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河南科技》2005,(11):5-5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前不久表示,目前不宜再出台新的征地改革措施.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落实已有措施上。政府不会取消对城镇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将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的基础上.进行原有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  相似文献   

2.
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方法与应用:以融水苗族自治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融水苗族自治县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为例,在概述了土地评价的目的与原则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评价方法与过程,并简要介绍了面积量算、汇总和编制土地适宜性评价图的方法,最后说明评价结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可为广西县(市)级土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切实保护土地资源,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严肃性,规范土地市场秩序,防止楼市动荡造成风险,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出通知,清理各类园区用地,加强土地供应调控工作。通知要求要清理违规设立的各类园区。凡是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设立的园区,不管什么名称,都必须进行认真清理。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设立的园区,必须撤消,并追究批准者的责任。各地不得为迎合设立园区而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立的园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提供土地。未经依法批准用地的,要依法查处,追究责任。通知强调要严禁违法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皋兰县土地资源各要素特征的分析,计算出皋兰县各乡的理论生产力、生产潜力和实际最高生产力和生产潜力,并分析了实现这一生产力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对皋兰县各乡的土地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简单分析。在1%光利用率下皋兰县土地承载力为157725人,2%光利用率时全县土地承载力300373人。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地市场发育相对滞缓,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研究此问题,对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和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历史沿革及其绩效评价的基础上探讨影响流转的制约因素,进而从加强政府引导职能、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完善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提出初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现代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土地开发管理工作在全国范围中开展起来,土地测绘作为土地开发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土地开发管理的工作科学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就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土地测绘应用进行了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7.
8.
回顾了中外土地科学的发展历史及我国土地科学体系的建设,分析了我国土地科学的近期进展,并展望了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实现污水资源化与无害化的技术,是生态学四大基本原理在水资源领域的具体运用。目前土地处理法在技术上已渐趋成熟,但土地处理系统的拓展构建和实际应用的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拓展。重新认识、研究污水土地处理法及其相关机理并开发推广综合土地处理系统将具有  相似文献   

10.
贾群  李朋飞 《河南科技》2013,(11):144-145
公路建设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本文通过深入调查,分析了公路建设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现状;在安康至汉中高速公路设计过程中对路线、路基、桥隧、取弃土场进行优化设计,对节约土地数量进行定量分析,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垦方案,提出了一系列节约土地的措施;最后,对政府在公路建设中的土地资源保护应采取的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湿地是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之肾”.松北新区约有湿地7200多公顷,通过对该地区湿地中微生物进行的调查、鉴定,对湿地及湿地微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为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目前湿地不合理利用等问题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城镇土地整理的潜力与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国情,探讨我国城镇土地整理的意义;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强度三方面分析城镇土地整理的潜力,最后提出城镇土地整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河谷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研究--以兰州市西固区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兰州市西固区土地利用特点的基础上 ,将土地利用分为农业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其它用地 ,利用本区 1 987年~ 1 999年的土地利用统计资料 ,建立灰色动态预测 GM( 1 ,1 )模型 ,对西固区未来 2 0年的各类土地利用作出预测 ,定量描述它们的变化趋势 .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 ,农业用地有下降趋势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增长较快 ,其它用地稳中有减 .然后根据西固区实际 ,结合河谷型城市共有的特征 ,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河谷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定规律 ,并提出解决此类城市土地供需矛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参加了1990年西峰市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工作。对西峰市1981年和1990年两次调查资料对比分析后发现:十年期间,耕地、草地分别减少了2733公顷(4万亩)和7333公顷(11万亩)。耕地、草地减少的总数,大约等于居民地、林地、园地和未利用地增加数量的总和。这些增加数分别为5067公顷(7.6万亩)、2867公顷(4.3万亩)、800公顷(1.2万亩)、1800公顷(2.7万亩)。作者研究了西峰市各主要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后指出:造成耕地、草地锐减的主要原因在于:(1)居民地侵占了塬面耕地;(2)新开垦的山坡耕地、园地又侵占了山坡草地,使草地成为主要的“受害者”。西峰市居民地与耕地面积之比,已从81年的12%,上升到90年的25%。若不改变这种不合理的使用土地资源的状况,数十年后,将会出现塬面“无地可耕”的危险局面。针对西峰市的实际,作者提出了对土地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充分利用原有居民地等建议,并希望对土地资源质量方面的变化所引起的经济、生态方面的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大庆市耕地动态变化及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庆市耕地利用的变化分析,利用大庆市1978年,1988年,1992年,1996年和2001年五个时段的TM影像,获取23年来不同时期的耕地利用信息,以GIS技术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计算耕地的时空转移过程.结果表明,大庆耕地资源在近20多年来严重失衡,日益成为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对其现状问题的分析,提出大庆市耕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17.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关于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的关系、地质灾害体规模划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地质灾害体的稳定性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区划分等关键技术问题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甘肃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干旱半干旱省份,水资源贫乏,使历史上的粮食单产和经济指标一直处于全国末位,靠天吃饭一直困扰和制约着甘肃省农业的经济发展,为此,探索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旱地农业,是世纪之交刻不容缓的战略抉择,而集水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则成为旱为农业又一次新的科技革命,为旱地农业的持续发展和旱农区的脱贫致富开拓了新的发展道路,文章简析了甘肃省目前的农业现状和集水农业的发展前景,并就科学合理的实施方面  相似文献   

19.
吴锦文 《甘肃科学学报》2003,15(Z1):178-182
以甘肃省礼县为例,选用了岩土体性质、岩土体结构、地形坡度、降水量、植被覆盖率和人口密度等6个地质灾害活动要素,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计算了礼县各乡镇地质灾害危险度,并用危险度等级结合区域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按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将礼县划分为四个区:东北中南地质灾害极危险区、北部地质灾害高危险区、西南部地质灾害中危险区和西部地质灾害低危险区,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湖南人口发展与耕地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湖南人多地少,宜在控制人口,保护耕地的同时,大力兴修水利,防治洪涝旱灾;积极稳妥地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改良中低产田;发展生态农业,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以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