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多主体建模的方法构建了一个具有真实股票市场特征的人工股票市场,通过对3类异质投资者信息资源禀赋及交易行为的刻画,展现了市场财富的幂律分布特征,并发现财富分布的基尼系数随着机构投资者初始市场占比的增加而减小。这意味着市场财富会向信息占优的机构投资者手中聚集,但整体财富分布的非均等程度会随着更多机构投资者的加入而减弱。基于以上结论,从优化资源配置公平的角度对中国股票市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中国股票市场中,投资者情绪对资产价格的影响非常重要.本文将投资者情绪和宏观经济变量加入到条件CAPM模型中,采用Avramov和Chordia(2006)的两步回归分析框架,检验了包含投资者情绪信息和宏观经济变量的条件资产定价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收益异象的解释力.实证结果表明,包含IPO首日收益率为投资者情绪信息的条件CAPM模型能够显著解释我国股市中的特质波动率之谜,规模效应和价值效应,经济不确定性指数作为额外的宏观经济变量加入条件CAPM模型能够解释我国股票市场的非流动性溢价,实证结果对于不同的度量指标都很稳健,进而证实了投资者情绪因素在资产定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以东方财富网用户自选股而统计的个股关注度数据基础上,采用关注度变动衡量投资者注意力配置变动、个股关注度市场占比衡量市场投资者注意力配置结构,构建基于Carhart四因素模型的投资者注意力配置收益率模型,考察投资者注意力配置对资产定价的影响。实证发现:个股关注度增长率显著正向影响个股收益率,而个股关注度市场占比显著负向影响个股收益率。这表明个股的投资者注意力增长越大,收益率相对更高,即眼球效应;个股的投资者注意力配置在市场中相对更大,其收益率相对更低,即曝光效应。本文从投资者注意力资源的静态存量结构和动态增量变化角度,相对统一地解释了投资者注意力影响资产定价的正反两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首先, 通过预期消费的形式将信息的随机冲击引入到异质性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中,以此构建异质性投资者的最优化行为模型. 其次,以该理论模型的结论为基础建立实证方程,并运用MSBVAR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投资者信息选择行为对我国各个资产市场的收益存在着显著不同的影响. 最后,以股票市场为例来分析投资者信息选择行为是如何影响我国资产市场收益的.通过对股市收益的强波动性特征、羊群行为以及机构投资者对股市稳定的破坏作用三个方面的分析,发现投资者互补性的信息选择行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收益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释沪铜主力合约从2003年10月开始所发生奇特的迁徙现象,采用非参检验、格兰杰引导关系检验和协整关系检验等方法,从保证金制度和跨市套利者的交易行为角度进行了解释.主要结论有:1)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保证金提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解释沪铜主力合约的迁徙现象;2)国内套利者在伦铜和沪铜两个市场的套利行为可能是沪铜主力合约奇特迁徙现象的重要原因;3)上述跨市套利是有限套利,投资者的有限理性与市场制度的不完善是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研究了二级市场上投资者情绪、意见分歧对股票未来收益率的解释能力。研究发现,意见分歧程度与未来收益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在情绪高涨期尤为突出;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未来收益产生负向影响,投资者情绪越高涨,股价越容易被高估,当意见分歧较大时,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更大。而且,在意见分歧与投资者情绪的共同作用下,意见分歧越严重、投资者情绪越高,投资者对股价的非理性反应越强烈,股票价格偏离其基本价值的幅度越大,随后一期股票收益率回调得越多。本研究试图从意见分歧与投资者情绪相结合的角度,理解我国股票市场中投资者的行为,可为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股票市场日周效应的规律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日周效应进行研究发现,自1995年1月1日以后沪、深A股和深市B股市场存在着显著的正周五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存在于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正周五效应可以通过结算过程假设和半月效应假设进行解释.同时研究发现中国深市B股市场的日周效应可能源自于国外市场的溢出效应.当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在中国沪、深A股市场上存在着利用日周效应交易策略进行套利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从局中人角度建立了奈特不确定性下的资产定价模型,并研究了投资者奈特不确定性情绪对金融资产定价的影响.由于投资者奈特不确定性情绪的影响,置身于股市的投资者会对市场预期极端值施加不合理的权重,市场预期极端值就会对资产定价产生显著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解释"非理性繁荣"与"股市萧条"的内在机制.利用随机过程的模拟方法,对奈特不确定性下的资产定价进行了模拟,支持了结论.