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为探讨广西桂林天坑资源状况及其植物资源可利用性,对桂林地区的岩溶地貌进行材料收集及实地调查,以了解桂林天坑分布、类型及其主要植物资源。调查发现桂林地区各县分布有17座天坑,且天坑区域的特色植物资源丰富,后期天坑植物种类和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早期和中期天坑群落植物组成多为草本和灌木植物,并对具有开发价值的植物进行了分类统计。研究结果为促进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生态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桂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查清广西天坑资源状况及其资源可利用性。【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测量、考察和资料收集、分析与对比,总结广西区内目前发现的岩溶天坑的发育背景和资源特征,提出广西天坑资源类型划分方案,并在对比分析国内外天坑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广西天坑的开发利用建议。【结果】广西天坑的品质在全国、全球都具有特殊的地位,而且在数量上位居全球、全国之最。广西天坑资源划分为12个类型,具有观光旅游、休闲养生旅游、探险猎奇、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影视拍摄、地下水开发利用等重要价值。【结论】建议进一步查清广西天坑资源家底、统筹规划利用天坑资源、深化与拓展已经开发的天坑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广西兴安白石天坑的植物区系特征和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以探寻植物生物多样性与地理演化、天坑生境的密切关系。结果表明:白石天坑植物有65科117属131种,区系组成中乔木有21种,占总数的16.03%;灌木有28种,占总数的21.37%;藤本植物有13种,占总数的9.92%,草本植物占总数的52.67%。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科级水平可划分为6个分布类型,主要是世界广布(36.92%)和泛热带分布(32.31%);在属级水平可分为14个分布类型9个变型,热带分布类型有60属,占总属数的51.28%,温带分布类型有37属,占总属数的31.62%。白石天坑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受光照影响较大:天坑底部向洞穴纵深100 m区域,物种分布只有3科3种;向洞穴纵深50 m区域分布11科13种;天坑底部区域分布13科14种;天坑中部植物丰富度较高,为33科44种,天坑外围分布有48科84种。白石天坑植物区系以泛热带成分为主,温带区系为辅,植物区系受中国-日本植物区系的影响更明显。本研究结果丰富了岩溶地区植物区系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资料,为以后开展全球气候变化和喀斯特植物生物多样性变化相关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天坑植物多指一类生长于喀斯特岩溶地貌(天坑)中的特殊植物群。随着天坑中更多植物新物种的发现、坑底坑外生境对比研究的增加以及天坑作为植物"避难所"研究的深入,天坑植物资源方面的研究报道也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对天坑植物群落形成、天坑植物特征、天坑植物资源等进行概述,以期为天坑植物资源的开发、药用植物的发掘与研究、地区经济的发展等奠定基础,同时为当前我国西部岩溶地区开发中的生态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加速器质谱技术(AMS)是一种高灵敏的核素分析技术。本文利用加速器质谱技术测定岩石中原地宇生放射性核素~(36)Cl含量来研究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的暴露年龄,实现了对广西大石围天坑的定年。研究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的最低暴露年龄为10~20万年。该研究为喀斯特地貌及演化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织金洞地质公园内的天坑及其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卫  李坡  钱治 《贵州科学》2011,29(3):1-7
通过对织金洞地质公园内天坑的形态大小、形成条件、分布规律等发育特征的探测及研究,本文对天坑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探讨,这将有助于认识织金洞地质公园内的喀斯特地貌发育规律、地下河演化、含水层性质、天坑与喀斯特发育年代及新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7.
正天坑(Karst Tiankeng),是指碳酸盐岩地区由溶洞大厅形成的,深度和口径不小于100 m,和(或)容积大于100万m~3,四周或大部分周壁陡崖环绕,且或曾与地下河溶洞相通的特大型漏斗。广西喀斯特天坑数量在全球首屈一指,占全国已发现天坑数量的40.7%,占全球天坑总数的29%左右,奠定了广西喀斯特天坑在全球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8.
