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性思维理论与中国诗学精神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提出了与原始思维和野性思维相对应的诗性思维概念,阐明了诗性思维的内涵和特质,认为中华文化精神的根基在于中华民族独特的诗性思维结构及其运作模式。中国诗歌文化异常繁荣的原因在于中国各民族发达的诗性智慧和诗性思维  相似文献   

2.
“诗性”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特征。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心雕龙》也体现出了鲜明的诗性特征。分析《文心雕龙》的诗性特征,应从诗性的思维方式、诗意化的语言、诗意化的生存方式三个层次着手。  相似文献   

3.
"美国梦"是美国人集体无意识的结晶,蕴含深刻的文化意义.美国语言是美国民族文化的符号,是美国人思维和梦想的源泉,具有诗性和隐喻的特征.借助隐喻思维,人们不仅能够从美国语言中透视"美国梦"的文化内涵,而且能够重新审视语言在一个民族文化延续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启示我们只有树立民族语言意识,维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才能拥有自己的文化和主权.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以神话思维方式认知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盛衰变迁,用他的诗性智慧创造各种神话。以隐喻的方式表现人类那独特而永恒的特性,从而造就了他那个时代的“神话叙述”。  相似文献   

5.
林白是文坛上"个人化写作"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小说语言自由妖娆,具有强烈的诗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色彩描摹的诗性化、句式选择的诗性化、语言变异的诗性化。认知语言学认为,人脑中存在着隐喻式的思维活动,而这种思维是借助隐喻、借助诗歌描写来进行的;因此,考量林白小说诗性语言的修辞成因,隐喻作用不可或缺。林白小说的诗性语言以陌生化和空白点为读者带来一种语言延伸的审美体验,这种诗性语言不仅是中华民族语言诗意血脉的传承,也是推动文学风格演变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壮族歌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也独具特色,它是壮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审美人类学视野的观照下,通过对壮族歌咏文化的实地调查,进一步探讨壮族独特的以歌代言的诗性思维与民族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古代文论的现代建构一直困惑着中国学界.进入新世纪,对古代文论资源的历史反思与诗意阐释愈显迫切.基于这样的现代忧虑,<古代文论的诗性空间>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学者的建设襟怀.该著认为,只有在诗性的建构中,人与自身、人与对象、人与世界才是整一而不是分裂的.正是古人那种近乎神秘的诗性思维,使世界、人生、文学相生互惠,人据此重返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并与"本源"同在.因此,唯有重建古代文论的诗性空间,才能有效复兴现代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周涛散文的诗性与他本人具有的诗性人格分不开,独特的成长经历给了他特异的人生体验,形成他诗的眼光和诗性思维。从诗到散文,周涛的诗性之光一以贯之,强烈的生命意志、思与诗的水乳交融和诗的语言筑成周涛散文的诗性建筑,赋予他的散文诗性淋漓的诗情。  相似文献   

9.
通过大量例题,论述了转化思维、类比归纳思维、以退求进思维、求异创新思维等数学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相似文献   

10.
"美国梦"是美国人集体无意识的结晶,蕴含深刻的文化意义。美国语言是美国民族文化的符号,是美国人思维和梦想的源泉,具有诗性和隐喻的特征。借助隐喻思维,人们不仅能够从美国语言中透视"美国梦"的文化内涵,而且能够重新审视语言在一个民族文化延续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启示我们只有树立民族语言意识,维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才能拥有自己的文化和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