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一直存在课堂上教师“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教师习惯通过大量练习来让学生学习数学。这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使学生逐渐感到数学枯燥乏味,数学成绩越来越差。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实施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现介绍如下,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一直存在课堂上教师“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的现象,教师忽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急功近利,教学围绕“考试”转,机械重复地做大量练习。这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使学生逐渐感到数学枯燥乏味,数学成绩越来越差。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实施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引导挚生主动学习小学数学。现介绍如下,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常拘泥于知识的灌输,课堂上教师的“满堂灌”和学生的“满堂听”使教师成了“主体”,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机器,处于“客体”地位。现代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是从问题着手,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使学生有较多的思考、讨论空间,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在教学中,问很重要,也有艺术。  相似文献   

4.
过去的日语教学中主要是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由教师主导整个课堂,学生只需被动地学习知识即可。随着时代的发展,日语教学开始尝试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演习”教学。“演习”教学倡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各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主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学习法律知识如果不结合相关案例,而是一味地说教,必然会使课堂变得空洞、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了无生趣,昏昏欲睡。相反,如果在恰当的时机运用恰当的案例,则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使思品课堂活起来。有专家认为:案例是教学问题得以解决的源泉,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是教学理论的故乡。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改变原来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教师积极为学生开辟主动学习的途径,激发学生思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充分感受知识的获取过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对于一节课是否能够成功极其重要。好的导入可以一下子就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进入求知的亢奋状态。那么,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做好课堂的导入环节呢?我认为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成俊 《科技信息》2011,(11):210-210
新课程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少讲,甚至不讲,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这并不是不要教师。物理教学必须要遵循适度“放’’与适时“收”的原则,达到导学、教练的有机统一,使结构趋于合理,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就物理教学的“放”与“收”谈点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8.
教师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去领会。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学得有兴趣昵?多年的小学毕业班的教学让我感到并非易事,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作为教师让学生“乐于学数学,妙战能过关。”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坚持把寓教于乐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课堂改革的宗旨就是激发课堂活力,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诱发下保持最佳状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政治内容,具有抽象、深奥、枯燥的特点,学生缺乏其他学科的参与兴趣。教师如果组织不当,课堂教学很容易回到“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分析、学生记录”的老路上,导致政治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要改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沉闷乏味的局面、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新课堂,需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激发课堂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一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就会有很多超出教师课前预设的情况出现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把握并利用好这些随机发生的课程资源,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甚至把课堂上是否有生成性课程资源作为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但如果不能很好地认识“生成”,为了生成而生成,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了。本期,我们就“课堂生成”问题组织专栏进行探讨,希望有助于大家深刻理解并恰当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1.
实现“轻负优质”需要“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而“有效”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只要我们立足课堂,进行有效教学,让短短的40分钟的课堂,展现出自己教师的有效教学机智,就有可能促进学生最有效的发展。英语课堂教学在多个“加一点”中,实现有效教育机智,提高特别是九年级的英语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在不少的课堂上,由于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完美”、“圆满”,担心时间被耽搁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总是把学生的提问、思考、解答,当做“例行公事”,置学生于课堂以外,教学就成了演译、完成教案的过程。数学课堂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习数学的乐园,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基地。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学会耐心地等待。  相似文献   

13.
邓璐  李倩 《科技资讯》2011,(14):183-183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运用英语灵活交际的能力,而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单一的知识输入只会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因而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来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创造自由交际的氛围,使学生在虚拟的真实环境中轻松掌握并内化课堂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开启学生智慧、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如果教师的提问出现误区,教学效率就会降低,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优化课堂提问行为,使提问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不断探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丰富心理活动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份,也就是求知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及体会: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尝试创新,就必须由原来的那种细嚼慢咽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开放型,多渠道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教师的“要学会”中走出来,步人自己的“要会学”的殿堂,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能力。我个人认为,课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主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7.
张梅蓉  张彩霞 《科技信息》2007,(12):177-177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体现教师专业水平的场所。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趣味教学尤为重要。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再现在课堂中,才能使学生无意获知并且牢记。如果运用“设计新颖的、有趣味的、有感召力的、结合实际的”等导课方法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教学的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接受能力,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养时所指出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课堂的语言艺术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所在,好的课堂语言都是富有特色的。在这里我只就启发性、趣味性语言谈一下我的看法及在教学实际中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情境教学作为目标教学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即教师将教学目标外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厚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情景教学,以“形”为手段,以“趣”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求知、认知的乐趣,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情境”的运用,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达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群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目标。那么在平时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使学生乐学、好学。使之在课堂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要求教师具有科学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独立的人,营造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亲和力、和谐力的“磁性”课堂环境。传统教育教学中总以“照顾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为由,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忽略学生拥有自尊这一基本心理需求。新课标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在课堂上,首要地就应给学生以自尊,让学生在拥有尊严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