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冰蓄冷系统基于负荷预测和优化的实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基于西安地区某办公楼空调季节的数据,进行了逐时温度和冷负荷的预测。然后,讨论了温度预测对负荷预测,负荷预测对离线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冷负荷预测的准确度不受异常天气情况的影响;而负荷预测的准确度直接影响非线性优化的结果;在线修正是至关重要的。最后,给出了实时控制中负荷预测及离线优化结果在线修正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冰蓄冷系统基于负荷预测和优化的实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基于西安地区某办公楼空调季节的数据,进行了逐时温度和冷负荷的预测。然后,讨论了温度预测对负荷预测,负荷预测对离线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冷负荷预测的准确度不受异常天气情况的影响;而负荷预测的准确度直接影响非线性优化的结果;在线修正是至关重要的。最后,给出了实时控制中负荷预测及离线优化结果在线修正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通过温度与负荷的关系,找出影响空调负荷变化的温度分段线性敏感区,得出敏感区内气温与负荷之间量化关系和气温对空调负荷影响的结论。近年来,空调已经成为居民生活和办公场所必不可少的电器,拉动了电力市场的需求,空调负荷出现了快速增长,占地区用电负荷的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负荷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针对电力市场中电力需求受多元扰动因素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变化增大的问题,为获取更准确、更综合的电力负荷预测值,提出一种考虑需求价格弹性的CS-SVM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负荷自相关性以及负荷与历史温度、湿度、电价、负荷差和电价差之间的相关性.基于需求价格弹性定义,建立了需求价格弹性模型,来反映...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夏季温湿效应与人体舒适度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应用温湿指数(THI)指标对上海市夏季7、8月份高温期的热环境及其人体舒适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评价。温湿指数综合考虑了温度和湿度两个因子对人体热感的影响,比单纯的温度指标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虑高温软化效应和高速应变率效应对结构钢的黏性以及流变力学特性的影响,建立考虑高温软化效应与高速应变率效应的结构钢本构关系模型.方法以试验和模拟结果为基础,对应变率范围和温度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在Perzyna和Johnson-cook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结构钢在爆炸与火灾联合作用下的流变应力模型,考虑了比例距离与应变率的关系和时间与温度的关系.结果提出了比例距离与应变率的关系,有效地实现了针对爆炸过程中应变率的预测.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修正模型,并考虑了爆炸过程中的应变率和火灾中的升温过程.结论笔者建立的本构关系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结构钢的温度热效应和高速应变率效应的联合作用,并且节省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7.
SCADA系统数据库中一般会有一些异常的电力负荷数据,直接用其来进行短期负荷预测将影响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异常数据进行辨识和修正.文中同时考虑负荷的横向连续性和纵向连续性,先把负荷数据按照日期排列成二维数据集,然后采用基于密度的方法,在两个维度中对异常数据进行辨识与修正,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陈健  刘明波 《科技资讯》2009,(34):109-110
本文采用基于温度准则的外推方法,探讨了考虑气温影响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选取广州地区两个典型负荷日进行模拟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对比验证了预测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空调节电问题,通过统计数据和测试数据分析了我国空调产品能效比的基泰情况以及我国国家标;隹中规定能效比值与国外相关标准的差距,指出了我国能效水平提升具有很高的潜力、根据季节温度分布,分析了房间空调器的季节能效比以及冷水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值,得出能效比和房间空调器的季节能效比以及冷水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值对空调节能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季节能效比和综合部分负荷值的应用对节电有利.  相似文献   

10.
