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甘肃常见葫芦科植物2个属6个栽培种的成熟种子为材料,用SDS-PAGE法,分离出组成油体半单位膜的特有蛋白质——油体蛋白(Oleosins),并通过油体蛋白谱带分析探讨了葫芦科不同属种间谱带上的相似性和相异性.结果表明:葫芦科不同的属在谱带上有明显的相似性,但每个属又具有足以区别于其它属的特征性谱带;同属的几个不同栽培种之间也可相互区别.此法可用来鉴别含油植物的种子,为植物分类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透射电镜下观察了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11种裸子植物筛分子质体的超微结构,测量了筛分子质体的大小及其内含物的平均直径和数目.它们的筛分子质体均属S-型,同属植物所含淀粉粒的形态特征相同.红豆杉科内红豆杉属和穗花杉属的特征相近,白豆杉属和榧树属更为接近.三尖杉科(属)的篦子三尖杉筛分子质体的大小、所含淀粉粒的数目和其余植物差异明显,支持成立篦子三尖杉组.筛分子质体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还显示罗汉松科较三尖杉科、红豆杉科更为原始,竹柏组应保留在罗汉松科内.  相似文献   

3.
2000版中国药典中收录5种淫羊藿属植物入药,即传统中药淫羊藿.近年来对该属植物的研究在植物分类、化学成分提取分析和药理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综述了淫羊藿属植物分布、化学成分、主要药效成分检测方法以及提取工艺、栽培和采收,并对中药淫羊藿在增强免疫机能、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等方面的药效作用进行了简单概括.鉴于淫羊藿属植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而我国淫羊藿属资源丰富,建议从植物发育生理、代谢过程,以及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开发,以期更好的利用淫羊藿属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4.
蜀黍属Soughum的假高梁Sorghum halepense是世界上十大恶性杂草之一,也是我国对外植物检疫的对象,在对外检疫中,常见其外部形态特征破损,也常与其同属不同种,检疫地位截然不同的近似种混淆,而难以鉴认。本研究通过对同属的假高梁及其近似种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拟高梁Sorghum propin quum等同属不同种种子,采用形态解剖方法,对它们表皮、上皮细胞、胚体与胚乳等组织细胞结构进行比较研究,以区别种间差异,为检疫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过初步的对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野外系统调查研究,鉴定物种252种。并对过去发表的种类进行了整理,纠正了同物异名的真菌,新增加猫儿山真菌136种,列出了中国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种类共有325种和变种,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粘菌门(Myxomycophyta)的19目65科166属。其中子囊菌44种和变种,担子菌277种和变种,粘菌4种。  相似文献   

6.
作为编写中国粘菌志的组成部分和吉林省孢子植物志工作的一部分,作者自1979—1981年对吉林省粘菌进行了多次采集调查和实验室内的研究鉴定,包括吉林农业大学真菌研究室藏的小部分材料,以及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提供的二份标本(文中另注),共研究鉴定了一千余份标本材料,从中初步鉴定出31属,139种,分属  相似文献   

7.
安徽景天科野生资源及开发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安徽有野生景天科植物29种,隶属瓦松属(Orostachys)、八宝属(Hglotelephium)和景天属(Sedum)。因其富含化学成分,建议在医药、食用、观赏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大开发研究力度,将其潜在的野生价值转变成实际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贺兰山5种国家级保护植物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扫描电镜(SEM)对贺兰山5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描述,结果表明,这5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均与其所属科或属的总体性状相一致,而同属豆科(Leguminosae)的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和野大豆(Glycine soja),其花粉形态主要在大小和表面纹饰的细微性状存在差别;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us)的花粉形态符合蔷薇科(Rosaceae),除地榆属(Sanguisorba L.)外的总体特征;贺兰山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 var.alashanensis)的花粉形态与木犀科(Oleaceae)丁香属(Syringa L.)其他种的形态大致相同,但纹饰表现非常强烈;四合木(Tetraena mongollcus)在我国是蒺藜科(Zygophyllaceae)的单种属植物,其花粉形态与蒺幕科其他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9.
美洲大蠊等五种蜚蠊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美洲大蠊的不同发育期和不同器官的酯酶同工酶及五种蜚蠊成虫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美洲大蠊7—8龄若虫的酶带数多于其它虫态,7—10龄若虫多出一条PI5.8的酶带。除美洲大蠊外,各种蜚蠊雌成虫的酶带数均多于雄成虫,并与雄成虫共有其所有的酶带数。五种蜚蠊间具有四条共带,相似性高于70%。美洲大蠊与不同属的德国小蠊问酯酶同工酶的相似性高于与之同属的黑胸大蠊间的相似性.表现出与形态分类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采自广西灵川的黄脚三趾鹑血液中的血阿米巴亚属一疟原虫,该种的配子体呈卵圆形,裂殖子4~14个,无性生殖周期为8—12h,同步性差。本种与同属的小鸮疟原虫P.subpraecox的有性体在形态上相似,但其红内期裂殖体数量、无性周期、宿主专一性及红外期的特点有别于小鸮疟原虫和本亚属的各已知种,故定为新种。  相似文献   

