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又称《大藏音义》、《一切藏经音义》、《慧琳藏经音义》,简称《慧琳音义》。慧琳姓裴氏,本西域疏勒国人,唐大兴善寺僧。《宋高僧传》卷五称其“内持密藏,外究儒流,印度声明、支那训诂靡不精奥……遂引用《字林》、《字统》、《声类》、《三苍》、《切韵》、《玉篇》、诸经杂史,参合佛意,详察是非,撰成《大藏音义》一百卷。”此书一出,备受推崇。“京邑之间,一皆宗仰。”“议者以为训诂之府,无出琳之右矣。”近人乃至当代学者无不摧崇备至。杨守敬说它“诚小学之渊薮,艺林之鸿宝”,丁福保认为它“诚艺林不可少之书,亦今世不可多得之本也。”严北溟先生更称许“这部辞书也堪称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之作”。⑥这些评价,《慧琳音义》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本文拟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正续一切经音义》,具体探讨《慧琳音义》在文字学、训诂学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专书词汇研究是汉语词汇史以及大型历时辞书编纂的基础,而挑选一部恰当的专书进行穷尽性的词汇搜罗调查则是诸如《汉语大词典》之类大型辞书收词工作的关键。《齐东野语》是宋代一部内容广泛、词语丰富的笔记,其中诸多词语为《汉语大词典》所漏收,这些历代高频使用的词语当补收。  相似文献   

3.
《应用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版,下称《应用》)是一部以"帮助读者学习和使用汉语"为目的的实用性词典。该词典释文精简,例证丰富,力求"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规范性完美的统一",以其鲜明的特色,引起了国内语言学界和辞书编纂学界的重视,已有多篇评论文章给予高度评价,对此笔者完全同意。不过,对于一部工程巨大的中型词典来说,白璧微瑕在所难免。从《应用汉语词典》中选出具体个案12例25项,就一些词语的词类归属、义项分合以及词性义项的问题提出一些商榷意见,以就正于此词典的编辑和读者。  相似文献   

4.
《比雅》是清代亁嘉时期学者洪亮吉所著的一部仿《尔雅》而做的雅书著作,类聚同义词、反义词和类义词,搜录古书训诂和解释意义相类的词语集成一书,释义体例独具特色,是一部词义辨析词典;《比雅》保存有大量周秦两汉时期的字义,这些字义可作为语料补正《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在释义方面的阙失,为大型辞书的编纂提供必要的素材。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代表中国二十世纪历史性语文辞书的最高编纂水平的辞典,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忽视了常见书和常用词的考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仅从《三国志》亲属称谓角度认为《汉语大词典》存在着:词目未收、义项未收、义项失序、义项误立、书证有误、体例不一等方面的失误,从而为《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提供有力的语料证明。  相似文献   

6.
王华权 《咸宁学院学报》2009,29(4):59-60,72
《一切经音义》高丽藏本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版本,但因版本流传情况错综复杂,其间诸多关系尚待理清。文章通过对诸版本避讳字及用字情况的比勘,提出《玄应音义》高丽刻本恐为宋本,《慧琳音义》高丽刻本恐为唐本等观点,对高丽藏本版本研究提供文字上的佐证,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注释语言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尤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汉魏注释材料为基础,从收词、义项、书证三方面对目前最具权威的《汉语大词典》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玄怪录》、《续玄怪录》是唐传奇的代表作,其中保存了较多唐五代时期萌生的新词新义。由于辞典编纂受时代条件所限,两部作品中的部分新词新义未能收入大型语文辞典。发现、解释这些新词新义,对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和辞书编纂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最具权威的一部汉语语词词典,但其书证晚出现象严重,补证这些滞后的书证,对于词语溯源和辞书编撰均有裨益。“二程语录”语词颇具特色,然辞书对其重视不够。通过对“二程语录”语词的考察发现,《汉语大词典》首引书证滞后的多义词义项共170例。  相似文献   

10.
北宋贾昌朝所撰《群经音辨》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基础上,对群经中的1000多个常见异读字专门进行了整理、分类和辨析,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音义著作,还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同形异音异义词词典。作为一部工具书,《群经音辨》在编排体例、训释方式等方面都体现了其规范性和科学性,对后世的辞书编纂颇有启发,因而在我国辞书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词汇学、词典学等相关知识,以墓志文献为主要研究语料,以《汉语大词典》为参照系,对历代墓志词汇进行研读,发现以往辞书编纂对墓志文献关注不够.加强墓志词汇研究可以弥补大型辞书例证之不足,同时可从一个侧面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北魏杨衒之所撰的《洛阳伽蓝记》中保存有大量中古时期的词语,研究这些词语可有助于了解中古时期汉语词汇的发展状况,并且这些词语可作为语料以补正《汉语大词典》在收词及书证等方面的阙失,为大型辞书的编纂及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删除词条共12条,包括“不关”“不人道”“不在乎”“䌷(chōu)”“䌷(chóu)”“䌷绎”“代言人”“当天”“丁税”“木筏”“挐”“炭化”等。词典性质、编纂规模和原则等都会影响词典对词条的删减修订。《现代汉语词典》作为一部以促进汉语规范化为宗旨的词典,要求尊重语言事实,规范现代汉语词汇,删除错误词条;作为一部中型语文辞书则要求适时删减少量陈旧生僻和见词明义的词语,顺应时代性。从词典编纂原则来看,删除词条也要考虑到词典收词的系统性、平衡性等原则。然而删除的词条中仍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4.
《全相平话五种》是研究近代汉语白话文献的重要资料,其丰富的口语词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的重要语料。当前的一些大型辞书由于对此类文献措意不够,一些习见于平话的词语和用法不为辞书所收录。本文从收词和释义两个方面略举数例,说明在以后的辞书编纂中,加强对此类文献关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汉字曾是东亚地区的通用文字,形成汉字文化圈,汉语辞书也在汉字文化圈流传,传播到东亚各国甚至欧美。朝鲜辞书往往以《玉篇》、《字林》和《字典》命名,日本辞书也往往以《尔雅》、《释名》、《玉篇》、《字林》命名。文明间的交流常常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度的,日本辞书对我国辞书的编纂也有影响。汉字文化圈中各地区受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实体的影响,存在着一些词语的地域变体。编纂旨在描写各地区汉语使用情况的语文辞书有裨于汉字文化圈的交流,体现汉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16.
宋元话本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资料,过去辞书编纂由于对白话文献重视不够,致使很多词语不能从辞书中正确反映其产生、发展的真实面貌。针对宋元话本词语研究的现状,以《全相》词语研究为例,从一个侧面说明宋元话本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王云五大辞典》是我国第一部标注词性的现代白话词典,在现代语文辞书编纂史上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大辞典》在注音方面既体现出诸多的进步性,同时限于时代学术背景也呈现出一定的不足。对比分析《大辞典》的注音特点和注音策略,对于全面认识其在语文辞书注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敦煌本《大智度论》多为南北朝时期写本,保存了《大智度论》的原始形态,是宝贵的第一手语言材料,对辞书编纂、修订以及汉语词汇史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敦煌本《大智度论》相关语料能修正《汉语大词典》的书证始见例,并能对孤证词条进行增补。  相似文献   

19.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源》、《辞海》是目前几部规模大、质量高的字典辞书。经常翻检,不经意中发现有些不足之处,现把它抄出来,_作为修订再版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汉语大字典》在引用古代辞书方面有一些缺失,尤其是在引用时代较早的辞书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就《小尔雅》中的古词义训释看《汉语大字典》引用其书的情况,以提出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