最后,从投资者面临奈特不确定性角度,对造成中国股市大幅度波动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股票市场的三因子模型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通过对中国股票市场从1995年7月到2000年6月所有A股股票月收益率的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具有显著的市值效应,账面市值比效应、市盈率效应和价格效应,这些效应不能用市场β值来解释,但再加上两个因子:市值因子和账面市值比因子,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些效应,这个三因子模型也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股票市场众多指数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基于噪音交易者的风险资产定价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放宽DSSW模型中的风险资产股利为常数和噪音交易者心目中的股利变化是一个纯粹正态分布随机过程的假设条件,分别构建了只有理性投资者和存在噪音交易者两种情况下的股票市场风险资产定价模型,并在对所建立的两类模型及其经济意义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噪音交易者对股票市场风险资产定价及其波动性的影响机理,对中国股票市场2005年6月-2008年8月期间发生的"异常现象"进行了合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噪音交易者能对股票价格及其波动性产生系统性影响,中国股票市场发生的"异常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噪音交易者造成的.从研究假设、研究结论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对DSSW模型进行了合理的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1.
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学农  彭丹 《系统工程》2007,25(12):58-62
以中国股票市场上的上证指数与深证成份指数的日收益率为样本,采用GARCH与EGARCH模型,来研究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发现,在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后,股指收益率波动性数值减小。波动的平稳性增强,波动的杠杆效应减弱,这表明机构投资者能够有效地降低股市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12.
机构投资者能否提高股票的定价效率一直是理论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应计异象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能够显著减少应计项目的错误定价程度。以中国A股市场2001~2010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我国证券市场上依然存在应计异象现象;通过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变化和公司上年度应计项目水平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机构投资者确实会根据公司的应计项目水平做出投资决策上的调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不论是高机构投资者持股组还是低机构投资者持股组,都存在显著的应计项目高估现象;但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越高,应计项目的高估程度也越小,表明机构投资者确实可以减少应计异象,提高市场对应计项目的定价效率。  相似文献   

13.
资产增长效应的存在对市场有效性理论提出了挑战,近年来该异象受到金融学界的关注.学者们提出了多种衡量资产增长的实证性指标,这些指标或仅考察了部分资产成分的增长,或笼统地考察总资产的增长而没有剔除其中的噪音成分,导致以往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文章试图在剔除噪音资产成分的基础上,将更多的与未来股票收益负向相关的资产成分纳入指标的构建,提出使用经营资产增长率指标来衡量上市公司资产变动状况,并运用分组法、Fama-MacBeth横截面回归法、时间序列回归法以及非重叠套利投资战略等工具,以1994-2012年A股市场中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各种资产增长率指标和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经营资产增长率能够全面度量上市公司的资产增长状况,充分反映资产增长效应,是度量资产增长的代表性指标,依据该指标形成的套利组合获得的收益也是最高的,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融资交易既是一种买空机制,也暗含了杠杆效应.自从引入"两融"交易制度以来,融资交易给我国股票市场带来的不仅仅是多了一种交易手段,买空机制和杠杆效应对个人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并进而影响到整个股票市场.此前的研究表明,我国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者存在明显的过度交易;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则是,融资投资者与普通投资者在过度交易行为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使用国内某大型证券公司个人投资者的订单数据,对融资投资者的过度交易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与普通投资者相比,融资投资者的交易更为频繁,过度交易程度更为突出;2)与普通投资者相比,融资投资者的投资绩效受过度交易的损害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llavigna-Pollet模型,分析投资者注意力对股票价格的周期性影响以及PEAD现象的周历特征,指出PEAD现象周历效应的根源是投资者注意力分散程度呈周历分布,并据此给出PEAD现象的存在性、周末效应、即时反应、后续修正效力等的理论解释。进一步,以深证主板市场A股为样本,对PEAD现象周历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我国股票市场PEAD现象存在周历效应,但并不一定表现为周末效应;上市公司盈余公告后,期限越短反应不足现象越明显;且后续反应不能修正之前的反应不足,因此投资者无法利用对盈余惯性反应不足的后续修正来盈利。  相似文献   

16.