石脚盆天坑群是典型的喀斯特天坑地貌,具有良好的景观旅游资源。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石脚盆天坑群景观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详细描述每个天坑的构造和景观特征,归纳天坑群的植被资源和人文资源,对石脚盆天坑群的景观旅游资源展开评价,提出纵向分带旅游开发的建议,以充分发挥石脚盆天坑群的旅游资源价值,达到丰富桂林旅游类型和增强桂北旅游市场活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大石围天坑群植物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广西分布新纪录属1个:黄栌属Cotinus(Tourn.)Mill,新记录种5个:黔西蒲儿根Sinosenecio bodinieri(Vant.)B.Nord.、披针叶百合Lilium nepalense var.ochraceum(Franch.)Liang、异叶点地梅Androsace runcinata Hand.-Mazz.、耿马齿唇兰Zeuxine gengmanensis K.Y.Lang和粉背黄栌Cotinus coggygria var.glaucophylla C.Y.Wu。文中列出了各个种的地理分布以及标本引证。  相似文献   

10.
“天坑”科考留下的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海波  刘俊 《科技潮》2001,(7):30-34
“鬼斧神凿.神秘莫测.谜团重重”.坐在直升飞机上俯瞰现今已闻名遐迩的广西乐业“天坑”时,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宋林华发出了如此感叹。年届六旬的宋林华是一个“祖国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的人,曾经干过水文、地质,如今他又在搞地质旅游的研究。此次乐业“天坑”科考,他不仅要对“天坑”进行科学考察,而且还要对它是否符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进行评估。和宋林华有着同样感叹的还有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春光和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金昌柱,以及其他参与科考的8位科学家。广西乐业,人口不足1万,从百色驱车还需5个小时才能到达。这个贫困而闭塞的小县城,却因今年4月1支由宋林华、张春光等11人组成的中外科考探险队的到来,而变成一个吸引人们目光并令人神往的地方。这支由我国中科院地质、动物、植物等专家和英、美探险专家组成的中外科考  相似文献   

11.
广西容县保留有相当数量的民国将军故居,这些故居不仅是弥足珍贵的人文资源,而且也是很有价值的旅游资源。近年来,民国将军故居的保护与开发工作虽然有所加强,但其形势却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容县民国将军故居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故居目前开发与保护的状况,从故居的保护开发、产品定位、线路设计与市场宣传等方面对容县民国将军故居的旅游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广西节能与环保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面临的形势,广西应着重将资源综合利用作为首要的重点,在加强节能与环保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与市场管理机制、积极培育发展节能与环保产业市场、鼓励支持企业扩大开放合作、构建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制定落实节能与环保产业振兴的具体措施等方面出台引导和扶持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旅游利用潜力,但不当的旅游开发容易造成文化资源的破坏.如何在促进传统村落保护的基础上发展旅游是需要探究的问题.本文以吉安银圳村为例,基于个案的旅游规划实践研究,结合银圳独特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整体保护和规划、特色旅游空间营造、产业发展、空间协同、分期规划五个方面的策略,以期把...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旅游咨询服务还只是为用户提供自主网络搜索返回的碎片化信息,尚未能将地方特色文化智能反馈给用户。针对此实际情况,本研究基于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知识图谱,对广西民族文化旅游问答系统的关键技术加以研究,并设计相应的问答系统,在解决实际需求的同时,尝试提高用户咨询体验满意度。根据问答系统(Question Answering System,QA)结构,本研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BERT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块(BERT based Entity_identification Model,BEiM),基于模版的关系抽取模块(Template based Relationship_extraction Module,TReM)和基于知识图谱的匹配推理模块(Knowledge Graph based Matching Module,KGMM)。在上述关键技术基础上,实现了广西文化旅游问答系统,并给出相关实验测试和应用效果。本研究构建的知识问答系统能够帮助游客高效地找到当地旅游的相关知识,提高游客自助服务的效率。对于人工智能助力广西旅游业的发展而言,本研究无疑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赋存、特色和持续开发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区域合作,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沿线旅游资源开发的构想:旅游形象定位;建立特色旅游区;建立高效精干的旅游管理协调机构;生态保护先于资源开发;拓宽旅游投资渠道.加快高原旅游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建设;加强青藏高原旅游带的整体营销策划。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赋存、特色和持续开发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区域合作,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沿线旅游资源开发的构想:旅游形象定位;建立特色旅游区;建立高效精干的旅游管理协调机构;生态保护先于资源开发;拓宽旅游投资渠道,加快高原旅游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建设;加强青藏高原旅游带的整体营销策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