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充满活力和蕴藏巨大潜力的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全面推进小康建设,重点在县域,难点在县域。对于河南来说,如果把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作为中原崛起的第一个层面的话,那么以各县(市)单元的县域经济的发展无疑是实现全省经济整体崛起的必由之路。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当今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又是一个人口  相似文献   

2.
加快发展河南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省必须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县域经济;缩小与先进省份的差距,关键在县域经济;加快中原崛起的步伐,希望在县域经济。促进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应做好培育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民营经济,发挥市场导向作用,重视人才培养和激励,重视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甘肃地处西北内陆,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县域经济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大,由此决定了甘肃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实施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经济振兴及中原崛起战略的新形势下,甘肃经济结构转型所面临的国内外压力与日俱增。系统地分析了影响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脱贫致富,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科学分析当前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其跨越式发展,对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的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是安徽经济的薄弱环节,也是安徽奋力崛起的希望所在."十一五"期间,安徽省要进一步明确思路,加快县域经济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发展在河南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GDP约占全省GDP的70%左右,高份额的GDP发展却带来了高污染和高损害的环境代价。在中部崛起的进程中,引入绿色GDP理念考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实现河南县域经济乃至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长平  王宪军 《科技信息》2008,(19):160-161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关系到焦作地区的经济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大局。只有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狠下功夫、思想上高度重视、制度上保障有力、抢抓经济发展先机,才能促进焦作地区经济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才能为实现中原崛起,创下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江苏昆山市依靠走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创造了蜚声中外的经济高速发展奇迹,被誉为"昆山现象";其经济高速发展的经验给了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崛起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9.
白杨  温庭海 《科技信息》2010,(35):J0219-J0219,J0116
湖北地处中部枢纽,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重要的粮食、水源和能源基地,综合经济势力中部靠前。但面临工业实力弱、经济外向度低、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差、环境问题突出以及县域经济发展落后等问题。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提升经济外向化水平,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湖北在中部优先崛起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原崛起进程中郑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崛起进程正在日益加快.郑州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能进一步加快中原崛起的速度,而且城市本身反过来也会得到中原崛起的带动.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原崛起,同时充分利用好这个战略背景,郑州应积极树立城市新形象,利用区位、交通等优势强化城市的旅游集散功能.同时,打造与区域内旅游产品互补的城市旅游产品,使城市发展成为区域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1.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5,(5):121-125
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颁布《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是中部经济发展的关键,但目前全区发展不均衡,城市竞争力是进行城市一体化研究的重要参照指标,实现整合性的一体化发展对于中原经济区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临空经济出现较强的发展势头。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的建设将打开中原经济区发展的突破口,使中原经济区出现核心增长极,提升我国航空运输的竞争力,优化河南的产业结构,促进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化的协调发展,提高中原城市群建设的水平,构建中原经济区对外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以前,由于认识不足和意识形态的原因,河南的民间文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近几年,由于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以及河南文化旅游发展对民间文化发掘、保护的推动,河南民间文化资源保护的情况已经大为好转.政府已经把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作为中原文化崛起的一种希望,因此如何把民间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把河南民间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何处理民间文化在产业化开发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成为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河南省应深入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发展规律,创新管理机制,以产业为主导,整合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5.
刘战国 《河南科学》2014,(6):975-979
郑州市在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中居中心地位.随着我国经济重心西移,郑州市在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战略地位凸显.构建郑州国家级中心城市是大势所趋.规模小、实力弱、层次低是制约郑州中心城市转型升级的主要矛盾,其根源在于城市空间框架小、组织结构不合理.应坚持提升中心、强化核心、放活外围,拓展发展空间,优化空间结构,提升目标定位,加快打造"多中心"大郑州都市区和"多核心"大郑州都市圈,重构一体化中原城市群.  相似文献   

16.
大力弘扬和培育崛起精神,使全省人民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开拓创新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保证.以崛起精神在中原地区的历史演进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民族精神的概念和具体内涵,阐明了崛起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与时俱进的概念,是民族发展的源动力和本质,最后,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和河南的省情,就如何充分利用丰厚的中原精神文化资源,弘扬和培育崛起精神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处于中部地区的上饶要实现迅速崛起,必须抓住机遇,在全面实施双向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地方经济体系,并努力构建好“三个代表”,科学选择符合本区域的发展战略,真正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8.
总结河南科技进步概况,比较河南省在中部六省中科技进步的优势与不足,对河南科技进步形势作出基本评价;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走向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对科技创新的需求,认为河南科技发展面临外部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中原经济区建设带来重要机遇的新形势、好形势;进而,提出促进河南科技发展的六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急需一大批创新型、高技能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当前,河南省人力资源虽总量大,但质量不高,开发不足,利用率低,结构分布也不合理。对此,应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同时,提升教育水平,促进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升级。应重点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还要以优惠政策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河南发展。总之,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河南省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开发,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河南经济社会各领域中的关键作用,为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中部崛起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20.
郡县治则天下治。县城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聚集了不少非农业人口,是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是城市化发展的节点,是大城市连接小城镇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城镇化战略中必将扮演重要角色。在中原城市群中以郑州、洛阳、许昌三市为顶点的三角区域里,有六个文化相同、地理位置相连的县(市)的发展尤其令人瞩目,被称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中原组团,这六个县(市)连同龙头巩义市一起,形成了中原城市群的隆起区,为郑州、洛阳、许昌三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名列河南省的第一、第二和第四位作出了贡献,而这三市GDP的总和占中原城市群的57%,约为全省的三分之一,使郑、洛、许三市经济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金三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