11.
濒危植物缙云卫矛的形态分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缙云卫矛(Euonymus chloranthoides Yang)为我国二级保护植物,特产于重庆地区。经笔者调查发现该植物的现存数量已非常有限。笔者对现已处于濒顾状态的缙云卫矛进行全分布范围内取样,共确定7个居群91个个体,结合数量统计分析、运用SPSS程序及NTSYS-pc软件对其外部形态分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运用SPSS程序还是NTSYS-pc软件,其聚类分析结果均显示同一居群的个体并不是完全有序地聚在一起,而不同居群的个体却常常无序地归为一类;这反映出缙云卫矛在居群水平上没有明显的、有规律可寻的形态分化,说明该植物在形态上对微生境的适应能力较弱,这点可能也是导致该植物濒临绝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Yuen G  Blair N  Des Marais DJ  Chang S 《Nature》1984,307(5948):252-254
The origin of the organic matter in carbonaceous meteorites remains controversial despite extensive study over the past 20 yr. Motivated by the expectation that the patterns of isotopic variation with molecular structure among the organic compounds would contain important clues to their origin, we have measured th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for individual hydrocarbons and monocarboxylic acids from Murchison meteorite, a C2 carbonaceous chondrite which fell in Australia in 1969. With few exceptions, notably benzene, the volatile products are substantially isotopically heavier than their terrestrial counterparts, signifying their extraterrestrial origin. For both classes of compounds, the ratio of 13C to 12C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arbon number in a roughly parallel manner, and each carboxylic acid exhibits a higher isotopic ratio than the hydrocarbon containing the sam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These trend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kinetically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higher homologues from lower on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production mechanisms for hydrocarbons and carboxylic acids may be similar; they also impose constraints on the identity of the reactant speci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细叶楠与其同属树种及相近树种的木材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出这些木材之间的区别。【方法】通过固相微萃取取样方法和GC-MS分析技术对木材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地区细叶楠木材挥发性成分的总离子流图相似度高,对应峰的保留时间基本一致,相关系数高,显著性较大。细叶楠木材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多种萜类化合物,且均含有3,7-愈创木二烯、α-紫穗槐烯、δ-荜澄茄烯、十四醛、榄香醇、愈创蓝油烃和7-乙酰基-2-羟基-2-甲基-5-异丙基二环[4,3,0]壬烷等7种特征化合物。细叶楠与其同属树种、相近树种的木材挥发性成分有较大差异,可以此作为区分细叶楠木材与其他树种木材的参考依据。【结论】细叶楠木材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可用来作为识别木种的一种新方法,但要求必须包含7种特征化合物,且保留时间基本相同,相关系数必须大于0.750。  相似文献   

14.
Singh H  Chen Y  Staudt A  Jacob D  Blake D  Heikes B  Snow J 《Nature》2001,410(6832):1078-1081
The presence of oxygenated organic compounds in the troposphere strongly influences key atmospheric processes. Such oxygenated species are, for example, carriers of reactive nitrogen and are easily photolysed, producing free radicals-and so influence the oxidizing capacity and the ozone-forming potential of the atmosphere-and may also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organic component of aerosols. But knowledge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sources of oxygenated organic compounds, especially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is limited. Here we characterize the tropospheric composition of oxygenated organic species, using data from a recent airborne survey conducted over the tropical Pacific Ocean (30 degrees N to 30 degrees S). Measurements of a dozen oxygenated chemicals (carbonyls, alcohols, organic nitrates, organic pernitrates and peroxides), along with several C2-C8 hydrocarbons, reveal that abundances of oxygenated species are extremely high, and collectively, oxygenated species are nearly five times more abundant than non-methane hydrocarbons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Current atmospheric models are unable to correctly simulate these findings, suggesting that large, diffuse, and hitherto-unknown sources of oxygenated organic compounds must therefore exist. Although the origin of these sources is still unclear, we suggest that oxygenated species could be formed via the oxidation of hydrocarbons in the atmosphere, the phot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oceans, and direct emissions from terrestrial vegetation.  相似文献   

