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机构投资者行为模式及对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革  李林 《系统工程》2011,(2):21-26
从机构投资者行为模式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关系的角度出发,对我国机构投资者行为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并利用证券投资基金的持股数据实证研究了基金持股行为及持股变动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持股及持股变动行为在总体上有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运用Panel Data(固定效应下)计量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应计质量(AQ)的内在因素,并着重分析了机构持股与AQ的相关性,从总样本和分等级样本综合来看,AQ与机构持股比例成显著负相关,表明,从整体上来看,对于那些盈余波动较大,AQ较差的公司股票,机构投资者予以了识别与回避.进一步,通过构建AQ的替代变量AQfactor,将其纳入三因子和四因子模型,采用时间序列OLS回归计量方法进行资产定价检验.结果显示,AQfactor虽然与股票回报率正相关,但是,在三因子模型中,其回归系数只在10%水平上显著,同时,按机构持股高低分组的检验结果表明,机构持股最高的组合,其AQfactor系数的显著程度在10%水平上高于机构持股最低的样本.而在四因子模型中,回归显示并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表明,中国A股投资者在对股票定价时,虽对AQ带来的盈余信息风险有所识别,但无充分的证据表明,AQ能作为一个较为稳定可靠的定价因子来解释股票回报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运用Panel Data(固定效应)以及时间序列OLS回归计量方法,系统分析影响应计质量的内在因素,在将总应计质量分离成内在应计质量与可操控应计质量的基础上,探讨它们与权益成本的相关性,实证表明:可操控应计质量与醛益成本成显著负相关,而内在应计质量与权益成本成显著正相关;可操控应计质量对权益成本影响比内在应计质量更为显著。这表明,在中国A股市场,投资者不能全面有效识别公司应计盈余质量的好坏,应计质量没有得到客观定价。同时,在对应计质量进行资产定价检验时发现,由于超常报告盈余引起的盈余大幅度波动(高AQ值)导致盈余质量的不稳定,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稳定的超常回报率。  相似文献   

4.
论文运用Panel data(固定效应)回归以及时间序列OLS回归计量方法, 从股价和超常回报率两个角度考察了应计盈余质量是否会影响投资者对股票的定价.对股价的检验显示, 年报和季报之后的股票价格与可控盈余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表明, 上市公司对会计报表报进行盈余管理会误导投资者对于资产的定价. 进一步, 构建了应计质量的替代因子AQfactor, 将其纳入资产定价模型, 检验结果显示, 月超常回报率与AQfactor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这表明, 超常的报告盈余带来的低盈余质量并未得到A股投资者充分关注. 在一定程度上, 投资者未能有效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A股市场的交易机制和投资者结构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存在差异,是否存在类似于美股的由异质投资者角力所导致的市场异象成为学界与业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从异质投资者之间多空对决视角出发,基于隔夜收益与日间收益分解,探讨了股票日内收益反转(高开低走或低开高走)的频繁程度是否对股票未来收益具有预测能力.实证结果表明:中国A股市场存在显著的"高开低走"异象,持续期可达6个月,但不存在"低开高走"异象;"高开低走"异象在小市值、高成长的"魅力股"上尤为明显,且市场情绪、博彩偏好、套利限制等因素引发的错误定价有助于解释异象成因.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关于中国A股市场异象的新的经验证据,也对降低异象影响、优化市场效率、提升监管效能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11-2020年中国A股市场的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概念股的提出对中国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概念股的提出显著降低了概念股标的股票的定价效率。进一步发现,股吧发帖量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市场定价效率,投资者关注度不同导致噪声交易者的参与程度不同,最终导致不同板块和不同类别概念股标的股票定价效率的异质性。本文的研究为资本市场从股吧噪音信息传递的角度降低定价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及时锁定宏观经济形势衍生出的概念股并进行资源配置的调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行为金融理论为基础,研究卖空限制下投资者异质信息与资产定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市场上存在非理性信念时,投资者的异质信息差异程度在整体上与资产价格的误定价程度正相关;投资者过度自信时,资产价格被高估,当投资者对信息反应不足时,资产价格被低估;且理性投资者受卖空限制时资产的误定价程度最高。另外,在投资者信息差异影响一定的情况下,增大信息披露精度并不一定能降低资产的误定价程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假定金融市场上存在两种风险资产,其中一种风险资产存在信息更新,而另外一种资产不存在信息更新,简单投资者对两类风险资产之间的相关系数存在暧昧性(ambiguity),本文研究了这种不对称的信息更新对两类风险资产的需求函数和市场一般均衡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更新在长期内可以降低参数暧昧性,提高定价效率;在短期内可以驱动相应的风险资产产生额外的需求,消除对应资产的有限参与现象,但是这种由信息驱动的有限参与现象的消除并不能带来定价效率的提高.同时不对称的信息更新可能导致没有信息更新的资产从共同参与均衡过渡到有限参与均衡,因此政府试图通过信息披露提高市场透明度、改善定价效率的目的只能在长期内才会实现,在短期内信息披露可能会使得资产的定价效率产生恶化.  相似文献   

9.
