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在中板轧制过程中抑制板坯弯曲的措施,在国内外首次应用上压法轧制来抑制中板轧制过程中板坯生成的弯曲现象,从理论上建立了板坯上下表面温差与轧辊辊径差的关系,为现场提供配辊原则。  相似文献   

2.
中板轧制过程板坯弯曲现象是中板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测试技术对中板轧制过程板坯生成弯曲时的轧制参数进行了综合测试,摸清了轧制参数的变化规律及特点,为板坯弯曲的机理研究和设备改造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中板轧制过程中抑制板坯弯曲的措施之一,从理论上建立道次压下率大小和板坯断面温差与板坯弯曲的关系,从而给出抑制板坯弯曲时道次压下率最佳值的确定原则,其正确性已被实践所证明。  相似文献   

4.
中板轧制过程板坯弯曲生成与抑制之一--轧制参数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中板轧制过程板坯弯曲现象是中板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测试技术对中板轧制过程板坯生成弯曲时的轧制参数进行了综合测试,摸清了轧制参数的变化规律及特点,为板坯弯曲的机理研究和设备改造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中板轧制过程中抑制板坯弯曲的措施之一。从理论上剖析了轧制线高度和轧辊偏移量大小与板坯弯曲的关系,给出了实用的轧制线高度的确定原则。实践已证明合理的轧制线高度是一种抑制板坯弯曲很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分析了电气传动系统参数对要反坯弯曲的影响,给出了抑制板坯弯曲的方案并给予实施,实践表明用电气传动系统参数的非对称来抑制板坯弯曲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采用"差动咬入法"控制中厚板轧制板头弯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中厚板轧制中板坯头部弯曲原因的基础上,介绍韶关钢铁集团公司二轧厂在板头弯曲控制中采用下辊电机启动时间早于上辊启动时间的“差动咬入法”。通过采用该方法,使板坯头部下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基本满足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8.
立辊形状对粗轧板坯侧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板坯两侧存在温度差的条件下,采用平立辊和孔型立辊轧边后板坯形成的狗骨坯形状是不同的,在其后的四辊轧机中轧制时产生的侧弯也不同·采用有限元对不同板坯两侧温度差的孔型立辊轧制过程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得到了板坯狗骨形状的数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影响函数法对随后的四辊轧机轧制过程中的侧弯进行了解析计算,得到了不同板厚沿宽度方向的分布规律及在距轧机50m处的侧弯量·结果表明孔型立辊轧制后又经水平辊轧制的板坯侧弯量明显比平立辊时为小·所得结果对板坯粗轧过程侧弯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厚板轧制头部弯曲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维大变形热-力耦合有限元法分析了厚板轧制头部弯曲的现象,得到了不同的轧制线高度、摩擦状况、上下工作辊直径和上下工作辊转速时对厚板轧后头部弯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合适的轧制线高度范围是22-33 mm;采用下压法轧制时,合适的下工作辊直径与上工作辊直径差范围是0-20 mm。该结果可为厚板轧制过程参数的设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二维大变形热-力耦合有限元法分析了厚板轧制头部弯曲的现象,得到了不同的轧制线高度、摩擦状况、上下工作辊直径和上下工作辊转速时对厚板轧后头部弯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合适的轧制线高度范围是22-33 mm;采用下压法轧制时,合适的下工作辊直径与上工作辊直径差范围是0-20 mm.该结果可为厚板轧制过程参数的设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板坯调宽立轧过程中常出现弯曲失稳问题,寻求实现稳定轧制的立轧允许轧制压力值,对热轧立轧小柔度板坯稳定轧制的允许轧制压力进行了研究,推导并建立了立轧小柔度板坯允许轧制压力的计算公式. 实验和应用结果表明,对于处在小柔度范围内(10相似文献   

