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夏辑 《安徽科技》2012,(11):4-5
正协同创新是一个大概念,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综观国内外协同创新经验,较为成功的有以产业链为基础,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企业标准联盟、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引导和支持各类主体的协同创新活动,呈现出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创新驱动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为创新驱动的重要载体对加快长三角地区技术产出以及实现产业升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联盟运行水平仍有待提升。为此,基于开放协同视角,从目标协同、知识与技术协同、信息与沟通协同以及服务协同四个层面入手研究长三角地区创新联盟协同发展问题,提出了构建知识融合与技术积累协同发展机制、联盟区域协作信任与沟通机制、信息化与创新联盟深度融合机制、集成服务"六个平台"以及新建一批跨区域联盟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战略联盟的协同创新模式对于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能力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是推动我国产学研全面发展的全新模式。但我国的协同创新绩效有很大的局限性,极大的限制了基于战略联盟的协同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的详细指标,并通过对专业学者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9类二级指标进行了量化打分,最终通过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模型得出最终的绩效打分,丰富了基于战略联盟的协同创新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产业技术联盟的成因与自主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由于企业自身资金、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的存在,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自主创新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而模仿创新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能够保证其生存,但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提高其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很多人认为,合作创新是一条可选之路,并提出协作型创新战略、网络化战略、生态联盟、协同战略、集群式创新、一体化创新模式、动态的创新联盟等技术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5.
协同创新环境下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政、产、学、研、用深入融合的一种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合理有效的选择合作伙伴是产业联盟构建的起点和成功的关键点。从协同创新理论视角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伙伴选择所应考虑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伙伴选择的AHP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6.
科技进步与经济竞争让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意识到仅依靠自身力量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甚至危及生存.事实证明,战略联盟是促进技术创新,维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基于协同理论的创新战略联盟为研究对象,以辽宁省协同创新战略联盟网络结构的动态演化为研究主线,从复杂网络的角度分析联盟网络的网络特性指标,分析了辽宁省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风险,并讨论了战略联盟良性发展的对策,以期望促进辽宁省经济持久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协同创新: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资源分散成为抑制国家自主创新的主要因素,由此引发科技创新实体间的相互封闭,协同创新成为解决科技创新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手段。高校已具有参与协同创新的重要基础,协同创新成为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高校参与协同创新需要在学科间协同创新、校企间协同创新、协同创新联盟以及教育与科研活动协同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8.
《今日科技》2014,(8):23-24
<正>浙江省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12年被省科技厅确定为省级技术创新联盟,从联盟的设立到运营,都得到了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半导体照明联盟是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国家千人计划领军企业以及省内著名高校、研究所发起成立的产学研联合创新组织。主要目的是解决LED照明的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产业链协同创新,促进我省LED照明产业的发展。联盟突出成员技术创新特色和上下游产业链间的合作,由远方光电、英飞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民办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数量规模扩大的基础上同时需要寻求层次结构的提高,寻求更多创新发展机会,民办高校应抓住契机,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与科研院所、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促进资源的共享,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10.
针对各实施企业自成体系、相对封闭、创新资源分散重复、统筹协调不足的问题,基于博弈论对不同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工程协同创新的关系进行分析,从纵向委托代理、横向战略联盟即合作研发以及两者的综合等三方面揭示出影响协同创新主体间关系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动态创新环境中,企业间已由单纯的竞争关系转向竞争和合作并存的关系,这种转变对于企业创新产生了很大影响,带来了许多新的管理问题。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也存在这种竞合关系,对联盟成员间竞合关系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助于提高联盟整体的创新绩效,促进联盟实现协同价值。本文利用我们开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调查获得的数据,剖析了影响联盟成员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因素,针对加强联盟成员竞合关系管理、提升合作创新绩效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营销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关键。在对营销创新的内涵和传统营销策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树立创新意识、自觉提高创新能力,建立新的营销理念是营销创新的核心,并提出资料库营销,建立策略联盟和联合促销等策略。  相似文献   

13.
The Alliance for Cellular Signaling is a large-scale collaboration designed to answer global questions about signalling networks. Pathways will be studied intensively in two cells--B lymphocytes (the cells of the immune system) and cardiac myocytes--to facilitate quantitative modelling. One goal is to catalyse complementary research in individual laboratories; to facilitate this, all alliance data are freely available for use by the entire research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4.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前景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的公共产权特征,其收益分配问题是影响联盟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该文在分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前景知识产权收益分配的各种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风险因素及技术创新过程中动态因素的前景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模型,综合考虑了联盟成员投入额度、贡献水平、谈判能力以及风险等因素,得出了更为公允的收益分配值,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前景知识产权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项目的虚拟研发联盟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出现,使以新产品开发为任务的虚拟研发联盟备受瞩目,而技术创新能力是新产品开发成功的关键。本文首先对基于项目的虚拟研发联盟产生的背景及其优势进行深入阐述;然后分析了提高虚拟研发联盟技术创新能力所面临的挑战;最后,针对现有的挑战,给出了提高虚拟研发联盟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产业集群技术联盟,是建设区域创新体系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引导产业的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在行业技术创新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从太原市产业集群技术联盟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产业集群技术联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员工创新活动是组织创新的核心要素,组织创新气氛是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而组织创新气氛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机制是研究的重点,在分析组织创新气氛和创新行为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假设,认为员工目标取向对组织创新气氛和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有调节作用。同时,剖析现实背景,以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另一假设,认为员工心理资本在组织创新气氛和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校创业创新教育166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创业创新教育166体系包括:一个“全面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战略目标;创业指导课程,专业课程教学载体,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创新社会实践体系,创业创新文化,创业创新思想教育模式等六大途径;做好队伍建设,加强管理服务,加强条件建设,形成评价机制,聘请创业导师,开展创业研究等六项保障机制的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为背景,立足国内外知识联盟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围绕知识流动,对跨省区知识联盟协同创新发展策略进行了设计,提出以知识流动为基点的京津冀跨省区知识联盟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高校创新支持对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构建了高校创新支持、大学生参与动机与大学生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面向湖南省5所高校收集的604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后发现,创新支持对大学生创新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参与动机部分中介高校创新支持对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影响,具体为自我强化动机和社会强化动机部分中介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