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战止战的基本含义就是用战争来制止战争,即在战争不可避免时,通过给敌以有力的打击,使其感到得不偿失,从而制止战争,实现和平。  相似文献   

2.
在战争中,人的生命是极需要保障的,然而目前人身保险业基本没有涉足战争领域。本文以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为例,分析现代战争的特点,以证明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商业保险公司开展战争人身险是可能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在未来战争中,「人海战」可能再也不会出现了,无人驾驶的武器系统将成为战争指挥官的首选。首先,在现代战争中,以「零伤亡」的代价取得战争的胜利正成为民众对战争指挥官的第一要求。美国参议员约  相似文献   

4.
莫泊桑的《羊脂球》和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都是描写的以战争为时代背景身为弱女子的不幸命运。丁玲与莫泊桑的战争经历使他们能够以个人独特视角穿透"战争与女人"小说的一般模式,拒绝正面描写战争而使其创作表现出对战争文化心理的疏离,更着眼于对人类本身的关照,但是两者在人物形象设计、叙事方式和情节安排方面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5.
《伊利亚特》和《江格尔》同是以部落战争为主要题材、以勇猛善战的英雄为歌颂对象的英雄史诗。两者借助部落战争的描写所展现的社会风貌及歌颂的时代精神十分相似。本文以战争描写为切入点,对二者进行平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现代战争的起因往往在于经济掠夺,而战争的成败胜负也往往以经济能否持久为其决定因素。战争,不管性质怎样、战争双方实为一场国力总体战,总要动员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战争服务。为此,要求国家运用政权力量对国民经济实行控制,以保证军需民用,这是战时经济的特征。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国民党长期推行不抵抗政策,没有战争准备,加之经济重心在沿海,所以战争初期,全国经济体制很不适应战争的需要。国民政府在慌乱中进行调整,经过一个转轨过程,逐步过渡到战时统制经济的轨道。这一战时经济政策,包括金融,财政,工业和国内外贸易各个经济部门。本文仅就贸易委员会与贸易管制发表浅见,以请教史界同行。  相似文献   

7.
战争不是不可避免的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帝国主义曾经两次发动了世界大战。在战争中,千百万无辜的生灵涂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全世界人民正在企望和平和安定的生活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者却又在世界各地燃起了侵略的殖民战争的火焰,使世界人民重新面临战争的威胁。帝国主义企图以战争来挽救自己垂危的命运,但半个多世纪的人类历史证明,每次战争的结果,都与战争发动者的愿望相反,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了越来越有利于保卫世界和平和制止战争的形势。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社会主义苏联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的诞生,从而开辟了人类走向和平的新纪元。这是世界历史的第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8.
军事战略在俄罗斯是一个具有固定涵义的概念,它是指以军事手段防止战争、国家和武装力量进行战争准备、进行战争和战略规模军事行动的方式方法。在表现形式上,它既是一种科学理论体系,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完备的战略方案)。它主要回答战争将来自何方,怎样防止战争,一旦爆发战争应怎样打赢战争的问题。俄罗斯重新独立后,军事战略作为指导国家和武装力量战争准备与实施的重要领域,也曾经历数度调整。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俄军事战  相似文献   

9.
战争结束了,日本是作为战争的潜在温床存在下去,还是作为永远放弃武力的新国家获取发展?日本面临发展的十字路口。战争结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惨败并不意味着这个战争策源地的寿终正寝。那些促使这个国家以奇异的速度、反常的方式、畸形发展军火工业的家族垄断组织,那些最终使这个国家走上战争之途的新老财阀,那些诱使这个国家以贪吝的眼色窥视他国财富的家族垄断统治却保存得相当完好。日本面临发展的十字路口:是作为战争的潜在温床存在下去,还是作  相似文献   

10.
李建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4):53-54,57
《伊利亚特》和《江格尔》同是以部落战争为主要题材、以勇猛善战的英雄为歌颂对象的英雄史诗。两者借助部落战争的描写所展现的社会风貌及歌颂的时代精神十分相似。本文以战争描写为切入点,对二者进行平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张旺锋  田书明 《科技信息》2008,(36):253-253
战争动员是打赢战争的重要基础,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动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完善战争动员的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的这些特点和要求。并对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完善战争动员的体制以适应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太阳照常升起》和《五号屠场》都是战后的文学产物.海明威与冯内古特并没有着重体现战争和战争英雄的辉煌.与之相反的是,他们都是以着重描写参战者战后的迷惘生活以及创伤记忆来体现战争的残酷.以战争为切入点,通过比较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乌托邦意识,从而揭示战争背后人们对乌托邦的向往与追求的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13.
《奇闻怪事》2013,(8):47
1.最短的战争:英国-桑给巴尔1896年战争1896年8月27日,英国与东非岛国桑给巴尔(现为坦桑尼亚的一个自治区)展开了一场空前短暂的战争,大战历时长达40分钟,从早上九点打到将近十点,桑给巴尔方面宣告投降,最后以英国的胜利结束。2.由一头猪引发的战争:美英1859年战争  相似文献   

14.
美国人常把武装力量和国家比喻为:鹰翼下的自由三、战争实质:信息化记者:刘将军,您对我们谈到了这次战争的结果、特点,现在我想请您谈谈这场战争的实质。刘亚洲:一言以盖之,战争的实质就是信息  相似文献   

15.
<正>南海问题的升温,也使得中美之间是否会擦枪走火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其实,擦枪走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背后的战争意愿,是擦枪走火后的冲突升级,甚至是大规模战争。历史表明,战争导火索从来不是战争的根本原因。如果参战各方都没有以战争牟利的意图,擦枪走火将得到很好的控制;但如果参战一方本已抱定挑起战争的意图,即使危机管控得再好,妥协做得再多,战争仍然不可避免。二战前英法不厌其烦地安抚纳粹德国,仍然无法满足希特勒的野心,因为希  相似文献   

16.
<永别了,武器> 是海明威的一篇带有浓厚自传特色的小说,具有强烈的反战思想.作品以主人公亨利在战争中的切身经历及感受,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无情以及战争对人性摧残和对幸福生活的毁坏,从而走上远离战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战争文学是以战争这一特殊题材为题材或背景的文学作品.作品中对战争生活的生动描写往往反映出文学家及人民对待战争的态度、观念、情感、心理等等.俄罗斯大量的战争文学作品反映了该民族的尚武性以及在战争这一残酷环境中英勇顽强和幽默乐观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8.
"全胜"是孙子关于战争指导和战略谋划的重要思想,在《孙子兵法》军事思想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孙子"全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战争指导的最高境界,以"伐谋"、"伐交"作为实现"全胜"的理想手段,以破中求全作为谋求局部"全胜"的指导原则等,其核心要义在于优先采用非暴力、低强度的对抗方式,尽可能降低战争造成的损失,追求战争效益的最大化。孙子的"全胜"思想对中国传统军事文化和战略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指导当代战争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给出了战争模型新的微分方程,结合战场实际数据运用数学模型对利比亚战争进行了尝试性地模拟与估算,粗浅地评估了交战双方取胜所需的必要条件。模型的建立依赖各战争时段的具体条件,根据不同条件采取了不同的建模方式,得出了双方的兵力之比以平方的关系来影响战争结局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艺术散论孙谦《三国演义》(以下简称《演义》)是一部以战争描写为艺术视角的文学巨著。它描绘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争,展示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真实形象地反映了三国时期各个军事集团之间复杂多变的矛盾斗争及其兴衰过程。作者通过对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