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初轧过程中打滑时的自激振动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非线性振动理论中的渐近法导出了自激振动能否建立起来的判据。编制了自激振动程序,并对工程实例进行丁计算。  相似文献   

2.
对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球阀密封退投试验所引发的管系自激振动进行了分析,并做了进一步的理论研究,认为发生机组管系振动事故的原因在于机组上游的球阀密封漏水时呈现出的柔性阀门特性。这种柔性阀门特性的形成与密封水的引水方式有关。针对上述分析,提出了改变密封水引水点及加设旁通阀等措施,防止或者消除球阀引起的自激振动事故。特征线法的模拟结果证明了这些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振动按激励类型分为自由振动、强迫振动、自激振动和参数振动。目前固有频率测量的两种方法:敲击法和扫频法分别基于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的原理。提出基于自激振动的原理测量圆柱壳的固有频率与模态的方法。此处的自激振动是基于电信号反馈激励,从而导致圆柱壳的自激振动;而非普遍被研究的摩擦导致的自激振动或线的风激振。将其命名为电反馈自激振动法,通过该方法对一个圆柱不锈钢钢管的模态与响应幅度-激励频率曲线的测量。与敲击法、扫频法和ANSYS仿真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该方法测量固有频率及模态的可行性;并得到自激振动时的振型分布及稳定激振的频率与传感器的位置有关的结论。该方法相比敲击法和扫频法具有测量设备简单、测量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管壳式换热器在现场抽芯和装芯过程中产生的自激振动现象,并通过对抽、装芯过程建立运动模型,导出振动方程,从而对其自激振动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控制这种自激振动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平整机自激振动与轧制界面阻尼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平整机轧制界面的摩擦学、阻尼特性,自激振动机理及振动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平整机振动的主要成分是自激振动,且自激振动的根源在于轧制界面的负阻尼特性,而负阻尼的产生源于轧制界面的粘滑状态与部分弹流膜作用的存在。研究结果为解决实际生产中平整机振动带来的产品质量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类轧机自激振动现象的分析与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420冷连轧机的自激振动现象,建立了轧辊的振动数学模型,并运用多尺度摄动法进行分析求解,提出了解决自激振动的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控制轧辊的自激振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水轮发电机组轴长与机组临界转速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得知,水轮发电机组轴长对机组一阶临界转速影响甚微,对改变机组自激振动的作用有限。据此结论,对机组轴线进一步检查,通过采取改变相关敏感参数,如适当增加下导轴承间隙以及密封间隙等措施,有效解决了机组的振动问题,避免了无效机组改造给电站带来的巨额损失。长时间的生产运行实践表明,机组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数理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变速切削过程中抑制自激振动的主要因素及改变各主要变速切削参数对自激振动的抑振效果。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气动自激振动系统的模型和运动方程,通过数值求解方法研究了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振动情况,揭示了系统参数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为气动自激振动机械的参数设计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轧辊黏滑运动引起轧辊扭转自激振动和自激振动对带材表面质量影响 .在分析轧辊工作界面的黏滑运动基础上 ,建立轧辊转动动力学方程 .根据轧辊与带材之间黏着和滑动特点 ,对滑动非线性摩擦力进行线性化处理和求解动力学方程 ,分析扭转振动特性得出 :随着黏着时间的减少 ,扭转振动的波形逐渐由锯齿形变为正弦形 ,摩擦自激振动可以表现出低于自由振动频率的所有频率分量 ;黏着时间与扭矩增量成正比 ,与转动轴刚度和传动轴转动速度成反比 ,滑动时间基本稳定 ,黏着时间越长 ,系统吸收的能量和释放的能量越多 ,由于滑动时间一定 ,容易引起带材表面剪切冲击和表面条纹 .工业现场测试表明轧机存在工作辊扭转自激振动 .图 7,表 3,参 8.  相似文献   