电力负荷时间序列预测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序列预测是电力负荷预测的重要方法。但是它对天气、节日等影响电力负荷变化的因素不敏感,对非平稳序列的处理需要多次差分运算达到基本平稳后才能进一步建立预测模型。因此,提出基于属性分类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案。该方案把电力负荷按影响因素进行分类,预测时按预测对象的属性来选取预测样本。基于属性分类的电力负荷时序预测方案把时刻、天气、节日等因素考虑到了预测过程中,弥补了电力负荷时序预测的缺陷。实验证明该方法提高了电力负荷时序预测的速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地源热泵系统(GSHPs)在不同负荷分布下的长周期运行特性,建立了考虑地下水渗流的地下埋管换热系统的传热模型,并对北京、哈尔滨、上海三典型负荷分布地区某宾馆建筑地源热泵系统连续10年的长周期运行特性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北京负荷平衡地区热累积效应较小,而在哈尔滨(负荷比6.6∶1)地区盘管最高及最低出水温度10年降低了3.8℃,年均降幅为0.38℃/a;上海(负荷比1∶3.6)地区,盘管最高与最低出水温度上升了约5.6℃,年均升幅0.56℃/a.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智能式负荷分析、预测与管理系统在.NET下实现,提出了利用体感温度逐点修正预测负荷和基于"预测方案"的思想来组织预测的策略.与传统模式相比,该系统容易维护,便于开放,Web客户端零安装、零维护.通过大量真实数据测试与工程应用,已证明该系统具有智能化程度高、功能全面、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准确率高、维护成本低等特点.为电力负荷预测运行人员提供了一套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改进的季节性指数平滑法预测空调负荷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空调日总负荷和日平均气温之间的较强相关性,对经典的季节性指数平滑法预测模型中的水平因子项进行修正,并去掉趋势因子项,得到了改进的季节性指数平滑预测模型.以上海某医学中心空调系统作为该空调负荷预测模型的应用实例,在整个预测期内模型平均预测误差为8.8%.这表明改进的季节性指数平滑法适合于办公类建筑空调负荷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电力负荷变化特征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定量解析气象因子对电力负荷预测的主要贡献,该文以华中电网某地区为研究对象,预报因子选用电力负荷和精细化气象数据,依据逐步回归和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滚动预报模型.通过研究发现:当日负荷除与历史负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外,当日温度与前一日温度对负荷也有较大的影响.气象因子在逐步回归和神经网络预测方法中对负荷预测准确率的提升均有正的贡献,贡献率分别为0.28%~17.87%和0.97%~17.78%.尤其是转折天气条件下,精细化气象因子对短期负荷预测的准确率的提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综合气象指数对电力负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入了生物气象学中的实感温度、温湿指数、寒湿指数、舒适度指数4个指标来综合衡量气象因素对电力负荷的影响.以重庆市区为例,分析了各综合指数与负荷的关系,并绘制出观测年内的电力负荷与综合指数的关系曲线.分析表明:负荷一舒适度指数比值曲线在整个坐标轴范围内比值很稳定,说明舒适度指数相对于温度能更好地反映电力负荷的变化.同时还定性地分析了降雨量对电力负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的能量效率,提出一种基于马尔可夫链的随机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热负荷扰动对空调系统的温度性能和能量效率存在较大影响,因此文中采用移动边界和集总参数方法,逐步建立了压缩制冷循环和车舱热负荷的动力学模型,建立的空调系统控制模型中包含了热负荷信息.采用马尔可夫链随机方法预测热负荷干扰,提出随机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提升了空调系统的温度性能和能量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低温诱导轮的空化性能,对液氮诱导轮空化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数值计算采用了考虑旋转修正的FBM湍流模型和考虑热力学修正的Singhal空化模型.数值结果与实验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随着空化数的降低,诱导轮空化分为无空化、间隙空化以及回流涡空化三个典型阶段.在研究选取的温度区间内(77.5 K≤T≤83 K),诱导轮不同空化阶段的分界点几乎不随温度变化.随着液氮温度的升高,诱导轮内部空穴体积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对诱导轮空化热力学效应进行分析表明,当液氮温度较低时,热力学效应不显著,韦伯数主导着空化的发展;当液氮温度较高时,热力学效应增强,从而抑制了诱导轮内部空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电力负荷预测依据经济、社会、气象等相关数据并结合电力负荷历史数据变化规律来估计和推测未来电力负荷的走势.介绍岱山电网负荷结构及特性,并对影响负荷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因岱山负荷轻,受气象、大用户影响大的特征,提出、分析将温度、降雨量、风力大小及检修计划作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短期负荷预测法.以实验结论和事实数据论证该方案的可行性,此方案可用于结构简单的小电网中,以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福州市居民用电情况和负荷曲线的特点,对最高负荷与各气象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着重分析了居民日负荷与气温的关系并计算了单位温升效应.分析表明,居民负荷的晚高峰对全网负荷晚高峰有较大的影响;气温对居民负荷的影响较直接和明显,夏季居民最大负荷与气温之间呈三次关系模型;单位温升效应约为3%-4%.  相似文献   

20.
一维多孔介质渗流热学效应的简易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孔连续介质渗流理论定量地分析了渗流的热学效应,并进行了考虑渗流热学效应的一维稳定温度场的解析分析.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当渗流由高温向低温流动时,使温度场温度普遍升高;当渗流由低温向高温流动时,温度场温度普遍降低;且渗透系数愈大,对温度的影响就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