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一脉相传的一种文化理念。身处现代中华大地的中国作家们,在崇尚功利的文化语境中,不得不让文学与政治亲近,甚至让文学与政治联姻。1942年5月,毛泽东的《讲话》发表以后,文学与政治走向了一体化。可以这样说,中国现代作家文学创作的政治倾向,既是自发的,又是自觉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因承载了文化思想而显厚重,但有些时候,文学也会因思想背后的意识形态过分压抑而表现出单薄。未来的文学不会因此而走向消亡,必将走向回归,走向自觉,回到文学本来的样子。  相似文献   

3.
从泰戈尔莫言现象看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戈尔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东方乃至世界文坛有着深远影响。他们文学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在本土文学话语处于弱势地位的背景下坚守的文化自觉;而这种文化自觉的关键是在文化杂糅时代对本民族文学的扬弃和对外来优秀文化的认同,本土与外来的结合,使他们作品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在读者面前;而具有普世价值的人性书写则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对其民族文学拔秀于世界文学之林具有非凡的意义。泰戈尔和莫言现象为我们重新思考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文化参考。  相似文献   

4.
1990年代后至今的中国文学,发生了“本土化”的美学转型。当前文学的“本土化”美学自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本土化”叙述方式的探索;二是“本土化”文化蕴含的再现;三是“本土化”语言关感的重焕。但是,因为年轻作家“本土化”能力的欠缺,文学的“本土化”美学持续显示出难以持续之状。  相似文献   

5.
中国30年来文艺学的人类学转向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艺本体论讨论中出现了文学理论、文艺美学和文学批评的“人类学转向”,由此促进了中国文学人类学的发生及形成;二是从1996年始,重视东西方文化的内部对话,关注少数族裔和边缘的、弱势的族群文化及文学,它对文学的认识蕴含着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的两极性意识;三是2005年之后,重审了中国文化的多源性构成,提出了重建文学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学观的设想,从整体上反映了中国30年来文艺学的人类学转向从“地方全球化”到“全球地方化”的本土文化自觉意识,显示出文化寻根和文化整合的新文学观.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的一个关键时期。党锢之祸和黄巾起义不但动摇了汉大一统的统治,也冲垮了儒家的主流思想地位。文化呈现多元化的状态。这种特殊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促使创作主体的个性迅速觉醒,从而催生了以诗歌为代表的古典文学自觉。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转型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文学现象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生存空间和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考察中国新时期文学与文化语境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新时期文学实际上经历了一个从惯性写作到自觉写作,从一元到多元、从中心到边缘、从浮躁到放松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魏晋文学自觉说"一经铃木虎雄和鲁迅提出,便成为中国文学研究的基本通识。然而,近三十年来,"魏晋文学自觉说"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关于"文学自觉",学术界先后推出了"汉代文学自觉说"、"宋齐文学自觉说"、"春秋文学自觉说"等截然不同的观点。究其原因,"文学自觉"是一个暧昧不清的概念,既可指杂文学的自觉、纯文学的自觉,又可指独立文学批评的出现。从中日现代学术的视角出发,"魏晋文学自觉说"依然是一个更为稳妥的学说。  相似文献   

9.
具有自觉的比较文学意识,综合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将使中国文学研究得以拓展广度和深度。把中国文学放在世界文学发展的总格局中进行考察,有助于认识中国文学不同于其它民族文学的特点与价值。在以西方文学理论为参照的同时,立足本民族文化,坚持自身的学术传统将使中国文学的研究更有成效。比较文学研究作为开放性的文学批评体系,强调多种研究方法的融合,同时强调以文学性为研究的中心和归宿。  相似文献   