12.
中厚板轧制轧件头部弯曲模拟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建立中厚板轧制轧件头部弯曲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分析了中厚板精轧过程上下辊转速比、压下率、来料厚度材质对轧件头部弯曲的影响,并给出了轧件头部弯曲控制参数下辊转速比和压下率的最优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13.
中厚板轧制头部弯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中板生产轧件头部下扣这一现象进行了实验室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弯曲并非完全体传统认识的那样向小辊侧或慢辊侧弯曲,而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对于不同的来料厚度、不同的变形程度,为了杜绝下扣,需选取不同的速比与之匹配。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利用曲面柔性轧制方法实现三维曲面件成形过程中板料厚度变化与轧制变形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当工作辊弯曲形状为圆弧时,凸曲面柔性轧制不均匀辊缝的辊缝分布以及工作辊排布函数公式.根据该公式对凸曲面柔性轧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通过计算将离散辊全局压下量转化为局部压下分量,得到较好的模拟结果.研制了小型实验装置并进行成形实验,得到典型实验件.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表明,曲面柔性轧制用于成形三维曲面零件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改善喷射沉积耐热铝合金板坯轧制成形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喷射沉积Al-8.5Fe-1.3V-1.7Si(8009)耐热铝合金板坯是由基体金属和孔隙、少量颗粒边界的氧化膜组成的,微观组织缺乏良好的冶金结合,直接采用轧制使其致密化产生塑性变形,在工艺上存在极大的难度,轧制时易出现板坯表面裂纹及边裂。本文研究了8009合金的包套轧制、交叉横轧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包套轧制、交叉横轧工艺,有效地改善了喷射沉积板坯的轧制成形性能,成功制备出厚度为0.6~1.0mm的薄板。  相似文献   

16.
立-平轧制过程轧件角部裂纹的扩展与愈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和几何模型更新技术,对立平交替轧制过程中轧件角部裂纹的扩展与愈合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平辊身立辊和带孔型立辊两种条件下,轧件角部表面横向裂纹的形状变化、裂纹内侧面接触压力变化、裂纹表面节点的位置变化.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平辊身立辊轧制时,轧件角部裂纹愈合较好,而采用带孔型立辊时,轧件角部裂纹在平轧后,可能再一次被拉开.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趋势一致,研究结果对预报热轧过程中板坯的边部裂纹出现、提高产品的边部质量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四辊轧机工作辊和支撑辊之间接触和弯曲耦合问题的一种非线性力学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轧辊的接触变形和轧辊弯曲变形之间的相互影响,能更好地模拟轧辊在轧制力作用下的力学特性,采用修正迭代法求解,得到了轧辊的弯曲变形、挤压变形、接触压力、接触宽度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等一系列结果,该模型可用于板形控制、轧机振动等问题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模拟实验研究在攀钢Φ1150初轧机上采用连铸板坯切分轧制120mm方坯,为初轧机生产小方坯提供生产依据.充分利用Φ1150初轧机的辊身长度,科学地配置孔型,使其既能采用钢锭生产重轨坯,又能利用连铸坯切分轧制120mm方坯,满足现厂生产,证明采用初轧机切分轧制小方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经常困扰热轧生产的粗轧板坯镰刀弯缺陷,本文结合弹跳方程和解析法,分析了引起板坯镰刀弯的主要因素——轧机两侧纵向刚度偏差、来料楔形及轧件运行走偏,分别计算了其对应的调整量,建立了基于轧机两侧轧制力差的镰刀弯调平控制模型.该模型可反映轧机两侧纵向刚度差、来料楔形及轧件运行走偏等主要因素与镰刀弯的定量关系,进而计算出控制镰刀弯的粗轧机各道次辊缝倾斜调整值.与现场实测值进行离线验证对比,实测值与计算值比值平均为0.977,结果表明镰刀弯调平模型能够预估板坯各道次辊缝倾斜调整值.将模型投入2250 mm热轧机组使用后,板坯镰刀弯弯曲量未达标率从24.88%下降到6.62%,提高了镰刀弯控制效果,使粗轧板坯镰刀弯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  相似文献   

20.
辊式矫直过程中板带弯曲挠度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面积-力矩第二定律,建立弯矩与挠度的关系式;将零弯矩点之间板带承受的弯矩分为四个部分,即加载时的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考虑到加工硬化现象的弹塑性变形以及卸载时的弹性变形,从而得到较为符合辊式矫直过程中板带弹塑性弯曲变形特点的弯曲挠度,为下一步精确确定矫直辊挠度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