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环太湖词圈”为核心的江南词学可谓明词重心,而明代安徽在行政区划、地缘和文化上与江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词学思想与江南词学主流异同互见、富有特色,主要可以从四个角度来看:词体地位上总体上认为词为小道;风格旨趣上倾向柔靡近俗,且认为词曲演变与风格是受末世风气的影响;内容上主张陶写性情,抒发真情实感;功能上提出了缮心颐德、风正教化的期待。明代安徽词学思想与江南词学主流的离合间展现了明代词学的丰富与多元。  相似文献   

2.
明代是我国传统乐律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不仅仅是因为出现了新法密率这一重要成果,还因为在这个时期,中国传统律学理论形成了多元的发展格局,标志着中国的律学发展逐渐趋于成熟。本文以王邦直的律学思想为切入点,将多元格局中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律学理论体系分别予以论述分析,从而使我们对于明代的律学研究形成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河汾道统"在中国哲学史上是指由隋代文中子王通开创的一种儒学道统,而"河东学派"则指明代北方理学的代表人物薛瑄及其后学的学术。常裕的《河汾道统——河东学派考论》一书对于隋代王通开创的"河汾道统"以及明代北方理学的"河东学派"作了详细的考证和分析。书中将王通的主要思想归纳为"中道",认为"中道"的思想开启了宋代理学的"穷理尽性"之学,并影响到后世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倾向。书中还探讨了明代北方理学代表人物薛瑄的河东学派,分析和总结了薛瑄理学思想的几大特点,客观评价了薛瑄对明代北方理学的贡献,书中认为薛瑄的"河东学派"与王通的"河汾道统"不但地域上接近,而且在学术上也有继承关系,前者属于后者的余脉。  相似文献   

4.
王邦直是我国明代著名音乐理论家,其律学思想在我国音乐史上应有重要地位。对王邦直及其律学思想进行研究,厘清其族系生平,探研其音律著述,不仅有利于丰富我国及世界音乐史库,而且有利于促进音乐理论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王邦直是我国明代与朱载堉同时代的乐律学家,但他对于十二律以及黄钟还原问题有着与其他学者不同的见解,所著《律吕正声》是其乐律思想、美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本文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考察王邦直的律学体系,以期对其理论价值和美学意义进行探讨,从而深化对我国明代律学研究成就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6.
张信民是明代王阳明心学在北方传播中的重要思想家。他的思想折衷于程朱及阳明之间,对改变河洛地区长期以来的株守程朱及南方王学末流的空虚狂诞之风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历史上延续四百多年的八股文,对当时的政治、思想、学术、文化、社会风习及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学问之一的音韵学也不例外。通过对明代科举内容的考察,并与宋代科举相对照,认为八股举业并未限制明人的诗赋创作,八股文讲究骈偶对仗的声律要求,客观上对明代音韵学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历史上延续四百多年的八股文,对当时的政治、思想、学术、文化、社会风习及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学问之一的音韵学也不例外.通过对明代科举内容的考察,并与宋代科举相对照,认为八股举业并未限制明人的诗赋创作,八股文讲究骈偶对仗的声律要求,客观上对明代音韵学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常州庄氏之学开近世疑古之风。庄存与之学融通圣奥,以西汉董仲舒为宗,济以濂洛关闽之学与明代刘宗周一派的心学,在维护王权的思想中包含着变革精神;庄述祖传其学,本原六经,在考证中对经典作出了新的阐释,并开始怀疑经典的真实性;刘逢禄在怀疑《左氏春秋》之伪的同时,将今文释经的思想贯穿到诸经之中,动摇了传统的儒家思想体系。魏源、王闿运承其学,经学疑古之思潮大兴,并开史学疑古一派;亦可知近代湘学、蜀学中尚今文之风皆源于常州之学,肇自庄氏,经凌曙辈传承而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明代蜀学家,嘉靖八才子之一任瀚的地方史和方志学思想进行了研究,认为他应在明代史学思想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明代中后期,程朱之学受挫于王学之盛,造成了学风空虚的流弊。以顾宪成为首的东林学人源出于王学,而反之于王学,以“格物”辩“无善无恶”,成之于实学,造就了儒学内部王与朱共天下的格局,为东林学派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思想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尝试将刘勰通变思想与混沌学作一对话,以求更深入地揭示刘勰通变思想的内涵。重新解读刘勰的《通变》篇,从世界观、认识论、思维方式的角度来把握“通变”论的主旨。刘勰以通变思想审视文学现象,洞悉文学发展无序中的秩序,揭示其“变而不变”的规律。刘勰通变论在思维方式层面上与混沌学有相契合之处,将给当代学术以深远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在词学研究领域,明词在世纪之交才得到关注。近年,有关明代词学思想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关研究还有许多空间值得开拓,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今后的研究,既要对已有研究补足完善,又要积极开拓创新,使研究更趋深入全面。分析研究现状和趋势,提出研究方向和建议,有助于研究的继续推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审美学》一书立足于中国话语语境,建立了中国古代审美思想理论的三大范畴体系,为中国美学研究思维的转换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该书作者关于中国美学思想理论体系的"重建"所做出的努力,对于构建中国美学的"当代形态",无疑是一种崭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自王艮开创泰州学派以来,其学术命脉还是内圣外王之道,何心隐作为该学派的三传弟子,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把泰州学派的思想推向了较高的阶段。他的政治思想就是继孔孟之道,建立以师友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在社会实行完全平等的理想主义,这些反映了以何心隐为代表的明代的平民思想家要求改变社会现状,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6.
文学具有承接性,在明清易代之际,沈谦在吸收明代词论的基础上对明代词论进行重构,有对明词的肯定与接受,亦对清初的词风沾溉颇多。特别是他推重词体的词论,对词文体的自觉与合理的定位,为清代词人推尊词体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沈谦的词学思想中,又有杂糅的成分,譬如他有时阐发词的正变观,但又可看到他对词之正变观的消解。  相似文献   

17.
《六书本义》是一部由我国明代文字学学者赵撝谦所著,以阐释"六书"理论为导向的字书。赵撝谦是明代文字学研究的第一人,《六书本义》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六书"学思想。本文把《六书本义》与《说文》作比较研究,综合考察宋元时期文字学理论研究成果对赵撝谦《六书本义》的影响,以期探寻赵撝谦《六书本义》关于文字学研究的规律特点和优劣得失。  相似文献   

18.
心学是明代占主流的思潮,由陈白沙开其端,至王阳明而集大成,阳明后学王艮创立的泰州学派在传播王学时偏离了其宗旨,成为王学思想的“异端”,王学也因此逐渐走向衰落。明代心学的这一发展进路并不是、孤立偶然的现象,而是有它内在的逻辑发展理路,是与它所处的时代分不开的,也与主体的不同境遇息息相关。当然也是理学内部固有的矛盾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明代临川作家黎近创作了《未斋杂言》与《黎子杂释》两卷笔记体小说。这两部小说产生于明代早期,在思想和艺术上有其鲜明的特点。对于我们研究明代笔记小说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其思想艺术特点进行一些探究,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1949年以来,北京地区出土了较多的明代墓志。其中,武将墓志占据相当比重,反映了武将墓志在明代的兴起,这主要与武将在明代所受统治阶层的重视程度等有关。通过对相关墓志所作的文献考察发现,该类墓志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学价值,其志文再现了明代武将独特的文学形象,其中,传统理想武将形象的出现反映了明代封建理学对武将的期许。除此之外,明代武将墓志还有其他诸如墓志发展史(演变史)、史学、艺术学、地理学、语言文字学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