10.
年会的学术探讨自觉站在国际学术前沿,将中华各民族、各族群文学作为完整文化共同体的有机部分来考察,注重揭示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文化多样性,围绕"表述中国文化"的主题和以下四个分论题展开了热烈而精彩的学术交流:(1)民族/民间文学的历史功能与现实境遇;(2)民族志的纪实和想像;(3)文学人类学的两岸对话及中外对话;(4)文学人类学的教学及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1.
《潍坊学院学报》2017,(3):86-87
当前,限于文化普及层面的国学热日益升温,在学术层面的海外汉学蓬勃发展,国内学者对海外汉学的翻译、介绍、研究和教学也出现了诸多成果。海外汉学研究以对海外中国问题和中国文化的研究进行反向研究为研究对象,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现有的高校比较文学教材,大都没有将其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纳入学科体系。海外汉学包含有对中国文学、文化观察和研究的独特的学术视野、学术思想和方法论成果,在中国文学、文化的海外流播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立足于中外文化交流和对话的立场,将海外汉学研究成果纳入比较文学教材建设,对于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破除"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及其文化霸权的影响,加强中国文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自觉和自我反思,都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四部著名古典小说中,《水浒传》以犀利的笔触,揭示出“乱由上作”、“官逼民反”的事实,打碎了千百年来“君权神授”、“皇纲难违”的痴人说梦,从而让沉沦于封建社会最下层的人们能审视自己处于被压迫被剥削原因,以及寻求解决这种受压迫地位的途径,同时也使处于封建社会权力顶端的帝王感到自己营构的煌煌殿堂的不稳。从这个意义上说,《水浒传》创作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文学史在经历了由经学的附庸走向文学自觉之后,又由对艺术的追求,转向社会,关心社会,并承担起推动社会发展使命的自觉。中国并没有完全自觉的文化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降,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中国文学走出国门,丰富和发展了世界文学的内涵。中国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一枝奇葩,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力。文学是一切文化形式的母本,  相似文献   

14.
有关“文学的自觉”,先后有“魏晋文学自觉说”、“两汉文学自觉说”、“宋齐文学自觉说”等争辩,对于学术研讨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但是,“文学的自觉”说不是一种科学的论断,不能作为一种文学史的规律性判断。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文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就体现出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发展的进程。充分理解毛泽东文化思想中的文化自觉对推进当今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尽管胡适的文学改良主张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文艺复兴"思想之影响.但他比较自觉地使用"文艺复兴"理念来阐释现代中国的文学改良与文学革命运动,在时间上相对集中于20世纪20、30年代以及50年代.在具体内容上.其"文艺复兴"理念一方面是以五四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为中心的"现代文艺复兴",另一方面是从ll世纪开始直至现代中国、持续近千年的文艺复兴运动.但胡适对五四新文学在理论上的阐释语境.从20年代到50年代,发生了一些位移,就是从绝对的五四新文学中心观,向世界新文学(现代文学)和新文化(现代文化)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扩展,并最终落脚在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本土意义与价值的调适之上,并以新文学与新文化的本土化适应与生成结果作为新的文化理念诉求.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期中国文学的乡土书写中,陈斌先秉承现代启蒙精神,以自觉的文化意识,观照乡土子民的生活。通过对乡村日常生活的再现及乡民现实境遇的表达,揭示了乡土社会文化传统的复杂、乡民心理深层的厚重积淀及文化心理结构的嬗变,突出了现代化进程中人的转型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是西方文学向中国日渐浸透,终于击破中国旧文学的封建壁垒,达到中西合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学从内容、形式的凝固模式中挣脱出来,自觉地走向世界的时期。鲁迅则是这一时期中成长起来的思想文化巨人。他不仅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根柢,而且很早就表现出对西方文化的极大兴趣和关注,阅读过大量西方科学和文学书籍,译述过《斯巴达之魂》、《月界旅行》、《地底旅行》等外国文学作品,撰写过介  相似文献   

19.
从哲学角度,揭示人类寻找精神家园与文学忧患意识之间的必然联系,并进一步从中西文学、文化的对比中,探讨中国文学的忧患意识以及忧患意识的表现特征,从而确定在东西方文化和文学相互交汇、碰撞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日益突出的位置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以其丰富的文化蕴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女性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出现了许多女性文学的研究成果。其中,乔以钢教授作为获得过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组委会嘉奖的优秀女性文学研究者,以《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低吟高歌——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论》、《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中国女性与文学——乔以钢自选集》等众多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