发行方式与初始回报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0年1月1号到2003年12月31日期间在上海证券市场发行的A股新股为样本,对发行方式与初始回报的关系用多元回归分析进行研究,得到三个发现:以询价方式发行的新股定价偏低;向二级市场投资者定价配售与初始回报间存在负的显著相关关系;有机构投资者参与IPO的新股具有较高的初始回报.同时,对三个发现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市场存在显著的正反馈交易,且追涨程度远超过杀跌程度.这种现象本文称之为正反馈交易的涨强不对称.本文旨在研究这种涨强不对称是否具有定价能力.本文在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反转因子、正反馈因子和涨强不对称因子,对2010年以前上市的全部A股从1998年1月至2016年10月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本文发现,涨强不对称因子的表现显著区别于正反馈因子和反转因子;尽管单一来看正反馈因子、反转因子和涨强不对称因子都有一定的定价能力,但在多因子模型中正反馈因子和反转因子的定价能力很弱,只有涨强不对称因子有显著的定价效果;且这种定价能力不是因为追涨、杀跌、流动性溢价或投资者情绪造成的.总之,涨强不对称是一个有别于传统因子的新定价因子,且其定价能力可能源于市场补偿非理性投机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有关市场异象的研究正成为资产定价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已有关于市场异象的研究(比如规模异象、价值异象等)大都采用年度会计数据,从而使得一些在样本区间内的重要信息被忽视。本文首先通过Fama-MacBeth回归和截面分组的方法统一分析了九个主要的市场异象在我国A股市场的表现。在此基础上,针对异象指标更新频率低的局限性,同时为了利用调整期内更多的信息,本文基于移动平均(MA)方法度量我国股市的价格趋势,进而对各个初始异象进行调整。实证结果显示:中国股市价格趋势呈现短期化;基于MA策略动态调整后各市场异象组合平均收益和风险调整的收益均显著加强,尤其是对一些原本表现较弱的异象;投资者情绪越高以及信息不确定程度越大,调整后的异象表现越强。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一类考虑了投资者微观结构随机变迁、投资者行为存在羊群效应以及非理性情绪的高维行为资产价格模型,推导出行为期权定价偏微分方程,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行为期权定价方法:首先,基于费曼卡兹公式推导出行为期权价格的迭代方程;然后,用神经网络来逼近迭代方程中的期权价格关于标的模型空间变量的梯度函数;最后,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参数寻优得到期权价格。数值实验表明:相比蒙特卡洛方法,深度学习算法在计算高维标的资产的期权价格时,获得的结果不仅精度更好,而且效率更高;在相同精度要求下,深度学习算法所需要的仿真路径数更少。研究发现:市场中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程度越严重,期权价格越高;股市微观结构调整速度和羊群效应,对不同成熟度的市场上期权价格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不成熟市场上,股市微观结构调整速度越快,投资者的羊群效应越严重,期权价格越高;而对于成熟市场,投资者结构回复长期均衡以及羊群效应,均起到稳定期权价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2007-2016年半年度开放式基金持股数据,研究主动型基金和被动型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主动型基金持股降低了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而被动型基金持股提高了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本文采用子样本回归以及工具变量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控制潜在的内生性等问题,得到了一致稳健的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主动型基金通过增大市场噪音对信息披露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而公司治理的改善是被动型基金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发展目标的制定具有启示意义,监管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发展价值型机构投资者,充分发挥其公司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基金管理费激励的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管理费激励的有效性取决于基金资金流与基金业绩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建立多变量的回归模型,采用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季度数据对中国基金市场存在的"赎回异象"和流业绩关系的特征进行了实证.从实证研究结果,本文发现中国基金市场由于业绩与基金流量之间存在较小的正的系数,以及统计显著性不高等,管理费激励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不突出.而且在管理费激励制度下,中国基金市场中的流业绩关系没有显著的特征,表明投资者对基金业绩排名不敏感,说明中国基金投资者的理性程度还不够,正处于从非理性到理性的过渡阶段.最后,针对中国基金市场,提出了增强中国基金管理费激励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存在信息更新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完全串谋对IPO定价的影响。通过对初次询价阶段的分析,给出机构投资者的报价策略;通过对累积投标询价阶段的分析,给出发行方的最优定价策略。