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介变革的时代,各种新的艺术样式层出不穷.影像艺术作为一种电子媒介被运用于现代艺术中,成为新媒体艺术中典型的艺术类型.随着影像艺术的日益成熟与发展,它在各种艺术展览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影像艺术因其特殊性而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消弭了展览空间,另一方面,使得影像艺术的"情境空间"和"互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延展.  相似文献   

2.
互动广告能够让受众参与情境体验,同时产生受众与媒介之间的交互行为,该交互行为是其区别于传统广告形式的主要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文化渗透的互动广告打破了传统广告单一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模式的单向性,大大推进了现代广告业的发展。文章归纳总结了新媒体和交互广告的定义、发展背景和特点,进一步分析了新媒体互动广告的设计原则,阐述了新媒体互动广告的设计优势。  相似文献   

3.
在21世纪的艺术视域中,数字影像成为新媒体艺术创作的主要媒介,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网络等媒体制造的影像成为主要的艺术传播平台。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作的影像艺术以数字化的图像语言为视觉表象,以新技术手段为诗意载体,借助于Video、摄像机、投影仪、互联网和多媒体视频编辑软件,制造了后现代社会的“仿真”与“拟像”现实。大量的影像与Video艺术实例证明,影像艺术具有视觉诗意:借助视觉画面的审美表现力传达作者对影像文化的诗意追思。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下受众话语权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媒体的特征对新媒体与受众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说明在实用性方面,新媒体是以改变人的生活方式为出发点的,最大限度地适应了受众日益个性化和复杂性的信息交流方式。新媒体的互动性传播,不仅为受众提供了极为平民化和通俗化的信息内容,而且使传受双方的交流趋于平等,博客和播客等“自媒体”的迅速普及,为广大受众提供了便捷的表达自己心声的平台,实现了新媒体下受众话语权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影像大众化的到来,高校的校园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影响。影像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合理利用影像艺术提升大学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是当今高校乃至社会都应关注的问题。对高校影像进行梳理和分类,尝试从教育影像、公共影像、互动影像等层面进行探讨,为大学校园的文化构建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欧亚 《世界知识》2011,(12):48-50
用新媒体,公共外交能够更有效地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相结合,在信息传播互动性、双向性的基础上,实现对目标受众的"精确打击"。  相似文献   

7.
何为新媒体,就目前看,网站、数字报纸、电子期刊、手机报、数字电视等等。这些媒体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传播者非常依赖对新技术的运用,应该说,新技术是新媒体重要的制胜因素。同时,这些技术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绚丽多彩的表现力,良好的互动功能,这些功能大大提升了新媒体的传播效果,同步直播、互动报道等报道方式,已经被广大受众所熟知。  相似文献   

8.
余月玲 《科技信息》2010,(28):I0352-I0352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受众心理的衍变,带来了电视业新一轮的传播方式的变革。"互动"成为电视的关键词。"互动"观念的提出,为传统电视媒体在媒介竞争环境中寻求到了生存发展的新空间。由于技术推动、媒介环境、观众需求和社会文化需求等多方面的原因,电视节目中开始引入"互动",并通过各种方式与观众进行互动。首先,电视台自己主动制造报道热点,从而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同时,在此基础上,开辟出专门的栏目,让观众自己制作的节目能够在这些栏目里播放。而在电视台自己制作节目的进程中,一部分的观众可以亲身参与到节目中,不能亲身参与的观众可以利用电话、网络以及短信平台等方式影响节目的进程。为了更进一步达到这种互动的效果,在节目播放过程中与观众进行互动的同时,电视台还采取人际互动的形式,举办各种栏目推广活动,在真实生活中走进观众,从而达到与观众之间的更彻底的互动。每一种新的互动方式的产生,一方面促进了观众与电视节目之间更及时和彻底的沟通和反馈,另一方面,它也拓展了传统的电视传播理念。  相似文献   

9.
当今时代已经是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在近20年的时间,新媒体深刻地改变了信息原有的传播方式、传播速度和传播规模,使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已经成为广大公众接受信息的最主力渠道,网络媒体已经成为新媒体的主力阵容。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进步以及电脑产品和因特网的普及,大学生中利用计算机、手机及其他网络电子终端接收阅读网络电子信息的人数逐渐增多。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以视觉文本、超文本以及形式多样的方式提供着海量的信息。新媒体信息因为具有多样性的信息形式、无限丰富性的内容以及即时性的过程互动等特点吸引了大学生们,使他们更多地进行丰富便捷的阅读和交流,及时且广泛地接触  相似文献   

