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7年12月29日,由中国自然辨证法研究会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化学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龚育之与化学哲学和化学史”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任定成将龚育之先生研究化学哲学及化学史的历史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年代翻译和介绍苏联批判共振论;第二个阶段是1960年代关于燃素说和热素说的历史哲学分析,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俄罗斯瓦维洛夫科学院自然科学与技术史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以下简称"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湖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主办,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承办的第3届中外技术交流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1月5~7日在湖南长沙召开(图1),来自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的70余名代表与会.本次学术研讨会旨在促进中外技术交流史研究的国际交流,深化对全球跨文化、跨国家和跨地区的技术交流与转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龚育之(1929年12月26日-2007年6月12日)诞辰78周年,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化学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12月29日在北京大学承泽园六公主楼联合召开了“龚育之与化学哲学和化学史”学术座谈会。在京的25位学者和研究生出席会议。与会学者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悟,围绕龚育之在化学哲学和化学史方面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4.
2012年6月16~17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技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与西南财经大学通识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的“科技史与通识教育”学术会议暨第四届全国科技史教学研讨会(图1)在四川成都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国际报告厅举行。开幕式由西南财经大学通识教育学院院长唐晓勇教授主持。西南财经大学刘灿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希望这次会议的召开能够促进高等学校科学史与通识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科技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吴国盛教授代表学会发表了致辞,对西南财经大学成立通识教育学院的魄力以及通识教育学院对科技史课程的重视、教学方式表示了赞赏,希望此次会议能够成为科技史、科技哲学领域学者深入交流的一个平台。四川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四川大学教授胡良贵代表四川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致辞。  相似文献   

5.
5月中旬,来自16个省市,52个教学、科研和企业单位的100多名专家学者汇集西安,就科技与社会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李宝恒同志、陕西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上官信等领导同志到会祝贺.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综合研究委员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委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10月27—29日,第五届中国技术史论坛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金属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研究分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造纸史与纸质文物专业委员会、综合史专业委员会、工业考古与工业遗产专业委员会、生物学史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会共同发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承办。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金属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研究分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综合史专业委员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建筑史专业委员会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以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15(4):I0001-I0001
2009年10月31日-11月2日,以"技术-历史与遗产"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技术史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隆重召开.本次技术史论坛由中国科技史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等三个国家一级学会下属的中国科技史学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金属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研究分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综合史专业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会等八个与技术史相关的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可谓史无前例.  相似文献   

9.
正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金属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研究分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综合史专业委员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承办的"第3届中国技术史论坛"于2013年11月7~10日在中科大召开(图1)。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多学科交叉视野中的中国技术史研究",有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科学史所")、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山东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安  相似文献   

10.
<正> 由中国科技史学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陕西省科技史学会和西安石油学院联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与社会》学术讨论会,今年11月将在我院举行。这次学术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是:(1)二十世纪科学技术重大成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二十世纪科学技术重大成果产生的社会条件;(3)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机制。作为会议东道主之一,我院热烈欢迎全国有关专家学者及研究人员前来古城西安参加这次盛会!  相似文献   

11.
《太原科学技术志》是山西省第一部市级大型综合性专著,1995年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地方科学技术史志研究会二等奖:最近又荣获中国作家创造成果金奖。该书自发行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为纪念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全文进入中国七十五周年,回顾自然辩证法事业在中国五十年来的建制化发展,展望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未来走向,2007年4月20日~4月23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然辩证法史专业委员会、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在西南交通大学联合举办了以“历史回顾与未来走向”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大会共收到来稿30篇,会议内容包括“主题报告、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两个正式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四十位科学技术哲学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与会代表发言积极、观点鲜明,讨论热烈…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1月2~4日,纪念梅文鼎诞辰3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在安徽宣城召开(图1)。本届会议由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数学史专业委员会)主办,安徽宣城市人民政府和安徽师范大学承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和安徽省科学技术史学会协办。会议主题为:有关梅文鼎的学术研究;围绕梅文鼎历史文化研究,推动宣城文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8月7~9日,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第18届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承办。来自全国20余个科研教学以及出版机构的60余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图1)。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的期刊,本刊历来重视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和活动等方面的报导,以更好地为学界服务。本文简略地记述了2014年与中国科学技术史有关的事件,以中国大陆地区的学术活动、机构团体设立和变迁为主,辅以其他的相关信息,但是不包括研究成果1和学位论文2,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的发展情况。欢迎同仁提供相关信息、报导等。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1月,由中国德国史研究会与湖北咸宁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德国史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暨中国德国史教学与研究研讨会"在湖北咸宁隆重召开。这次研讨会以"回眸与展望"为主题,总结了中国德国史研究会成立30年来的研究工作,推介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并就德国史研究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等进行交流,选举产生了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工作班子。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1月10~12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承办的"第3届青年技术史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   

18.
关增建,男,1956年生,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师从李志超、钱临照教授,获科学史博士学位.同年入郑州大学工作.1995年任郑州大学文博学院院长,破格晋升教授.2000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通识教育委员会主任、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史研究,侧重物理学史、计量史、科学思想史领域,兼顾科学史的教育功能和通识教育研究.出版著作多部、发表论文多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外译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兼任上海市科技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史杂志》、《自然科学史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刊物编委.其计量史研究获国际好评,日本计量史学会前任会长岩田重雄曾在日本计量史学会学报《计量史研究》上评价说,关增建教授的"研究范围极广,仅其部分研究内容就涉及中国古代计量理论、制定计量单位的科学过程、天文计量史、中国计量与科学的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中国古代计量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国和东亚国家的计量交流史等多个分支.此外,他自1998年以来,还得到财团法人松下国际财团的研究资助.其业绩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评价.因此,他和丘光明成为中国计量史界的双璧".自述有云:在已有的成果中,对中国古代物理思想和计量史的研究,偶得风气之先;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阐释,树碑与毁庙并存,唯以取得合理解释为追求.治学取向向往兼容并包,对科学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亦感兴趣.希望在科学史研究的道路上,能够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9.
去年夏季在我校由自然辩证法研究室主任廖正衡教授和日本著名化学史家岛原健三教授共同主持召开的“中日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此较研究”学术讨论会,最近由日本化学史学会常务理事藤井清久光生和东洋大学副教授营原国香先生分别在日本《科学史研究》(1988年第16期)和《化学史研究》(1987年第4期)撰文评价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20.
李佩珊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史家,于2004年2月28日逝世,享年80岁.她生前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常委、近现代史研究室主任等职,并先后担任过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联盟科学史分部(IUHPS/DHS)理事,以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学术刊物的编委,共发表科学史及其相关论著50余篇(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