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特点是,同一学科内的分支越来越细,而不同学科的交叉越来越多,且界线逐渐模糊,这种科学的交叉往往又是新的学科的生长点。近年来神经科学的蓬勃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神经科学的重要性愈益突出,国外科学家认为,神经科学可能是本世纪末生物科学中最有建树的领域。为了促进神经科学的发展,世界各国相继成立了跨学科的神经科学会。国际脑研究组织(IBRO)现已逐步演变成各国神经科学研究会的一个联盟。为此中科院在上海各有关研究所发起成立了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会,以进行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促进神经科学的发展。我国神经科学的前辈冯德培、张香桐等和科学院各级领导都对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情支持。本刊记者应邀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学术报告摘要刊出以飨读者,也是表示本刊对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会成立的祝贺。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特点是,同一学科内的分支越来越细,而不同学科的交叉越来越多,且界线逐渐模糊,这种科学的交叉往往又是新的学科的生长点。近年来神经科学的蓬勃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神经科学的重要性愈益突出,国外科学家认为,神经科学可能是本世纪末生物科学中最有建树的领域。为了促进神经科学的发展,世界各国相继成立了跨学科的神经科学会。国际脑研究组织(IBRO)现已逐步演变成各国神经科学研究会的一个联盟。为此中科院在上海各有关研究所发起成立了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会,以进行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促进神经科学的发展。我国神经科学的前辈冯德培、张香桐等和科学院各级领导都对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情支持。本刊记者应邀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学术报告摘要刊出以飨读者,也是表示本刊对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会成立的祝贺。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特点是,同一学科内的分支越来越细,而不同学科的交叉越来越多,且界线逐渐模糊,这种科学的交叉往往又是新的学科的生长点。近年来神经科学的蓬勃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神经科学的重要性愈益突出,国外科学家认为,神经科学可能是本世纪末生物科学中最有建树的领域。为了促进神经科学的发展,世界各国相继成立了跨学科的神经科学会。国际脑研究组织(IBRO)现已逐步演变成各国神经科学研究会的一个联盟。为此中科院在上海各有关研究所发起成立了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会,以进行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促进神经科学的发展。我国神经科学的前辈冯德培、张香桐等和科学院各级领导都对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情支持。本刊记者应邀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学术报告摘要刊出以飨读者,也是表示本刊对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会成立的祝贺。  相似文献   

4.
<正>最新一期"上海科普大讲坛"邀请到当今世界顶尖的神经科学研究专家,请他们解读正在启动和实施中的中国、美国和欧洲的人脑研究计划,特别值得提到的是,正是在这次会上首次提到了中国的脑科学计划。三位受邀演讲的神经科学家分别是: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主任、中科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中科院外籍院士蒲慕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特聘教授、神经科学学科主任威廉·莫布里和洛桑理工学院欧利弗教授。本刊受邀刊发此次上海科普大讲坛的内容,其中浦慕明先生的文稿已经本人审定;另两位报告人的文稿未经本人审阅。另外文中涉及的标题均为编者所加。——编者  相似文献   

5.
《科学通报》2006,51(11):1365-1365
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成立于1966年,是一个国际性的、多学科融合、交叉的国际数据组织,40年来在推动世界各国科学数据的保藏、管理、共享和应用,在促进跨地区、跨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CODATA国际数据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第20届会议将于2006年10月23-2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相似文献   

6.
1987年6月在美国召开的第一次关于神经网络的国际会议宣告了一门新学科——神经网络与神经工程的诞生。这门新兴边缘学科的出现,把从事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工程科学、生物控制论和神经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组织了起来,旨在共同开创一条运用学科的交叉来研究脑信息处理,实现生物计算机的新路。近年来全球性神经网络研究热潮的兴起,不仅仅是因为神经科学研究本身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裴钢 《世界科学》2005,(9):2-3,15
纳米-生物-信息-认知四大学科交叉融合所形成的会聚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本刊去年5月号曾刊发陈超等人的文章对会聚技术作了较全面介绍。今年8月20日,在2005中国科学学术年会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裴钢先生以此为题,作了进一步阐发。为让读者对会聚技术的最新进展有进一步了解,本刊特摘要刊登此文。  相似文献   

8.
本刊创立已经两周年。值此新的一年开始之际,我们想结合办刊两年的体会,就本刊的使命和办刊的方针,同广大热心的读者交换一下意见。本刊是为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而举办的。现代科学技术具有高度综合化的趋势。一方面,学科越分越细,门类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它们越来越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不仅在自然科学经典学科之间生长出许多边缘学科,而且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也生长出不少边缘学科。既出现象环境、生态、能源、海洋、空间等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的综合科学,又出现象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贯穿各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向科学。  相似文献   