10.
陶蕾伃 《科技资讯》2012,(18):234-234
随着数字化艺术的到来,如何把握机遇以拓展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生存空间,不仅是中国民间音乐创作表演者的职责,同时也应该引起数字媒体领域的重视。"中国戏曲由主流文化迅速边缘化,一度在文化市场中缺少话语权"[1]。"戏曲危机"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浅谈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原始形态和被引进新媒体技术而产生的新的民间音乐艺术形态,进而探究中国民间音乐与新媒体整合的必然趋势和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新媒体传播为科普工作提供了新的传播路径和方式。以"科普天津"微信公众号为例,探讨了新媒体在科普工作中的应用具有即时传达,受众范围广;便捷易读,科学传播化整为零;互动广泛,效果可持续;内容丰富,传播精准化的优势。从未来科普工作的发展来看,新媒体具有优化科普内容,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吸引科普人才,提高平台编创水平;促进媒体融合,建立科普传播立体模式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骆荣顺 《科技信息》2009,(20):118-118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逐渐升温,多元化阅读方式给读者带来新的阅读体验。作为一种综合性阅读,新媒体偏向视觉和听觉文化的回归。充分实现与读者的互动。凭借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手段,很快与传统媒体分庭抗礼,吸引了大量受众,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相似文献   

13.
孟非在《非诚勿扰》节目中的形象设计引人注目,语言风格幽默风趣,角色把握亦师亦友,情感表达真实自然。他以"自我暴露"的方法缩短与受众的距离,以"名片效应"和"自己人效应"创造亲民主持风格,使主持活动赢得受众信赖与追捧。孟非的主持艺术为娱乐节目主持树立了新的标杆。  相似文献   

14.
黄琴  傅志欣  陆波 《科技信息》2013,(23):28-29
新媒体环境冲击下,红色文化的教育传播呈现出内容复杂多样,方式开放互动,受众广泛普及等特点,当代大学生多处于80、90后,很多红色经典文化精髓的边缘化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对于当代青年来说,红色文化仅仅等同于历史,而曾经引导不同时期文化潮流的红歌简化为纸上的音符。本报告以湘潭高校为依托,分析新媒体环境对高校红色校园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影响,探究出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校园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创新形式,对建设红色校园文化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大众对电视节目的艺术审美、价值取向、思想深度等方面的不断追求,电视节目的风格日渐成为决定该节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正是凭借其突出的个性魅力和深厚的知识素养所折射的风格特色吸引着受众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白岩松的"白岩松风格"辐射出特有的光彩,其主持艺术、直播艺术、采访风格、评论艺术和生活艺术因为独具特色而备受好评。  相似文献   

16.
《潍坊学院学报》2019,(5):52-54
融媒体时代报刊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澎湃新闻"于2014年成功转型自《东方早报》。新媒体信息获取渠道和传受模式变化,过剩的信息环境使得受众能动性选择加强,信息传播模式由单向传播到互动模式。"澎湃新闻"在内容生产和受众主体之间不断调试,以内容为王的理念,形成与受众的良性互动。在时政新闻和深度报道方面重点发力,加强信息的权威性以建立舆论导向的同时强化内容普适性以扩大用户群,"澎湃新闻"的运作经验为报业转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杜瑞源  秦祯研 《科技资讯》2014,(28):215-215
科技进步和信息革命的进程带来了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从而产生了更具互动性、精确性的新媒体,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艺术载体的更新的基础和条件,传统的艺术形式有了更为丰富的表现手段和传播平台。传统广告的传播依靠重复播放加深广告受众的印象,但是由于广告本身具有倡导性,广告背后具有说教的目的,这种重复播放造成的感官侵略性不利于平等、有效的传递广告内容。利用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探索观众更乐于接受的交互式广告表现模式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依托于高科技所产生的新媒体艺术逐渐成为了一种大众艺术,它与传统艺术不同,新媒体艺术具有鲜明的特点,它是一种以光学、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门类,与时俱进对于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将为新媒体艺术带来宽广的前景。同时,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也必将使该艺术门类达到突破。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些年来新媒体艺术在国内外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艺术的推广和传播已成为艺术作品新的价值创造模式。从其传播语言的内容构成模式到新媒体的新特点,无不进行着有商业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创造活动。本文在分析新媒体艺术特点内涵的基础上,对新媒体艺术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小议平面广告设计的非平面化表达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冬 《科技资讯》2011,(17):210-211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数字新媒体的崛起,传统的平面广告设计思维已经很难满足广告发起人及受众新的需求。平面广告设计突破平面,走向"非平面"的表达势在必行,这种非平面的的表现形式,不仅为平面广告设计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创造了更为广泛表现的可能性,更革命性地改变了广告与受众的关系——从传统观看与被观看的关系到感受并融入空间其中进行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