机构投资者行为模式及对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革  李林 《系统工程》2011,(2):21-26
从机构投资者行为模式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关系的角度出发,对我国机构投资者行为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并利用证券投资基金的持股数据实证研究了基金持股行为及持股变动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持股及持股变动行为在总体上有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中国股票市场数据研究了股权溢价的主要驱动因素及其对股权溢价变动的传导机制问题.我们的主要发现如下:1)产出差、通货膨胀率和投资者情绪冲击对股权溢价有统计显著的动态影响,而利率冲击对股权溢价的影响比较有限; 2)这些冲击对股权溢价的变动具有一定的状态依赖效应,产出差冲击在经济衰退时期对股权溢价的影响更大,而CPI、情绪和货币政策冲击在经济扩张时期的影响更大; 3)这些因素冲击对股权溢价的解释能力主要来源于对预期收益的解释能力,而来源于对现金流消息和折现率消息的解释能力相对较小; 4)市场情绪冲击对股权溢价的变动有最大的解释能力,因此充分发掘投资者情绪变化信息更有可能提高短期股权溢价预测的效果.我们的研究揭示了经济基本面、市场情绪和货币政策冲击对股权溢价的动态影响和传导机制,可以为预测模型的构建和投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利用计算实验金融的方法,在MASON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一个股票和股指期货并存的跨市场计算实验金融平台,进行模拟实验,产生5秒钟高频数据,分析期现套利者的数量变化对股指期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 研究发现,期现套利者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市场稳定,保持合理数量的套利者对降低市场波动性和价格发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监管机构应当加强监管的效率和质量,保证投资者结构的合理,同时丰富市场中投资者的种类,保证市场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A股市场的交易机制和投资者结构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存在差异,是否存在类似于美股的由异质投资者角力所导致的市场异象成为学界与业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从异质投资者之间多空对决视角出发,基于隔夜收益与日间收益分解,探讨了股票日内收益反转(高开低走或低开高走)的频繁程度是否对股票未来收益具有预测能力.实证结果表明:中国A股市场存在显著的"高开低走"异象,持续期可达6个月,但不存在"低开高走"异象;"高开低走"异象在小市值、高成长的"魅力股"上尤为明显,且市场情绪、博彩偏好、套利限制等因素引发的错误定价有助于解释异象成因.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关于中国A股市场异象的新的经验证据,也对降低异象影响、优化市场效率、提升监管效能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运用Panel Data(固定效应下)计量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应计质量(AQ)的内在因素,并着重分析了机构持股与AQ的相关性,从总样本和分等级样本综合来看,AQ与机构持股比例成显著负相关,表明,从整体上来看,对于那些盈余波动较大,AQ较差的公司股票,机构投资者予以了识别与回避.进一步,通过构建AQ的替代变量AQfactor,将其纳入三因子和四因子模型,采用时间序列OLS回归计量方法进行资产定价检验.结果显示,AQfactor虽然与股票回报率正相关,但是,在三因子模型中,其回归系数只在10%水平上显著,同时,按机构持股高低分组的检验结果表明,机构持股最高的组合,其AQfactor系数的显著程度在10%水平上高于机构持股最低的样本.而在四因子模型中,回归显示并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表明,中国A股投资者在对股票定价时,虽对AQ带来的盈余信息风险有所识别,但无充分的证据表明,AQ能作为一个较为稳定可靠的定价因子来解释股票回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