9.
协合学     
当科学以巨人的步伐迅速发展的时候,它分成越来越多的专门学科。从表面上看来,这些学科不仅有它们自己的语言,而且是由完全不同的现象和原理支配着。协合学则是学科间交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在揭示一些看上去完全不同的学科的共同本质特征方面获得了颇为惊人的成功。协合学是如何进行研究的,以及迄今为止它取得了一些什么成就,这些是本文的主题。确实,在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电气和机械工程、社会学以及其他一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学研究在不断分化并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其交叉融合的跨学科研究特征也越加明显。跨学科研究一方面催生出新的学科增长点和前沿科学领域,丰富着人类的科学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以其大跨度、深层次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思维,为科学  相似文献   

11.
正这个世界上或许很少有一样物质像水那样,与人类的关系如此紧密,但迄今人们对它的本质的了解仍极其有限;自然科学的门类已经发展到数以千计,与水有关的应用研究分支也难记其数,但以水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水科学却迟迟未能确立。尽管如此,在世界、在中国一直有一批牵挂"水"并倾力推动水科学研究的学者。在这些钟情水研究的学者中,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胡钧研究员应是最执着的一位。得悉他刚从北京参加完杨国桢院士主持的中国水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研讨会回到上海,本刊"大家·  相似文献   

12.
正这位批评家认为科学和人文学科密不可分。21世纪见证了神经科学的发展,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脑,不再局限于脑的解剖学基础,而是转向了认知的角度。每年都会涌现出对记忆和想象力的新认识,同时让人惊讶于这一学科与人类学和哲学等学科的深度交叉。不到一个世纪之前,在二战的余波中,一位剑桥大学的文学教授率先提出了他对认知的看法,这一看法如今仍然相当现代。而直到最近,我们才开始重新发现他的理论,发现叙事艺术和脑科学之间存在巨大的互动潜力。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7月2~4日,由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专家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大气、海洋、地质、生物、行星科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齐聚,共话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热点问题,展望地球系统科学未来发展前景."地球系统科学大会"是地球科学领域以华语作为主要交流语言的大幅度跨学科交叉的学术会议,其前身为2010和2012年已召开的"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与前两届会议相比,本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规模更  相似文献   

14.
科学信息     
本刊所载译文,均选自各国著名科学杂志,而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界、教育界的新思想、新观点层出不穷,交叉和边缘学科不断出现。本刊由于篇幅所限远不能反映世界各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使广大读者获得更多的科技知识和信息,从1986年第1期起,本刊改组原有“科学信息”栏目,充实内容,从国外多种科学杂志精筛细选,把有关文章的题目(有的适当作些提要)、作者、出处和时间作为“科学信息”介绍给读者,以满足读者的需要。边远地区和缺少外文期刊资料的读者,如有需要,本刊可以为您代复印、代译资料。同时欢迎广大读者对如何办好“科学信息”专栏提出宝贵意见。来信请寄上海4026信箱。  相似文献   

15.
<正>4月9日,"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交叉创新论坛——合成化学与未来材料"在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举办。此次论坛由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联谊会主办,也是启明星历史上首次举办以学科交叉为特征的论坛。论坛承办单位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联谊会理事长丁奎岭院士在开幕致辞中说:创新成果的出现,一种可能是在一个领域最深的地方,另一种可能则是在不同学科交叉的地方。举办本次论坛就是为后一种可能提供平台。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马兴发在致辞中希望通过这一跨学科的平台,可以碰撞出新的研究方  相似文献   

16.
跨学科的美术教学是世界美术教育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向,世界各国美术学科都趋向综合多元化发展。本文就美术学科如何实现主题单元式教学进行了论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跨学科的美术教学是世界美术教育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向,世界各国美术学科都趋向综合多元化发展.本文就美术学科如何实现主题单元式教学进行了论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动物保护已不仅限于常识的范围,它是动物学、生态学、畜牧学、动物行为学、兽医学、公共卫生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同时还涉及法学、伦理学及社会学等领域,是正在发展中的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19.
在大洋彼岸美国的一次宴会上,各国科学名流济济一堂。其中,一位中国神经生物学家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谈笑风生。这位年过七旬的科学家以他在神经科学领域的骄人成就得到了各国科学名流们的高度评价。这位老人,便是中国著名神经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鞠躬。  相似文献   

20.
神经科学已经成为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领域.为了解中国该领域发展态势,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基于2004~2013年Web of Science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神经科学领域论文数据,与国际主要国家对比分析了中国该领域SCI论文数量及其被引用情况、专业研究机构规模、主要发文期刊及其Q分类以及影响因子TOP5期刊文章数量和影响力等.结果表明,中国神经科学领域专业研究机构数量及其产出量近年来增长显著;虽然仍以低影响因子期刊论文为主,但近两年中国高水平期刊文章数量呈增长态势,TOP5期刊论文影响力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说明近年来中国神经科学领域研究规模增长显著,研究水平也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