研究表明,配售比例、市场信息质量、参与申购人数、机构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程度以及私人信息质量均会影响首次发行价格,并且认为机构投资者串谋是引起IPO抑价程度加深的原因之一。分析表明,发行方可以通过控制配售比例降低串谋对IPO定价的影响。最后,通过数值分析对上述观点做了进一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中国机构投资者蓬勃发展的现状,以深沪两市2007年-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内生关系视角,实证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机构投资者在企业治理中表现出"参与治理"和"选择治理"的双重作用,这揭示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会计稳健性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动态关系;2)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治理"和"选择治理"作用均表现出"时滞性";3)无论是"参与治理"还是"选择治理",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比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均表现出更强的治理效用,同时对持股企业会计稳健性的需求也更高.进一步探索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其持股比例超过9.1%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会计稳健性的正向影响显著下降,即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的治理效应明显减弱.研究结论进一步拓展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会计稳健性的研究范畴,同时对相关监管部门引导机构投资者参与企业股权改革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检验了投资者关注度对行业层面信息扩散速度与股票定价过程的影响,发现投资者注意力的有限性导致行业信息在行业内和行业间逐步扩散,行业信息在行业内的逐步扩散,导致同行业内高关注度与低关注度公司股票的收益率呈现出领先滞后现象;行业信息在行业间的逐步扩散,导致蕴含重要市场信息的行业收益率与市场未来收益率显著相关,且其相关程度与行业的受关注度成反比;行业信息的逐步扩散还导致了行业动量效应,买入赢家行业、卖出输家行业股票组合能够获得显著的正向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机构持股持续性指标体系,从四个维度全面研究机构持股持续性对上市公司业绩及风险的影响.整体来看,机构持股比例和持股稳定性的提升显著提高了公司业绩并降低了风险,反之则相反;机构持股期限与公司业绩仅呈很弱的显著负相关,导致这一异象的原因是:机构持股期限仅是一种表象,其背后隐含的是机构频繁换股的"散户化"行为及其不同的利益诉求带来了摩擦,加剧了公司经营决策和管理的不确定性,使公司业绩下降.分组研究显示:机构持股对公司业绩及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只有秉持长期价值投资才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而以短期投机为目的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发展有害无益;机构持股稳定性越高,越有利于降低公司业绩风险;在机构持股比例高且持股期限长的公司中,机构持股比例与期限的协同效应越强,对公司业绩的改善作用越大,反之越小;在机构低比例持股的公司中,机构持股稳定性的提升对降低公司业绩风险的作用大于机构高比例持股的公司中对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2007~2012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机构投资者持股规模、持股稳定性和持股独立性三个维度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大机构投资者比小机构投资者发挥着更好的治理效应,其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更强;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比非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发挥着更好的治理效应,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强;独立型机构投资者比非独立型机构投资者发挥着更好的治理效应,其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制度环境能够正向调节大机构投资者、稳定型机构投资者与独立型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关系。  相似文献   

20.
资产增长效应的存在对市场有效性理论提出了挑战,近年来学者们尝试着从各个角度出发解释该异象,有关我国股票资产增长效应的研究视角仅限于投资及融资约束,得出的结论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基于此,选用1994~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法马-麦克白斯横截面回归的方法,试图从套利限制的角度来研究我国股票市场的资产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特质波动率计量的套利风险,买卖价差和价格冲击计量的交易成本,对资产增长效应都具有解释能力,而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对资产增长效应不具备解释能力,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与个人投资者相差无几,市场参与主体普遍成熟程度低是我国股票市场资产增长效应显著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