15.
基于QSAR和PCA方法的硝基芳烃综合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品的风险评价与管理应该关注基于多种生物体效应的综合毒性。为了评价毒性数据稀缺化合物的综合毒性,以50种硝基芳烃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它们的多种生物毒性数据,建立了稳健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模型,预测缺失毒性数据,解释了硝基芳烃的致毒机理——硝基芳烃与生物受体分子的亲电反应活性是决定其毒性的主要因素。然后应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an alysis,PCA)方法对基于QSAR模型计算获得的50种硝基芳烃的各种生物毒性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综合毒性因子(integrated toxicity index,ITI),对综合毒性因子进行QSAR分析,得到可直接由硝基芳烃结构参数预测综合毒性因子的单参数QSAR模型。结果表明,QSAR与PCA方法的结合可以成功地评价和预测硝基芳烃的综合毒性。  相似文献   

16.
从链霉菌中发现新抗生素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文兵  王锦  段学辉 《江西科学》2004,22(4):293-296,300
到目前为止,链霉菌是微生物中产生抗生素最多的菌种,据报道,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每年由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几乎呈现指数增长,并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最高峰,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增加幅度下降。收集到的数据显示一条S形曲线,比对数方程预测的曲线要平缓得多,在不断优化参数后为这条曲线建立1个较好的数学模型,根据这一模型可以估计链霉菌中还有多少没有被发现的抗生素,同时也便于预测不远的将来新抗生素产生的趋势。此模型估计在这类菌种中能产生的抗菌化合物的总数量约100000多种,而这只是迄今为止未发现抗生素中很微小的一部分。曲线中斜率的减少是由于筛选方法的减少,而不是由于新抗生素的枯竭,如果这种趋势任其发展下去,在近10~20年内斜率将会趋近于零,但如果不断地探索新的筛选方法,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发现新抗生素的速度是不会下降的。  相似文献   

17.
首都师范大学校园内部分植物花粉形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粉症是近年来严重困扰人们生活的一类过敏症状,对花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探究花粉的散布规律,可对花粉症的发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和德国莱卡DMRE研究型显微镜对首都师范大学校内的8种植物花粉进行了观察和照像采集,旨在为致敏花粉的鉴定工作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18.
对内蒙古4种土猎蝽摩擦发声器微细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分析认为:1)在土猎蝽的摩擦发声器中决定声音信息特征的主要部分是前胸腹板喙沟;2)同种及同种雌雄个体的摩擦发声器结构相同,保证了其相互联系的准确性;3)不同种间摩擦发声器的前胸腹板喙沟结构具有一定差异,对种类鉴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甘肃庆阳巴家嘴第四系底部地层中发现的2种真马化石研究得出,其地质年龄为2.5Ma B.P,是欧亚大陆发现最早真马化石的地点之一。认为:第四纪初真马从北美向欧亚大陆快速扩散的背景,是全球冰期气候的出现;中国与整个欧亚大陆一样,在一系列年龄为 2. 5 Ma B.P.的地点发现了最早的真马;这些化石显示出种级单元丰富的多样性,即在同一生态区域内常常同时有2种真马共同生活,还有三趾马共生;这是在气候突变条件下动物快速扩散事件产生的适应辐射,为区域叠覆成种理论提供了大型动物成种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乌梁素海湿地鸟类区系演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资料的收集和实地考察,在乌梁素海至1995年记录到鸟类181种和4亚种,隶属于16目45科103属;至2000年记录到鸟类197种和4亚种,隶属于17目47科110属;至2005年记录到鸟类221种和4亚种,隶属于17目47科116属.在实地考察和综合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近十年来乌梁素海湿地鸟类区系演变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由于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乌梁素海湿地环境不断恶化,适于沼泽环境的鸟种不断的增加,而适于广阔水域生存的鸟种的种类相对减少;文须雀以前在乌梁素海湿地在数量上很多,且为留鸟,但在近两年的多次调查中很难见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