模型拟合效果比较理想,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吉林省泥石流灾害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在ARCGIS平台下分析泥石流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及其主要孕灾因子与灾害点分布关系。经统计、分析发现,吉林省泥石流形成与地貌类型、坡度、地势高程、岩组、年平均降水量、人口密集度、植被覆盖率等7个因子有显著关系。采用粗糙集理论对孕灾因子权重进行分析,坡度、地势高程、人口密集度等因素对泥石流影响较显著,结果与实地灾情吻合。  相似文献   

15.
数据来自吉林大学第二医院193位病人的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SI)数据,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与神经网络模型对咽喉反流疾病进行预测.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相关性检验,再将数据按7:3拆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最后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两种方法对咽喉反流疾病进行预测.结果表明,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99.39%,神经网络早停止法训练出的模型预测准确率最高为98.61%.因此,Logistic回归模型对咽喉反流性疾病的预测更加准确,为咽喉反流疾病的高效识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土地资源匮乏的山区,泥石流堆积扇作为一种宝贵的土地资源,是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但泥石流堆积扇具有不稳定性,使得泥石流堆积扇的土地利用具有高风险性.因此,对泥石流堆积扇的土地利用模型进行分析很有必要.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对地高分辨率观测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特定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小尺度研究成为可能.文章采用高分二号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GIS技术并结合外业调查验证的方式,对小江流域内196个泥石流堆积扇的土地利用模式及其高程关联特性、百分比坡度关联特性进行了分析.此外,利用泥石流扇土地利用开发分层模式对泥石流扇的开发进行初步风险分析得出,研究区内泥石流扇的土地利用方式主要以风险较小的初级开发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4—2020年云南地质灾害数据和气象站降水资料,通过有效降水量法筛选出降水型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灾害,并分析灾害发生时次前的降水特征.结果显示:云南降水型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其次是泥石流和崩塌;诱发3类地质灾害的降水类型都有短时强降水、短期降水和长历时降水.由短期降水造成的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灾害样本分别占78%、83%和75%,其中超过75%灾害发生前3 d出现强降水事件,泥石流更是高达96%;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短历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前12 h,其中滑坡灾害发生短历时强降水时次最多的是前1~4 h,泥石流灾害发生短历时强降水时次最多的是前1 h;云南大部地区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灾害主要由短期降水引起,特别是怒江地区最显著.  相似文献   

18.
小秦岭地区位于秦岭东段,是我国地质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泥石流灾害频发,造成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泥石流灾害受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控制,是山区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产物.介绍了小秦岭地区的地形地貌、气象与水文、岩土体性质以及人类活动情况,归纳出9个主要泥石流发生的环境条件因子,对其量化权重标准进行了说明与评价.按耗散结构熵变的观点,建立了小秦岭地区泥石流灾害趋势系统熵模型,进行了评价与验证,指出了该模型的不足之处,并对以后小秦岭地区泥石流趋势分析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广义加法模型(GAM)和分类与回归树(CART)3种统计方法, 对深圳市的研究区域进行了滑坡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利用Kappa值和ROC曲线,结合危险性评价结果图对3种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3 种方法在选取主控因子以及确定因子影响程度等方面各自具有的特点。在研究区域的条件下,GAM 的效果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和CART,Logistic回归模型和CART的效果大致相当。Logistic回归模型和CART可自主选择主控因子,通过GAM 可定量研究因子的影响程度以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沟谷泥石流发生的临界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兰州市南北两山的沟谷为例,利用判别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得到了沟道发生泥石流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