11.
工程车辆传动系统自动激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工程车辆传动系统自激振动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经分析,工程车辆传动系统在高滑转率下常会失稳而产生自激振动,对车辆产生不利影响,指出了目前在工程车辆传动系统自激振动领域中急需解决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带钢轧制生产中,轧机振动是国内外许多轧钢厂都遇到问题.轧机振动易加速设备磨损,影响产品质量,导致产品出现振动纹等,有时甚至出现断裂等缺陷.研究了带钢轧制中水平振动问题,建立了力学模型,并且分析了自激振动产生机理,得出了自激振动是影响带钢表面质量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轧机主传动系统持续的自激振动将产生高频、高幅值的动载荷,使设备受到严重破坏.通过建立轧机主传动系统自激振动理论模型和现场实验研究,发现轧件与轧机之间"打滑"是诱发自激振动的主要原因.开坯机由于压下量大,造成"咬入"困难,应当采用车削方式加工轧辊辊身,以增大轧辊与轧件之间的摩擦系数.  相似文献   

14.
打滑状态下轧机主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轧机主传动系统的轧制打滑,建立打滑状态下系统的非线性模型,并用渐近法对非线性力学模型求解,确定了主传动系统产生稳定自激振动的条件,并给出了计算系统产生自激振动的速度上限和速度下限的方法,推导出产生稳定自激振动时,轧制力,轧件和轧辊间的摩擦系数和轧制速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机床摩擦自激振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位移图,速度图,描述了摩擦自激振动,分析了伴生现象,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和数学表达式,研究了该自激振动的机理及产生条件,引入运行均匀性系数,求解微分方程,推导出发生自激振动的临界速度公式,经与实践对照,两者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多圆盘转子—滑动轴承系统自激振动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经过改进的打靶法,可以有效地计算多圆盘转子-滑动轴承系统的自激周期解.文章通过实例的数值计算,分析了大型发电机轴系自激振动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胎面侧向振动的轮胎多边形磨损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考虑轮胎接地磨擦的非线性特性,采用动态LuGre摩擦模型,建立基于胎面侧向振动的轮胎多边形动力学模型,并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指出轮胎的自激振动是一种由系统Hopf分岔引起的稳定周期振动现象.研究表明轮胎多边形磨损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自激振动现象,其发生与胎面的侧向振动有关,轮胎多边形磨损的边数近似等于胎面的侧向振动频率与车轮转动频率之比,并通过仿真得到了能够引起胎面自激振动的车速和轮胎前束角范围.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轮胎多边形磨损的形成机理,为减小或消除轮胎的自激振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带钢轧制生产中,轧机振动是国内外许多轧钢厂都遇到问题.轧机振动易加速设备磨损,影响产品质量,导致产品出现振动纹等,有时甚至出现断裂等缺陷.研究了带钢轧制中水平振动问题,建立了力学模型,并且分析了自激振动产生机理,得出了自激振动是影响带钢表面质量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冰致自激振动测量与机理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洋平台上观测到了冰致结构的稳态振动,以及冰力和平台响应间的频率锁定现象.通过对实测数据和冰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破碎机理分析,证明冰致稳态振动属于自激振动.给出了产生冰致自激振动的条件,提出了冰致自激振动的物理机制,指出冰致自激振动发生在冰加载速率的韧脆转变区,整个过程中冰内裂纹的形成与扩展受到了结构运动速度的控制.冰内部的微裂纹行为是解释与描述冰致自激振动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环锭纺细纱锭杆在强迫振动过程中受到材料内摩擦效应、润滑油膜效应等形成的切向力的干扰;当该力大于锭杆振动系统特有的切向阻尼力时,锭杆产生频率 p 的增幅自激振动,其运动属于不稳定。但因锭子结构里的阻尼力同时也被激增,当两力成平衡时锭杆就转变为频率ω_n 的等幅自激振动,其运动属于稳定极限情况,锭端轨迹呈现摆线。这种现象只在锭速高于第一临界转速时才出现,并可以根据锭端轨迹的特征来判别自激振动的产生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